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利水治疗糖尿病肾病
任琢珊
任琢珊,男,1935年生,河北人,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原河北中医学院),第二、第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主任医师、首席医师,教授。原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原保定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长,现为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医疗技术专家组成员,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专家,在脑血管病及内科疑难杂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笔者认为糖尿病为本虚标实之证,虚则肾阴阳两虚,实则瘀血、浊毒,治疗宜补肾、活血、利水。
一、肾阴阳两虚——补肾以利水
糖尿病肾病为消渴阴虚燥热日久,伤津,阴损及阳,阴阳两虚。“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封藏失职,精微下泄,而见蛋白尿;肾虚则气化失开合不利,水湿内停而聚于体内出现水肿。温肾以本,临床常选用济生肾气丸加减。
二、脉络瘀阻——化瘀疏通肾络
脉络瘀阻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病因病贯穿糖尿病肾病早、中、晚各期的病程始终。消渴阴虚血行涩滞,气虚行血无力,“久病入络、久虚入血不利则为水”,瘀血的存在加重水液代谢的障法宗活血化瘀,“疏其气血,令其条达”,且活血化瘀贯穿于糖尿病肾病治疗疗的全过程。药用当归、红丹参、赤芍、牛膝、益母草、水蛭等。
三、湿浊停滞——泄浊而护胃气
糖尿病肾病晚期普遍存在湿浊停滞病机,所以治疗应重视泄浊和胃,泄浊毒、护胃气即所以保肾元。糖尿病肾病发展至肾功能衰竭期,已是阴损及阳,气血阴阳俱虚,水湿浊毒泛滥,升降失常,气机逆乱而致“关格”。临床常用大黄通腑泄浊,土茯苓、虎杖、白蔻仁、薏苡仁、砂仁、佩兰等祛湿泄浊。
附:秘验方介绍
济生肾气丸加减
【组成】熟附子10g 桂枝10g 茯苓20g 泽泻15g 山药15g 山茱萸肉12g 牛膝12g 车前子30g 益母草30g 黄芪30g 泽兰15g 制大黄10g(后下)
【功效】温阳补肾、活血利水。
【主治】用于肾阴阳虚型糖尿病肾病。症见肢体水肿、下肢尤甚、畏寒肢冷、夜尿频、脉沉细。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随症加减。
【方解】附子、桂枝温阳行气,山药、山茱萸肉滋补脾肾,茯苓、泽泻、车前子健脾渗湿,牛膝、益母草、泽兰活血利水,黄芪健脾益气,制大黄活血化瘀。
【点评】本方以济生肾气丸温肾助阳,待阳气得复,则能化气行水,配合化瘀利水之品,治疗肾阴阳虚型糖尿病肾病水肿明显者,疗效显著。
【验案】患者曹某,男,47岁。2009年3月17日初诊。
糖尿病病史20余年,反复水肿半年余,加重1周,周身水肿,按之没指,身倦乏力,畏寒肢冷,面色无华,纳呆恶心,尿少,舌质淡暗,舌苔白腻,脉沉细无力。查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6.3g,空腹血糖10.2mmol/L,血肌酐252mmol/L,血尿素氮14.36mmol/L。诊断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证属脾肾阳虚、浊毒内蕴。治宜温阳补肾、活血利水。药用:熟附子10g,桂枝10g,茯苓20g,泽泻15g,山药15g,山茱萸肉12g,牛膝12g,车前子30g,益母草30g,黄芪30g,泽兰15g,制大黄10g(后下)。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10剂。
复诊,恶心明显缓解,水肿症亦减退,舌苔仍厚腻。上方加佩兰、仙茅、丹参,服30剂,患者尿量显著增增加,双下肢水肿消退,食欲增加,查血肌酐142mmol/L,血尿素氮7.5mmol/L,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1.02g/L,继续服药巩固疗效。
(蒋锴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