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祛瘀法治疗糖尿病足

袁占盈

袁占盈,男,河南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教授,1989年开始担任糖尿病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糖尿病学会委员。从医45年,精于中医内科,尤擅长糖尿病的诊疗。从事糖尿病临床及研究多年,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于糖尿病足的诊治见解独到,疗效显著。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慢性症之一,主要因下肢中小血管及微循环障碍、周经病变并发感染,致溃疡形成深部组织的破坏。局部溃烂流脓迁延数年不愈,重者引起足部坏疽甚至危及生命,是糖尿病致残的重要原因,也是治疗的一大难题。笔者认为必须重视中西医结合,认为糖尿病足既是糖并发症之一,治疗当首先根除病因,严格控制血因西药降糖迅速,疗效确切,故主张用西药控制,同时辨证服用中药以缓解足部症状。

糖尿病足随病程进展以及虚实寒热湿挟痰之不同可有倦怠乏力、疼痛夜甚、肢端或发黑、或溃烂流水、或红肿热痛等不同见症。袁老认为糖尿病足之病程长,证候虽多,但其总的病机不离“虚”“瘀”二字,虚包括气血虚、阴虚、阳虚,瘀含血瘀、湿瘀、痰瘀、热瘀、毒虚为瘀之因,瘀为虚之果,虚为本,瘀为标,故治则为补虚祛瘀。消渴病初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久耗气,气虚耗伤阴津,症见气阴两伤;因气能生血,气虚无力生血,可致血虚;气属阳,主温煦,气虚失温阳虚寒象,因此消渴病久所见诸虚中以气虚为本。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行无力而致血或阴血亏虚,脉道失濡,或阳虚失温,血行凝泣,致血瘀。血脉瘀滞,肌肤四末失养,加之阴血亏脉络空虚,痰湿之邪乘虚侵袭,雍遏趋下,化热蕴或因血脉瘀阻,津液不布,聚而成湿成痰,趋于四化热蕴毒。由此可见,血瘀为湿、痰、热、毒诸瘀。血瘀所致,因于诸虚,诸虚之中又以气虚为邪。

糖尿病足诸症中常以疼痛为首发、必有之症,且贯穿始终。《黄帝内经》云:“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又依“血得热则行”“活血不远温也”之说,主张凡无明显热毒之症者均可适当加入桂枝、附子以温经活血、通络止痛,对于有明显热毒之症者,也尽量不用过寒过凉之品,以防寒凉伤气伤阳,有悖补气活血之旨。

附:秘验方介绍

补阳还五汤加味

【组成】生黄芪45g 当归15g 赤芍15g 地龙20g 川牛膝30g 桃仁15g红花15g 川芎15g 全蝎6g 蜈蚣2g 附子6g 桂枝6g 木瓜15g

【功效】补气活血、温经化湿、祛瘀通络。

【主治】用于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症见患足颜色变暗,疼痛,入夜尤甚,肌肤甲错,舌质暗红,脉涩。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疼痛明显者,加入虫类搜剔之品,以增强祛瘀通络之效。

【方解】方中以黄芪为君,以健脾益气,为君药,臣以当归活血通络,赤芍、川牛膝、桃仁、红花、川芎活血化瘀,地龙、全蝎、蜈蚣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附子,桂枝温经通络,木瓜化湿通络。共奏补气活血、温经化湿、祛瘀通络之功。

【点评】补阳还五汤原载于《医林改错》,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药物组成:黄芪、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中西医均认为,血液持续高凝状态是发生糖尿病足的基础,感染和局部组织坏死是本病愈合的不利因素。现代药理表明,黄芪具有调节机体免疫、抗炎、抗病毒、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并能促进溃疡生长及愈合;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能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地龙不仅具有纤溶和抗凝作用,还可促进伤口愈合。诸药配合,从根本上杜绝了糖尿病足发生的始动因素,祛除了引起该病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故验之临床是有效的。袁氏认为糖尿病足的中医病机总属气虚血瘀、脉络痹阻,符合补阳还五汤所主病机,依异病同治之法则,将其加入活血通络、温阳利湿之品,灵活运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验案】李某,女性,60岁。

初诊:2009年3月10日,以“糖尿病13年,右下肢截肢术后3年,左足疼痛3月”为主诉来诊。

患者于13年前发现患有糖尿病未正规治疗,间断服用二甲双胍片,剂量不定,不定期查空腹血糖8.5mmol/L左右。3年前出现右足部疼痛、麻木,并迅速发展至坏疽,于当地医院行右膝下15cm以下截肢术。3个月前不明原因出现左足疼痛、发凉并渐麻木,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足。西医给予抗凝、扩血管药静脉点滴半月未效。患者求中医诊治。症见左足色黑,五趾尤甚,拇趾及足背皮肤溃烂,流水,足凉,麻木,乏力,下肢重着,疼痛夜甚,影响睡眠,大便数日一行,痛苦异常。诊见肌肤甲错,双手爪甲枯萎,趺阳脉沉伏,舌质暗,舌苔白腻,脉沉细。辨证为气虚寒凝、血瘀湿阻。治宜补气活血、温经化湿、祛瘀通络为法。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味:生黄芪45g,当归15g,赤芍15g,地龙20g,川牛膝30g,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5g,全虫6g,蜈蚣2g,附子6g,桂枝6g,木瓜15g。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09年3月20日。服上方10剂,足痛及凉麻减轻,足背溃烂面缩小,已无流水,上方减木瓜,继服20剂。

三诊:2009年5月8日。足坏疽基本痊愈,精神好,肤色润。守前方共为细面,每服5g,每日两次以巩固疗效。

(杨玲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