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糖尿病
栗德林
栗德林,男,1940年生,黑龙江省哈尔滨人,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担任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分会常务理事,消渴病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美国亚洲医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5—1999年曾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长期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作。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开发研制了芪黄消渴胶囊等多种新药。主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等多部著作。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有其自身的发病规律,即“核心病因病机”为五脏柔弱;内热熏蒸,伤津耗气,血稠液浓,瘀阻痰凝并发冠心病,蓄浊失精并发肾病。治疗上应遵循“治病必求于本”思想,辨病与辨证结合论治糖尿病。以此为原则遣方用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在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对糖尿病的中医治疗不但要辨证,而且要辨病。就中医辨证原则而论,某一种证候类型的确定,皆依相关症状组合为依据,不同症状有机组合,便构成不同证候类型。古人因为不了解疾病内在实质病理,只能凭借外在临床表现变化对疾病进行分析判断,进而指导临床用药。这种认识与客观实际有一定偶合性,因此产生相当效果,但这种认识与客观实际又具有一定偏离性,所以往往效果不稳定。可见,辨证诊断认识有一定合理性、积极性,然而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
根据多年经验,综合中西医知识,笔者认为,为有效指导治疗,诊断必须把握稳定病机,兼顾多变症状。中医虽然也治病,但却是通过治“证”途径达到治“病”的目的。一般而言,疾病病因和病理比较稳定,而临床症状多变。疾病自然演变或治疗过程中,病因或可被除掉,病理或可被阻断和逆转,疾病就会缓解向愈。因此临床时,将辨病与辨证结合起来,才能切中病机,提高疗效。
治疗原则与用药
本病原因复杂,在古代文献中就可分为:素体阴虚,五脏虚弱;饮食不节,房劳过度;精神刺激,情志失调等多种病因,笔者认为:在本病发展过程中,气阴两虚贯穿始终,故应将益气养阴作为治疗
糖尿病根本大法。由于患者病程阶段有别,临床证候又有差异,因此在临证时制订如下原则。
辨病论治宜益气养阴扶阳 糖尿病初期,气阴两虚偏于阴,此时以阴虚为主,热象不显,亦有气虚之象,但不甚严重,治疗应以滋阴为主,佐以补气之品。常用药物有熟地黄、玄参、麦冬、黄芪等;中期,气阴两虚并重,此时阴损更甚,热象偏盛,气愈耗伤而致气阴两虚并重,治疗应益气养阴同施,兼以清热,常用人参、黄芪配麦冬、玄参、黄连等;后期,气阴两虚偏于气,阳气已衰,治疗应顾及阳虚,药用熟附子、肉桂、仙茅等。
辨证论治宜扶正祛邪 重脾肾兼顾他脏气阴两虚虽是贯穿糖尿病全过程的基本病理变化,但由于病程阶段不同,阴液耗伤的快慢、阳气损伤的多少以及治疗是否正确及时等因素影响,糖尿病在不同发展阶段,气虚阴伤程度的轻重与邪正盛衰的情况有所区别,以脾肾为代表的脏腑功能也有所差异,故治疗上应时刻考虑到正虚与邪实关系的处理,重视脾肾情况,兼顾心肝肺脏。
(1)扶正宜调理阴阳气血
人之生,本于阴阳、气血、津液,故扶助人体正气,应以阴阳、气血、津液为重。药用诸参(如人参、太子参、西洋参)、黄芪、白术补气,用葛根、熟地黄、山药、山茱萸、黄精、枸杞子、五味子滋阴,杜仲、补骨脂、肉苁蓉补阳等。其中临床喜用太子参30g,补气养阴,多有良效;若糖尿病症状明显,气阴两虚较重,可用人参15g,配天花粉15g,黄精15g,久久服之,疗效明显;而阳虚者,宜用肾气丸,久服可抗衰老、强精神。
(2)祛邪宜热毒痰湿瘀郁并治
清热解毒:常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药物。祛痰化湿:常用半夏、胆星、菖蒲、草决明等药物,其中用草决明10~20g治疗血脂增高,疗效确切。活血化瘀:常用川芍、丹参、延胡索、桃仁、红花、鬼箭羽、三七、蒲黄、鸡血藤、地龙等。其中鬼箭羽活血降糖,用之临床10~15g,疗效颇佳;而鸡血藤、地龙配桂枝,用于神经病变之下肢疼痛,疗效也令人满意;而延胡索用于糖尿病诸痛症,疗效亦佳。行气开郁:常用柴胡、郁金、木香、香附、积壳、厚朴、陈皮等,其中木香配伍郁金,为颠倒木金散,用于长期受糖尿病折磨,肝气郁结患者。若配以柴胡疏肝散,疗效更佳。
(3)调脾胃,培肾元,兼顾心肝肺脏
①健脾补肾 治糖尿病重在调理脾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同居中州,乃气机升降出人之枢,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票气于脾胃,故脾胃受损则易致气血生化之源告竭,则百病丛生,正如李杲所言:“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由于脾胃运化、转输功能失调,脾不能将水谷精微运化输布到全身,随尿液排出,以致发生糖尿病,故本病以“水谷不化为本,阴虚燥热为标”。治糖尿病亦应重视补肾,因肾为先天之本,为水脏,主津液气化,主存精,主五液,为诸脏之援。常用药物包括熟地黄、山茱萸、肉苁蓉、山药、菟丝子、补骨脂、枸杞子、杜仲、五味子、鹿角胶等。治疗并发症亦应健脾补肾,如治疗糖尿病腹泻,属脾肾阳虚者,治以双补止泻汤(补骨脂15g,肉豆蔻15g,党参20g,茯苓15g,白术15g,薏苡仁25g,山药15g),效果颇佳。
②泻心疏肝 笔者应用常法治疗糖尿病久不见效,当细察有无心火亢盛、肝阳上亢之象,治从心、肝着手,可提高临床疗效。泻心火用黄连、生地黄、莲子心、竹叶心等药,其中黄连15g配伍生地黄20g,疗效确切;泻肝火用龙胆草、山栀、夏枯草等配合甘寒之品,以缓其苦。
③润肺补肺 肺属金、主燥,位居上焦,主宣发肃降,为水之上源、脏腑之华盖,属娇脏,各种因素所致火热之邪,可上灼于肺,肺热叶焦,气津两伤,使肺失治节,宣降失常,则上焦失雾露之溉,机体失于津液濡养,且上虚不能制下膀胧失约,而致口渴、多饮、多食、多尿发为糖尿病。治肺宜清、润、补结合。
在上述治疗同时,嘱病人合理饮食,正确运动与规律生活,则疗效更佳。
附:秘验方介绍
1. 玉液汤加减
【组成】人参 太子参 党参 黄芪 山药 白术 茯苓 葛根 砂仁
【功效】滋补脾肾。
【主治】用于脾肾阴虚型糖尿病。症见口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随症加减。
【方解】方中人参、太子参、党参益气养阴,黄芪、山药、白术、茯苓健脾益气,葛根生津止渴,砂仁行气,使补而不滞。
【点评】本方用大量益气养阴之品,尤其适用于脾肾气阴两虚之消渴。
2.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组成】生石膏 知母 花粉 麦冬 百合 玄参 黄芪 太子参
【功效】清胃润肺。
【主治】用于肺胃热盛型糖尿病。症见口渴多饮、多食易饥,舌红,苔干、脉洪大。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随症加减。
【方解】药用生石膏、知母清泻肺胃之热而生津,用麦冬、百合、玄参、花粉养阴润肺,用黄芪、太子参益气补肺。
【点评】本方应用生石膏以清热泻火,以泻胃火;配以知母养阴生津;配合麦冬、花粉等润肺生津之品,以滋阴清热,全方共奏清胃润肺之功。
(李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