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以通为用
冯建华
冯建华,男,1950年生,汉族,山东苍山人,1977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教授、主任医师。现为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16项,已通过鉴定10项,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理论成果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山东省高校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出版著作12部,其中主编3部、副主编6部、参编3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表现为正虚邪实,正虚的情况一般相对稳定,而邪实的症状却变化多端。正虚可见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4个证型,在此基础上,又有气滞、痰阻、血瘀及两两交互为患的邪实证候。
本病病位在络脉,属于络病范畴,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持络脉通畅,故“络以通为用”是其治疗大法,而通络之法各有不同,笔者常用益气补血、养阴温阳之品。尤其重视固护脾气。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主肌肉四肢。患者经年久治,药物损伤脾气,若治不得法,脾气更虚,致运化失职,气血生化乏源,肌肉宗筋失养。水谷精微不运,酿生痰浊,又气虚无力行血,血虚脉道不畅,而成血瘀,终致痰瘀痹阻经。迁延日久,脾虚无力升清,气血津液上不能输布于肺,下不能滋养肝肾,致肺津肝血肾精俱损。然究其根本,脾气亏虚、经络痹阻仍为主要矛盾。因此本病治疗大法为益气、活血、通络,用经验方益气活络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辨证加减,多能收到明显的临床效果。
附:秘验方介绍
益气活络方
【组成】黄芪30g 桂枝9g 赤芍15g 川芎15g 牛膝20g 全蝎9g 土鳖虫12g 地龙15g
【功效】益气、活血、通络。
【主治】用于气虚血瘀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见四肢麻木刺痛,入夜尤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气阴两虚加太子参、黄精、麦冬、五味子;肝肾阴虚加熟地黄、山药、桑寄生;脾肾阳虚重用黄芪,酌加肉桂、制附子;兼见气滞,可加柴胡、枳壳、香附、陈皮;兼见痰湿,可加制半夏、苍术、薏苡仁;瘀阻证候明显者,可加大方中活血通络之品的用量,另可加用桃仁、红花、三棱。此外,酌情加用辛味通络药如桂枝、细辛、羌活、防风、路路通,以及一些藤类通络药如鸡血藤、忍冬藤、络石藤,也会加强络病治疗效果。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益气扶正为君,使气旺而血行。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与黄芪配伍,益气温阳、和血通经,为臣药,又“络以辛为泄”,借其香窜之气,引诸药直达络病之所,故兼为使药。赤芍行血中之滞,川芎为血中气药,二者活血化瘀,亦为臣药。全蝎、土鳖虫、地龙药性峻猛,走窜通络之力强,又善达细微之处,共奏攻毒散结、破血逐瘀、通络止痛之功效;牛膝,既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又可引血下行,共为佐药。诸药同用,使气虚得复,经络得通,肌肉宗筋得荣。
【点评】本方由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加减而成。方中加入大量药性峻猛,通经走窜之品,对于本方所主之四肢刺痛,入夜尤甚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验案】黄某,女,44岁。2008年4月22日初诊。
糖尿病病史7年,3个月前感双下肢麻木并针刺样疼痛,入我院诊治。肌电图检查诊断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特征。眼底检查:视动脉变细,视静脉迂曲,视网膜少量散在微血管瘤,右眼底颞侧小片不规则絮状渗出。予以营养神经治疗,恐引起其眼底出血,暂未予改善循环药物,1周后双下肢麻木疼痛感未见减轻,遂改用中药治疗。现症:患者双下肢麻木、刺痛、怕冷,入夜尤甚,遇寒加重,倦怠乏力,自汗气短,睡眠欠佳,双眼视物模糊,舌红微暗、苔薄白,脉细。治以益气活血通络,兼以清肝明目,方药:黄芪30g,桂枝9g,赤芍、白芍各15g,川芎12g,牛膝15g,全蝎9g,土鳖虫12g,地龙15g,生牡蛎30g,茯苓15g,泽泻10g,菊花9g,三七粉3g(冲),小蓟15g,生甘草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08年4月29日二诊:双下肢疼痛明显减轻,偶有轻度怕冷、麻木,双眼视物清晰,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宜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以上方去白芍、生牡蛎、茯苓、泽泻、菊花、三七粉、小蓟、生甘草,加木瓜15g,鸡血藤30g,路路通15g,7剂。1周后下肢怕冷、麻木感消失,嘱严格控制血糖,随访至2009年2月6日未再出现四肢及双眼不适的感觉。
(李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