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也要前进

无论如何也要前进

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潘兴专门制订了一个新的大规模作战计划。

按照新的计划,潘兴将突击方向转向了凡尔登西部地区,准备组织一次全新的战役。

为此美国集结了3个军的兵力,同时有3个师作为预备队,在墨兹河与阿尔贡森林西部边缘之间的宽约30多公里的地带,全面铺开。

巴顿的坦克旅属于第一军,总共有坦克135辆,任务是通过夏庞特里方向的谢匹与维朗内,沿着阿尔贡东边,在布昂泰和埃尔两边开进,支援步兵进攻。

美军通过铁路把坦克运到了预定攻击出发地域,巴顿组织官兵乘着夜色把它们卸下火车,然后率领人马开到一片小树林里隐蔽起来,等待着进攻的命令。

德军在墨兹到阿尔贡一线,构筑了一个严密坚固的防御体系,在纵深12公里的阵地内,修建了4道防线,其中有无数相互支撑的机枪火力点,并敷设了密密的鹿砦铁丝网。

9月26日晨5时30分,巴顿他们的坦克部队开始了参战以来的第二次战斗。那天雾很大,德军又不断地扔烟幕弹,巴顿们连3米远的地方都看不见。

75毫米大炮轰击一小时之后,巴顿往前挪了挪,想看看前面到底怎么样了,但什么也看不见,四面八方全是机关枪在扫射,谁也辨不出是哪一方的。

巴顿带了6个通信员和一个罗盘表,并把路上找到的迷路的士兵都带上了,有时竟有几百人。大约9时30分,巴顿他们到了一个叫柴彼的小镇。巴顿部队越过步兵,要占领这块地方的时候,受到四面八方的枪击。巴顿他们用机关枪扫射,又用大炮轰,可还是什么也看不见。很快,一些美国步兵开始跑着往回撤。因为巴顿的人都没有步枪,所以他也只得跟着步兵往回跑,在他们停下来之前,巴顿在一个山顶后面躲了起来。巴顿他们到山顶后面的时候,天已经放晴了,德军的枪声不断,逼着巴顿他们用大炮和机关枪回击。这时步兵又一次逃跑了,巴顿们在后面喊他们、骂他们,他们才停下。但是这些美国兵吓坏了,表现得非常糟糕,有的人戴上防毒面罩,有的人用手捂着脸,但没有一个敢进攻的。

除了巴顿以外,没有第二个军官,所以他决心履行职责。巴顿的一些后备坦克被困在壕沟里,他返回去让藏在壕沟里的美国人挖出一条通道。

敌人不断地开火,情况非常危险,巴顿急疯了,走在最前面指挥,终于有五辆坦克出来了。巴顿喊着、骂着,挥舞着手杖,领着他们前进。

大约有150个步兵也跟着前进了,但当巴顿部队到达山顶时,德军的地面火力实在太疯狂,巴顿他们都趴在了地上。这时巴顿明白,他们要么必须往前冲,要么撤退。当时巴顿部队正处于前方频遭炮轰、两侧遭枪击的形势下,但巴顿不断地对自己说巴顿不会被击中。

这样感觉好些,虽然周围的士兵一个个倒下了,有的被炸得尸首横飞。可巴顿不能撤退,于是他喊着问有谁愿意跟他一起冲,结果只有6个人往前冲,其中有巴顿的传令兵,巴顿和另外4个士兵。巴顿希望其余的人能跟着,但他们没有行动。冲出来的人很快一个接一个地倒了下去,他们就剩下3个人了。巴顿能看见机关枪就在前面,所以他大喊着,鼓足勇气,继续往前冲。又一个倒下了,传令兵对巴顿说:

“就剩下我们孤单单的两个人了。”

巴顿回答说:“无论如何也要前进。”

就在巴顿他们准备继续前进的时候,一颗子弹穿透了巴顿的左大腿,巴顿重重地摔倒在地。子弹是在大约50米远的地方射进来的,所以子弹出来的地方留下了一个银币大小的洞。鲜血顺着裤腿汩汩地流了下来,巴顿最初甚至没有什么感觉,可是疼痛很快袭来,他感到腿被打中了。巴顿静静地躺倒在地上,就那么短暂的一会儿,他想了很多,他甚至想就此倒在地上不起来了。但是,巴顿不能对不起家族荣誉,而且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被击中,他一定要站起来。所以巴顿真的又站起来,走了大约10米的距离,他的腿实在不行了,又重重摔倒在地,这时只剩下巴顿的传令兵。“天哪!上校被打中了,一个人都没了。”传令兵边喊着边把巴顿拖到一个弹坑里。巴顿躺在那儿,子弹从巴顿头上呼啸而过,咝咝作响。

传令兵用刀割开他的裤子,给他包扎好伤口,并勉强止住了血,可是他已经无法再站立起来了。这时几辆坦克开过来了,巴顿派安吉洛迅速跑过去向坦克手指出约40米距离上的敌人机枪点的位置。一个中士走过来,巴顿命令他赶回去向军部报告他受伤的消息,并指定另外一名军官接任指挥职务。又有几辆坦克开上来了,巴顿躺在地上,给它们指示攻击的方向和目标。大约一小时后,附近敌人的机枪点被摧毁,3个士兵抬来了担架,与传令兵一起将巴顿抬上担架,送到救护车队。巴顿坚持先到师司令部,向司令部的军官汇报前线战况后,才被送往野战医院。刚到医院,他就昏迷过去了。

第二天上午,巴顿醒过来了,发现身边躺的全是他的坦克车手。巴顿的事迹很快就上了报纸,人们称赞巴顿是坦克兵英雄,他受伤躺在弹坑里仍继续坚持指挥作战。巴顿从26日晚至29日晚一直待在野战医院。之后,救护车把巴顿送到火车上。对于巴顿来说,坐火车的滋味还行,因为天一直在下雨,路上没有什么灰尘。途中,护士们还让巴顿吃了点儿糖浆、面包,喝了点儿咖啡。这在战争中可真是难得的安静。

到了基地医院,巴顿手下一个军官说,他受伤的那次战斗,面对的是一个营的德军,而巴顿他们只有9个人,真够幸运的。

不久,巴顿的伤口基本愈合了,大夫说子弹从这个部位穿过去竟没使巴顿致残,真是个奇迹。

因为医生自己用探针都不可能不碰到臀关节、坐骨神经或是大动脉,子弹竟然没碰到,很幸运。

虽然巴顿不能在战场上继续指挥作战了,但他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带头冲锋的表率作用仍然激励着坦克部队的官兵们继续进行战斗。

美军坦克部队用为数不多的坦克一直战斗至10月中旬,配合步兵摧毁了敌人坚固的抵抗据点,建立了稳固的防线,并粉碎敌人的多次反冲击,最终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

鉴于巴顿的英勇战斗表现和取得的功绩,罗肯巴克建议晋升巴顿为上校。

潘兴更充分地认识了巴顿的勇敢、牺牲精神,他写信给比阿特莉丝,说她有权利“比任何时候都更为他感到骄傲”。

在巴顿33周岁生日前不久,他被晋升为上校,属于美军中比较年轻的上校军官。

“你对我有何评价?”他写信问妻子。“我自然十分高兴,尽管说心里话我不认为自己很值得获得这个军衔。”

巴顿在总医院养伤期间,从前线不断传来胜利的消息,激励着他的斗志,急切盼望伤愈归队,重返战场。

出院后,巴顿奉命返回布尔格任职,他立即发布“关于着装举止和纪律”的命令,要求军官和士兵都要遵守纪律,着装整洁,训练刻苦。

很明显,巴顿还想率部队继续作战。

但不久,1918年11月11日,经过4年多苦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失败投降而宣告结束。

对于巴顿来说,这虽然是一种不幸,但他又觉得战争在这一天结束对他无疑是一个吉祥的兆头,因为这一天恰好是他的33周岁生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残酷的悲剧代价不小,协约国上战场的4200多万男人中,至少有700万人被杀戮,其中有300万人残废。

在这次战争中,美国只是参与了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对于巴顿来说,圣米耶尔战役是巴顿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仗,尽管它既不重要也不激烈。速胜的圣米耶尔战役虽令巴顿沮丧,但是也同样令巴顿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