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及其特殊类型推荐用药

针对初发2型糖尿病、老年糖尿病、儿童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肥胖糖尿病、消瘦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为主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2型糖尿病的推荐用药,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药单方、中药复方。

初发2型糖尿病用药

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多轻度升高。一般包括以前无糖尿病或无糖尿病症状,在体检中发现的病情较轻的新糖尿病人,以及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但病情比较轻,且无明显并发症。饮食运动治疗是其基础治疗。如3个月的饮食+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理想者,需选用相应的药物干预。

西药

●非肥胖病人

1.空腹血糖高(7.0~<10mmol/L)

(1)口服降糖药 选用磺脲类降糖药或格列奈类。初次剂量应根据有无症状及血糖情况确定。初次剂量:优降糖1.25mg/日,或达美康40mg/日,或美吡达2.5mg/日;或糖适平30mg/日或诺和龙2.5mg/日;或改用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血糖偏高且体重增加,可加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增敏剂;血糖偏高且体重下降,可增加用药剂量。

(2)胰岛素补充治疗治疗4周血糖控制不满意,可采用1种或2种口服降糖药加胰岛素(中效或长效制剂每日1~2次)如亚莫利1mg早餐前口服,诺和灵N4~8U睡前皮注;出现低血糖可改用口服降糖药或减少胰岛素用量加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体重增加可调整胰岛素剂量加二甲双胍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合治疗或改用口服降糖药。

(3)胰岛素治疗治疗4周血糖控制不满意,可采用短效、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制剂间合用,多次注射,如诺和灵30R,1日2次皮下注射,来得时1日1次皮下注射。

2.餐后高血糖(≥11.1mmol/L)

(1)口服降糖药 二甲双胍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瑞格列奈(小剂量);如胃肠反应较重可改用格列奈类或胰岛素增敏剂,密切监测肝、肾功能;血糖偏高且体重增加,可增加二甲双胍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剂量;血糖偏高且体重下降,加用磺脲类降糖药、格列奈类或胰岛素增敏剂。

(2)胰岛素补充治疗 治疗4周仍不达标,可采用胰岛素治疗。

●肥胖病人

1.空腹高血糖(7.0~<10mmol/L)

(1)口服降糖药 此类患者多有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首先考虑选用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若效果欠佳可采用联合用药,如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增敏剂。

(2)胰岛素补充治疗由于胰岛素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体重的增加,故肥胖患者原则上尽量不选择这些药物,以免引起体重的进一步增加,不利血糖的长期控制。治疗4周血糖仍不达标,可采用小剂量胰岛素配合二甲双胍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并配合饮食、运动治疗。

2.餐后高血糖(≥11.1mmo1/L)

(1)口服降糖药 选用二甲双胍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胃肠反应较重改用格列奈类或胰岛素增敏剂,监测肝肾功能;若血糖偏高且体重增加,酌情增加上述药物剂量。

(2)胰岛素补充治疗 若血糖水平高可选用小剂量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配合二甲双胍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联合治疗。

以上治疗方案,应按病人的身体状况,并通过血糖监测,按病情适时调整药物用量。建议平常糖尿病药物治疗不要同时选择过多种类的药物,尽量选择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

●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

近年来随着肥胖儿童的增多,儿童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一般估计,儿童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约占一半。

原则上可采用饮食、运动治疗,观察2~3个月,若血糖仍未达标者,可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以保证儿童的正常发育,对口服药的选择基本同成年人一样,但要注意用药个体化。胰岛素的应用和注意事项与儿童1型糖尿病相同。

糖尿病及其特殊类型推荐用药 - 图1

中药

●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 每次1丸,每日2次口服。有滋补肝肾之功。适用于轻,中型糖尿病证属肝肾阴虚者。

2.玉泉丸 每次5g,每日4次口服。有养阴生津,止渴除烦,益气和中之功。

3.参芪降糖片 每次8片,每日3次口服。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2型糖尿病。

4.金芪降糖片 每次饭前服7~10粒。益气清热。用于消渴病,气虚有热。

5.消渴丸 每次服2~5粒,每日服1~3次,饭前30分钟服用。益气养阴,滋肾生津,降糖。用于2型糖尿病早期,血糖高者。

●中药单方

1.生芦根汁 生芦根1 000g压榨取汁,每日30mL,分5~6次饮。具有清热生津,止渴止呕作用。

2.山萸肉饮 山萸肉60g,加水500mL,浓煎200mL饮用。具有滋补肝肾,酸甘化阴、敛汗作用。

3.瓜皮饮 冬瓜皮30g,西瓜皮30g,天花粉15g,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清热生津,利水消肿的作用。

4.乌梅茶 乌梅50g,沸水冲泡后代茶饮。具有生津止渴作用。

5.消渴茶 鲜嫩番石榴叶500g,洗净切碎,每日60g,水煎代茶饮。治疗轻型糖尿病。

●中药复方

1.合沉汤 熟地90g 山萸肉60g 麦冬60g 玄参30g 车前子15g,水煎频饮,适用于肾阴亏虚型糖尿病患者。

2.麦门冬汤 麦冬、黄连、干冬瓜各30g,水煎服。适用于阴虚化热型糖尿病患者。

3.玉米须积雪草茶 玉米须、积雪草各30g,水煎代茶饮。适用于一般轻型糖尿病。

4.黄连散 黄连30g,豆豉30g,水煎,每日于食后温服。适用于消渴心肺壅热,症见烦渴口干者。

老年糖尿病用药

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称为老年糖尿病。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终生性疾病。老年人糖尿病有诸多临床特点。由于慢性并发症发生早,加之老年人的各脏器功能减退,必须为老年糖尿病者制订安全而又合理的用药方案。

西药

●口服药

1.磺脲类降糖药 凡经饮食控制,坚持锻炼2周以上,而血糖仍未得到控制的老年糖尿病者,磺脲类降糖药应为首选药。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缓慢增加。

(1)美吡达 剂量因人而异,一般推荐剂量2.5~20mg/日,早餐前30分钟服用。日剂量超过15mg,宜在早、中、晚分3次餐前服用。

(2)糖适平 一般日剂量为15~180mg。日剂量超过45mg,宜在早、中、晚分3次餐前服用。

(3)达美康开始用量40~80mg,剂量不宜过大,1日1~2次,以后根据血糖水平调整。适用于老年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合并有微血管病变者。

2.双胍类降糖药 老年肥胖型2型糖尿病经基础治疗血糖控制不良者为首选药;适用于单用磺脲类药而发生继发性失效者;对磺脲类药过敏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者。

盐酸二甲双胍(迪化糖啶、美迪康、格华止、降糖片)开始用量为125~250mg/次;常用量为250~500mg/次,每日1~3次;以后根据血糖和尿糖情况调整剂量,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g。65岁以上老年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时应谨慎,并定期检查肾功能,通常不用最大剂量。不推荐80岁以上的患者使用本品。

3.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诺和龙(瑞格列奈)起始剂量为0.5~1mg/次,最大推荐剂量单次4mg,进餐时服用,但最大日剂量不应超过12~16mg。适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高者。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阿卡波糖(拜唐苹、卡博平)小剂量开始,开始剂量25~50mg,每日3次,逐渐增至100mg/次,每日3次,于开始进餐时或与头几口饭同时嚼碎吞下。

(2)倍欣(伏格列波糖)每日0.6mg。分3次随餐同时服用。

●胰岛素

对口服降糖药产生继发性失效者;有严重并发症,尤其肾病、肾功能不全者;伴有感染、创伤等应急情况下;营养不足、形体消瘦者;老年1型糖尿病者,均应选用胰岛素治疗。宜选人胰岛素如诺和灵、优泌林。

1.开始剂量宜小,一般用量4~30U/日,一般比成人少1/3~1/5。根据监测血糖,进行调节达到满意控制血糖。

2.肥胖型老年糖尿病对胰岛素不敏感者,可用短效和中效胰岛素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每日1~2次,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3.小剂量胰岛素与磺脲类药联合应用,取其以生理剂量胰岛素抑制肝糖原输出,改善胰岛β细胞对磺脲类药的反应;或胰岛素用量大于60U而血糖仍高者,联合使用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2~4U,达到控制血糖为止。

中药

●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 每丸重6g,每次1丸,1日2次,口服。适用于轻、中型老年糖尿病证属肝肾阴虚者。

2.玉泉丸 每10丸重1.5g,每次60粒(9g),1日4次,口服。适用于轻、中型老年糖尿病证属阴虚燥热者。有生津止渴,清热除烦,养阴滋肾,益气和中之功。

3.糖尿乐 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之功。适用于气阴两虚之消渴病。口服,每次3~4粒,每日服3次。

4.糖脉康颗粒 每次6g,每日2次口服。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适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对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也有一定作用。

5.降糖舒 每次5片,每日4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具有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之功效。

●中药单方

1.乌梅茶 乌梅50g,沸水冲泡后代茶饮。具有生津止渴作用。症见烦渴引饮,口干舌燥,舌质红而干,苔薄黄或苔少。

2.山萸肉饮 山萸肉60g,加水500mL,浓煎200mL饮用。滋补肝肾,具有一定降低血糖作用。此方对自汗、尿多效果较好。

3.枸杞子饮 枸杞子15g,开水冲于杯中,稍候服用。有滋补肝肾之功,对于糖尿病病人的四肢无力、阳痿效果较好。

4.地骨皮饮 地骨皮10g,开水置于杯中,稍候服用。有清热、凉血、泻肝火之功。对于糖尿病人的多汗效果较好。

●中药复方

1.滋阴潜阳汤

组成 大生地30g 生首乌20g 麦冬15g 葛根10g 天花粉20g 生石决明30g(先下) 珍珠母30g 黄连3g 牛膝20g

功效 滋阴潜阳。主治老年糖尿病辨证属阴虚阳亢,症见急躁易怒,口渴喜饮,怕热喜凉,食欲旺盛,尿多而黄,大便常干,头晕目眩,血压偏高,舌红苔黄,脉弦。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 中国糖尿病防治特色。

2.清泻二阳汤

组成 生石膏30g(先煎) 寒水石30g(先煎) 枳实10g 沙参30g 玉竹30g 生地30g 元参20g 葛根10g 天花粉30g 黄连6g 生大黄10g(另包后下)

功效 清泻二阳,兼顾气阴。主治老年糖尿病辨证属阴虚化热,胃肠结热。症见怕热喜冷,疲乏无力,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口干舌燥,并见大便干燥、饮不解渴,舌红苔黄燥,脉数。

糖尿病及其特殊类型推荐用药 - 图2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 中国糖尿病防治特色.

3.补肾益气饮

组成 黄精30g 生地30g 生首乌20g 玄参20g 葛根10g 天花粉20g 丹参30g 牛膝15g

功效 补肾益气,润燥活血。主治老年糖尿病辨证属气阴两伤尤燥热不除,肾气阴伤者。症见多饮多尿,多食易饥,大便干燥,神疲乏力,急躁易怒,舌胖暗红、舌苔粗黄,脉沉细数。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 中国糖尿病防治特色.

4.补肾通脉饮

组成 黄精20g 生地20g 首乌藤30g 葛根15g 赤芍30g 丹参20g 川断15g 木瓜30g 牛膝15g 秦艽15g

功效 补肾益气,活血通脉。主治老年糖尿病辨证属气阴两伤,经脉失养。症见多饮多尿,多食易饥,大便干燥,神疲乏力,大便秘结,舌胖暗红,脉沉细弦。

用法 每日1剂,水煎服。

来源 中国糖尿病防治特色.

儿童糖尿病用药

儿童糖尿病一般是指15岁以前发生的糖尿病,以往认为其中绝大多数为1型糖尿病,但近年来随着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增加,一般估计,儿童糖尿病患者中,1型糖尿病约占一半,患病率虽然不高,但其病情较重,严重影响患病儿童的身心发育,且产生酮症酸中毒、肾及视网膜病变较多见,致肾功能衰竭及失明。故胰岛素治疗为主要治疗措施。

西药

●胰岛素

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因体内自身胰岛素分泌的绝对缺乏,基本或完全需要靠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来维持体内血糖的代谢和其他体内需要胰岛素的生命活动。因此,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均要模拟体内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方式。

1.剂型的选择 目前,常采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制剂提供基础胰岛素(睡前和早晨注射中效胰岛素或每日注射1~2次长效胰岛素),采用短效或速效胰岛素来提供餐时胰岛素。若经济条件允许,均应选择人胰岛素治疗。

2.首次剂量的选择 如无其他的伴随疾病,1型糖尿病患者每日的胰岛素需要量约为0.5~1.0U/千克体重。在出现其他的伴随疾病时(如感染等),胰岛素的用量要相应增加。可根据下面公式粗略估计:每日胰岛素剂量=0.25~0.5U×千克体重。然后再根据血糖、尿糖情况进一步调整。新诊断的病人开始胰岛素的用量应根据病儿的体重计算。

(1)<3岁儿童第一天胰岛素用量0.25U/千克,>3岁儿童0.25~0.6U/千克,分3次注射。

(2)如果用混合胰岛素,短效人胰岛素占50%左右,其余用中效人胰岛素,如诺和灵50R。一般3:7的预混胰岛素如诺和灵30R不适用于儿童。

(3)新确诊1型糖尿病患儿需胰岛素剂量为每日0.6~1.0U/千克,但是确诊后尚未发生酮血症者起始剂量要偏小。

(4)青春期患者由于性激素增多,对胰岛素敏感者可能比较少。需要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1.0~1.5U。胰岛素剂量的调整需依据2~3天以上血糖测定结果。

3.胰岛素的调节 当饮食和运动量固定时血糖是调节胰岛素的根据。根据每餐后及下一餐前的血糖,调节次日该餐前的胰岛素用量。

(1)如早餐后2小时的血糖较高,应于次日早餐前胰岛素加量,依次类推。

(2)如果用混合胰岛素治疗,每日于早餐前及晚餐前分2次注射。此时根据早餐后血糖,调节次日早餐前的胰岛素RI用量;根据午餐后血糖调节次日早餐前的NPH用量。

(3)儿童糖尿病早晨空腹血糖较高,应于清晨3~4时测血糖以鉴别是黎明现象还是苏木杰现象。黎明现象说明晚餐前NPH量不够应加量。或者于睡前加餐时增加小量NPH。苏木杰现象说明晚餐前NPH量过大,应减量。

(4)对于极早期确认儿童和有持续大量内源性胰岛素分泌的或蜜月期的儿童可单纯地每日注射中效胰岛素。

4.蜜月期的处理 在确诊后几周之内,2/3儿童将进入蜜月期。在此期内β细胞功能部分恢复。蜜月期或缓和期在儿童特别是2岁以下儿童比较少见,多见于13岁以上和成年人。此时胰岛素需要量可更小一些,小于每日每千克体重0.5U来维持血糖控制。而对个别病人可能甚至停止使用胰岛素,有的病人蜜月期可能来得比较晚如数月到1年以后。

5.1型糖尿病常用的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

糖尿病及其特殊类型推荐用药 - 图3 注:RI=普通(常规,短效)胰岛素;NPH=中效胰岛素;PZI=精蛋白锌胰岛素(长效胰岛素);IA=胰岛素类似物(超短效,速效胰岛素)。

RI或IA与长效胰岛素(Glargine或PZI)合用时应分开注射,且不能注射在同一部位。

●口服降糖药

如需服用口服降糖药,可选用双胍类,如使用格华止,原则上不用磺脲类降糖药。

中药

以补虚为大法。但量要轻,勿过于滋腻,中病即止,防伤正碍胃,以辅助胰岛素治疗。治疗上以健脾补肾为法。

●中药复方

1.加减七味白术散

组成 党参或红参5~10g 葛根5~10g 怀山药5~10g 白术4~9g 乌梅4~9g 茯苓5~7g 藿香4~7g 薏苡仁4~7g 谷芽5~9g 麦芽5~9g 甘草3~6g

功能 益气健脾,消食祛湿。主治儿童糖尿病属脾虚痰湿者。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 谢炳国.加减七味白术散治疗儿童脾虚消渴证78例.新中医,1994,26(12):18~19

●中成药

酌情选用玉泉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

妊娠期糖尿病用药

妊娠高血糖可对胎儿构成严重不利影响:如形成巨大儿、畸胎;并发症多等。故应予以降糖治疗。糖尿病孕妇不宜用口服降糖药,可采用饮食控制疗法,无效时应使用不通过胎盘的药物胰岛素治疗,禁用胰岛素类似物。糖尿病孕妇血糖变化大,不易调整,宜使用短效人胰岛素。

西药

●胰岛素

1.妊娠初期 用少量胰岛素即可。

2.妊娠后期(约第20周) 胰岛素需要量平均增加2/3。可单用短效人胰岛素如诺和灵R,也可用预混人胰岛素如诺和灵30R或50R。每日给药2次。妊娠期尿糖不能真实反映血糖水平,要经常检测血糖。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一般剂量:如妊娠期空腹血糖大于7.8mmol/L者,每日每千克体重0.6U胰岛素;自第6~18周起给0.7U/(千克体重·日);第19~26周给0.8U/(千克体重·日);第26~36周给0.9U(千克体重·日);第36周后为1U/(千克体重·日)以至分娩期。分娩后则又减为0.6U/(千克体重·日)。

糖尿病及其特殊类型推荐用药 - 图4

3.引产前后 引产前一天的午夜后不再进食,引产前1小时及以后每隔4小时测血糖,并予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每6小时给葡萄糖50g,并在葡萄糖液中加入足量胰岛素,使血糖维持在4.4~6.7mmol/L。若施行剖宫产,由于手术麻醉等应激,胰岛素需要量增加,术中可采用短效人胰岛素与葡萄糖同时均匀滴注,两者的比例视病情轻重而定,病情轻者可用4~6g葡萄糖加lU短效人胰岛素的比例静脉补液,病情重者可用2~4g葡萄糖与lU短效人胰岛素的比例。手术日葡萄糖摄入量应为200~250g。

4.分娩后 胰岛素的需要量显著减少,要尽快调整胰岛素剂量以免发生低血糖。

中药

●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 每次1丸,1日2次,口服。滋补肝肾。适用于轻、中型妊娠期糖尿病证属肝肾阴虚者,辅助治疗。

2.知柏地黄丸 每次1丸,每日2~3次,口服。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之妊娠期糖尿病辅助治疗。

●中药单方

1.猪胰粉 猪胰1条。焙干,研粉,每次服6g,每日3次。

2.南瓜粉 南瓜适量,用干燥法制成南瓜粉,每次8g,每日3次。

3.蚕茧煎剂 蚕茧30~60g,水煎服,每日1剂。

4.冬瓜饮 冬瓜1 000g,略加水煮热,绞取汁常服,清热利水,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作用。

5.乌梅茶 乌梅50g,沸水冲泡后代茶饮。具有生津止渴作用。

●中药复方

1.增液汤合白虎汤

组成 生地15g 玄参15g 麦冬15g 生石膏20g 知母10g 黄芩10g 南沙参12g

治法 滋阴清热。主治口燥咽干,多饮多尿,多食易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滑数。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 南征等主编.糖尿病中西医综合论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生脉散合增液汤

组成 太子参15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生地15g 玄参15g 黄精20g 南沙参15g 天冬10g 山萸肉10g 枸杞子10g

治法 益气养阴。主治气短乏力,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尿频量多,舌胖苔白,脉沉细滑。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来源 南征等主编.糖尿病中西医综合论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肥胖糖尿病用药

一般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即被视为患有肥胖症。肥胖对治疗和控制糖尿病十分不利。对于初发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通过药物帮助减轻体重可控制血糖,改善甚至恢复正常耐糖量,从而减轻糖尿病病情,尽可能延缓糖尿病患者使用降糖药时间。

西药

●减肥用药

1.西布曲明胶囊(可秀、曲美) 该药为能量摄入抑制剂,起始剂量为每天10mg,可于早晨单独或与食物同服。如体重减轻不足,4周后可调整至15mg,1次/日。若无法耐受10mg的剂量,可降至5mg,1次/日。血压不能控制或控制不好的高血压病人禁用。

2.赛尼可(奥利司他) 该药为长效和强效的特异性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成人剂量为餐时或餐后1小时内服120mg胶囊1粒。每日3次。对老年人无需调整剂量。2型糖尿病患者中,赛尼可在导致体重减轻的同时常常伴随着血糖控制的改善,从而可能或需要减少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主要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患慢性吸收不良综合征或胆汁淤积症及对奥利司他或药物制剂中任何一种其他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18岁以下青少年、妊娠或哺乳妇女禁用本品。

糖尿病及其特殊类型推荐用药 - 图5

●高血糖用药

肥胖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首选一线药物应为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胰岛素增敏剂等。

1.二甲双胍 一般剂量为0.25~0.5g,每日3次,最大用量不超过2g/日。能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抑制肝糖生成起到降低血糖作用。一般3~6个月治疗后体重可降低1%~3%。

2.α-糖苷酶抑制剂 拜唐苹50~100mg,每日3次;倍欣1次0.2mg,1日3次,饭前口服。可减少小肠中单链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的反应。从而延缓餐后葡萄糖的吸收。治疗后体重多不增加。

3.胰岛素增敏剂 罗格列酮2~8mg/日,分2次口服;吡格列酮15mg,每日2~3次。可促进肌肉内葡萄糖非氧化代谢及抑制肝糖异生而减轻胰岛素抵抗。

●高血压、高血脂用药

肥胖糖尿病患者伴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物应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钙离子拮抗剂。高血脂的治疗常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贝特类等。

中药

●中成药

1.防风通圣丸(水丸) 1次6g(120丸),1日2次口服,连服1~3个月,多则半年。适用于肥胖糖尿病患者。还有通便作用。不良反应较少,初服时大便次数可能略有增加。

2.白金降脂丸 1次6g,1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20天为1疗程,连服2~3疗程。适用于单纯性肥胖伴有高脂血症者。少数服药初期有胃部不适等,一般能自行消失。

3.轻身减肥片 1次5片,1日3次口服。具有减肥等功效,并有降血脂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4.轻身降脂乐 1次1袋,1日2次温开水冲服(晨起及睡前各1次)。

本品清热利湿,益气养阴,滋补肝肾。适用于肥胖糖尿病病人。

●中药单方

1.玉米须茶 取玉米须100g,洗净后,加500g水小火煎煮半小时,静置片刻,每日分数次作茶饮。利尿消肿,减肥化痰。

2.荷叶茶 取荷叶洗净后,切碎晒干(以叶大、完整、色绿、无斑点者为佳),每天取10g泡茶饮服。清热利湿,减肥健胃。

3.槐茶 取嫩槐叶2.5kg,蒸熟,为片,曝干,捣烂为末作茶。每日煎如茶法,随时饮用。祛风滑肠,减肥降压。

●中药复方

1.丹杞降脂方

组成 丹参10g 枸杞子10g

功效 滋阴清热,活血化瘀。主治单纯性肥胖症。

用法 加水1 000mL,煎汁600mL,1次饮用200mL,1日3次,三餐前60分钟服用。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10):49

2.滋阴活血方

组成 何首乌20g 枸杞15g 丹参20g 丹皮20g 赤芍15g 莪术10g 桃仁9g 郁金10g 山楂15g 内金10g 草决明15g 荷叶30g 琥珀3g

功效 滋阴补肝,活血化瘀。主治单纯性肥胖症。

用法 加水2 000mL,煎汁500mL,每次饮用250mL,每日2次,早晚饭前30分钟服用。

来源 山东中医杂志,1983(1):23

3.防己黄芪汤加减

组成 防己12g 黄芪15g 生姜15g 白术15g 甘草5g 生地10g 漏芦10g 赤小豆10g 大黄6g(后下) 荷叶15g

功效 补气滋阴,利水泻浊。主治中老年单纯性肥胖症。

用法 加水2 000mL,煎汁500mL,每次饮用250mL,每日2次,早晚饭前30分钟服用。

来源 河南中医,1985(5):22;中医药学报,1983(5):35

4.荷叶饮

组成 荷叶10g 苍术12g 生何首乌12g 泽泻10g 绞股蓝10g 生大黄6g

功效 益气养阴,泻热通腑,燥湿化痰。主治单纯性肥胖症。

用法 加水1 000mL,煎汁500mL,每次饮用250mL,每日2次,早晚饭前30分钟服用。

来源 河南中医,1999(2):28~29

5.滋水清肝饮

组成 生地10g 山茱萸12g 茯苓20g 当归身10g 山药12g 丹皮10g 泽泻12g 白芍15g 柴胡6g 山栀15g 酸枣仁6g

功效 滋阴凉血,泻肝健脾。主治单纯性肥胖症。

用法 加水1 000mL,煎汁500mL,每次饮用250mL,每日2次,早晚饭前30分钟服用。

来源 中级医刊,1980(3):29~30。

消瘦糖尿病用药

糖尿病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属于消瘦体型。病人在选择药物及调整剂量时应注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保护,提倡早期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和胰岛素治疗,不主张过度使用刺激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西药

1.磺脲类与非磺脲类促泌剂 适用于经饮食、运动不能满意控制的病人,若无禁忌证,下列制剂可任选一种口服。

(1)格列本脲(优降糖)1.25~5mg/次,1~2次/日,餐前30分钟口服。

(2)格列齐特(达美康)40~80mg/次,1~2次/日,餐前30分钟口服。

(3)格列吡嗪(美吡达)1次2.5~5mg,1日1~3次,餐前30分钟口服。

(4)瑞易宁1次5~10mg,1日1次,餐前或睡前口服。

(5)诺和龙1次0.5~2mg,1日1~3次,进餐时同步服用。

(6)格列美脲(亚莫利)1次1~4mg,1日1次口服。

2.磺脲类与非磺脲类促泌剂与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酮类中任意一种合用 适用于上述治疗不能达到理想控制指标,效果差的病人,以下任一种药物,可与上述任意药物配伍使用。

(1)盐酸二甲双胍1次0.25~0.5g,1日2~3次,餐时或餐后口服。

(2)阿卡波糖(拜唐苹)1次25~100mg,1日2~3次,餐中口服。

(3)罗格列酮1次4mg,1日1~2次,餐前口服。

3.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联合治疗 一般适用于胰岛功能降低至正常人1/3的病人,根据胰岛素的缺乏程度,选择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1)优泌林(R)或诺和灵(R)4~16U早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加诺和龙0.5~2mg,1~3次/日,或加罗格列酮4~8mg 1次/日,或加二甲双胍250~500mg,2~3次/日。

(2)优泌林(N)或诺和灵(N)4~16U睡前皮下注射,加磺脲类(格列美脲)、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格列酮类任意一种,根据血糖调剂量。

4.胰岛素强化治疗 适用于1型或2型糖尿病明显消瘦者,尤其是伴有严重心、肝、肾并发症或其他并发症者。参见1型糖尿病常用的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根据三餐前血糖及睡前血糖调整剂量。

中药

●中成药

1.消渴丸 每次5~20粒,每日2~3次,饭前30分钟服用。滋肾养阴、益气生津。主治2型糖尿病。严重的肝肾疾病慎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

2.六味地黄丸 1丸日2次口服,滋阴补肾,主治消瘦2型糖尿病证属肝肾阴虚者。

3.金匮肾气丸 1丸日2次口服,补肾温阳,主治消瘦2型糖尿病证属肾阳虚者。

4.糖脂消胶囊 4~5粒日2次口服,具有较强的降糖、降脂作用,能防治糖尿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忌油腻、辛辣、烈酒,有胃病者可饭后服用。

糖尿病及其特殊类型推荐用药 - 图6

●中药单方

1.猪胰粉 猪胰1条。焙干,研粉,每次服6g,每日3次口服。

2.苦瓜粉 苦瓜适量,晒干研粉,每次10g,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

3.南瓜粉 南瓜适量,用干燥法制成南瓜粉,每次8g,每日3次口服。

●中药复方

参见常用复方。

胰岛素抵抗为主2型糖尿病用药

胰岛素抵抗(IR)即由于胰岛素的作用靶器官、组织,主要是骨骼肌、脂肪组织及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反应性降低或丧失,因而正常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的生理效应,导致血中胰岛素水平升高。即要达到正常生理效应需要高于正常量的胰岛素。2型糖尿病中80%存在IR。IR是2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IR为主2型糖尿病病史相对较短,胰岛素水平多升高或正常伴血脂紊乱、高尿酸血症等,应根据发病原因并结合临床特点选择用药。

西药

1.肥胖或超重(以腹型肥胖为主) 肥胖者胰岛素敏感性较差是公认的,可选用双胍类降糖药物,即改善IR又减轻体重。

(1)格华止 1次500mg,1日3次餐中或餐后口服;或者1次850mg,1日2~3次餐中或餐后口服。

(2)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 1次500mg,1日3次,餐前30分钟口服。

以空腹血糖升高为主者疗效较好。注意避免胃肠道反应,可从小剂量开始。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若血糖控制欠佳,可合用噻唑烷二酮类药或α-糖苷酶抑制剂,二联或三联用药。

2.中青年起病 选择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1)罗格列酮 1次4~8mg,分1日1~2次口服。

(2)吡咯列酮 1次15~45mg,1日1次口服。

以上两药心功能不全者慎用,浮肿病人慎用,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如果想控制体重,或者进一步控制血糖可与盐酸二甲双胍或α-糖苷酶抑制剂二联或三联应用。

3.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 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

(1)阿卡波糖1次50~100mg,1日3次餐时嚼服。

(2)伏格列波糖1次0.2~0.3mg,1日3次口服。

若IR严重,血糖控制水平差,可配合二甲双胍或噻唑烷二酮类药联合应用。注意胃肠道反应。此外,血脂代谢紊乱与IR密切相关。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单独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可选用贝特类降脂药及烟酸类药物治疗,同时存在胆固醇升高者也可使用他汀类药物。

中药

中药并无直接针对IR用药。改善IR的中药研究主要集中在黄连、大黄、黄芪、地黄、人参、薏苡仁、葛根等药物上。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显示中药单方或复方通过多种途径改善IR,有着良好的前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可参见初发2型糖尿病、肥胖2型糖尿病用药。

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2型糖尿病用药

2型糖尿病根本病因是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不足。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2型糖尿病,此期是IR程度和体内胰岛素逐渐减少的一种状态,与早期的IR不同,体内对于胰岛素的应答或许尚可,但胰岛素的绝对量已不足。此类病人临床特点为:病史相对较长;胰岛素水平偏低;空腹和餐后血糖均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体重消瘦或正常;单纯运动和调整饮食效果差。临床上应测胰岛素、C肽水平,评价胰岛素敏感性,明确胰岛素缺乏的程度,根据胰岛功能选择降糖药物。

糖尿病及其特殊类型推荐用药 - 图7

西药

1.若病程较短,胰岛素轻度缺乏 可选用磺脲类或非磺脲类促泌剂,调节胰岛素分泌模式。

(1)瑞格列奈1次1~2mg,1日3次餐时口服。

(2)那格列奈1次120~180mg,1日3次餐时口服。

(3)格列美脲1次1~4mg,1日1次餐前30分钟口服。

(4)格列吡嗪控释片1次5~10mg,1日1次口服。

(5)格列奇特1次80mg,1日1~2次餐前30分钟口服。

2.胰岛素中度缺乏、病程相对较长 选用口服药联合胰岛素治疗。保护残存胰岛β细胞功能。并对多种生理学异常进行治疗,达到良好血糖控制所需的胰岛素较少;体重增加的可能性低。

(1)餐时血糖调节剂或促泌剂+长效基础胰岛素 如瑞格列奈或那格列奈1日3次口服,格列美脲1日1次口服,均可配合来得时1日1次皮下注射。

(2)磺脲类或非磺脲类促泌剂或双胍类+中效胰岛素 白天服用磺脲类或非磺脲类促泌剂或二甲双胍,夜晚睡前加用诺和灵N日1次皮下注射联合降糖。

(3)磺脲类促泌剂+短效胰岛素 如诺和灵R1日3次皮下注射,睡前口服格列美脲或格列吡嗪控释片。

3.胰岛素重度缺乏,病程长,并发症多 直接应用胰岛素补充替代治疗。

(1)预混胰岛素制剂如诺和灵30R或50R,或诺和锐30,1日2次皮下注射。

(2)强化胰岛素治疗如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来得时1日1次皮下注射,配合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1日3次皮下注射。

(3)胰岛素泵治疗应灵活掌握上述治疗方案,治疗必须个体化。纠正胰岛素分泌不足,保护残存胰岛β细胞功能,控制血糖,减轻高血糖的毒性作用。

中药

参见消瘦糖尿病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