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敌人的最后希望
粉碎敌人的最后希望
1944年12月中旬的时候,正是北半球的冬季,一场鹅毛大雪从天而降。当时阿登地区气温骤降,地面积雪厚达13厘米。12月16日一大早,薄雾尚未消散,美第八军将士睡梦犹酣。突然间,震耳欲聋的炮声打断了他们的酣梦。美国第八军将士睁眼一看,发现有近20个师的德军如潮水般地向他们涌来。
齐格菲防线虽然没能阻住盟军,但却迟滞了他们的进攻速度,就连一向以高速推进著称的第三集团军,也失去了往昔神采,3个月里只推进了80公里。
这给希特勒争取了足够的时间,抛出了他的撒手锏。阿登地区,位于法比边境中段,德军曾在此成功地对法国实施了突击,演出了军事史上极为成功的一幕。希特勒想在这里再创造一个奇迹,挽救危局。阿登地区是一个山陵起伏的丛林地带,美军在那里的人数并不多,因为他们要在沿着进入德国的平坦道路上集结最大兵力。阿登山区是霍奇斯的第一集团军和巴顿第三集团军的接合部,这里有近120公里宽,但只有米德尔顿缺编的第八军把守,兵力十分薄弱。
17日5时30分,德军2000门大炮一齐向第八军阵地疯狂轰击,随后,两个装甲集团军,13个步兵团组成的第七集团军共20万兵力,潮水般向毫无防备的美军第八军汹涌而来。
第八军立时阵脚大乱,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
希特勒的这次反攻,安排得非常周密,但他唯独没有考虑到巴顿。12月18日下午,布来德累召集巴顿去他的司令部举行紧急军事会议。
巴顿一到,布来德累就向他展示了从空中拍摄到的最新战场形势照片。
照片表明,德军在阿登山区已突破了一个巨大的缺口,德军第五装甲集团军正在蜂拥而入,美军整个防线正在垮下来,像一座行将崩塌的大厦。
不用布来德累说什么,巴顿已明白想要他做什么。他必须停止在萨尔地区的进攻,帮助渡过这次危机。
巴顿明白形势的紧迫和改变战略的必要性,他当即表示,他将让第四装甲师星夜向朗威前进,次日再派第八十师去卢森堡,如果需要的话,他还可以派出第二十六师。
巴顿的回答,让布来德累既满意又感动,他原以为让巴顿取消萨尔战役,他会大闹情绪,不曾想,刚刚提了一句,就从他那里痛快地得到三个师。
12月19日,艾森豪威尔急匆匆地由巴黎赶到凡尔登,召开高级军事会议。
会上,艾森豪威尔决定,为解除阿登危机,盟军应最少以六个师的兵力向德军的南翼发动强有力的反击,巴顿担任这一行动的总指挥。
凡尔登会议后,巴顿没有回自己在南希的司令部,而是直接去了卢森堡。同时,他打电话通知手下各军师长,让他们做好在24日发动进攻的准备。
在巴顿的指挥下,第三集团军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只用了3天时间,战线的转移工作顺利完成,把一支几十万的部队,从萨尔地区快速调往阿登山区,实现了战线由南向北的全面转移。
一切安排就绪后,巴顿开始进行作战部署,他的目光被巴斯托涅吸引了。
巴斯托涅是个人口不足4000人的小镇,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是当地的交通枢纽,只要控制住它,就等于控制了德军反攻部队的补给系统。
12月22日6时,进攻开始。第三军在军长米利金指挥下,迎着暴风雪大踏步前进。
左翼第四装甲师和右翼的第二十六师也十分顺利,各前进了十多公里,第八十师则攻占了梅尔齐希。
为了争夺巴斯托涅,德军不断发动围攻,但占驻该地的美军顽强坚守,始终屹立在德军的突出部上。
巴顿的军队成为德军大举进攻范围内的一个钉子,使其不敢贸然向美军纵深发动大规模的攻势。
1945年元旦来临了,巴顿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迎接新的战斗的一年到来,他命令第三集团军的各炮兵部队在24时用最猛烈的炮火向敌军持续炮击25分钟。
随着美军的胜利前进,战场形势迅速好转。至元月中旬,巴顿已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德军的进攻完全失去了力量,围歼敌军的时刻已经来到。
1月16日,巴顿的部队由南北两面向赫法利策推进,将德军的突击部队拦腰截断。
23日,美军攻占圣维特。27日,巴顿部队前锋已抵达乌尔河。29日,巴顿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阿登战役胜利结束。
阿登战役是德国西线最大的阵地反击战,德军共伤亡81834人,其中大约有17200人死亡,34439人受伤,16000人被俘,损失坦克和重炮约700辆、飞机1600架。
盟军也损失80000余人,其中7..7万人是美国军人,损失坦克733辆,飞机592架。
巴顿这样评价阿登战役:“勇敢的枪,老兵,你们在那里获得血与火的洗礼,而你们出来的时候,跟钢铁一样坚强。”后来,“勇敢的枪”的传奇故事在美国广为流传。
阿登战役之后,希特勒再也没有力量阻挡盟军的进攻了,这让盟军开始踏上了直捣纳粹老巢的通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