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亏虚是关键
尚品洁
尚品洁,男,1940年生,湖南岳阳人,先后毕业于湖南医学院医疗系和湖南医科大学中西学研究班,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著名中医疑难杂症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擅长中西医结合疑难杂症、老年病。
一、从脾肾入手,健脾益肾治其本
脾肾亏虚是贯穿糖尿病全程的致病因素与重要病机,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情志失调等诸多因素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脾胃功能,致脾失健运,升清失职,精气津液不能输布周身而致津液不足,燥热内盛而三消之证产生。导致肾虚的原因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肾脏素虚,复因调摄失宜,房事不节,恣情纵欲或是劳伤过度、久病及肾、年高肾亏等。故治疗应抓住脾肾亏虚这个重点,临床常脾肾同治,以健脾益肾为主法,是为治本之法。重视后天之本,补脾气以助运化之功。重视先天之本,肾内寓元阴元阳,滋其阴则上润肺胃,水升火降,中焦健运,气复阴回;壮其阳则助脾运化,故可见功。针对脾肾亏虚有气虚、阴虚、阳虚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法,常用四君子汤、七味白术散、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汤、金匮肾气丸、真武汤、五子衍宗丸、二仙汤、二至丸等;常用药物有黄芪、淮山药、苍术、玄参、人参、白术、茯苓、生地、熟地、附子、菟丝子、山茱萸、旱莲草、女贞子、仙灵脾等。
二、化痰通络、清解郁热(湿热)治其标
痰、瘀、郁(湿)热既是消渴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在疾病的发展转归过程中,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可使消渴病变日渐加剧,最终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并可令病情复杂多变,缠绵难愈。因而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时,在健脾益肾的基础上,常用活血化瘀、化痰祛浊、清解郁热(湿热)等法治其标。痰瘀之生成,与气关系密切,所以笔者常用益气、活血、化痰之法,配合运脾理气之品,使痰化瘀除,经络疏通,脏腑阴阳恢复平衡。常用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二陈汤、平胃散、温胆汤、白虎人参汤、五味消毒饮等。在选择清热药物时,应根据辨证,或清热解毒,如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等;或清热燥湿,如黄连、黄柏、黄芩等;或养阴清热,如玄参、麦冬、生地、天花粉、葛根等;或清热化湿,如黄连、白豆蔻、玉米须等,或清解瘀热,如丹皮、赤芍、丹参等。化痰通络常用陈皮、法半夏、白豆蔻、苍术、益母草、泽兰、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丹参、鬼箭羽、水蛭、地龙、蜈蚣等。
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喜用各种药对,最常用的为黄芪、淮山药,苍术、玄参。黄芪甘温,入手足太阴气分,补气止消渴;淮山药甘平,入肺、脾、肾三经,补脾阴之力著,二药配合,气阴兼顾,补脾功用益彰。苍术辛苦温,入脾、胃二经,燥湿健脾;玄参甘苦微寒,入肺、肾二经,滋阴降火、清热解毒。苍术性辛燥但伍玄参可以制其偏而展其才,二者相伍,既能健脾又可滋阴。黄芪伍淮山药,苍术配玄参,一阴一阳,一脾一肾,契合消渴日久、气阴两虚、脾肾俱亏之证。
另健脾补气常用黄芪、防风,白术、茯苓、山药、莲肉等;补肾常用生地、山茱萸、女贞子、旱莲草、仙灵脾、仙茅、附子、肉桂等;养阴常用乌梅、五味子、沙参、麦冬、葛根、天花粉等;清热常用知母、黄柏、生地、黄连、金银花、黄芪、桑白皮、地骨皮等;理气常用柴胡、白芍、陈皮、枳壳等;化瘀常用桃仁、红花、丹参、黄芪、地龙、水蛭、土鳖虫、当归、川芎等;化痰祛湿常用陈皮、半夏、苍术、白术等。
附:秘验方介绍
玉液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
【组成】黄芪30g 玄参30g 苍术30g 山药30g 生地20g 石斛20g 玉竹20g 葛根20g 丹参20g 黄连5g 枳实10g 竹茹10g 陈皮6g 法半夏15g 茯苓15g 甘草5g
【功效】健脾补肾、清热利湿。
【主治】用于脾肾不足、湿热内阻型之消渴。症见口干、乏力、口苦、夜寐差、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随症加减。
【方解】方中黄芪益气养阴,苍术、竹茹、半夏燥湿化痰,玄参、生地、石斛、玉竹、葛根养阴生津,山药、茯苓、陈皮健脾利湿,丹参活血化瘀,黄连清热燥湿,枳实疏肝理气,甘草调和诸药。
【点评】本方治疗以健脾益肾、益气养阴、清热利湿为法。“瘀血”是贯穿糖尿病发病始终的重要病机,加活血药物以活血化瘀。诸药配合,脾肾得补、气阴渐复、湿热得除、瘀血渐化。
【验案】肖某,女,54岁。2010年12月9日初诊。
反复口干8年,加重1月。“糖尿病”史8年余,现口服格列美脲,就诊时空腹血糖11.63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5.09mmol/L。症状:口干欲饮,心中嘈杂,饮食控制,夜寐可,小便调,大便干,2~3日1行。舌质淡红,苔白根厚,脉细滑。中医诊断:消渴;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辨证:脾肾不足、湿热内阻。治法:健脾补肾、清热利湿。处方:黄芪30g,玄参30g,苍术30g,山药30g,生地20g,石斛20g,玉竹20g,葛根20g,丹参20g,黄连5g,枳实10g,竹茹10g,陈皮6g,法半夏15g,茯苓15g,甘草5g。7剂。水煎服,1剂/天。
2010年12月23日二诊。药后诸症减轻。舌质淡暗,苔白,脉细滑。原方苍术减为15g,加广木香10g,天花粉20g,炒莱菔子30g,怀牛膝15g,去葛根。10剂。水煎服,1剂/日。
2010年1月13日三诊。血糖较前明显改善。间或口苦、欲饮,矢气,大便时稀、隔日一行。舌质淡暗,苔白,脉细滑。上方黄连加为15g,并加干姜6g,水蛭10g,泽泻20g。减广木香、石斛、天花粉、玉竹、炒莱菔子、怀牛膝。10剂。水煎服,1剂/日。
药后诸症减轻,血糖基本控制,继续中药调理,1个月后查空腹血糖6.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1mmol/L。
(蒋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