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宜辨证论治
查玉明
查玉明,男,1918年生。辽宁新民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为辽宁省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确定的全国500名老中医之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6岁师从盛京中医世家老中医杨耀泰先生,寒窗八载,博览群书。1941年考入汉医学讲习会第一期学习班,1942年考取汉医行医资格。从事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60余年,善于内科兼通妇、儿科,对治疗糖尿病、冠心病及肾病,颇有见地。研制了“抗饥消渴片”新药,应用于临床。
消渴的三消辨证方法延用已久。通过临床实践,感到三消辨证不甚明确。本病开始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并见,但三消症候又不能截然分开。若病缠经久,精气被夺,正气已衰,阴损及阳,不但三多症状不显,反见形寒、水肿、疲劳、汗出,多伴有一派虚衰证候。也有三多症状不明显,但见阴痒甚,伴有关节酸痛,口干不欲饮,形体多胖的湿证表现,始去妇科就诊,经检查血糖增高,此种病例亦不少见。因而三消辨证不能适应于本病的全过程。因此临床上不要局限于三消辨证,而应灵活运用。
燥热型 三多证候明显,血糖增高,尿糖阳性,治以清热滋阴为法。方以白虎汤、大补阴丸为基本方辨证加减。药用生石膏、知母、甘草、黄柏、生地、玄参、石斛、玉竹、枸杞子。
湿热型 除上述证候外,形体肥胖,阴痒明显,口干不欲饮,或肢节酸痛。治以清湿热养阴为法。方以甘露饮为基本方辨证加减。药用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石斛、黄芩、龙胆草、泽泻、黄柏、茵陈。
正虚型 三多证候不明显,但消瘦乏力,血糖增高,尿糖阳性。治以益气扶正为法。方以四君子、生脉散为基本方辨证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麦冬、五味子、黄芪、枸杞子、玉竹、黄精。
阴阳虚衰型 除述上证候外,形寒怕冷,水肿,多伴有并发症,或有酮症酸中毒征象。治以益阳养阴为法。方以二仙汤、八味丸为基本方辨证加减。药用仙灵脾、仙茅、菟丝子、五味子、黄精、地黄、山药、泽泻、茯苓等、炙附子、肉桂。
附:秘验方介绍
1. 白虎汤合大补阴丸加减
【组成】生石膏50g 知母15g 甘草10g 黄柏25g 生地黄、熟地黄各70g 玉竹25g 麦冬25g 玄参15g 枸杞子20g 石斛15g
【功效】清热、滋阴、润燥。
【主治】用于阴虚燥热型消渴。症见多饮、多食、多尿明显。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随症加减。
【方解】方中石膏清热泻火,知母养阴生津,黄柏清热泻火,生地、熟地、玉竹、麦冬养阴生津,玄参清热养阴,枸杞子、石斛滋补肾阴,使肾水充足,全方共奏清热、滋阴、润燥之功。
【点评】本方查氏既用白虎汤以清热泻火又运用大补阴丸,以滋补肾阴,注重标本同治。
【验案】栗某,男,61岁。
1979年3月患糖尿病。经服降糖灵、优降糖等药,症状不减,血糖不降。现觉口渴不解、饥饿能食、尿次频多,7~8次/日。半年来症状逐渐加重,消瘦明显,疲劳无力,动则虚汗出,大便干燥,面色萎黄,形体枯瘦,舌质红干,无苔少津,脉弦细。空腹血糖20mmol/L,尿糖(++++),血压正常。阴虚火炽,燥热内燔,伤津损液,则消谷善饥,口渴多饮,肺失治节,水液直趋而下,相火妄动,开阖不利则多尿,日久气阴耗损,乏力汗出而消瘦。证属燥热实证,治宜清热滋阴润燥。方用白虎汤、大补阴丸化裁,取苦寒胜热、甘苦化阴之意。药以白虎汤合大补阴丸加黄芩10g。治后三多症状明显好转,体力逐渐恢复,大便通畅,血糖明显下降14mmol/L,尿糖(+)。但仍觉汗出乏力,头昏目花,腰膝酸软。按前方减黄芩,加五味子、菟丝子继服。
经过一个疗程中药治疗,结合临床兼见证候。按前法随证略有增损,体重增加,乏力虚衰改善,二便正常,舌干转润,脉和缓。血糖降为7mmol/L,尿糖阴性。症状基本控制。追访两年未再复发。
2. 二仙汤合八味地黄丸加减
【组成】熟地75g 山药25g 茯苓25g 泽泻15g 炙附子7.5g 桂枝7.5g仙茅10g 菟丝子15g 五味子15g 仙灵脾15g 黄精25g
【功效】益阳养阴。
【主治】用于阴阳两虚型消渴。症见形寒怕冷,水肿,多伴有并发症,或有酮中毒征象。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若渴甚加葛根;腰膝酸软加何首乌、枸杞子;消瘦加苍术、鸡内金,大便稀溏加苍术、山药;便秘加肉苁蓉;手足心热加丹皮、白芍;恶心呕逆加藿香、佩兰,阴痒加茵陈、龙胆草。
【方解】方中熟地、五味子、菟丝子、黄精滋补肾阴,山药、茯苓健脾益气,附子、桂枝温阳通脉,仙茅、仙灵脾温肾助阳,泽泻渗湿,使补而不滞。
【点评】消渴日久,多阴阳两虚,故本方以二仙汤温肾助阳、配合八味肾气丸,以滋阴补阳。
【验案】刘某,男,52岁。
1979年患糖尿病,当时血糖16mmol/L,尿糖(+)。经用胰岛素治疗,每天32u,症状略有缓解,但时而反复,尿酮体时现。经服中药治疗(胰岛素停用),“三多”症状好转,血糖下降至10mmol/L,尿糖(+++)。1个月前外出饮酒,病又复发。全身疲劳,两臂酸痛,畏寒怕冷,症状逐渐加重,出虚汗,易感冒,不思食,口干不甚渴,便稀腹胀,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查面色晦黄,面部略有应浮,气弱神疲,舌质绛暗苔薄,脉沉缓而细,空腹血糖10mmol/L,尿糖(++++),尿酮体(+)。治宜养阴益阳、填精固本、益气扶正,以复化源。方用八味地黄汤合二仙汤化裁:熟地75g,山茱萸肉15g,山药25g,茯苓25g,泽泻15g,炙附子7.5g,桂枝7.5g,仙茅10g,仙灵脾15g,黄芪25g,五味子15g。
续服8周时胰岛素全停。诸证减轻,全身症状改善,血糖下降7mmol/L,尿糖(+~++)。疲劳乏力,汗出易感,口干不渴,大便稀薄的见证。改用四君子合生脉散化裁,以扶其正。方药:党参35g,茯苓25g,白术15g,甘草10g,麦冬25g,五味子15g,菟丝子15g,鸡内金15g,苍术15g,黄精25g,黄芪25g。与前方交替服用,经治12周复查血糖6mmol/L。诸症明显好转,体力逐渐恢复,肢痛消失,形寒肢凉改善,二便正常。经随访一直上班工作。按期复查血糖,基本控制,尚属稳定。
(刘伟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