糖尿病的常用药物
糖尿病的常用西药分为常用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胰岛素制剂主要有动物提取的胰岛素、人工合成胰岛素。
常用中成药、常用单方、常用复方,都须按中医理论,辨证施治用方用药。
常用西药
常用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 临床上常用的有第一代的D-860;第二代的优降糖、美吡达、达美康、糖适平、克糖利等;第三代的格列美脲。磺脲类与受体的亲和力决定降糖强度,在常用剂量时,其强度大致为: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甲磺丁脲>格列波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甲苯磺丁脲(D-860)
【临床应用】是临床上最常用的第一代磺脲类药物,作用最快、最弱,药效时间最短。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轻、中度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本品也可用于胰岛肿瘤的诊断。
【用法用量】第1、2日每日口服3次,每次1g;第3日开始以每日3次,每次0.5g的维持量,饭前服用。
【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腹泻、胃部不适等胃肠道反应。较少见皮疹,个别的有黄疸、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症状。
【注意事项】
1.孕妇、乳母不宜用。
2.肝、肾功能不全,白细胞减少,对磺胺过敏者、孕妇、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昏迷、严重烧伤、重大手术、外伤和急性感染者禁用。
3.体质虚弱、高热、肝或肾功能不正常,恶心与呕吐,甲状腺功能亢进,老年人慎用。
●格列本脲(优降糖)
【临床应用】最早应用于临床的第二代磺脲类降糖药物。用于血糖较高、用其他磺酰脲类降血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但由于易发生低血糖反应,目前在临床上一般不作为首选用药。
【用法用量】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开始每日2次,每次1.25~2.5mg,餐前30分钟服用。根据病情调整用量,剂量范围为2.5~15mg。每日最大剂量20mg。
【不良反应】同甲苯磺丁脲。因本品作用强,从体内清除慢,掌握不好用量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尤其在老年人、肝肾功能不良者易发生,严重的出现低血糖昏迷,临床上也不少见。
【注意事项】
1.低血糖发生率高,使用时应注意药物剂量及注意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2.注意用药对象的选择,在老年患者不作为首选用药。老年人、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3.禁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的抢救;大手术前后、孕妇等的血糖控制。
●格列齐特(达美康)
【临床应用】本品降糖作用较强。还可减少血小板聚集及降低血黏度,改善脂质代谢紊乱。用于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合并有微血管病变者。也适用于老年人。
【用法用量】口服。开始用量40~80mg,1日1~2次,以后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至1日40~320mg,分2~3次每日餐前30分钟口服,待血糖控制后,每日改服维持量。
【不良反应】本品不良反应较小。偶有轻度恶心、呕吐,上腹痛、便秘、腹泻,红斑、荨麻疹,血小板减少,粒性白细胞减少,贫血等,大多数于停药后消失。
【注意事项】肝、肾功能不全、磺脲药过敏者禁用,孕妇及乳母不宜使用。老年人用药量酌减。
●格列吡嗪(美吡达)
【临床应用】对老年糖尿病人的降血糖效果较好,对其他口服降糖无效者,改用本药仍50%有效。适用于经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2~3个月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般推荐剂量2.5~20mg/日,早餐前30分钟服用。日剂量超过15mg,宜在早、中、晚分3次餐前服用。最大日剂量不超过30mg。
【不良反应】较常见的为胃肠道症状(如恶心,上腹胀满)、头痛等,减少剂量即可缓解。个别患者可出现皮肤过敏。偶见低血糖,亦偶见造血系统可逆性变化的报道。
【注意事项】
1.体质虚弱、高热、恶心和呕吐、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者应慎用。
2.用药期间应避免饮酒,以免引起类戒断反应。
3.孕妇、乳母禁用,老年人从小剂量开始,逐渐调整剂量。
●格列喹酮(糖适平)
【临床应用】本品起效快,半衰期短,其中95%从胆道经肠道排泄,仅5%经肾脏排泄,这是本药与其他磺脲类药物的最大不同之处。用于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尤其是糖尿病肾病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也适用于老年人。
【用法用量】餐前服用。一般日剂量为15~180mg。日剂量30mg以内者可于早餐前1次服用。大于此剂量者可酌情分为早、晚或早、中、晚分次服用。开始治疗量应从15~30mg开始,根据血糖情况逐步加量,每次加量15~30mg。
【不良反应】极少数人有皮肤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轻度低血糖反应及血液系统方面改变。
【注意事项】
1.糖尿病患者合并肾脏疾病有严重肾功能不全时不宜应用。
2.胃肠道反应一般为暂时性的,随着治疗继续而消失,一旦有皮肤过敏反应,应停用本品,代之以其他降糖药或胰岛素。
3.禁用于1型糖尿病;糖尿病昏迷或昏迷前期;糖尿病合并酸中毒或酮症;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妊娠、哺乳期及晚期尿毒症患者。
●格列美脲(亚莫利、依瑞)
【临床应用】第三代磺脲类降糖药,对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当血糖控制不理想时或对部分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仍然有效,尤其是与胰岛素合用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用法用量】格列美脲的起始剂量为1~2mg每天1次,早餐时或第1次主餐时给药。最大初始剂量不超过2mg,维持剂量为1~4mg每天1次,最大维持量为6mg每天1次。
【不良反应】
1.本品可引起低血糖症,尤老年体弱者在治疗初期,不规则进食,饮酒及肝肾功能损害患者。
2.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少见。
3.有个别病例报道血清肝脏转氨酶升高。
4.皮肤过敏反应,瘙痒、红斑,荨麻疹少见;头痛、乏力、头晕少见。
【注意事项】
1.注意早期出现的低血糖症状,如头痛、兴奋、失眠、震颤和大量出汗,及时采取措施。
2.避免饮酒,以免引起类戒断反应。
3.对格列美脲有过敏史者禁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或不伴昏迷者禁用。
4.孕妇、分娩妇女、哺乳期妇女禁用。
★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物 常用双胍类降糖药包括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盐酸二甲双胍、迪化糖锭、美迪康、格华止、降糖片等)。
●苯乙双胍(降糖灵,苯乙福明)
【临床应用】主要适用于单用饮食疗法不能有效控制或对磺酰脲类无效的2型糖尿病及部分1型糖尿病。对肥胖型糖尿病可抑制食欲及肠吸收,减轻体重。
【用法用量】每次25mg。每日3次口服。应避免用过大剂量,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有厌食、口干、口中金属味、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大剂量时较易发生,减量或停药后即可消失。
2.易引起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当剂量较大(125~150mg/日)时较易诱发。
【注意事项】
1.对正常人无明显降血糖作用,一般不引起低血糖。过去应用较多,但因此药不良反应较多,应用不慎,可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目前已少用。欧洲各国已停止生产降糖灵。但药物价格便宜,在农村,生活水平低的地区仍在应用。
2.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昏迷者禁用。
3.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4.严重感染、外伤、重大手术者禁用。
5.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禁用。孕妇、乳母慎用。
6.发热有皮疹等过敏反应者停用。
7.能减少肠道吸收维生素B12,使血红蛋白减少,产生巨红细胞贫血,也可引起消化不良。
8.尽量不用降糖灵,若使用时剂量应≤75mg/日。
●二甲双胍(盐酸二甲双胍、迪化糖锭、美迪康、格华止、降糖片等)
【临床应用】适用于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患者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作为首选抗高血糖药物。使用磺脲类降糖药未能达到良好控制者,可与其合用,增强降糖效果。用胰岛素治疗者,加服双胍类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用法用量】口服,餐时服用,成人开始1次0.25g,1日2~3次,以后根据血糖和尿糖情况调整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g,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胃痛、口中有金属味等。
2.有时有乏力、疲倦、体重减轻、头晕、皮疹。
3.致乳酸增高及乳酸性酸中毒少见。
【注意事项】
1.若有胃肠道反应者,可在餐后服用。
2.进行肾脏造影者应于前3天停用本品。
3.2型糖尿病伴有酮症、酸中毒、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呼吸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和外伤、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贫血等情况禁用,防止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4.过度饮酒者、脱水、痢疾、营养不良者,对本品和双胍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70岁以上患者可能出现乳酸性酸中毒,宜慎用。
7.维生素B12、叶酸、铁缺乏者,宜慎用。
8.胃肠道伴有较严重疾病者,宜慎用。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临床应用较多的该类药物有阿卡波糖(拜唐苹)、伏格列波糖(倍欣)。
●阿卡波糖(拜唐苹、卡博平)
【临床应用】可为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单纯饮食治疗不能满意控制血糖的病人,尤其是肥胖者更为适宜。其降低餐后高血糖作用较为理想。
【用法用量】小剂量开始,25~50mg,每日3次,于开始进餐时或与头几口饭同时嚼碎吞下。剂量因人而异。一般起始剂量为每次50mg,每日3次。以后逐渐增加至每次0.1g,每日3次。最大剂量300mg/日,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服药早期,可出现腹胀、肠鸣音亢进、排气过多,甚至腹泻,极少见有腹痛。如果不控制饮食,则胃肠道不良反应可能加重。多数患者在服药2周后左右症状缓解,约3%病人因不耐受而停用。个别病例可能出现诸如红斑、皮疹和荨麻疹等皮肤过敏反应。
【注意事项】
1.对阿卡波糖过敏者禁用。
2.糖尿病昏迷及昏迷前期,酸中毒或酮症患者禁用。
3.有明显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慢性胰腺炎、恶性肿瘤、酗酒患者,肝功能不良和严重肾功能障碍者禁用。
4.患有由于肠胀气而可能恶化的疾患,严重的疝、肠梗阻、肠道术后和肠溃疡的病人禁用。
5.出现低血糖,应使用葡萄糖纠正,而不宜使用蔗糖。
6.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儿童用药18岁之前暂不宜使用,老年患者用药缺乏安全性依据。
●伏格列波糖(倍欣)
【临床应用】能降低餐后血糖,应用于糖尿病餐后高血糖者。
【用法用量】通常成人1次0.2mg,1日3次,饭前口服。如服药4周后疗效不显著,可以将1次量增至0.3mg。
【不良反应】
1.胃肠道症状腹胀,排气增加,偶见腹泻,腹鸣,腹痛。偶尔出现肠梗阻样症状。
2.过敏反应偶见皮疹,瘙痒等。
3.其他:头痛眩晕,颜面浮肿,发热、倦怠感,高钾血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4.个别病人偶尔出现肝酶上升。
【注意事项】
1.与胰岛素及磺脲类药物并用时,应考虑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慎重地从低剂量开始给药。
2.与胰岛素及磺脲类药物并用发生低血糖时,应给予葡萄糖,而不是蔗糖。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或昏迷前的患者;严重感染的患者、手术前后的患者或严重创伤的患者;对本品有过敏史的患者均禁用。
4.老年人应从小剂量开始用药,以防低血糖等发生;孕妇慎用,尽可能避免哺乳期妇女用药;对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尚未确立。
5.慢性胃肠道疾病及患有由于肠胀气而可能恶化的疾患,严重的疝、肠梗阻、肠道术后和肠溃疡的病人禁用。
★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
●罗格列酮(文迪雅)
【临床应用】用于经饮食控制和锻炼治疗效果仍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胰岛素抵抗患者。本品可单独应用,也可与磺脲类或双胍类合用,治疗单用磺脲类或双胍类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用法用量】本品起始用量为1日4mg,单次服用。经12周治疗后,如需要,本品可加量至1日8mg,1日1次或分2次服用。
【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是血容量增加和水肿,但一般较轻。长期使用应定期观察肝功能。有肝病和心功能不全者不宜用。
【注意事项】临床研究证实罗格列酮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不受年龄、种族、吸烟或饮酒的影响。肾损害患者单服本品毋需调整剂量。
●盐酸吡格列酮(艾汀、卡司平、艾可拓)
【临床应用】适用于轻、中度2型糖尿病具有一定胰岛功能者,及使用其他降糖药疗效不佳者,尤其是有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双胍类或胰岛素联合应用。
【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次,每次15~30mg,可根据病情加量至每日45mg,每日1次。
【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当单药治疗不能满意控制血糖、与磺脲类、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合用时,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少数病例出现轻度贫血、血小板减少、水肿等。本品治疗可能导致绝经期前不排卵的胰岛素抵抗患者重新排卵,此类患者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
【注意事项】
1.本品仅在胰岛素存在下发挥降糖作用,不应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
2.与口服避孕药合用可降低避孕药疗效;与酮康唑、伊曲康唑合用时,可抑制吡格列酮的代谢。
3.患者出现活动性肝病的临床表现或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ALT超过正常上限2.5倍),不应开始本品治疗。治疗中如病人ALT水平持续超过3倍正常上限或出现黄疸,应停药。
5.与胰岛素合用时,水肿发生率较高,浮肿病人慎用,心功能为Ⅲ级和Ⅳ级的病人也慎用。
6.对本品或其他噻唑烷二酮类药品过敏者禁用。
★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瑞格列奈(诺和龙、孚莱迪)
【临床应用】用于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代谢产物92%主要经胆汁排泄,8%代谢产物经尿排出。故老年糖尿病患者及轻度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也适用。
【用法用量】推荐起始剂量为0.5mg,每日2~3次,最大的推荐单次剂量为4mg,进餐时服用。但最大日剂量不应超过16mg。
【不良反应】常见为低血糖反应,通常较轻微。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如轻微恶心、上腹不适、腹泻等。少数有皮肤过敏反应。
【注意事项】
1.尽管瑞格列奈主要由胆汁排泄,但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仍应慎用,严重肾功能或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营养不良患者应调整剂量。
2.不进餐不服药。注意监测餐后血糖。
3.已知对瑞格列奈或本品中的任何赋型剂过敏的患者禁用。
4.1型糖尿病患者,伴随或不伴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妊娠或哺乳妇女,18岁以下儿童禁用。
胰岛素制剂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有动物提取的胰岛素、人工合成胰岛素。
●胰岛素(普通胰岛素、正规胰岛素、RI)
【临床应用】为短效制剂,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基础、最有效的药物,在治疗糖尿病急、重症时静脉应用可取得良好疗效,主要应用于:
1.1型糖尿病:需长期用药。
2.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及口服降血糖药疗效不好者,已发生了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需用胰岛素治疗。
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高渗性昏迷。
4.妊娠期糖尿病、分娩,因伴发病需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大手术前后。
5.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6.纠正细胞内缺钾及高钾血症,防治心律失常。
7.用胰岛素休克疗法控制精神病症状。
8.做胰岛素低血糖试验诊断垂体内分泌疾病。
【用法用量】
1.治疗糖尿病能正常饮食者,三餐前15~20分钟皮下注射。用药剂量可从一日20U左右开始。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用量。1天中用量早餐前最多,晚餐前次之,午餐前最少。
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或乳酸性酸中毒等急、重症并发症时,以每千克体重1小时0.1U加入生理盐水中持续静滴,每2小时监测血糖、尿糖、酮体等,当血糖降至16.7mmol/L左右时,改用5%葡萄糖注射液加胰岛素,根据病人所需液体量、血糖水平及电解质情况调整用量。能进食后,可逐渐改为三餐前皮下注射。
3.纠正细胞内缺钾、供给能量 常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10%氯化钾10mL加普通胰岛素12U静滴。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 如注射部位瘙痒、红肿,少数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2.低血糖反应 轻者出现饥饿感、出汗、心悸、乏力等症状,给予糖水或进食后即可好转;重者出现烦躁、意识障碍、昏迷、休克等,应立即抢救。
3.胰岛素性水肿,为暂时性。
4.屈光失调发生远视,病人出现视力模糊,但仅为暂时现象。
5.局部反应注射部位可出现红肿、硬结、皮下脂肪萎缩等。
6.胰岛素耐受性在少数病人中发生。
【注意事项】
1.三餐前应用胰岛素者需注意监测餐后血糖。
2.静滴胰岛素或用胰岛素泵者要1~2小时测1次血糖。
3.与长效胰岛素联合应用者,需先抽普通胰岛素,后抽长效胰岛素,应注意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4.长期应用易产生胰岛素抗体,此时需改用人胰岛素。
●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中性精蛋白锌胰岛素、中效胰岛素,NPH)
【临床应用】中效制剂,一般用于轻、中度糖尿病。对一些血糖波动较大、不易控制的糖尿病也适合用本品。
【用法用量】皮下注射,每日早餐前半小时注射1次,一般从小剂量(20U以下)开始,用量根据病情而定。如每日用量超过40U者,可分2次注射。对较重的病人,可与普通胰岛素合用。因本品静置后分为两层,用前必须摇匀,即刻注射,注射用器消毒时不要用碱性物质。
【不良反应】同胰岛素。
【注意事项】
1.单独用本品适用于轻症的糖尿病的治疗,早餐前应用,可以控制1天的血糖高峰。
2.血糖较高的患者,每日2次应用,有时不能很好地控制餐后血糖,要与普通胰岛素合用。
3.晚餐前应用者,注意监测睡前血糖及夜间血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4.本品与普通胰岛素联合应用时,应先抽普通胰岛素,后抽本品。
5.本品作用缓慢,不适用于治疗糖尿病急、重症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精蛋白锌胰岛素(精锌胰岛素、长效胰岛素,PZI)
【临床应用】为长效制剂。适用于轻、中度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也适用于1型糖尿病及口服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治疗。
【用法用量】皮下注射,每日1次,早餐前半小时注射,本品与普通胰岛素合用,用量比约为1:2~3,于早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1次,晚餐前仅用普通胰岛素即可。
【不良反应】过量可引起低血糖。偶有注射部位皮肤过敏、皮疹等。很少发生脂肪萎缩及抗胰岛素等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1.与短效胰岛素合用,应先抽短效的再抽长效制剂。
2.因本品为长效制剂,不宜应用过量,防止发生低血糖反应。
3.不适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的治疗。
4.对于糖尿病伴有黎明现象者,可在晚餐前加用本品,能很好地控制清晨血糖。
●单组分人胰岛素(中性人胰岛素,诺和灵R,优泌林R)
【临床应用】为短效胰岛素,适应证同胰岛素。更适用于用其他胰岛素发生变态反应、脂肪萎缩等的糖尿病人。是目前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最有效、最主要的药物。
【用法用量】剂量与用法同胰岛素。皮下注射:三餐前15~20分钟注射,注意从小剂量开始。如病人原来用普通胰岛素改用本品时,根据当时胰岛素制剂的剂量、种类、纯度等,可能需适当减少本品用量。对糖尿病急、重症可静滴本品。
【不良反应】同胰岛素。注意小剂量应用,过量可引起低血糖反应。
【注意事项】
1.本品可与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注射液联合应用,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短效和中效的量,如本品占30%、50%、70%等。
2.伴有黎明现象者,可与中效胰岛素合用控制清晨时的高血糖。
3.在开始治疗时如有条件,最好选用人胰岛素,防止出现不良反应及耐药。
●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N,优泌林N)
【临床应用】为中效制剂,适用于控制糖尿病人的黎明现象,用于胰岛素的强化治疗等。
【用法用量】血糖持续升高、或有黎明现象者,白天三餐前应用短效胰岛素,在睡前应用4~6U皮下注射,根据血糖情况调整用量。病情比较轻的患者,1天应用1~2次,可以使血糖控制较为满意;如果餐前及餐后血糖均较高,单用效果不佳,可以与短效制剂合用,不适用于静脉注射。
【不良反应】同胰岛素。注意小剂量应用,过量可引起低血糖反应。
【注意事项】本品可单独应用,睡前用者,应监测夜间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与短效胰岛素合用,应先抽短效,后抽中效。
●双时相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注射液30R(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临床应用】为预混的中效胰岛素,适用于轻、中度糖尿病的治疗,控制黎明现象。
【用法用量】皮下注射:每日应用2次,早晚比例一般为2:1。病情较轻者,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不适用于静脉注射。
【不良反应】同胰岛素。注意小剂量应用,过量可引起低血糖反应。
【注意事项】本品为中效制剂,应用时对餐后血糖控制可能不如速效胰岛素,加量时应注意监测餐前及餐后血糖。原来用短效胰岛素者,血糖控制较理想,胰岛素用量不很大、病人中午注射胰岛素不方便者,可改用此种剂型。
●双时相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注射液50R(诺和灵50R)
【临床应用】为预混的中效胰岛素,用于轻、中度糖尿病的治疗,控制黎明现象及餐后高血糖。
【剂量与用法】皮下注射:每日应用2次。从小剂量开始,如早餐前10U,晚餐前6U,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不适用于静脉注射。
【不良反应】同胰岛素。注意小剂量应用,过量可引起低血糖反应。
【注意事项】注意不良反应。原来用短效胰岛素者,血糖控制较理想,胰岛素用量不很大、病人中午注射胰岛素不方便者,可改用此种剂型。
常用中成药
气阴不足型
●消渴丸
【药物组成】黄芪 生地黄 天花粉 优降糖(每丸含0.25mg)
【功能主治】滋肾养阴,益气生津。主治2型糖尿病气阴不足者,症见烦渴,口干舌燥,尿频量多,消谷善饥,身体渐瘦,舌质红,苔薄黄或苔少,脉滑数或弦细数。
【用法用量】每丸0.25g,每次5~15丸,每日2~3次,饭前30分钟口服。
【注意事项】因本药含有优降糖,故服用本品时严禁加服优降糖。对伴有严重的肝肾疾病(肾功能衰竭、肝硬化等)者不宜服用。妊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均不宜服用。
●参芪降糖片
【药物组成】人参皂苷 五味子 山药 生地 麦冬等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2型糖尿病。症见烦渴引饮,口干舌燥,乏力,尿频量多,消谷善饥,身体渐瘦,舌质红而干,苔薄黄,脉细无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8片,1日3次。
【注意事项】实热证者禁用。
●糖尿乐
【药物组成】生山药 黄芪 生地 山萸肉 枸杞子 五味子 知母 葛根 红参 鸡内金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生津止渴。适用于气阴两虚之消渴,症见口渴喜饮,消食易饥,消瘦肢乏,腰酸耳鸣,尿频量少或尿甜,舌质红,脉数无力。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4粒,每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
气阴两虚挟瘀证
●糖脉康颗粒
【药物组成】黄芪 生地 丹参 赤芍 黄精 牛膝等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主治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挟瘀者,对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也有一定作用。
【用法用量】每次5g,每日3次口服。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孕妇慎用。
肝肾阴虚证
●六味地黄丸
【药物组成】熟地 山萸肉 山药 茯苓 泽泻 丹皮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适用于轻、中型糖尿病证属肝肾阴虚者。症见尿频量多,浊如脂膏,口干欲饮,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舌体瘦而干,苔少或薄白,脉细或细数。
【用法用量】每丸重6g,每次1丸,1日2次口服。
【注意事项】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消化不良,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
●石斛夜光丸
【药物组成】石斛 羚羊角 枸杞子 决明子 黄连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清肝明目。主治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证属肝肾阴虚者。症见尿频量多,浊如脂膏,口干欲饮,形体消瘦,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视物模糊,舌红无苔,脉虚细数。
【用法用量】每丸9g,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
肺肾阴虚证
●玉泉丸
【药物组成】葛根 天花粉 地黄 五味子 甘草等
【功能主治】生津止渴,清热除烦,养阴滋肾,益气和中。适用于轻、中型糖尿病证属阴虚燥热者。症见烦渴引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消谷善饥,舌质红而干,苔薄黄或苔少,脉滑数或细数。
【用法用量】剂型为浓缩丸,每10丸重1.5g,每次60粒(9g),1日4次,口服。
【注意事项】长期服用部分患者有胃肠道反应。忌辛辣,有实热者忌服。
●降糖舒
【药物组成】生晒参 生地 熟地 麦冬 刺五加 丹参 牡蛎 五味子 荔枝核等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益气生津。适用于2型糖尿病无严重并发症者。口渴欲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神疲乏力,面色不华,舌质红或淡红,苔白,脉沉细。
【用法用量】剂型为片剂,每片0.3g,每次4~6片,每日3次口服。
【注意事项】1型糖尿病及有严重并发症者不宜服用。
阴虚火旺证
●大补阴丸
【药物组成】熟地 知母 黄柏 龟板 猪脊髓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之消渴。症见烦渴,口干舌燥,尿频量多,消谷善饥,舌质红,苔薄黄或苔少,脉滑数或弦细数。
【用法用量】每次9g,每日2次口服。
【注意事项】忌辛辣、刺激、肥甘厚味。脾胃虚弱者不宜服用。
●知柏地黄丸
【药物组成】知母 黄柏 生地 山萸肉 丹皮 泽泻 茯苓 山药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之糖尿病。症见烦渴引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消谷善饥,舌质红而干,苔薄黄或苔少,脉滑数或细数。
【用法用量】每次1丸,每日2~3次口服。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
阴虚血瘀证
●白僵蚕丸
【药物组成】白僵蚕等
【功能主治】滋阴活血降糖。主治阴精亏虚兼有瘀血型糖尿病。症见尿频量多,浊如脂膏,口干欲饮,形体消瘦,面色晦黯,舌质红或暗,或舌下青筋紫暗怒张,苔薄白或少苔,脉细数或沉涩或结代。
【用法用量】轻者每次1g,每日3次口服;重者每次2g,每日3~4次口服。
【注意事项】忌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
常用单方
●人参饮 人参10g,水煎40分钟,至500mL,分次服用,代茶饮。可生津止渴,对糖尿病疲乏无力,口干口渴,效果尤佳。还可用人参干燥后研粉,每次1g,温开水冲服,每日3次。适用于老年糖尿病人气虚明显者,阴虚化热者禁用。
●地骨皮饮 地骨皮50g,加水1 000mL,慢火煎至500mL,频饮之,有滋阴退火生津作用。用来治疗虚热消渴。
●猪胰粉 猪胰1条。焙干,研粉,每次服6g,每日3次。
●苦瓜粉 苦瓜适量,晒干研粉,每次10g,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
●南瓜粉 南瓜适量,用于燥法制成南瓜粉,每次8g,每日3次。
●亚腰葫芦煎剂 亚腰葫芦干品(去子)30g,水煎服,每日1剂。
●消渴茶 鲜嫩番石榴叶500g,洗净切碎,每日60g,水煎代茶饮。治疗轻症糖尿病。
●蚕茧煎剂 蚕茧30~60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轻症糖尿病。
●冬瓜饮 冬瓜1000g,略加水煮熟,绞取汁常服,清热利水。有一定的降低血糖作用。
●生芦根饮 生芦根1000g,压榨取汁,每日30mL,分5~6次饮。有清热生津,止渴止呕作用。
●山萸肉饮 山萸肉60g,加水500mL,浓煎200mL饮用。滋补肝肾,具有一定降低血糖作用。
●田螺饮 田螺数百只,将田螺水浸一夜取水煮沸,稍加调料,渴即饮之,或煮田螺吃肉饮汁。具有清热生津止消渴的作用。
●乌梅茶 乌梅50g,沸水冲泡后代茶饮。具有生津止渴作用。
常用复方
气阴两虚证
●健脾降糖饮
组成 生黄芪30g 党参15g 白术15g 茯苓15g 山药15g 黄精30g 葛根15g 天花粉15g 麦门冬15g 枸杞子15g 山茱萸9g 丹参15g 鸡内金9g 黄连6g
功能 健脾益气,养阴生津。主治糖尿病证属脾虚气弱、脾阴不足、脾肾双亏者。如口干口渴,饮多,溲多,疲乏无力,身体逐渐消瘦等。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来源 程益春,钱秋海,毛淳.益气健脾法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4,18(1):21~27
●治消渴方
组成 山药30g 生石膏30g(先煎) 黄芪15g 天花粉15g 生地黄10g 知母10g 玄参10g 麦门冬10g 怀牛膝10g 茯苓10g 泽泻10g 菟丝子12g
功能 补气养阴,清热降火。主治消渴病久治不愈,肺胃蕴热,气阴两虚者。症见有口燥咽干,疲乏无力,大便干结等。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来源 王长洪.董建华益气养阴法治疗糖尿病的特色.浙江中医杂志,1998,33(8):340~341
燥热伤肺型
●增液降糖汤
组成 生地黄15g 麦门冬10g 玄参15g 葛根10g 天花粉20g 怀山药30g 玉竹15g 枸杞子20g 蚕茧10g 芦根15g 知母10g
功能 清热养阴,增液布津。适用于消渴口干思饮,渴饮无度者。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 胥京生.糖尿病诊治举隅.辽宁中医杂志,1987,11(12):16~17
●凉膈救肺饮
组成 生石膏30g 黄芩10g 地骨皮15g 知母15g 天门冬20g 麦门冬20g 天花粉20g 粳米20g 生甘草8g
功能 清肃肺热,滋津止渴。适用于消渴症症见身热心烦,大渴不止,欲饮冷水,小便频数,气息促急,呼气灼热者。
用法 用芦根100g加粳米煮汤用以煎药,去滓后,1日分3次温服之,每日1剂。
来源 马骥.糖尿病证治心得.中医杂志,1986,27(11):16~18
胃火炽盛型
●清胃滋燥饮
组成 栀子15g 黄芩15g 玄参15g 大黄(米汤浸透)10g 生石膏30g 天门冬20g 麦门冬20g 天花粉20g 粳米20g 炙甘草5g
功能 清泻胃火,滋津润燥。主治糖尿病中焦燥热。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 马骥.糖尿病证治心得.中医杂志,1986,27(11):16~18
●清泻二阳汤
组成 生石膏30g 寒水石30g(先煎) 枳实10g 沙参30g 玉竹30g 生地黄30g 玄参20g 葛根10g,天花粉30g 黄连6g 生大黄10g(后下)
功能 清泻二阳,兼顾气阴。主治老年人糖尿病属于胃肠结热者。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 吕仁和.老年人糖尿病(消渴症)的治疗——附885例分析.中医杂志,1992,33(4):24~27
肺肾阴虚型
●滋水承饮汤
组成 生地黄20g 女贞子20g 桑椹子20g 麦门冬20g 山茱萸15g 枸杞子15g 炒山药15g 潞党参15g 五味子10g 生黄芪25g
功能 滋阴补肾,益肺止渴。主治糖尿病属肺肾虚衰者。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 马骥.糖尿病证治心得.中医杂志,1986,27(11):16~18
●加味桑螵蛸散
组成 桑螵蛸30g 龙骨30g 龟甲30g 石菖蒲7g 远志7g 茯神7g 人参10g 当归10g 熟地黄30g山茱萸20g 山药30g
功能 补肾固涩,兼以养心滋阴。主治老年人糖尿病属肾亏为主者。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 单书健,陈文华主编.古今名医临证金鉴·消渴卷.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251
阴阳两虚型
●阴阳两虚消渴方
组成 桂枝10g 山药10g 山茱萸10g 丹皮10g 泽泻10g 生地黄15g 熟地黄15g 茯苓15g 葛根15g 制附片5g
功能 温阳育阴,兼以活血,火旺兼以降火。主治糖尿病晚期阴阳两虚证,除阴虚主症又见自汗,乏力,气短,畏寒肢冷,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质淡胖,脉沉细或沉弦等阳虚的症状。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 季元.祝谌予治疗糖尿病经验.浙江中医杂志,1987,22(12):531~532
痰湿阻滞型
●加味二陈汤
组成 半夏10g 陈皮6g 茯苓15g 白术15g 苍术15g 草决明24g 丹参30g 葛根30g
功能 化痰祛湿,降脂。主治2型糖尿病属痰湿阻滞者。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 张雪红.加减二陈汤治疗Ⅱ型糖尿病32例.浙江中医杂志,1994,29(1):9
瘀血阻滞型
●降糖活血方
组成 广木香10g 当归10g 益母草30g 赤芍15g 川芎10g 丹参30g 葛根15g 苍术15g 玄参30g 生地黄30g 生黄芪30g
功能 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主治用于糖尿病瘀血内阻,脉络不通证。症见多饮、多尿、多食之外,还可见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肢体刺痛,心前区痛,或肢体麻木,或妇女月经量少,经期延后,或经多伴有黑血块,舌质紫黯或舌有瘀斑、瘀点,舌下络脉青紫、怒张,脉涩等。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
来源 董振华主编.祝谌予经验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6
●桃核承气汤加味
组成 大黄10~15g(后下) 芒硝10g(分冲) 桃仁12g 桂枝5g 生地黄24g 玄参15g 甘草3g
功能 泻热逐瘀。主治2型糖尿病属瘀热互结、胃热肠燥证者。以“三多”症明显,消瘦,伴大便干或秘结,且较顽固、严重,数日一行,舌紫黯有瘀斑,苔黄,舌下静脉曲张,脉数。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大黄、芒硝剂量一般在10~15g左右,以大便通畅或微利为度,不宜过量。
来源 熊曼琪.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全国首届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内部资料),1990,(8):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