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辨证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
郭庆贺
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症进行了分类并辨证分型。用经典方药的加减应用,效果良好。
(一)全身瘙痒
(1)血虚风燥 皮肤瘙痒,干燥,脱屑有抓痕或血痂,舌淡红,苔薄白,或舌红少苔而干,脉弦细或弦涩。治法:养血润燥、疏风止痒。方药:四物汤加减。
(2)湿毒内蕴 皮肤瘙痒,抓破后继发感染或苔癣样化,常有发热,大便初硬后溏,尿黄,舌红苔黄腻。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庠。方药:五味消毒饮合清热地黄汤加减。
(二)肛门及外阴瘙痒病
(1)湿热下注 肛门或外阴瘙痒,局部皮肤肥厚,或黏膜红肿糜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健脾止痒。方药:萆薢渗湿汤加减。若心烦易怒,胸胁苦满,便秘尿赤,脉弦数则以龙胆泻肝汤加减。
(2)肝肾阴虚 肛门或阴部瘙痒,有干涩灼热感,五心烦热,头晕目眩,口干,耳鸣,腰痛,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补益肝肾。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此病还常以外用药配合治疗:白鲜皮30g,黄柏15g,苦参15g,蛇床子15g,百部30g,防风15g,椒目10g,白矾10g,地肤子15g。
附:秘验方介绍
1. 四物汤加减
【组成】生地18g 白芍15g 当归12g 何首乌15g 鸡血藤15g 防风9g 刺蒺藜12g 土茯苓20g 苦参9g
【功效】养血润燥、疏风止痒。
【主治】血虚风燥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症见皮肤瘙痒,皮肤干燥,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痒甚加全蝎3g,乌蛇15g,炒皂刺12g等。
【方解】方以当归养血活血为为君。白芍、何首乌养血为臣。鸡血藤、防风、刺蒺藜、土茯苓、苦参为佐药,疏风止痒。
【点评】本方以四物汤养血活血以除血虚风燥,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又加用刺蒺藜、土茯苓、苦参以祛湿疏风止痒,全方标本同治,则诸症可除。
【验案】患者男,46岁。2004年7月5日初诊。
自述患糖尿病7年。近半年来发现周身皮肤瘙痒,劳累后加重,入夜尤甚,皮肤干燥,瘙后脱屑,以后背及四肢为甚。口干,食欲尚可。口服降糖药糖适平30mg/(次·天)。目前空腹血糖:6.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8mmol/L。因皮肤瘙痒影响。睡眠故来就诊。视其皮肤有抓痕及血痂,舌淡红嫩,苔薄少,两脉弦细。证属阴血不足,风燥所为,治以养阴血,润肤燥,疏风止痒。给予四物汤加减治疗。1剂/日,共7剂,日两次水煎服。药用:生地黄20g,白芍15g,当归12g,川芎10g,刺蒺藜12g,首乌20g,防风10g,菊花12g,炒皂刺10g,乌蛇10g,全蝎3g,红花10g,土茯苓20g,甘草10g。外用方:白鲜皮30g,黄柏15g,苦参15g,蛇床子15g,百部30g,防风15g,椒目10g,白矾10g,地肤子15g,煎后去渣,外洗。3天。后患者瘙痒明显改善,1周后无明显瘙痒,原方再服用10剂,病情痊愈。
2. 萆薢渗湿汤加减
【组成】萆薢20g 薏苡仁15g 黄柏12g 赤茯苓15g 丹皮12g 泽泻12g通草15g 滑石20g 苍术12g 白鲜皮12g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止痒。
【主治】湿热下注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症见皮肤瘙痒,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心烦易怒,胸胁苦满,便秘尿赤,脉弦数则以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解】方以萆薢清热利湿为君,薏苡仁、黄柏健脾渗湿为臣,赤茯苓、丹皮、泽泻、通草、滑石、苍术、白鲜皮利湿止痒,牡丹皮散热凉血、活血祛瘀,共为佐药,全方共奏清热利湿、健脾止痒之功。
【验案】患者男,54岁。2005年5月8日初诊。
患者自述患糖尿病10余年,近4个月来阴囊瘙痒,此前阴囊潮湿,目前用诺和灵胰岛素30R控制血糖,早12U,晚10U。空腹血糖:7.4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9mmol/L。查:阴囊两侧有瘙痕,皮肤肥厚。舌红苔黄,两脉滑而无力,略数。此证属湿热下注,治宜清热、利湿、止痒。给予萆薢渗湿汤加减治疗,1剂/日,共5剂,5天为1疗程。药用:白鲜皮20g,萆薢15g,通草6g,滑石20g,地肤子10g,黄苡仁25g,黄柏10g,苍术10g,土茯苓25g,猪苓15g,泽泻15g,牛膝10g,白蔻仁6g,杏仁10g,甘草10g。治疗3天后开始获效,前后治疗两个疗程后,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王明月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