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请教采桑娘
虚心请教采桑娘
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行教。这年夏天,孔子带着弟子子贡途经陈国到卫国去。师徒两人一路上翻高山,绕曲水,晓行夜宿。
这天傍晚,师徒来到了临近陈国的一片桑林边上。此时,正值夕阳西下,碧绿的桑林披上了一层霞光,显得格外美丽。桑林里,有两个仙女般的姑娘在提篮采桑。
孔子面对这般景致,诗兴大发,随口吟道:
南枝窈窕北枝长,
采桑姑娘非常聪明,不等孔子吟完,便接口吟道:
夫子游陈必绝粮。
九曲明珠穿不过,
回来问我采桑娘。
孔子听了姑娘吟唱的诗句,未予理睬,两人便急着赶路了。
他们行至陈国边陲的一个小山村的村头上,刚停在一株大树底下想歇歇凉,却被当地的一个大夫发现了,接着就带兵把两人围住了,说是向孔子求教学问。
大夫拿出一颗九曲明珠,问孔子道:“要用丝线穿过去,你有什么办法吗?”
孔子看了一阵想不出办法。大夫便不让他们走,并不准村民送饭给他们吃。师徒两人只好忍饥夜宿在大树下。孔子面对冷月,坐立不安,忽然想起了采桑娘的诗句。
于是,孔子把子贡叫到身边说:“明天,你去问问采桑姑娘吧!”
子贡自言自语地说:“世人都向圣人请教学问,哪有圣人求教百姓的事。”
孔子听了,谆谆教导他说:“自己不懂的事,乐于向别人请教,才是聪明人呢!鱼取水,鸟依林。要知山中事,必须问打柴人。当地百姓采桑、缫丝、打线,整天和丝线打交道,解这道难题,兴许根本不犯难!你见到采桑姑娘,可要诚心诚意地请教啊!”
第二天,子贡来到桑林,搭眼一望,两个姑娘正说笑着采桑呢!于是,子贡走上前去,恭恭敬敬地施礼道:“我是孔子的弟子端木赐,从鲁国远道而来,碰上一件为难事,特地向两位请教来了!”接着就把被困原因和昨晚上老师的教诲说了一番。
姑娘本想故意难为他一下,但见子贡文雅有礼,也就不好意思了。于是轻轻放下手中的篮子,问道:“孔老夫子既是鲁国人,怎么会到卫国去呢?”
子贡答道:“孔老夫子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读上书,特地到卫国去讲学授业呢!”
采桑姑娘听后,被孔子乐于施教的精神感动了,面带愧色地说:“老夫子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读上书,竟这般不辞辛苦,我们一定助他一臂之力!”
于是,姑娘高兴地告诉子贡说:“要想将丝线穿过九曲明珠,只要在丝线上涂些蜜,由蚂蚁衔着就会穿过去的。”
姑娘的主意很快给这师徒两人解了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