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化瘀利湿治疗糖尿病
方水林
方水林,女,1954年生,浙江嘉兴人。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嘉兴市中西结合糖尿病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带头人,擅长中西结合治疗内科、内分泌专科、糖尿病、甲状腺等疾病。在国家、省、市级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主持的科研课题“消渴颗粒剂加治疗仪治疗糖尿病临床观察”获2003年嘉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房劳过度、五脏柔弱等密切相关。临证应病证兼顾,辨证用药,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一、病因病机
笔者认为消渴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节有关。嗜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损伤脾胃,积热内生,胃火炽盛,伤津耗液,上灼肺津,下耗肾液,发为消渴之证。目前,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嗜食肥甘酒酪之人增多,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就是最好的佐证。其次,情志不遂与消渴的发生也有密切的关系。再次,过劳与过逸也与糖尿病的发病有关。最后,其发病与先天禀赋有关,由于禀赋不足、五脏虚弱、肾精亏少、燥热内生发为消渴。所以,1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其有密切关系。
二、辨证治疗
- 谨守病机,辨证用药 糖尿病其基本病理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与燥热之间常互为因果。而气阴两虚是其主要病理基础,同时痰湿瘀血贯穿于糖尿病的始终。痰湿瘀血既为引起糖尿病的因,也是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因。阴虚燥热与痰湿瘀血互为因果。后期阴阳两虚是糖尿病发展的趋势,痰湿瘀血是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痰邪挟瘀留于体内,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或阻于肺,或停于胃,或蒙心窍,或郁于肝,或动于肾,或流窜经络,或痰阻邪著而不行,因变证丛生。故在治疗糖尿病时,要根据病证,谨守病机,选方用药,才可发挥中药的最大作用。常用清热生津的中药有:金银花、地骨皮、葛根、泽泻、玄参、生地、知母、黄连、黄柏、玉竹、麦冬、苦参、栝楼根、生石膏等。常用益气养阴作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黄精、山药、旱莲草、女贞子、绞股兰、白芍、枸杞子等。具有滋肾阴作用的中药有:麦冬、石斛、生地、菟丝子、桑葚子、山茱萸、何首乌等。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中药有:附子、肉桂、熟地、鹿茸、杜仲、补骨脂、淫羊藿、葫芦巴等。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有:益母草、丹参、川芎、当归、泽兰、牡丹皮、川牛膝、地龙、水蛭等。具有驱湿化痰作用的中药有:杏仁、薏苡仁、栝楼皮、郁金、法半夏、厚朴、茯苓、苍术、橘皮等。
本病在临床中常虚实互见,症状错综复杂,故治疗也不是单一的。如阴虚燥热与痰湿并存,则需在清热养阴生津的同时,加入驱湿化痰之剂;而气阴两虚的同时又兼有阳虚的见证,则要在益气养阴的同时,适用温阳之品。若有瘀血兼证时,又需加入活血化瘀之品。但本证毕竟以燥热阴虚为基本病机,需处处顾护津液,祛痰化湿、温阳而不伤阴,痰湿的重点在气虚失运,助以气的运化之力,则湿邪自消,故在驱湿时利湿的药宜少,以二三味引湿下行即可,同时应避免过用香燥之品防伤阴之弊;温阳时选方避免刚燥,取少量附桂,微微生火,引虚火归源,从阴中求阳。如此,谨守病机,药证相符,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病证兼顾,标本同治 从病的角度来看,糖尿病基本病理生理是由于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导致的糖代谢紊乱。从证的角度来看,脏腑为本,三消为标,其基本病理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兼有气虚、阳虚、痰湿和瘀血。而出现各种并发症。中医学认为,先病为本,后病为标。对于糖尿病由糖代谢紊乱引起的高血糖、高尿糖可认为是本,由此导致的各种并发症为标。因此,在治疗上纠正糖代谢紊乱、降血糖为治本,相应的对症治疗为治标。这样,病证兼顾、标本同治,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糖尿病由于糖代谢紊乱导致脂肪、蛋白质、水盐代谢紊乱而出现血液高凝状态,微循环障碍,其血黏度、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增高,也即中医所说的“久病必瘀”“久病入络”。故在治疗时要病证兼顾,标本同治,在降糖的同时,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如治疗糖尿病肥胖、脂肪肝者,多从痰浊考虑燥湿健脾,常用干荷叶、苍术、白术、枳壳、泽泻、山楂、何首乌、丹参、川芎、虎杖等。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者,多伴有肝肾阴虚阳亢症状,常结合使用滋阴潜降法,药用夏枯草、磁石、代赭石、决明子、野菊花、黄芩、桑葚、决明子、珍珠母、益母草、川牛膝。糖尿病坏疽用仙方活命饮加丹参、赤芍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治疗劳嗽用百合固金汤加当归、赤芍、白芍、生地、熟地等药。治疗糖尿病泄泻用七味白术散加当归、熟地。治疗糖尿病肾病水肿用:益母草、丹参、川芎、当归、车前子、茯苓、泽泻、熟地、山茱萸、怀山药、泽兰、牡丹皮、川牛膝等;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肢体麻木用黄芪四物汤加水蛭。对于糖尿病导致的虚脱则用大剂量黄芪。眼部疾患用枸杞子、菊花补肝明目,如杞菊地黄丸。人参、黄芪能补气、改善气虚症状,降低血糖、增加机体免疫功能。三七、丹皮、栀子活血、化瘀、通络,有双向调节糖代谢作用。丹参、川芎、红花、山楂降血脂、改善微循环,除循环障碍。金银花、知母清热除烦,降血糖时配合石膏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降糖作用。葛根生津止渴清热降糖,又可以改善心脑血管血流量、降血脂,对于预防治疗糖尿病导致的心脑疾病大有益处。上述中药在改善症状的同时,都具有降血糖的作用。唯有准确合理地用药,病证兼顾,标本同治,才有利于糖尿病的治疗康复。
附:秘验方介绍
自拟经验方
【组成】太子参、茯苓各15g 薏苡仁30g 桂枝3g 白豆蔻5g 苍术、川朴花、天花粉、泽泻、香橼皮、神曲、栝楼皮、郁金、橘皮各10g
【功效】健脾分消、化湿助运。
【主治】用于2型糖尿病。症见口渴不多饮,胸闷脘痞,乏力,纳差,恶心,便溏,舌苔腻、舌质淡红,脉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随症加减。
【方解】方中以太子参、茯苓健脾益气为君药,薏苡仁、白豆蔻、苍术、栝楼皮、泽泻化湿助运为臣药,香橼皮、郁金理气宽中,橘皮理气化痰,桂枝温经通脉,神曲健脾消食共为臣药。全方共奏健脾分消、化湿助运之功。
【点评】方中以太子参、茯苓为君,重在健脾益气;脾喜燥恶湿,故应用薏苡仁、豆蔻、苍术、栝楼皮、泽泻以燥湿;又加入陈皮、香橼、郁金等理气之品,取气顺痰自利之意;湿为阴邪,故以桂枝温经通脉、蒸腾水湿;脾虚不能运化水谷,故以神曲健脾消食;诸药相伍切中病机,确实起到健脾分消、化湿助运而诸症得缓。
【验案】吕某,女,63岁。
糖尿病史5年,服用诺和龙和二甲双胍治疗,口干多饮多尿症状不明显,血糖维持在7.5~9mmol/L。近半月来,因口渴不多饮,伴头晕胸闷脘痞,倦怠无力,纳食无味,恶心欲呕,尿频便溏。苔白腻、质淡红,脉弦细。查空腹血糖10.3mmol/L。此乃饮食伤脾,冷饮积滞不化,气闭湿阻。治宜健脾分消、化湿助运,药用上述自拟经验方,3剂后大便调,小便正常,口渴减,食欲增,脘闷恶心等消失,苔腻已化,脉转小滑,续进养阴益胃,健脾助运之剂,药用太子参、黄芪各15g,生白术、麦冬、石斛、知母、神曲、香橼皮、橘皮各10g,生地、怀山药、薏苡仁、天花粉各30g,守方随症加减调治两月,症状消失,病情稳定,尿糖转阴,空腹血糖7.8mmol/L。
(单国辉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