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力扮演欺骗敌人的角色
卖力扮演欺骗敌人的角色
巴顿将军在西西里和北非两大战役中的出色表现,已经引起德国人的恐惧和尊重。
巴顿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颗耀眼明星,他的出现,总能引起人们的瞩目,甚至轴心国的军队只要知道他的方向,立即就会部署重兵,时刻防备这个可怕的敌手。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华盛顿方面开始准备利用巴顿的“明星”效应,专门吸引敌人的注意力,从而迷惑敌人的视线,进行有效的打击。
这时,巴顿开始在地中海频繁露面,他其实是给德军一个假信息,以掩护盟军一个全新的“霸王”计划。
“霸王”计划是一个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计划,目的是彻底打败希特勒。
围绕这一问题,苏、美、英三国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最终盟军决定至迟在1944年春,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行动代号为“霸王”。
大洋彼岸的德军统帅部,密切注视着盟国的动向,很快就报告了希特勒。希特勒命令情报机构注意敌军重要人物的行踪,以此摸清有关“霸王”作战的计划内容和意图所在,其中,还特别提到巴顿。巴顿这时正在英国,他正急不可耐地等待着捉摸不定的命运对他的安排。1月26日,巴顿来到伦敦,并见到了艾森豪威尔将军。“乔治,我猜你知道你要干什么。”艾森豪威尔用略带玩笑的口吻对巴顿说。“艾克,我确实不知道。”巴顿有些迷惑。“乔治,我想把我的老部队,第三集团军交给你。”艾森豪威尔变得严肃起来,继续说:“第三集团军正在前往英国的途中,到时我会让人通知你的。”会见最后,艾森豪威尔告诉巴顿:“你的具体任务将由布来德累决定和传达。”
巴顿见到了布来德累,在北非突尼斯之战中,布来德累担任巴顿第二军的副军长,在西西里战役中,他又在巴顿手下任第二军军长。
布来德累能打善战,而且为人稳重谦和,不像巴顿那样鲁莽冲动,因此艾森豪威尔在选择参与“霸王”战役指挥工作的人选时,选择了布来德累担任美军部队的总指挥。
同时,艾森豪威尔也知道,美军少不了巴顿这员虎将,所以决定任命其为第三集团军司令。布来德累交给巴顿两项同时进行的任务,一是接管第三集团军,二是在“坚韧”行动中担任主角。“坚韧”行动本身就是霸王计划的一个烟雾弹,该计划的目的在于使德国人相信,同盟国的主攻地点是英吉利海峡较窄水域对面的加莱地区,而不是诺曼底,具体进攻时间在7月份以后。
同时,在诺曼底登陆正式开始后,还要让德国人以为这只是一场牵制性进攻,是为了掩护在加莱的更大规模的进攻,从而把25万德军牢牢地吸引在塞纳河以北,使之不能支援诺曼底。
为了让德国人深信不疑,“坚韧”计划要求组成一支英国第四集团军,由安德鲁·索恩中将指挥,造成一种英国准备从英格兰港口对挪威南部发起进攻的假象。
同时,还虚设一支由12个师组成的美第一集团军群。
为加强其欺骗性,这个第一集团军群司令必须是在德国人看来理所当然的人物,还有谁能比等候处置的巴顿更适合这一职务呢?
3月20日,盟军最高司令部发表公告,宣布免去巴顿第七集团军司令一职,另有任用。
关于巴顿的情报迅速传到德国,当时,德国间谍发回来的情报说,巴顿麾下有两个集团军,分别称“巴顿集团军”和“第九集团军”,德国情报机关对此深信不疑。
甚至当第三集团军终于打着自己的旗号投入战斗时,德国的战斗日志上,仍称其为第九集团军。
第一集团军群司令部设在肯特郡多佛尔附近,与加莱隔海相望。它实际上无一兵一卒,只有一些无线电收发人员。
蒙哥马利的第二十一集团军群的电报都是先发到这里,再由这里转发各地。
德军电讯侦察部门发现,多佛尔一带的无线电通信量具有一个集团军群司令部的规模,由此认定了英格兰东南部为盟军集结重点。
第一集团军群有真实可信的编制,并有足以乱真的假营房、假坦克、假医院、假油库。
结果,偶尔几架德国侦察机溜到英伦上空后,很快就发现似乎确实有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正在集结。
对于“坚韧”计划的意义,巴顿心里十分清楚。但是,巴顿并不喜欢做配角。
对于新使命的不满,并未影响巴顿忠于职守。对这项欺敌工作,他做得很卖力,并很快精通了这项工作。
巴顿在英国四处招摇,处处把自己的名字挂在嘴上,但每次说话时,他又总要提醒:“我在这里是个秘密,请不要提我的名字。”
“坚韧”计划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巴顿一直是德军重点注意的目标,再加上他的卓越表演,使德军确认,美军主力将由巴顿指挥,他所出现的地方,一定就是盟军未来主攻方向。
到诺曼底登陆开始后,德军还在加莱留下了整整一个集团军,他们一直在等待着巴顿的出现。
结果,盟军却在另一地方,偷偷地上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