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和拉练装甲部队
组建和拉练装甲部队
巴顿兴致勃勃地来到本宁堡,可是出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一副令人沮丧的景象。这里有300多辆严重锈蚀的旧坦克,2000多辆残破不堪的各种车辆,还有就是几千名没有任何军事素质的新兵。一切都得从头开始。但是,巴顿又得不到多少国家财政方面的支持,有时他甚至不得不自己掏腰包,使那些坦克和车辆重新动弹起来。不过还好,这些破旧的机器,总算都开始能正常运转了。紧接着,巴顿把人员和装备组合起来,编成3个旅,形成了坦克师的完整建制。现在剩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训练那些新兵了。巴顿深知,要把这群新兵锤炼成训练有素的战斗部队,绝非易事。但巴顿有坚定的信心,他采取的措施是:表率、严格、激励。巴顿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对事业的热忱和十足的干劲感染和教育官兵,成为人人效法的榜样。巴顿利用各种方式奖励成绩突出的官兵,勉励他们在战争中杀敌立功。
对这样一支部队,继续沿用20年前的那套管理方式,显然已不合时宜了。
所以,巴顿在刚到本宁堡时,把一切搞得一塌糊涂。巴顿的同事们甚至已经对他失望。
但是,巴顿就是巴顿,他是打不垮的。不久,在斯科特少将主持的军事会议上,巴顿在本宁堡的尴尬处境发生了一次戏剧性的变化。
在这次会议上,巴顿用简短有力的语言向众人表达了他建设装甲部队的信心。
巴顿说,他将率领着他的部队向勇敢机智这个目标迈进,而这个目标也将成为整个装甲部队的目标。
巴顿的发言在与会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次会后,巴顿的发言成为众人议论的一个热点。
不久,新闻界也被巴顿吸引了,当报纸上刊登出巴顿的讲话时,勇敢机智变成了赤胆铁心,并且成了伴随巴顿终生的一个绰号。
此后,巴顿似乎豁然开朗,不久以后,他就成了装甲部队中以精明、讲究实效而著称的指挥官。
在不少战士心目中,巴顿不仅是位指挥官,而且还是一位演说家和战斗鼓动家,他具有自己进行演讲的高超才能,可以有效地提高士兵们的勇气和信心。
巴顿不是个夸夸其谈者,他是个讲求实效的指挥官,他明白,要真正把第二装甲师变成一把锋利的尖刀,必须经过极其严格的训练。
在训练初期,巴顿为第二装甲师安排的繁重训练任务曾一度引起了一些抱怨。那些懒散惯了的士兵和军官,背地里整日发牢骚,互相议论说:“这怪老头儿真讨厌!”但是没过多久,这些牢骚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言的服从,巴顿抓住了第二装甲师所有官兵的心。这时,人们私下议论最多的是:“你可别在老头儿面前出丑,他可不喜欢这个。”短短的时间里,第二装甲师的面貌焕然一新。1940年9月,阿德纳·查菲因身体状况不佳调离了坦克部队,由斯科特师长接替军长职务,巴顿则担任第二装甲师代理师长。
眼看着自己的部队一天天成熟和正规起来,巴顿感到由衷的喜悦。为了检验部队的训练水平,也为了在公众面前展示一下坦克兵的威仪,巴顿决定搞一次长途行军。
1940年12月,巴顿率领他的装甲师的官兵、1000多辆坦克、战车、各种车辆,天上还有飞机伴行,从佐治亚州的哥伦布出发,浩浩荡荡地开往佛罗里达州的巴拉马城,往返600多公里。
沿途,他们受到了隆重而热烈的欢迎,成千上万的居民自发地涌到路旁,用惊奇羡慕的眼光目送这群威武可怕的战争机器隆隆地驶过。
甚至学校也放了假,让孩子们一睹美国装甲兵的风采。整个行军简直是一场精彩的演出。这次行军不仅在军事训练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它还在舆论上为装甲部队做了最有效的宣传。不久,人们就开始对巴顿相信无疑了。与此同时,对巴顿的赞美之词也广泛流传起来,他甚至成了某些人崇拜的偶像。在第二年的元月,巴顿又搞了一次阅兵式。
这一天,本宁堡异常热闹,坦克部队的1200多辆各种战车、侦察车、运输车、吉普车鱼贯开进本宁堡中心广场。巴顿和一群军政要员登上检阅台。在阅兵正式开始之前,巴顿亲自登上一辆涂有红、白、蓝三种颜色的坦克,头戴钢盔,威风凛凛地站在炮塔上。坦克绕场一周缓缓行驶,官兵们的吼声震动了天地,他们齐声高喊:“前进,前进,一直前进!”巴顿在雄壮的呐喊声中回到检阅台。阅兵开始,军乐嘹亮、礼炮轰鸣,战车编队通过检阅台。
阅兵完毕,前来观礼的长官们无不称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满意地说:“我们的坦克从无到有,已经发展成为一支训练有素的强大的战斗力量。”
这无疑也是对巴顿本人功劳的肯定与褒扬。这天,陆军部长史汀生当场宣读了任命巴顿为第二装甲师师长,晋升为少将的命令。这时候,美国已加快了战争准备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