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改革的拓荒者

机械化改革的拓荒者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全面爆发了,就是这一天,整个文明世界都被拖入了灾难的深渊。

这一天,法西斯德国共出动了60个步兵师,14个装甲、摩托化师,4000多架飞机,以及数千辆坦克和装甲车,加上6000多门火炮、迫击炮,对波兰进行闪电般袭击。

作为对波兰负有安全义务的英国和法国,虽然没有帮助别人的心,但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向德国宣战。英法虽然迫于舆论压力对德国宣战,但它们并没有给予波兰任何实质性援助。而且德军很快突破了英法联军防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马歇尔一边关注欧洲正在进行的战争,一边在对美国的实力进行评估。一旦美国被卷入战争,美国军队可以打赢这场战争吗?这是当时美国上层最关心的一件事。评估的结果,是非常让美国人扫兴的,更是让美国人不安的。他们看不出自己在欧洲列强面前的军事优势。事实也的确如此,当时的美国军队,还远远不是一支可以横扫法、德全境的强大英勇军队。

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家,美国的军事力量还非常弱,可以说它不过是一支安然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温床上昏昏沉睡的部队。特别是在对坦克的认识上,大洋彼岸的美国同英法两国犯有同样的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颁布的《国防法案》就将坦克纳入步兵部队,美国坦克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军队的机械化,是当时军事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美国并没有向这个方向很好地进行发展。不过还好,新上任的马歇尔将军有一定的军事眼光,力主进行军事改革,但是困难也不可小觑。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53岁的巴顿,才能得到提升。因为当时的马歇尔已经在酝酿成立真正的装甲部队,而巴顿恰恰是军中无比优秀的坦克手。

改革遇到了重重阻力,马歇尔只能小心翼翼地掌着舵,将美国陆军向机械化的方向一步步地推进。欧洲战争的残酷现实,让更多的人从睡梦中醒来,马歇尔支持者的队伍愈来愈众,他的步子开始越迈越大了。

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冷静地观察和分析了形势,他基于对新武器和新战法的了解,向罗斯福总统建议组建装甲部队和远程轰炸机部队,得到全力支持。

1940年7月10日,马歇尔将军签署了一道命令,组建美国陆军第一装甲军,下辖两个装甲师。由阿德纳·查菲将军任装甲军司令,第一装甲师驻诺克斯堡,师长马格鲁德,第二装甲师驻本宁堡,师长斯科特。两天之后,马歇尔又作出一项重大的人事安排,解除了巴顿在迈尔堡的职务,将其调往第二装甲师,负责组建该师的一个装甲旅,并由他担任旅长。

马歇尔对巴顿的这项任命,让一些不了解巴顿的人感到莫名其妙,他们认为巴顿实际上是一个现代装甲部队里的古代骑士,是一个骑兵至上主义者。

巴顿也确实是给人造成了这种表面的印象,他经常借用道格拉斯·黑格元帅的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骑兵的热爱。

巴顿这样说:“步兵和炮兵能够赢得战斗的胜利,但只有骑兵才能让它们胜得有价值。”

不错,巴顿热爱骑兵,对骑兵充满了感情。

但是,他也很现实,很清醒,他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骑兵的时代就已一去不复返了。

在内心深处,巴顿十分赞同对部队进行机械化改革的主张,只是他为了不得罪华盛顿那帮思想老朽的当权者,不得不尽量少地把这一思想表露出来。

马歇尔无疑是个伯乐,以他智慧的双眼看出了巴顿隐藏在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

美国就要有自己的装甲部队了,巴顿知道这件事情后,真是高兴万分。于是,他谢绝了老友的好意,办理好移交手续,星夜兼程地赶往本宁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