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外治糖尿病足筋疽型

蔡炳勤

蔡炳勤,男,1939年生,广东澄海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主任医师,广东省名中医,中医外科学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全国中医乳腺病医疗中心网络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委员,广东省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主编《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常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乳房病》《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外科专病》。

糖尿病足筋疽型是指除神经、血管因素外,皮肤、肌腱、骨骼等组织均发生病变的一种类型,其特点不同于缺血性坏疽,局部肿胀、潮红、灼热,渐至湿性坏死,但患足血供尚好,肢端缺血症状并不严重,大多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良好,无明显静息痛,多伴有“三高”(高血糖、高血沉、高白细胞)及“三低”(低蛋白、低红细胞、低血红蛋白)。笔者在总结分析各种中医外治法的基础上,根据糖尿病足筋疽不同时期的发病特点,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外治方法,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具体方案如下。

  1. 急性感染期(发病至术后第1~4天左右)的辨治 临床表现为患肢局部症状明显,患足肿胀,或呈巨趾、巨跖性肿胀,张力较高,无波动感;局部色红、灼热,逐渐皮下积液,波动感增强,有稀薄棕褐色、腥臭脓液溢出,其病情发展急骤,有明显炎性反应,可蔓延至全足及小腿,有不同程度的肌腱变性、水肿、坏死现象。患者往往伴有高热、精神疲倦等全身中毒症状,和高血糖、酮症、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患者需住院治疗。外治原则:纵深切开、充分引流。基础治疗:控制血糖,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并发症等。①腰麻下沿肌腱走形行纵深切开,不留死腔,并用胶片贯穿引流。②术后第1~4天采用中药筋疽外洗方泡脚。③中药泡脚后,行局部换药:双氧水、生理盐水外洗后,适当剪除部分坏死组织,用消炎油纱(本院制剂)局部外敷创面,1天1次。

  2. 好转缓解期(术后第5天~2周左右)的辨治 表现为局部肿胀逐渐消退,坏死组织开始脱落。患者已无发热、精神好转,高血糖、酮症、全身中毒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以住院治疗为主。外治原则:蚕食清创、持续灌注。基础治疗:控制血糖,治疗并发症等,可停用抗生素。①术后第5天拔除胶片引流。②按急性期中药泡脚方案实施。③泡脚后,用生理盐水外洗创面,用祛腐生肌油纱(本院制剂)局部外敷创面,一天一次。

  3. 恢复期的辨治 表现为患者无明显全身症状,遗留足部疮面、窦道。外治原则:祛腐生肌。基础治疗:控制血糖等。以门诊治疗为主,用生肌油纱外敷,一天一次,至疮面、窦道愈合。

附:秘验方介绍

中药筋疽外洗方

【组成】大黄、乌梅、五倍子各30g

【功效】活血化瘀、解毒通络。

【主治】用于糖尿病足筋疽型。

【用法】以3L水煎至1.5L,每次泡脚20~30min,每日1~2次,需严格控制外洗溶液的温度,控制在38℃~42℃。

【加减】一般不加减。

【方解】方中以大黄活血、化瘀、解毒,五倍子、乌梅固涩,共奏活血化瘀、解毒通络之功。

【点评】本方其在局部可发挥清热解毒、抗炎抑菌、改善血运的效应,尤其对发生于足底组织坚韧部位高糖、多水的病灶,有渗透、吸湿、荡涤、清洁之功,可有效减少局部渗液,促进肉芽生长。蔡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其效果显著。

【验案】患者张某,女性,51岁。

因“口干、多饮多尿10余年,左足红肿疼痛10天入院。入院时间2007年11月16日。入院时症见,神清,精神疲倦,高热,39.6℃,左足红肿热痛,无破溃,无水疱,口干,饮水多,眠纳一般,二便调。舌暗红、苔黄干,脉滑数。查体左足红肿,肤温高,压痛范围至左足踝部,足底前1/3处压痛明显,波动感(±),范围大约4cm×4cm。双足背动脉搏动可。入院检查:血常规:WBC:27.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9.3%;B-羟丁酸2.010mmol/L,GLU:14.98mmol/L。入院诊断:中医诊断:糖尿病足(筋疽型),西医诊断:(1)糖尿病足并左足感染;(2)糖尿病酮症,2型糖尿病。入院后给予控制血糖、纠正酮症、控制感染等对症处理,并在腰麻下左足沿肌腱走形行纵深切开排脓,不留

死腔,并用胶片贯穿引流。脓液作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术后每日采用中药筋疽外洗方泡脚,泡脚后局部换药:双氧水、生理盐水外洗后,适当剪除部分坏死组织,用消炎油纱(本院制剂)局部外敷创面。

术后第一天,患者仍有发热,体温38.5℃,检查:血常规:WBC:20.5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0%;羟丁酸0.88mmol/L,GLU:13.21mmol/L。较入院时已有下降。

术后第四天,患者左足肿胀已有消退,发热降低,体温38.2℃。检查:血常规:WBC:12.4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0%;羟丁酸0.88mmol/L,GLU:10.5mmol/L。

术后第七天,患者左足肿胀已明显消退,无发热,体温36.2℃,检查:血常规:WBC:10.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7%;羟丁酸0.88mmol/L,GLU:7.5mmol/L。

12月3日出院,共住院17天。出院后嘱患者在家自行换药,生肌油纱外敷,门诊定期复查,一月余创面愈合。

(杨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