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用药规律
吕景山
吕景山,男,1934年生,河南偃师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 》(荣获1982年度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1984年度山西省科研成果二等奖)、《施今墨对药》 《针灸对穴临床经验集》(本书与《施今墨对药》已由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翻译成日文出版)、《单穴治病选萃》《糖尿病证治挈要》等10部著作,发表论文50余篇。
糖尿病大体相当于中医的消渴,而临床上以虚证、热证为多,实证、寒证较少。虚证又有阴虚阳虚之别,尤以肝肾阴虚最为常见。临证治疗用药大致遵循如下规律:
实热证 常以三黄石膏汤加减;有时佐以西洋参,仿白虎人参汤之意。西洋参除养阴生津外,并能增强其他药力,既治其标,同时又兼顾本元。
虚热证 宜用白芍、五味子、生地、麦冬、玄参等药,甘酸生津,且能除热。糖尿病之渴饮无度为伤津之象,常用增液汤合生脉饮加石斛等药。
肾阴亏损证 宜用汁多滋补之品,如黄精、玉竹、山茱萸、枸杞、肉苁蓉、菟丝子、续断、熟地之类。至于补肾阳之药,如巴戟天、补骨脂、干姜、附片等慎勿轻用。但属于阴寒证者,则用桂、附等,方能奏效,然必须辨证准确,用之得当,以其属于阴寒证之病例较少。
降低尿糖 常用黄芪与山药为伍。黄芪甘温,质轻升浮,补中益气,升举清阳,而偏于补脾阳;山药甘平,质润液浓,补脾益肾,固精止泻,而偏重补脾阴。两药伍用,一阴一阳,阴阳结合,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令脾气升发,中州健运,肠胃运化水谷功能恢复。
降低血糖 常以苍术与玄参为伍。苍术可使脾之精气渐固,开中焦郁结,饮食入胃是以运化,生津生血,不致漏泄,则血中糖质减少,而并非消除血糖也。苍术性虽辛燥,但伍以玄参滋肾养阴,两者相伍,可制其偏。黄芪益气降糖,生血生肌,排脓内托,善治疮疡日久,内陷不起,或溃烂流脓,久久不愈之证;葛根轻扬升发,既能升发清阳之气,托内陷之邪外出,又能疏通足太阳膀胱经之经气,改善外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血管痉挛。黄芪葛根伍用,益气升阳,舒缓筋肉拘挛,改善血液循环,并有明显的降糖作用。
附:秘验方介绍
当归四逆汤加减
【组成】黄芪、白芍、鸡血藤各30g 当归15g 桂皮10g 通草6g 细辛3g蜈蚣3条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主治】用于气虚血瘀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症见肢体麻木、疼痛,入夜尤甚,手足逆冷,舌质暗,脉沉细。
【用法】每日1服,水煎服。
【加减】一般不作加减,必要时可根据辨证酌情加减。
【方解】方以黄芪健脾益气,气行则血行,当归、白芍补血活血,鸡血藤活血通络,通草、细辛、蜈蚣通络止痛,桂皮温经通脉,诸药共用,共奏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之功效。
【点评】全方药物以辛温药居多,取辛温药能散、能走,则气血运行通畅,而获良效。
【验案】赵某,男,51岁。
患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3年,3个月前因胰岛素用量不足,发生酮症酸中毒,经调整胰岛素用量及纠正酸中毒治疗后酮体消失,血糖控制良好。但出现双下肢皮肤疼痛如刀割油烫,入夜尤甚,难以入眠,伴有肢端不温,麻木不仁,形体消瘦,舌红苔白,脉弦细。西医诊断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为气血亏虚、经脉闭阻之血痹证。治宜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处方:黄芪、白芍、鸡血藤各30g,当归15g,桂皮10g,通草6g,细辛3g,蜈蚣3条。日1剂,水煎服,同时继续予胰岛素控制血糖。5剂,每日1剂。
二诊:症状未明显好转。加丹参30g,葛根15g。7剂,每日1剂。
三诊:疼痛明显减轻,余症皆缓。原方去细辛、蜈蚣,加生地黄30g,以养阴柔筋。继进20剂,每日1剂。
四诊:疼痛范围仅局限于大腿外侧,且不畏触摸,夜寐平稳。
(蒋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