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黄文政
黄文政,男,1941年生,天津人,1975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医内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内科分会理事、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内临床40年,尤擅长肾病的临床及科研,先后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发表论文40余篇、专著4部。
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糖尿病肾病早期为气阴两虚、瘀血内结是病机关键。并认为糖尿病肾病属虚实夹杂,以气阴亏虚为本,瘀血、浊毒为标。症见:口渴多饮,小便频数,形体消瘦,倦怠乏力,腰膝酸软,肢体水肿,大便干结,五心烦热。舌质黯红,苔薄,脉细无力。多见于糖尿病肾病早期,伴蛋白尿,水肿者。病因病机分析:由于糖尿病主要病变脏腑在脾肾,且病程较长,病变日久,精气虚耗,精微亏损则血液不充,气虚无力推动血液循行,渐至血行不畅而瘀由虚生,气滞则血瘀;阴虚火旺,血被火热灼炼,流动缓慢而成瘀。治法:养阴活血化瘀法。常用参芪地黄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味。
中药改善症状非常明显,但服药初期血、尿糖往往下降不明显,继续坚持服药者,呈缓慢下降。说明中药可能具有增加胰岛细胞的敏感性,改善糖尿病肾病时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的作用,其相关动物实验有待进一步验证。黄老治疗糖尿病肾病临证运用前人经验采用对药加减使用,效果良好。如黄芪配山药、苍术配玄参、丹参配葛根、生地配黄连等;又如胃热用生石膏配知母、肾虚用山茱萸配山药、阴虚用沙参配麦门冬、精关不固用覆盆子配牡蛎等。根据久病入络、阴虚耗津、阳虚寒凝皆致血瘀的病机,可在益气养阴温阳补肾方中加入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活血化瘀药,则不仅有利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而且使上述合并症同时得到改善。养血活血药如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丹参、牡丹皮、益母草等,其性平和非用大量不能取效;破血药如鬼箭羽、地鳖虫、水蛭、穿山甲等,瘀血久留非此不能入络搜剔。
附:秘验方介绍
济生肾气丸加减
【组成】黄芪30g 党参15g 生、熟地黄各15g 山茱萸15g 山药15g 茯苓15g 牡丹皮10g 泽泻15g 砂仁10g 桃仁12g 大黄10g 肉桂6g 牛膝10g 车前子30g(包) 益母草30g 鬼箭羽30g
【功效】益气养阴、化瘀补肾。
【主治】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症见水肿,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沉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随症加减。
【方解】方中以黄芪、党参为君药,以益气养阴;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肾阴,生地、山药、茯苓健脾养阴为臣;牡丹皮、泽泻活血渗湿,砂仁行气,使诸药补而不滞,桃仁、大黄、牛膝活血化瘀,车前子、益母草、鬼箭羽化瘀补肾,肉桂引火归元,全方共奏益气养阴、化瘀补肾之功效。
【点评】本方以济生肾气丸加减而成,全方具有补中兼行、攻伐有度的特点。通过补肾促进活血,应用活血药而起到加强补肾的作用,诸药相伍切中病机,而诸症得缓。
【验案】患者,男,61岁。2005年9月12日初诊。
糖尿病史5年余,一直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在5.8mmol/L。近1个月水肿、蛋白尿,自觉口渴,但饮水不多,困倦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量少,舌紫黯、苔薄白,脉沉细。查血糖7.8mmol/L,尿蛋白(++)。证属:气阴两虚、血行不畅。治宜:益气养阴、化瘀补肾。方药:黄芪30g,党参15g,生、熟地黄各15g,山茱萸15g,山药15g,茯苓15g,牡丹皮10g,泽泻15g,砂仁10g,桃仁12g,大黄10g,肉桂6g,牛膝10g,车前子30g(包),益母草30g,鬼箭羽30g。7剂,水煎服,1剂 /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200~500ml。
2005年9月19日二诊:水肿明显减轻,小便量增多,自觉口干、口黏,两膝酸软,仍困倦乏力,舌黯红、苔薄白少津,脉沉细。前方加沙参15g。继服7剂。肿消,小便正常,口干、乏力症皆无,两膝酸软显著好转,继服前方巩固疗效。
(李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