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不同阶段的推荐用药
针对高尿酸血尿期(无症状期)、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痛风间歇期及慢性关节炎期、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的痛风各阶段的推荐用药,包括西药、中成药、中药单方、中药复方。
高尿酸血症期(无症状期)用药
西药
方案1 肠道吸附剂
爱西特,4片,1日 3 次口服治疗,以减少嘌呤食物在肠道的吸收。
方案2 促进尿酸排泄药任选其一
丙磺舒(羧苯磺胺)0.5g,1 日3次口服。
磺砒酮(苯磺唑酮)100mg,1 日3次口服。
苯溴马隆(痛风利仙)50~100mg,1 日 1 次口服。
方案3 抑制尿酸合成药
别嘌呤醇0.1g,1 日 3 次口服。
中成药
防己黄芪胶囊 每服6~10g,1 日 2 次。健脾益气、利水祛湿。据研究表明本方可使血尿酸合成分泌减少。可用于高尿酸血症无痛风发作期。
中药单方
车前草 15g,水煎服,可增加尿酸排泄,用于高尿酸血症无痛风发作期。
生薏苡仁 15g,水煎服,可增加尿酸排泄,用于高尿酸血症无痛风发作期。
当归 15g,水煎服,可抑制尿酸合成,用于高尿酸血症无痛风发作期。
威灵仙 30~60g,水煎服。可碱化尿液,用于高尿酸血症无痛风发作期。
中药复方
尿酸平降剂
组成 土茯苓、忍冬藤、滑石粉、生薏仁各30g 泽泻、丹皮、当归、赤芍、黄柏、川芎、防己各10g 苍术15g 半夏12g 党参20g
功效 健脾祛湿。可用于高尿酸血症无痛风发作期。
用法 水煎服。
来源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用药
西药
方案1 若有发作的预兆
秋水仙碱0.5mg,每小时 1 次或1mg每 2 小时 1 次,最大剂量为24小时6mg,症状不缓解的72小时可重复。
方案2 发作期
秋水仙碱用法同上。
加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吲哚美辛(消炎痛),初始剂量75~100mg,以后50mg,6~8小时 1 次。
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剂使用时应注意:在痛风发作中疼痛强烈时,多服用一点也无妨,但发作一旦减轻,就要恢复为常用量,没有发作的间歇期,切勿服用此种止痛药。
方案3 如上述两种药皆无效或不宜使用
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起始剂量每日每千克体重0.5~1mg,3~7天后迅速减量或停用,疗程不超过2周,但须注意“反跳”现象。
中成药
1.当归拈痛丸 水泛丸,每50粒约3g,每服9g,1 日 2 次。祛风止痛,清热利湿,益气养血。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一般症状多于2~10日缓解,尿酸恢复正常时间则较长。注意服药期间禁食辛辣、油腻之物。
四妙丸 水泛丸,每服6~9g,1 日 2 次,温开水送服。清热利湿,通筋利痹。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
新癀片 每次 4 片,每日 3 次,饭后温开水送服。消炎止痛,清热解毒,散瘀消肿。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属湿热痹阻型者。
豨莶丸 每次9g,每日 3 次,温开水送服。祛风除湿,舒筋活血,利关节。适用于各型痛风。
中药单方
雷公藤或雷公藤多苷片 每日60mg,分3次口服,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鲜车前草 30g,连续煎服15日,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症状缓解或消失后改为隔日 1 次,10~15次为 1 个疗程。
虎杖根 250g,洗干净后切碎,浸入低度白酒内泡半个月左右,每日饮20~30mL。活血止痛,清热利湿,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鲜生地 150g,水煎服。服3~5天后停 2 天,再继续服用,如此间歇服药。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威灵仙 研成碎末,每日 2 次,每次15g。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痛风性关节炎发急性作期。
伸筋草、老鹤草 各25g,水煎服,1 日 1 剂。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五加皮、徐长卿 各25g,水煎服,1 日 1 剂。祛风除湿,强筋止痛,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柳枝 50g,水煎服,1 日 1 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中药复方
- 四妙加减方
组成 苍术15g 黄柏10g 牛膝15g 薏苡仁20g 忍冬藤15g 茵陈15g 金银花10g 生大黄5g
功效 清热利湿止痛。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属湿热内蕴,见病变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者(注:此法在急性期运用可迅速截断病势,控制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痛苦)。
用法 适量,水煎服。
来源 痛风防治百问.
- 春蚕汤
组成 蚕沙12g 秦皮、黄柏、苍术、牛膝各10g 车前子20g 徐长卿、当归各15g 连翘、桂枝各6g
功效 清热祛湿,活血通络。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用法 水煎服。
加减 湿毒型,加白花蛇舌草30g,蒲公英15g;湿瘀型,加丹参30g,赤芍药15g;湿热型,加竹沥、夏枯草各10g,半夏、贝母各12g。
来源 中医正骨,1996,8(1)∶ 23
- 张鸿祥方
组成 苍术、黄柏、淮牛膝各15g 薏苡仁30g
功效 清热祛湿。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用法 水煎服。
加减 关节红肿热痛,加忍冬藤30g,牡丹皮、钩藤各15g;湿毒者,加川萆薢30g,泽泻、猪苓、茯苓各12g;小便不爽偏肾气虚者,加黄芪防己茯苓汤;湿热滞留不下者加滋肾通关丸;小关节结石者加石韦、金针草。
来源 痛风防治百问.
- 痛风止痛汤
组成 金钱草25g 土茯苓20g 赤芍15g 川牛膝15g 生苡仁15g 黄柏10g苍术15g 丹参15g 知母10g 秦艽25g 甘草15g
功效 清热利湿,活血行血。适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属湿热蕴结型者。
用法 适量,水煎服。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2000,(1)∶ 32
- 逐瘀汤
组成 金钱草25g 土茯苓20g 晚蚕沙15g 威灵仙25g 川牛膝20g 制乳香10g 制没药10g 桃仁10g 泽兰15g 泽泻15g 鸡血藤15g 丹参15g
功效 化瘀行滞,利湿化浊。适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属瘀热阻滞型者。
用法 适量,水煎服。
来源 黑龙江中医药,2000,(1)∶ 32
- 从氏方
组成 黄柏、苍术、木瓜、茯苓、泽泻、生地黄、牡丹皮各10g 川牛膝15g 山茱萸、山药各20g
功效 清热祛湿,活血通络。适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
用法 水煎服。
来源 中国中医骨伤科,1996,4(1)∶ 32
- 王氏方
组成 苍术、牛膝、黄柏、知母各12g 土茯苓、虎杖、忍冬藤各30g 山慈姑、制大黄、野木瓜、蚕沙、茯苓各15g 白术、露蜂房各12g
功效 清热泄浊,健脾通络。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用法 水煎服。
来源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10)∶ 32
- 章氏方
组成 忍冬藤15g 当归15g 玄参15g 甘草10g 牛膝20g 木瓜20g 苍术15g 黄柏10g 秦艽20g
功效 清利湿热。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于湿热内蕴,经络不通者。
用法 适量,水煎服。
加减 湿甚,则加用薏苡仁、防己;热甚,则加连翘、丹皮;痛甚,则加用乳香、没药;兼瘀,则加用桃仁、红花。
- 痛风煎
组成 防己、石膏、蒲公英各15g 苍术、连翘、萆薢、秦艽、川芎各10g薏苡仁30g 知母12g 生甘草6g
功效 清热祛湿,除风活血。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用法 水煎服。
来源 山东中医杂志,1995,14(1)∶ 9
- 抗骨质增生汤
组成 黄芪、炒延胡、土茯苓、炒黄芩、川牛膝、当归、金银花、三七、秦艽、地骨皮、赤芍药、建曲炭各10g 生果仁30g
功效 清热祛湿,活血通络。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用法 水煎服。
来源 中国中医骨伤科,1996,4(5)∶ 41
- 内服金龙汤
组成 苍术15g 黄柏10g 薏苡仁15g 防己15g 金钱草15g 地龙15g 丹参10g 槟榔10g 乳香10g 没药10g
功效 清热祛湿,活血通络。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用法 适量,水煎服。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1)∶ 693
- 洪氏方
组成 黄柏15g 薏苡仁20g 苍术15g 怀牛膝10g 土茯苓20g 生地黄15g生石膏10g 浙贝母10g 野菊花10g 穿山甲片10g
功效 清热祛湿,活血止痛。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用法 适量,水煎服。
来源 浙江中医杂志,1991,(6)∶ 276
- 王景春方Ⅰ
组成 土茯苓、忍冬藤各50g 牛膝、赤芍药、丹参、红花、萆薢、蒲公英各30g 地龙、黄柏、苍术各20g
功效 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属湿热型者。
用法 水煎服。
- 潘氏方
组成 苍术15g 黄柏15g 薏苡仁15g 牛膝15g 山栀15g 泽泻15g
功效 清热除湿。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用法 适量,水煎服。
来源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0(2)∶ 42
- 萆薢丸加减方
组成 萆薢30g 金钱草、虎杖各15g 玉米须、生薏苡仁各20g 菟丝子、怀牛膝、黄柏、制大黄、桂枝、山慈姑、三七各10g
功效 清热祛湿。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用法 水煎服。每日 2 剂,早晚各 l 剂,症状好转后每日l剂,维持 2 周后停药。
来源 山西中医,2004,20(2)∶ 41
外用方
慈军散 山慈姑、生大黄、水蛭、玄明粉、甘遂等共研细末,每次3~5g,以薄荷油调匀外敷患处,隔日 1 次。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雪莲外敷散 雪莲花、雪山一枝蒿、藏菖蒲、冰片研末,蜜调外敷,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四黄散 黄芩、黄柏、大黄、山栀子各等份研末,野菊花露调匀,并加入适量蜂蜜,按疼痛面积贴敷肿痛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
鲜毛茛或威灵仙根 洗干净后捣烂,外敷于红肿之关节表面,可止痛消肿。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痛风膏 生大黄、黄柏、生山栀、炮甲片、生乳没、制马钱子、冰片研细末,凡士林调敷患处 1 日 1 次。清热除湿,消肿止痛,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
痛风间歇期及慢性关节炎期用药
西药
方案1 肠道吸附剂
爱西特,4 片,1 日 3 次口服治疗,以减少嘌呤食物在肠道的吸收。
方案2 促进尿酸排泄药任选其一
丙磺舒(羧苯磺胺) 0.5g,1 日 3 次口服。
磺砒酮(苯磺唑酮) 100mg,1 日 3 次口服。
苯溴马隆(痛风利仙)50~100mg,1 日 1 次口服。
方案3 碱化尿液药
碳酸氢钠(小苏打)1.0g,1 日 3 次口服。
方案4 虽经上述治疗,关节炎不易控制、症状仍反复发作者
小剂量的秋水仙碱进行维持治疗,1 日0.5~1mg,使血尿酸维持在0.36mmol / L(6mg / dL)以下。
中成药
六味地黄丸 每服6g,每日2次。用于痛风慢性关节炎期肾阴虚者。
独活寄生丸 每丸重9g,每服 1 丸,每日 2 次。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用于痛风慢性关节炎期。
人参归脾丸 每次 1 丸,每日 3 次,温水送服。养血健脾,适用于痛风间歇期属正虚邪恋者。
中药单方
中药复方
- 三仁合升阳益胃汤
组成 杏仁10g 白蔻仁10g 薏苡仁15g 厚朴10g 滑石10g 黄芪20g 半夏10g 陈皮10g 白术15g 白芍药10g 防风10g 防己10g 羌活15g 独活15g
功效 健脾化湿。用于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即症状发作后的缓解阶段,此期多无明显临床症状。
用法 适量,水煎服。来源 痛风防治百问. 2. 桃红四物加减方组成 生地黄15g 当归10g 白芍15g 赤芍10g 桃仁10g 红花15g 威灵仙15g 海风藤15g 络石藤10g
功效 活血化瘀通络。用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属瘀血阻络,多表现有骨质侵蚀缺损及周围组织纤维化,关节发生僵硬畸形并疼痛者。用法 适量,水煎服。来源 痛风防治百问. 3. 从氏方
组成 生地黄、熟地黄、牡丹皮、茯苓、泽泻各10g 山茱萸、怀山药各20g 黄精30g
功效 补肾祛湿。用于痛风慢性关节炎期。用法 水煎服。
来源 中国中医骨伤科,1996,4(1)∶ 32 4. 王氏方
组成 生白术l2g 生黄芪30g杜仲12g 补骨脂15g 牛膝15g 土茯苓15g 山慈姑l5g 野木瓜l5g 鸡血藤30g 川芎30g
功效 健脾益肾化浊。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恢复期。
用法 水煎服。
- 王景春方Ⅱ
组成 黄芪、当归各50g 防己、威灵仙、萆薢、土茯苓、牛膝各30g 白术、丹参、红花、薏苡仁各20g
功效 补脾益气化瘀除湿。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间歇期或慢性期属脾虚湿阻型者。
用法 水煎服。
来源 新中医,1995,27(6)∶ 21
- 王景春方Ⅲ
组成 穿山甲、乌梢蛇、红花、丹参各20g 蜈蚣3条 防己、威灵仙、萆薢、牛膝、地龙各30g 陈皮、半夏各10g
功效 化瘀祛痰,搜风通络。适用于痛风性关节炎慢性期属痰瘀痹阻型者。
用法 水煎服。
来源 新中医, 1995,27(6)∶ 21
痛风性肾病用药
有痛风性肾病者,若不积极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肾脏功能将逐渐减退而最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出现氮质血症与尿毒症。
下列措施有助于预防肾脏病变的进展:积极控制高尿酸血症,使血尿酸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减少或中止痛风急性发作;有高血压病患者,应积极治疗高血压,使血压保持正常水平;应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及造影剂;积极防治尿路感染,治疗肾脏原有疾病。
痛风肾包括下述几种肾脏病变,由于其发生机制不同,治疗亦略有差异。
西药
●慢性痛风性肾病 主要表现为慢性间质性炎症,是痛风特征性病理变化之一。
方案1 肾功能正常且尿酸量在正常范围者,选用促进尿酸排泄药(任选其一)为主。
丙磺舒(羧苯磺胺) 0.5g,1 日 3 次口服。
磺砒酮(苯磺唑酮) 100mg,1 日 3 次口服。
苯溴马隆(痛风利仙)50~100mg,1 日 1 次口服。
亦可合并应用抑制尿酸合成药:
别嘌呤醇 0.1g,1 日 3 次口服。
方案2 如尿酸排出增多或肾功能受损,则首选应用抑制尿酸合成药。重视碱化尿液和保持尿量充沛,禁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并酌情采用预防急性发作药。
别嘌呤醇 0.1g,1 日 3 次口服。
碳酸氢钠(小苏打) 1.0g,1 日 3 次口服。
●急性尿酸性肾病 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和癌症化疗之后。
方案1 在应用细胞毒性药物前,给予足量别嘌呤醇 0.1g,1 日 3 次口服。
给予5%碳酸氢钠250mL静滴,1 日 1 次;睡前口服醋氮酰胺0.25~0.5g,尽量保持碱性尿液。
给予渗透性利尿剂,如20%甘露醇250~500mL静滴以利尿,保持肾功能正常。
保证尿量在 1 日2L左右;
如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则行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治疗。
方案2 原发病治疗采用硫唑嘌呤或巯嘌呤(6-MP)时,由于别嘌呤醇能抑制其灭活,故应减少剂量 别嘌呤醇 0.1g,1 日1~2次口服。
方案3 不能耐受别嘌呤醇者,可予尿酸盐氧化酶 1 日1000U,肌注或静滴,使尿酸盐氧化尿囊素排出体外。
中成药
中药单方
绿豆 30g加水煮烂,加糖食用。每日 1 次。用于痛风伴肾功能不全者补充热量,又可利尿解毒。
决明子 10g,捣碎加500g水煮10分钟,冲入蜂蜜 1 匙搅匀饮用,每日1次。用于痛风伴肾功能不全者,可排泄尿毒,且有明目作用。
中药复方
- 归芍地黄加减方
组成 生地黄15g 当归15g 白芍药15g 熟地黄15g 牡丹皮10g 茯苓20g泽泻15g 山茱萸15g 山药15g
功效 滋阴利水。用于痛风性肾病属于肝肾阴虚者。
用法 适量,水煎服。
来源 痛风防治百问.
- 参芪地黄加减方
组成 党参15g 黄芪15g 生地黄15g 熟地黄15g 牡丹皮10g 茯苓20g泽泻15g 山茱萸15g 山药15g
功效益气养阴利水。用于痛风性肾病属于气阴两虚者。
用法 适量,水煎服。
来源 痛风防治百问.
- 王氏方Ⅲ
组成 生白术12g 生黄芪30g 杜仲12g 补骨脂15g 牛膝15g 土茯苓15g山慈姑15g 野木瓜15g 鸡血藤30g 川芎30g
功效 健脾益肾化浊。用于痛风性肾病属于脾肾虚弱,水湿内停者。
用法 水煎服。
来源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10)∶ 32
- 补肾痛风汤
组成 杜仲、枸杞子、菟丝子、党参、茯苓、丹参、威灵仙各20g 生黄芪、生薏苡仁各30g 苍术、黄柏、独活、当归、泽泻、桂枝各10g
功效 补肾健脾,泄浊通络。用于治疗早期痛风性肾病。
用法 每日 1 剂,水煎至200mL,分 2 次口服。治疗30天为 1 个疗程。
来源 湖北中医杂志,2002,24(11)∶ 18
- 保元加减方
组成 黄芪、人参、炙甘草、肉桂、生姜等
功效 温阳益气。用于痛风性肾病属于脾肾阳虚者。
用法 适量,水煎服。
来源 痛风防治百问.
尿酸性肾结石用药
尿酸性肾结石是由于尿酸排泄过多,尿中尿酸呈超饱和状态或无餐后碱潮,尿持续呈酸性所致。因此,碱化尿液和大量饮水具有特别意义。
西药
方案1 严格执行下述措施,则大部分尿酸结石可在 3 个月左右溶解。
监测尿液pH值,以碳酸氢钠、枸橼酸钠或碱性合剂碱化尿液,维持pH在6.2~6.5;
每日饮水3L以上,维持尿量2~3L,以降低尿中尿酸等溶质浓度;
给予别嘌呤醇0.1g,每日 3 次。
方案2 如若上述治疗仍然无效。
采用水囊式体外振波碎石机施行冲击波碎石治疗。
方案3 经膀胱镜由输尿管导管向肾盂内注入1.5%碳酸氢钠冲洗肾盂,以溶解尿酸结石。
中成药
三金胶囊 按说明或医嘱服用。利湿排石。用于尿酸性肾结石。
肾石通冲剂 按说明或医嘱服用。利湿排石。用于尿酸性肾结石。
中药单方
海金沙、滑石 共研末,以车前子、麦冬、木通煎水调药末,加蜜少许,温服。可用于尿酸结石症。
金钱草、龙须草、车前草 各25g,水煎服。可用于尿酸结石症。
中药复方
- 石韦散加味方
组成 石韦15g 冬葵子18g 滑石15g 瞿麦12g 车前(包煎)30g 海金沙15g 金钱草30g
功效 清利湿热,通淋排石。用于尿酸性肾结石属湿热蕴结,见尿中时挟砂石,小便难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或腰腹绞痛难忍,尿中带血,苔薄黄,脉弦或数者。
用法 水煎服。
加减 腰腹绞痛者,加芍药、甘草;尿中带血,加小蓟草、生地黄、藕节;如兼有发热,可加蒲公英、黄柏、大黄。
来源 证治汇补方. 痛风防治百问.
- 无比山药合二神加减方
组成 熟地黄15g 山茱萸6g 山药12g 巴戟天9g 杜仲9g 茯苓12g 泽泻12g 川牛膝12g 海金沙12g 滑石12g 黄芪12g
功效 健脾益肾,补气排石。用于尿酸性肾结石属脾肾两虚,见病久砂石不去,面色少华,精神萎靡,少气乏力,腰腹隐痛,舌淡边有齿印,脉细而弱者。
用法 水煎服。
加减 若见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带数者,可加女贞子、旱莲草等;若见小便涩滞,淋沥不净,少腹满痛,可加乌药、小茴香、红花、当归、虎杖等。
来源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杂病源流犀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