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链球运动的竞赛

1.链球运动概述

链球运动的起源与演变

链球运动是田径运动中投掷项目之一,链球运动使用的投掷器械,球体用铁或铜制成,上面安有链子和把手。运动员两手握着链球的把手,人和球同时旋转,最后加力使球脱手而出。投掷链球须在直径2.135米圆圈内进行。运动员双手握住柄环,站在投掷圈后缘,经过预摆和3~4圈连续加速旋转及最后用力,将链球掷出。球落在规定的落地区内,成绩方为有效。比赛的规则要求与铅球基本相同。链球运动属于是一种可增长力量型运动,要求运动员有高协调性和在高速度的旋转中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掷链球的运动员最初都是些身体高大的人,大多是单纯用力量进行投掷,以后,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运动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训练方法的改进,投掷链球的技术便向着加快速度方面发展。近年来,投掷方法又有较大的突破,出现了旋转四圈投掷的技术。这就加快了链球出手的速度,提高了运动成绩,目前世界纪录已达86.74米。近两年在国际上已有一些国家开展了女子链球运动,并且发展很快,一九九八年被正式列为奥运会和田径系列大赛的正式比赛项目。目前还没有世界纪录。

链球运动的起源

链球是由打铁的铁锤演变而来。中世纪时,苏格兰的铁匠和矿工,在业余时间里经常用他们的生产工具——带有木柄的铁锤进行掷远比赛。以后,这样的比赛渐在英国流行。链球的英语词意即铁锤。

19世纪后期,链球成为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运动会的比赛项目。那时的投掷方法是旋转五圈后掷出,投掷的方向没有限制。决定投掷距离的办法,是从投掷者的前脚到链球的落点来计算。第一个纪录是牛津大学学生在一八七三年创造的,他使用的球柄比较长,球体是用铅做的。从那时起,链球才开始改为圆形,其后柄也由木制的改为钢链。当时使用的器械是将木柄的铁球,后为便于投掷,将木柄改为钢链,链球由此而来。掷链球最初采用原地投,后逐渐改进为侧向投,旋转一圈投、两圈投、三圈投,现运动员多采用四圈投。男子链球重7.26公斤,总长117.5~121.5厘米,女子链球重4公斤,总长116.0~119.5厘米。比赛时,运动员必须在直径2.135米的圈内用双手将球掷出,链球必须落在40度的角度线内方为有效。圈外有U形护笼,确保投掷安全。男子链球于1900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女子链球将于2000年列入。

链球运动的发展

1900年在第二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掷链球被列为比赛项目。同时规定了在直径2.135米的圆圈内投掷,链球落地的有效区为九十度,以后改为六十度,现在是四十度。

链球运动的故乡虽在英国,但英国却没有在这项运动中取得过出色的成绩,也从未创造过世界纪录和在奥运会上获得过金牌。而美国在本世纪初却有出色的表演。美国人创造了第一个链球世界纪录。自1900年链列入奥运会比赛后,美国人从1900年~1924年后,美国人在这一项目上曾失去优势,但50年代中期重新崛起,其著名选手康纳利,曾6次创世界纪录,并获1956年奥运会金牌。1960年他又第一个突破70米大关,并创造了70.33米的世界纪录。

继美国之后,链球优势之争全在欧洲国家之间展开。世界纪录在德国、匈牙利、挪威、前苏联等国之间多次改写。奥运金牌也全由欧洲人包揽。匈牙利一度较为突出。

1954年,前苏联选手发威,克里沃诺索夫接连5次创世界纪录。60年代的克里姆、帮达丘克,70年代的斯皮里多诺夫、扎伊丘克,都曾刷新过世界纪录。进入80年代,前苏联包下了全部世界纪录。

在1960年~1988年的8届奥运会中,前苏联除1968年、1984年两届未参加外,包揽了其余各届的金牌。特别是1976年奥运会时,帮达丘克带着他的两名学生参赛,师徒三人包揽全部奖牌。师徒同台领奖,成为奥运会上的一段佳话。另外,他们还在世界田径锦标赛、世界杯赛中多次夺魁。

掷链球的运动员最初都是些身体高大的人,大多是单纯用力量进行投掷,以后,随着体育科学的发展,运动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训练方法的改进,投掷链球的技术便向着加快速度方面发展。近年来,投掷方法又有较大的突破,出现了旋转四圈投掷的技术。这就加快了链球出手的速度,提高了运动成绩,目前世界纪录已达86.74米。近两年在国际上已有一些国家开展了女子链球运动,并且发展很快,1998年被正式列为奥运会和田径系列大赛的正式比赛项目。

中国的链球运动

链球运动在中国发展较晚,1910年旧中国第1届运动会上曾设过掷链球的比赛,成绩约34米。当时用的球仅重12磅,所以旧中国还没有留下正式的链球纪录。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链球纪录是在1954年创造的,成绩为29.92米。

1956年-1966年,链球在中国发展较快。1957年全国纪录达到50.68米,1963年为62.33米,与当时的世界纪录相差7.47米,接近了世界水平。

1967年-1972年,链球训练呈停滞状态。从1973年起,链球运动的训练重新恢复。1976年全国纪录达到63.96米。1986年全国纪录为70.08米,证明了中国人有能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988年后,毕忠6次创全国纪录,并以77.04米创造亚洲当时的纪录。

1998年-2000年,可以说是中国女子链球的起点。在1998年亚洲田径锦标赛中我国优秀链球运动员顾原以70米的成绩为中国取得了历史上第一块女子链球的金牌,同时她也是亚洲第一个投出70米的选手。

2002年亚洲田径锦标赛,我国女子链球顾原又以71米10的成绩在次打破亚洲纪录成为冠军,她先后14次打破亚洲纪录,为我国链球项目的发展垫下了一定的基础。

2003-2008年,我国链球项目的发展已经变的很强大了,当时的成绩也都开始跟国际等级选手接轨,并且在国际各种大赛上也都出现了中国选手的身影。

2003年,世界军人运动会,我国女子链球运动员,张文秀以69米89的成绩取得了金牌,这也是我国链球历史上第二个近70米大关的优秀运动员。

2004年,希腊雅典奥运会,我国链球运动员,张文秀以72米03的成绩取得了第七名,也是第一个进入奥运会链球决赛的中国运动员。

2007年,日本大阪世界锦标赛,我国链球运动员,张文秀又以74米39的成绩,夺取了总排第三的好成绩,同时也证实了中国的链球运动在不断的进步。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链球运动员,张文秀以74米32的成绩,为中国拿下了田径历史上唯一一块链球项目的铜牌,由此可见,中国的链球运动在我国有更加大的发展空间。

掷链球技术简介

现以向左旋转和向左上方出球为例,简介其技术如下。

1.握法:采用扣锁式握柄方法,先用左手勾握住把柄,右手紧紧扣握在左手上,然后两拇指交叉扣锁,左手可戴外露指尖的手套。预备时运动员站在投掷圈内的后缘,背对投掷方向,两脚的距离约同肩宽,两膝微屈,上体稍向前倾并右转,体重大部分落在右腿上,链球放在右后方,两臂与链子和球体成一直线。有的运动员将球提离地面,由体前摆至右后方作预备姿势。

2.抡摆:为了在旋转前使链球先获得一定的速度,一般都抡摆两周。开始抡摆时,先把链球向前右上拉起,同时将体重移向左腿。当球抡摆至左后方高点时,体重又移至右腿。左脚跟抬起,躯干沿身体纵轴向右下方移动,这时两臂要伸直,以保持最大半径的抡摆。球从左上方向右下运行时,体重移至左腿,完成第1次抡摆。第2次抡摆的速度要更快些,幅度要更大些,在整个抡摆中髋部要作对抗离心拉力的补偿动作,使身体很稳固地完成抡摆。

3.旋转:从双脚支撑阶段开始,链球摆至身体右侧与肩齐平时进入第1圈旋转。此时两腿弯曲,躯干稍向右转,当链球由右侧沿弧线移至身体右侧低点时,以左脚跟右脚掌为支点向左转动,随链球向左上方高点运动,左脚向左转动180°,躯干向左移动90°,体重移向左脚,同时右腿迅速蹬离地面,右膝紧靠左膝,进入单脚支撑阶段。此时体重由双脚移向左脚,左脚应压得很紧,使左膝的投影点落在左脚尖前面,左膝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夹角,形成以左腿和左肩为支撑的旋转轴。此时尽量保持躯干垂直和两臂伸直,并使身体重心靠近左腿。当完成了左脚跟向左脚掌的滚动过渡,紧接着就是由单脚向双脚的旋转,这时处于高点的链球,由左后高点沿弧线向右下运动,左脚跟抬起,左膝越过支撑点,左脚积极转动至开始位置。在链球接近右肩同高位置时,右脚掌积极着地,充分超越链球,完成第一圈旋转。第二、三两圈旋转的技术结构与第1圈基本相同,但由于旋转的速度不断加快,必然形成下列一些变化:

(1)链球运行斜面的倾斜度逐圈加大,从第一圈37°~38°左右,逐渐接近最后用力的出手角度。

(2)链球运行的最低点逐圈向右前下方移,最高点向左后上方移。

(3)在旋转中左脚虽然是沿一条直线向正对投掷方向移动,而右脚在向投掷方向的移动中,却逐渐向左脚靠近,因此脚迹形成的是一个锥形。近年来有不少运动员采用转四圈的投掷技术,其优点是加快链球的出手速度。但四圈的技术难度更大,要求运动员有较高的身体训练水平和更为完善的技术。由于投掷圈直径的限制,四圈投掷的第一圈是以左脚前掌着地进行身体不向前移的旋转。最后用力是从最后一圈旋转结束、右脚着地开始的,此时链球在右侧上方略高于肩,身体成扭转状态,两腿弯曲,链球远离身体,随躯干积极向左转动。球通过最低点,开始蹬伸两腿,头后仰,保持上体直立,拉长背肌,左腿继续蹬伸,右腿稍屈,以右脚掌支撑向左移动,胸和臂积极向上抬起,顺着链球运行的方向迅速有力地挥臂。当链球达到肩高部位时,即放手将球掷出。链球出手的角度在42°~44°之间,链球出手后注意作转体动作,面对投掷方向,换腿降低重心以保持平衡。

到1980年底为止,世界上已有6人掷链球的成绩超过了80米,其中2人逼近82米。取得这些进展关键在于他们具备了使7.26公斤的链球在有控制的合理出手角度的条件下,以29米/秒以上速度进行抛射运动的能力。实践证明,这些优秀运动员具有很高的训练水平、熟练的技术和很好的意志品质。他们都有长年和早年从事专项训练的历史。在技术方面,提高链球的旋转速度是首要的,而四圈旋转技术是获得进一步加快链球旋转速度的方向。

链球的完整技术动作

运动员持链球在投掷圈内,以旋转前进的动作形式,使链球获得逐渐加速,最后将球投向远方。球的飞行远度,取决于链球出手初速度和出手角度。要获得最大的出手初速度,就是最大限度地加大旋转半径,适当增加旋转圈数。投掷链球超过80米的运动员,出手初速度达到27~30米/秒,出手的适宜角度为40~44。链球运动员一般采用旋转3~4圈的方法。

投掷链球的完整技术是由持握器械、预备姿势、预摆、旋转和最后用力五部分组成。

链球的场地和器械

链球由三部分组成:球体、链子和把手。球体、链子和把手。球体一般为铁质制成。球体外形应为完整的球形。链子应以直而有弹性并不易折断的单根钢丝制成。把手为单环或双环结构,但必须质地坚硬,没有任何种类的铰链连接。

链球球体

应用固体的铁或硬度不低于铜的其他金属制成链球球体,或用此类金属制成外壳,中已灌铅或其他固体材料。男子链球的球体直径最小为110毫米,女子链球的球体直径最小为95毫米。链球球体外形应为完整的球形。如果使用填充物,应使其不能移动,球体重心至中。动的距离不应大于6毫米。

链子

应以直而有弹性、不易折断的单根钢丝制成。钢丝直径不小于3毫米,即回四号标准钢丝。投掷时链子应无明显延长,钢丝的一端或两端可弯成环状以便于连接。

把手

把手可为单环或双环结构,但必须质地坚硬,没有任何种类的铰链连接。投掷时不得有显著延长。把手与链子的连接必须做到把手在链环中转动时,链球的总长度不得增加。

链子与球体的连接

链子应借助于转动轴承与球体连接,转动轴承可为滑动轴承或滚珠轴承。把手与链子的连接应为环状连接,不得使用转动轴承。

场地

掷链球场地与推铅球场地相同,但不安装抵趾板,而且为了使用安全,需在投掷圈外安装护笼。

护笼的俯视图为“U”字形。护笼由7块挡网组成,每块挡网宽2.74米。护笼开口宽度应为6米,位于投掷圈圆心前方4.2米处。挡网高度为5米。

运动员能力鉴定

链球运动员入门时体形长短不一,但手臂长对投掷有利,对旋转也有一定的要求(旋转能力的培养应从小抓起)。

对投掷链球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训练营学习基本技术,年轻人也可以通过书本、网站、视频来学习这一运动技术,最重要的是刻苦训练,即使没有链球或者没有安全的落地区。拖尔和德尔的教练员以及一些有经验的专家认为一般专项训练能够有助于最终的专项成绩的提高,良好的运动能力为成为优秀的链球运动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青少年阶段经过一般训练,使得运动员具有一定的运动经历,这样更容易达到运动生涯的高峰。

2.投掷链球的技术

掷链球时,运动员用双手持链球在投掷圈内,以旋转的动作形式,是链球逐渐获得加速,最后将链球指出,链球飞行的远度取决于链球出手初速度和出手角度。初速度的大小与旋转的角速度和旋转半径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投掷过程中要求运动员以最快的旋转速度、最大的旋转半径,获得最快的出售速度。通常把纸链球技术分为握持链球、旋转、最后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四部分。

握持链球

握持链球时,通常采用扣锁式握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链球的把柄放在左手食指、种植和无名指中断指节,莫解收支关节弯曲成构型,勾握把柄。掌骨关节相对伸直。右首指扣握在右手指的指根部。右首的拇指扣握左手食指。左手拇指扣握右手拇指,两拇指交叉相握,成扣锁式握法。

旋转

掷链球的旋转技术包括预备姿势、进入旋转和旋转几部分。

预备姿势和预摆

1.预备姿势:运动员背对投掷方向站立在投掷圈后沿,两脚开立,距离同肩宽或略宽于肩,以合适运动员预摆和进入旋转为度。左脚站于靠近投掷方向中心线,右脚稍远。两膝关节弯曲,向前倾向右转,体重稍偏右,链球放在圈内身体右后方,两臂伸直。

有的运动员将链球放于体前圈外,身体稍前倾,两臂伸直。预摆时将链球提离地面,由体前摆至右后方,然后进行预摆,这样可使动作更加自然放松。

2.预摆:预摆是从预备姿势开始,链球绕人体纵轴线由高点到低点的椭圆形运动。其目的是使链球获得适宜的预先速度,为平稳的进入第一圈旋转创造有利条件。预摆动作要做到放松、自然、协调,而髋关节对链球反拉方向的补偿动作在预摆中是十分重要的。投掷这一般采用两周预摆。

第一周预摆动作是从两腿蹬伸、上体直立左转拉伸两臂开始的,使链球从身体的右后方沿向前——向左——向上的弧线运动。随链球向前移动,体重逐渐移向左腿。当链球摆至体前、肩轴与髋轴相平行,两臂充分伸直。随后链球向左上方运动。当链球摆到左侧高点时屈两肘,两手位于额前方。当链球同过预摆斜面高点后两臂逐渐伸直,体重一项右腿,左膝稍屈,肩轴向右自然扭转70~90度。此时链球由上经身体右侧向下摆至低点,然后紧接着开始第二周预摆。第二周预摆链球运行斜面一般与地面的夹角较小,速度加快,幅度增大,对人体的拉力相应增大。

进入旋转

当预摆最后一圈链球运行至中心线时,肩轴与髋轴平行,投掷者两膝弯曲,降低重心,两臂伸直成等腰三角形,两脚用左脚前掌于右脚的前掌内侧支撑转动,待链球向左上方高点一懂事,重心右移,右脚蹬离地面进入单支撑旋转。

旋转

旋转是掷链球的关键技术环节,通过旋转,使器械获得较大的运行速度,积累动量,并形成身体良好的“超越器械”,为最后用力创造有利条件。

旋转要求人体与链球形成一个整体,有稳固的旋转轴和较大的旋转半径,并要求在身体良好平衡的基础上,转换支撑形式,协调用力,逐渐加速,节奏明显。应充分利用爽直城市链球加速旋转,缩短单支撑时间,力求加长链球绕人体的旋转半径,加快旋转的角速度。

第一圈旋转是接最后一圈预摆开始的,当链球摆至身体右侧与肩平时,两腿弯曲,两臂伸直,球随骨盆与上体右转。当球运行至身体前方(中心线)肩轴与髋轴平行时,向左转髋,同时两脚开始左转,左脚以前脚掌、右脚以前脚掌内侧支撑地面,分别右转约90度和60度,上体随之向左转90度。甚至两臂随着身体的左转大幅度的将球送向左上前方,右脚随即蹬离地面,右腿膝屈靠近左膝绕左膝旋转,身体重心移至左腿,进入单支撑转动阶段。此时要特别注意重心的跟进,右脚要积极的蹬地,抬向左腿,使身体很快进入以左肩至左脚为垂直轴的转动。在球超过高点时,左脚积极转动,左膝加大弯曲并下压,右脚掌在指向270度的方向处积极着地完成第一圈的旋转。单支撑阶段的旋转,骨盆和两腿、两脚要特别主动,使链球在高点运行时能放出去,从高点向地点运行时能把链球拉回来,完成超越器械。

第二、三、四圈旋转

当代链球旋转中四圈旋转雨伞全旋转的技术结构基本相同,只是三圈旋转技术第一圈旋转节奏较快,四圈旋转技术链球旋转轨迹较长。四圈预三圈旋转技术的共同点是链球轨迹的斜面第一圈都叫平展,以后几圈旋转轨迹的斜面逐渐加大知道出手。

第二、三圈旋转与第一圈旋转有不同的要求,但动作基本结构相同。后三圈旋转主要是给器械加速,是人带球转,球运行斜面逐渐加大,髋要听出去,是旋转沿左肩至左脚的垂直轴稳固加速旋转。

第四圈旋转是第三圈旋转有脚着地开始的。随链球加速下行,两脚和髋左转约40厘米,是链球的低点处于身体的左下方。第四圈双支撑更加短暂,髋部前挺,紧接着就是左脚和右脚的旋转进入单支撑阶段。链球更早的进入上行路线。随链球上行右膝上抬内扣和靠近左膝外侧支撑的单脚支撑阶段,链球斜面比第三圈又升高。左脚外侧向左脚掌的旋转提前,右膝弯曲下压。在链球通过高点下行时,左膝蹲得较深。由于离心离德加大和转速的加快,躯干左倾角度加大,右脚着地更早(右脚着地约与左脚弓平行),此时身体处于左倾状态。

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指链球技术的主要做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出手速度、角度和高度。最后用力是在最后一圈旋转单支撑结束右脚着地后开始的。最后一圈右脚着地,下肢动作充分超越上体和链球,髋轴与肩轴最大限度的扭紧,两肩两臂充分伸展,链球处在远离身体的右后上方,双膝弯曲,身体重心稍偏左。由于最后一圈转动速度较大,链球高速向下运行,身体重心右移,腰部与躯干带动链球向左扭转。当链球运行至身体的右前侧时,身体重心移至双腿,弯曲的双膝开始蹬伸,身体重心右移并升高,链球沿身体左侧弧线上升。此时左侧做强有力的支撑,右脚左转蹬送,躯干左转并挺伸,头部后仰,当链球快速运行上升至左肩高度时,两臂挥动将链球顺运行的切线方向和理想角度掷出。

保持身体平衡

为保持身体平衡和防止犯规,链球出手后要转体换腿,降低身体重心。

跳台训练

投掷链球和其他的投掷项目一样需要一定的下肢爆发力,但在3~4圈的旋转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静力性力量来维持人体的低重心。在练习下肢力量的方法中,传统的挺举方法非常有效。因此必须做一些双腿跳台阶、单腿跳台阶以及跳台时做“Ω”形旋转。

躯干训练

躯干起着力量传递的作用,因此躯干的力量训练不可忽视。旋转和屈膝的力量,可以通过负重旋转实现。

抗离心力的训练

投掷链球的基础因素就是要维持最大半径,要学会利用两膝的弯曲和臀部的“下沉”或“坐下”动作来对抗旋转的离心力。

协调训练

可以持金属板高于头,像钟摆一样旋转,练习时要注意出手的方向、高度、角度和速度以及下肢的协调用力。

抓握训练

抓握的力量很重要,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发展。教练员应强调发展抓握的力量,一般采用的方法是:抓握2英寸长的小木棒、重沙包、金属板,抓握平放的杠铃片(内沿)。教练员应该讨论投掷时哪些部位该紧张,哪些部位该放松。

橡胶带练习

将橡胶带固定在胸部、髋部、膝部或用手进行局部专项动作对抗练习。

身体平衡训练

维持身体平衡性练习,单脚支撑,手持杠铃片或其他物体从一边向另一边旋转,经过一段时间后,手持实心球、轻链球做高于头部的旋转或轮摆练习,双手持链球旋转、单脚支撑可以作为趣味练习或作为对抗比赛练习。

训练保护

投网袋球或投其他适宜的物体,寻找一部分废弃的网球网、投掷带以及其他物体制造投掷器,当然教练员应该谨慎地设计和实施这些旋转投的方法。对于非职业运动员来讲,应经常采用软式链球,从而减少对场地的损坏。所有的试投应在专人的管理下、从护笼内投出。不同长度的链子、软式链球外壳、把手、不同重量的链球等这些都是训练必备的。

投掷链球技术

教练员应从互联网上查看不同技术特点的技术图片,主要应观察如下几个方面:节奏和速度、姿势与身体平衡的维持、人体与链球的关系、上体的放松、旋转路径的控制、膝关节的弯曲、足部以及出手,这些动作都能被人眼看到或通过解析得出。

节奏与速度

节奏是由神经系统产生的,当运动员适应体育运动的节奏时,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当计时员开始计时,运动员开始做动作,在平时的训练中训练运动员移动的节奏,这非常重要,记住的一点是并不是为节奏而训练节奏,训练节奏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产生更大的出手速度。

身体姿势与维持身体平衡

开始时要培养运动员单腿支撑的能力,投掷链球的平衡在长期的发展中被称为“在火山口上跳舞”。由于投掷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这种离心力在所有的体育项目中很少见,对抗这种离心力可以通过身体姿势的改变来实现。然而靠用比喻或用数字来说明这种平衡很难,这种平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教练员应该经常训练运动员的平衡性。

人体与链球的关系

人和链球应该保持成一个整体,这就是整体大于部分,各部分协调用力。

(四)上体适当放松:正确的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潜能,这可以从上体的伸展程度看出。何谓正确的姿势,这很难定义,但投掷过程中要维持上体的适当放松。旋转带动鞭打,并且从旋转圆周的切线方向出手。

对躯干的控制

链球运动员因为他们的吼叫而出名。链球运动员开始试投时先吸一口气,增加胸内压,投掷时发出一声吼叫。这种吸一口气再投能有助于力量的发挥,鼓舞自己的士气。运动员稍微增加点速度,链球将增加更大的速度,这就像大齿轮带动小齿轮一样。产生的离心力越大投得越远,投掷时摔倒或者过分地向一侧倒肩,这是躯干力量差的表现。

膝关节的弯曲

每旋转一周时都有短暂的单腿支撑,在单腿支撑阶段,腿部力量差的运动员往往表现为直腿支撑来维持人体的重心。正确的放脚位置有助于产生正确的移动路线,假如足部没有预弯曲,则人和链球就不能保持成一个整体。通过大量的训练使得足部移动积极。短跑运动员也许用“蹬伸”这个词,而投掷运动员用预弯曲也许更准确,如果脚着地前没有预弯曲,这必然会浪费形成双侧支撑的时间,而那时球已通过了最佳的加速点。

出手

投掷运动员应把握住最佳的出手时机,这一点运动员应精确考虑。在大赛中,护笼的开口都是相对较小的,一些数据表明:国际通用护笼开口为20度或者仅为有效落地区的一半。

远度

有效试投的前提条件是从护笼内投出、合理的旋转技术、链球落在落地区内、没有超过试投时间。因此要注重运动员的比赛能力的培养。

长期计划

投掷链球技术非常特殊,为形成早期的动力定型,运动员和教练员应采用一般的训练模式——在大范围内采用不同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交叉进行。邦达丘克曾说过:掌握动作技术不能急于求成。我们的领导应多组织链球比赛,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投掷链球训练。有趣的是,动作细节抓得越细,投得越远。

链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

体能是指身体具备某种程度的能力,足以安全而有效地应付日常生活中身体所承受的冲击和负荷,免于过度疲劳。链球专项运动员的体能是有足够的能量完成整个链球旋转过程的一种能力,它包括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速度、力量、灵敏性、神经肌肉协调性、平衡等。每个人的已有能量不同,而且,已有的能量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有所提升。每个人的身体转化能量的速度不同,这也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所以,每个人的体能都是不同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体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大和身体的生长而增大。

基础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意义

基础体能的训练就是通过强化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等器官功能,提高速度、力量和爆发力,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器官的功能,并不只限于与专项动作的直接结合,专项体能训练是与发展专项成绩关系密切的身体训练如专项力量、爆发力、速度和专项协调性等,但不能把器官的功能提高到极限。基础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都各有长短,如何把两者有机的集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基础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进行的比例,应该根据个人体能的水平,以及比赛期和训练期的特点进行增减。

基础体能训练

链球运动员基础体能训练是以多种多样的练习方法,全面发展运动员的力量、速度、协调性、柔韧性和爆发力等身体素质。根据练习者的年龄、训练年限和水平,以及各项素质发展的情况,应该在训练中有计划的安排基础体能训练的内容。

1.速度的强化训练。发展运动员的动作速度和肌肉快速收缩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这是速度训练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速度训练应以发展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及速度耐力为主,所采用的手段是短距离跑和各种跑的专门性练习,距离一般在30米或50米,还有快速半蹲和负重蹲跳等练习方法,都对提高链球运动员的速度有很大帮助。只有具备这种快速跑能力的人,才有可能进行投掷链球时高速旋转。

2.弹跳力强化训练。运动员是否具备良好的弹跳能力对投掷链球技术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弹跳力好有助于提高旋转的稳定性,加大出手投掷的力量。提高弹跳力练习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跳栏架来提高链球运动员的弹跳力,栏架的高度可以按个人能力进行调整。跳跃栏架的方法可分为分腿跳跃、两脚向前伸展跳跃、跳跃转身等。各种跳栏架练习具有与多级跳同样的练习效果。其中立定五级蛙跳和立定五级跨步跳对发展链球运动员的腿部力量和弹跳力有很好的效果。

肌肉力量与爆发力练习

投掷链球属于速度力量性项目,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要完善技术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中力量和爆发力尤为重要。投掷链球属于全身用力的项目,身体各部位主要肌群都参加工作,掷链球是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力量,因此运动员应该具备快速用力的能力,即爆发力。在发展链球运动员的爆发性能力过程中,提高其速度、力量是极其重要的。力量训练主要是发展肌肉的动作,提高肌肉力量必须增大肌肉的表面积。所以根据链球运动的特点,对链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其分类主要有等长性收缩、短缩性收缩、伸张性收缩。

1.等长性收缩。等长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这属于一种静力性肌肉收缩的方式。

2.短缩性收缩。短缩性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长度变短,张力加大,比如持物上举,相互拉扯。

3.伸张性收缩。肌肉在外力的作用下处于被动拉长的状态。如和手腕力量强的人扳手腕时发出的力就属于这种状态。

链球运动员在完成一系列的技术动作过程中,都包含着等长性收缩、短缩性收缩、伸张性收缩的肌肉工作形式。

专项体能训练

与基础体能训练相比,专项体能训练的目的是提高与专项有直接关系的体能。链球的专项体能训练就是投链球或者进行类似于投掷链球的动作,并且达到各种目的训练刺激。

1.专项速度练习。提高专项速度可以利用比正规重量轻的链球,例如:可以投掷一些5公斤或者6公斤的链球,降低链球的重量从而提高链球的速度。又或者投掷短链球的方法,按照10厘米、20厘米、30厘米把链球的金属链缩短,以缩短旋转半径,加快旋转速度,提高专项速度。但是应注意的是在进行专项速度练习的过程中,使链球顺利加速是很重要的,否则会妨碍链球球体的转动节奏。

2.专项力量与爆发力的练习。专项力量的提高,对肌肉刺激的面要广,强度要大,来增大肌肉生理横断面,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提高肌红蛋白和结合氧的能力,动员中枢神经同步激活的积极性,链球的专项力量训练,其主要针对身体的躯干和下肢,特别要注重提高下肢腿部大小肌肉和腰部肌肉的瞬间爆发力。链球的专项力量训练应该分为:耐力力量、速度力量、爆发性力量。耐力力量主要以小强度大训练量为原则,例如:负重半蹲跳和负重弓箭步跳强度可以在50%左右,训练次数在20次~30次之间为宜,用于增强链球的旋转的稳定性。速度力量主要以中等强度中等训练量为原则,例如:负重半蹲强度应该在60%~80%左右,训练次数在6次~8次之间为宜,用于增强链球旋转后的最后用力的蹬伸。爆发性力量主要以大强度小训练量为原则,例如:窄抓强度在80%~100%左右,训练次数在1次~3次之间为宜,用于增强最有用力的蹬伸和展体。专项爆发力的训练也可以采用8公斤、9公斤、10公斤的链球来练习,旋转的速度会因为链球的过重而下降,这与爆发力没有必然的联系,所以必须适当的加速。采用大重量链球为旋转带来了很大的负担,迫使背部和两臂弯曲,导致整个技术失败这一点应该注意。

在链球投掷过程中,在不降低速度的情况下提高力量,在不损害力量的情况下提高速度,或者二者同时提高,才能很好的提高链球的成绩。体能和投掷链球的成绩密切相关,要培养出优秀的链球运动员,并取得优异成绩,除了科学的选材,还要通过多年系统的训练,掌握合理的技术。投掷链球的成绩不能仅仅是具备好的体能就可以的,它还与技术及心理状态有很大关系。培养顽强的拼搏意识,树立攀登体育高峰的雄心壮志,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本保证。

3.链球比赛规则

基本规则

1.应抽签决定运动员试掷顺序。

2.运动员超过8人,应允许每人试掷3次,有效成绩最好的前8名运动员可再试掷3次,试掷顺序与前3次试掷后的排名相反。如果在第3次试掷结束后出现第8名成绩相等,按规则第146条3处理。当比赛人数只有8人或少于8人时,每人均可试掷6次。

3.比赛开始前,运动员可在比赛场地练习投掷,练习时应按抽签排定的顺序进行,并始终处于裁判员的监督之下。

4.一旦比赛开始,运动员不得持器械练习。无论持器械与否,均不得使用投掷圈或落地区内地面练习试掷。

5.应从投掷圈内掷出链球。运动员必须从静止姿势开始进行试掷。

在预摆和旋转前的开始姿势中,运动员可将球体放在圈内或圈外地面。

允许运动员触及投掷圈内侧。

6.运动员进行预摆或旋转时,如果链球球体触及地面或铁圈上沿不判为犯规,但球体触地后,运动员停止试掷一边重新开始试掷,应判为一次试掷失败。

7.(a)不允许使用任何装置对投掷时的运动员进行帮助,例如使用带子将量各或更多的手指绑在一起。允许用胶布对个别手指进行包扎,但应在该项比赛开始前给该项目主裁判察看。除开放性伤口需要包扎外,不得在手上使用绷带或胶布。

(b)允许使用保护双手的手套。手套的手掌和手背部必须光华。除拇指外其他手指尖必须露出。

(c)为了更好地持握器械,允许运动员使用某种物质,但仅限于双手或手套。

(d)为防止脊柱受伤,运动员可系一条皮带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的带子。

(e)不允许运动员向圈内或鞋底喷洒任何物质。

8.运动员进入圈内开始试掷后,如果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圈外地面或铁圈上沿,均为一次试掷失败。

9.如果在试掷中本违反上述规则,运动员可中止已开始的试掷,可将器械放在圈内或圈外,在遵守本条第13款的前提下,可以离开投掷圈,然后返回圈内从静止姿势重新开始试掷。

注:本款中允许的所有行动应包括在规则第142条4中规定的一次试掷的时限之内。

10.如链球在试掷时或在空中断脱,只要试掷符合规则,不应判为一次试掷失败,如果运动员因次失去平衡而犯规,也不应判为试掷失败。

11.链球球体应完全落在落地区角度线内沿以内,试掷方为有效。

12.每次有效试掷后,应立即测量成绩。从链球球体落地痕迹最近点取直线量至投掷圈内沿,测量线应通过投掷圈圆心。

13.运动员在器械落地后方可离开投掷圈。离开投掷圈时,首先触及的铁圈上沿或圈外地面必须完全在圈外白线的后面。白线后沿的延长线应能通过投掷圈圆心。

14.应将器械送回投掷圈,不许掷回。

15.应以每名运动员最好的一次试掷成绩,包括因第一名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试掷成绩,作为其最后的决定成绩。

链球投掷圈

16.结构

投掷圈应以带形钢、铁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制成,上沿与圈外地面齐平。圈内地面可用混凝土、沥青或其他坚而不滑的材料修建。圈内地面应保持水平,低于铁圈上沿14~26毫米。

17.规格

投掷圈内沿直径应为2.135米(15毫米)。

铁圈边沿至少厚6毫米,涂成白色。

18.从投掷圈两侧顶端向外各画一条宽5厘米、长至少75厘米的白线,此线可以画出,也可用木料或其他适宜的材料制成。白线后沿的延长线应能通过投掷圈的圆心,并与投掷区中轴线垂直。

可在铁饼圈内投掷链球,但圆圈直径须从2.50米减为2.135米。也可在铁饼圈内安放一个链球投掷圈。

链球

19.结构

链球应由三部分组成:球体、链子和把手。

20.链球球体

应用固体的铁或硬度不低于铜的其他金属制成链球球体,或用此类金属制成外壳,中。已灌铅或其他固体材料。男子链球的球体直径最小为110毫米,女子链球的球体直径最小为95毫米。链球球体外形应为完整的球形。

如果使用填充物,应使其不能移动,球体重心至中。动的距离不应大于6毫米。

21.链子

应以直而有弹性、不易折断的单根钢丝制成。钢丝直径不小于3毫米,即回四号标准钢丝。投掷时链子应无明显延长,钢丝的一端或两端可弯成环状以便于连接。

22.把手

把手可为单环或双环结构,但必须质地坚硬,没有任何种类的铰链连接。投掷时不得有显著延长。把手与链子的连接必须做到把手在链环中转动时,链球的总长度不得增加。

23.链午与球体的连接

链子应借助于转动轴承与球体连接,转动轴承可为滑动轴承或滚珠轴承。把手与链子的连接应为环状连接,不得使用转动轴承。

24.链球应符合下列规格:

球体重心

球体重心至球体中心距离不得大于6毫米,将去掉把手和链子的球体放在一个水平的、直径为12毫米的圆形口刃上,一球体必须保持平衡。

25.在规则第12条1(a)的比赛中,只允许使用组委会提供的器材,比赛期间不得改变。不允许运动员携带任何器材进入比赛场地。

在所有其他比赛中,运动员可以使用自备器材,但在比赛前应经组委会批准,这些检查合格并做有标记的自备器材,所有运动员均可使用。

链球落地区

26.已落地区在投掷方向上的向下倾斜度不得超过1:1000。

应用煤渣或草地以及其他适宜材料铺设落地区,链球落地时应能留下痕迹。

27.应用宽5厘米的两条白线标出落地区,如将两条白线延长,则应以40度角相交于投掷圈圆心。

注:可用下列方法精确设置40度扇形落地区,在距投掷目圆心20米处,二条落地区角度线相距13.68米,即每离开圆心1米,落地区角度线的根距增加68.4厘米。

28.可用醒目的旗帜或标志物标出每名运动员的最好试掷成绩,放置标志物时应沿落地区角度线的方向放在角度线的外侧。

应用醒目的旗帜或标志物标出最新的世界纪录,如在合适场合,也可标出最新的洲际或国家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