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常见并发症的推荐用药

针对痛风并发糖尿病、痛风并发高脂血症、痛风并发冠心病、痛风并发肥胖症、痛风并发高血压的推荐用药,含西药、中成药、中药单方、中药复方。

痛风并发糖尿病用药

抗痛风药物,包括抑制尿酸合成药与促进尿酸排泄药物。口服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抗痛风和降糖两类药物在不良反应方面有相同之处,包括对肝脏的损害、皮肤过敏反应及对造血系统的影响等。因此,两类药物合用时,可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大增加,治疗痛风合并糖尿病时,药物的选择方面应尽量避免这两类药同时服用,这是总的原则。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西药

方案1 经严格的饮食治疗1~2周后初诊患者,血糖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血尿酸未能下降者,加用抑制血尿酸合成药或促进尿酸排泄药。

促进尿酸排泄药任选其一

丙磺舒(羧苯磺胺) 0.5g,1 日 3 次口服。

磺砒酮(苯磺唑酮) 100mg,1 日 3 次口服。

苯溴马隆(痛风利仙)50~100mg,1 日 1 次口服。

抑制尿酸合成药

别嘌呤醇 0.1g,1 日 3 次口服。

方案2 经严格的饮食治疗1~2周后,血尿酸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血糖未能下降者,加用对肝脏损害极小、不良反应轻微的口服降糖药。

拜糖平50~100mg,1 日 3 次口服。

方案3 经口服拜糖平后血糖仍无明显下降或出现肝功异常及其他不良反应,则可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用胰岛素注射治疗。

普通胰岛素 / 诺和灵 6U,三餐前皮下注射,以后随病情变化加减胰岛素量。

方案4 痛风急性期或并发糖尿病

(1)秋水仙碱0.5mg,每小时 1 次,或1mg每 2 小时 1 次,最大剂量为24小时6mg,症状不缓解的72小时可重复。

加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吲哚美辛(消炎痛),初始剂量75~100mg,以后50mg,6~8小时 1 次。

(2)胰岛素静滴 / 皮下注射防治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

中成药
  1. 消渴丸 水丸,每服5~10丸(约1.25~2.5g),每日 3 次。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用于痛风并发糖尿病属气阴两伤者。

  2. 玉泉丸 每服9g,每日 4 次。养阴益气,止渴除烦。用于痛风并发糖尿病属气阴两伤者。

  3. 消渴平片 每服6~8片,每日 3 次。益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痛风并发糖尿病属气阴两伤而燥热内生者。

  4. 六味地黄丸 每服9g,每日 2 次。滋阴益肾。用于痛风并发糖尿病属肾阴虚者。

中药单方
  1. 山楂薏苡仁茶 荷叶60g,生山楂20g,生薏苡仁12g,陈皮6g。将以上4 味药共研成细末,混匀,放入热水瓶中,沸水冲泡后即可饮用。每日 1 剂,连续服用20日左右。祛浊降脂,适用于痛风并发糖尿病性高脂血症属湿浊瘀阻者。

  2. 生山药 300g,鸡内金30g。研末,每服10g,每日2~3次。适用于痛风并发糖尿病者。

中药复方
  1. 消渴加减方

组成 天花粉30g 黄连3g 知母15g 生地黄30g 葛根10g 甘草3g

功效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用于痛风伴发糖尿病属肺热津伤,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苔黄,脉洪数者。

用法 水煎服。

加减 肺胃并热者,加用白虎加人参汤;肺肾阴伤见潮热、盗汗、颧赤者加天门冬、北沙参、麦门冬。

来源 丹溪心法.

  1. 白虎合调胃承气加减方

组成 生石膏(先煎)60g 知母15g 粳米30g 甘草3g 生大黄6g 枳实15g 芒硝(冲入)9g 葛根12g 生地黄30g

功效 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用于痛风并发糖尿病属胃热炽盛,见多食易饥,口渴引饮、便秘,舌红苔黄,脉滑实有力者。

用法 水煎服。

加减 热盛伤津者加麦门冬、天花粉;胃热挟湿者加苍术、黄连、佩兰、白蔻仁。

来源 伤寒论.

  1. 六味地黄加味方

组成 生地黄30g 茯苓12g 山药30g 山茱萸15g 牡丹皮9g 泽泻9g 枸杞子12g 天花粉20g 天门冬12g

功效 滋阴益肾。用于痛风并发糖尿病属肾阴亏虚,见尿多而频、腰膝酸软,心烦热,舌红无苔,脉细数者。

用法 水煎服。

加减 阴虚火旺阳亢者,加知母、龙骨、生牡蛎、龟板;气阴两虚见气短、体倦者,加党参、黄芪;尿频尿浊者,加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

来源 小儿药证直诀.

  1. 八味地黄加味方

组成 肉桂3g 附子(先煎)9g 熟地黄15g 山茱萸12g 泽泻9g 牡丹皮6g 茯苓15g 山药30g 杜仲12g 怀牛膝12g

功效 温阳滋阴益肾。用于痛风并发糖尿病属阴阳两虚,见小便清长,饮一溲一,面色枯焦,形寒畏冷,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头晕耳鸣,口干咽燥,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者。

用法 水煎服。

加减 见便溏或五更泄泻者加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尿频者加益智仁、桑螵蛸;肢肿者加黄芪、防己、猪苓;糖尿病日久见血瘀者加当归、川芎、赤芍药、桃仁、蒲黄、丹参;并发白内障、雀目、耳聋者可加用羊肝丸、杞菊地黄丸;见疮疡痈脓者可加用五味消毒饮、黄芪六一汤。

来源 金匮要略.

5.降脂饮

组成 何首乌15g 草决明12g 山楂20g 丹参20g

功效 滋补肝肾,降低血脂。适宜于痛风伴发肥胖型糖尿病伴血脂增高属肝肾阴虚者,见腰膝酸软,头昏耳鸣,遗精,不孕;肾虚精亏,消渴口干等症。

用法 将上各味以文火水煎,取汁约1 500mL,储于瓶中即成。每日 2次,每次服用30~50mL。

来源 痛风防治百问.

痛风并发高脂血症用药

在痛风患者中75%~84%并发高三酰甘油血症。三酰甘油升高程度与血清尿酸含量升高呈正相关。高脂血症可分为继发性高脂血症和原发性高脂血症。继发性高脂血症多由全身系统性疾病所引起的血脂异常。可引起血脂升高的系统疾病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和骨髓病等。此外,某此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引起继发性血脂升高。在排除了继发性血脂升高后,即可确诊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已知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陷所致,例如:Ldl受体基因缺陷引起的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而另一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病因还不清楚。

picture

西药

方案1 经予低脂、低嘌呤饮食及运动治疗后血尿酸和 / 或血三酰甘油仍高,首选贝特类降脂药。

力平之2mg,1 日 1 次口服。

方案2 低脂、低嘌呤饮食及运动治疗后,血尿酸降至正常而血脂升高以总胆固醇为主或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为主,首选他汀类降脂药。

立普妥5mg,1 日 1 次睡前口服。

方案3 经方案 1 治疗后血尿酸和 / 或血三酰甘油仍高者,力平之治疗不变加用抑制血尿酸合成药或促进尿酸排泄药,监测肝功能。

促进尿酸排泄药任选其一

丙磺舒(羧苯磺胺) 0.5g,1 日 3 次口服。

磺砒酮(苯磺唑酮) 100mg,1 日 3 次口服。

苯溴马隆(痛风利仙)50~100mg,1 日 1 次口服。

抑制尿酸合成药

别嘌呤醇 0.1g,1 日 3 次口服。

中成药
  1. 脂必妥 降脂。用于治疗痛风并发高血脂者。

  2. 复方降脂片 降脂。用于治疗痛风并发高血脂者。

  3. 首乌片 补肾降脂。用于治疗痛风并发高血脂者。

  4. 虎杖浸膏片 活血降脂。用于治疗痛风并发高血脂者。

中药单方
  1. 柴胡 3~10g,水煎服,每日 2 次,舒肝解郁,清热祛脂。

  2. 菊花茶 白菊花、金银花各5~6g,沸水冲泡。清热解毒,抗动脉硬化。适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

  3. 绞股蓝 5~10g,煎服,每日 2 次。能抑制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升高。

  4. 决明子 5~10g水煎服,每日 2 次。长期使用,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祛脂降压。适用于高脂血症,见用于目赤涩痛,羞明多泪、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大便秘结者。

  5. 干地黄 10~30g,水煎服,每日 2 次,长期应用清热凉血、养阴生津、降糖祛脂。适用于阴虚内热型高脂血症。

  6. 菖蒲 菖蒲根、菖蒲茎、菖蒲花食之,久服,延年益心智,轻身减肥开窍,化湿和胃。适用于高脂血症见于心气亏虚,湿蒙清窍型形体肥胖、神志混乱、健忘、胸腹胀满等症。

  7. 大蒜 大蒜中含有的挥发性蒜素具有清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常吃大蒜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

  8. 莱菔子 5~10g,水煎服。轻身减肥,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9. 山楂 30g,煎服代茶,日服数次,经常饮用,消食化积,活血散瘀,形气健胃、祛脂减肥。适用于积滞型高脂血症,能增加心脏收缩功能及增强冠状动脉血流作用,降低血清胆固醇及血脂等功能。有胃病的患者慎用。

  10. 谷芽 将谷芽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待幼芽长至0.5cm时,干燥,生用或炒用。具有轻身减肥,消食健脾开胃的功效。主要用于单纯肥胖型高脂血症。

  11. 麦芽 将麦芽用水浸泡后,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待幼芽长至0.5cm时,干燥,生用或炒用。具有消食和中,降低血糖的作用。

  12. 大黄 将大黄提炼成大黄片,早餐、晚餐前半小时各服2~3片保持每日大便2次,一般可用 6 个月。通过其泻下作用影响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邪热通便,凉血解毒,逐瘀通经,降脂减肥。主要用于瘀热积滞型高血脂症。

  13. 芦荟 0.6~1.5g,入丸剂或研末胶囊服。其中所含的芦荟大黄素,异芦荟大黄素等物质具有苦寒泻下,清肝杀虫,有效降低血脂血压,润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肝经实火症。

  14. 灵芝 研末,内服,每次1.5~3g,每日 3 次,长期服用,滋补强壮,扶正固本,减肥安神,对冠心病,高血脂均有较好的疗效。

  15. 茵陈 10~30g,水煎服,每日 2 次,清利湿热,退黄疸。促进脂肪代谢,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能促进胆汁分泌,保护肝脏,解热、利尿、降血压、降血脂,并对许多细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适用于湿热蕴结型高脂血症。

  16. 泽泻 6~7g,水煎服,每日1~2次。利水渗湿,泽泻中含有的氨基酸、脂肪酸、三萜化合物可以使血管中的各种脂质减少,使体内的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下降。

  17. 薏苡仁 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10~20g水煎服或煮粥,常服薏苡仁其中所含有的薏苡仁素、薏苡仁油能健脾轻身,并起到一定的降压的作用,降血脂,适用于脾肾亏虚型高脂血症。

  18. 冬瓜 冬瓜肉连皮切碎,每日30g,煎汤代茶,日服数次,经常饮用。或者冬瓜子10~15g,水煎服。每日1次,30天为 1 个疗程,经常服用。冬瓜所含的丙醇二酸,不仅能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而且还能消耗体内过多的脂肪,防止体内脂肪堆积。适用于高脂血症见于水肿胀满,实体肥胖者。

  19. 刺五加 根茎(干品)9~15g,水煎服,补气益精,安神、强筋,适用于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见于身体虚弱或久病气虚,失眠等症。

  20. 黄芪 10~30g,水煎服,每日 2 次,补气固表、祛脂减肥、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适用于气虚所致的高脂血症见于食少便溏、痈疽难溃、久泻脱肛、便血肛瘘、表虚自汗、内热消渴糖尿病,高血压。

  21. 白术 10~15g,水煎服,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主要用于脾胃气虚痰阻型高脂血症见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痰饮眩晕,小便不利,疲乏无力,虚胀泄泻,水肿,湿痹。

  22. 山药 30g,切片,煎煮两大碗当茶饮之,或者取本品25g,水煎服。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具有多种生命活性物质,能诱生干扰素,能够降糖,降脂,清除氧自由基,调节免疫力,主要用于脾肾肺皆虚型高脂血症见于形体肥胖、泄泻、喘咳、肾虚遗精。

  23. 当归 5~15g水煎服,每日 2 次。当归补血,凉血,止痛,润燥,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明显抑制肝脏合成胆固醇,降低血清胆固醇的水平。主要用于高脂血症见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闭经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形体肥胖者。

  24. 胡桃仁 开始时每日服 1 颗,每5日增加1颗,至20颗止,周而复始。补肾温肺润燥,可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促进在肝内的降解,随胆汁排出。适用于肾虚肥胖型。

  25. 天门冬 八九月采天门冬根,曝干为末,每服3g,每日 3 次,益气轻身,祛脂减肥,养肌肤,清肺降火,滋阴润燥,主要用于阴虚型高脂血症,症见形体肥胖、燥咳痰黏、咳血、肠燥便秘等病症。

  26. 何首乌 5~10水煎服,长服何首乌补益精血,润燥通便解毒,可治疗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适用于胆固醇高型,中医辨证属肾亏型形体肥胖者。

  27. 菟丝子 1 000mL(酒5 000mL,渍2~3宿)每日 3 服,降血脂,补阳益阴,固精缩尿,明目止泻,适用于肾阳亏虚型高脂血症,症见形体肥胖,阳痿,小便频数,目暗不明,脾虚泄泻,阴虚消渴。

  28. 覆盆子 10~15g,单味煎煮常服,可用于血脂高又见体倦乏力,腰酸腿软,年满体弱,耳鸣眼花者,也可配伍何首乌、枸杞、麦冬、生地等药物。

  29. 女贞子 9~15g,煎服,常服。抗肝损伤,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补肾滋阴,养肝明目,降脂轻身。适用于阴虚型高脂血症,症见内热烦躁,腰膝酸软,头晕眼花,耳鸣,遗精,消渴等。

  30. 三七 煎服3~10g,每日 2 次,也可口服生三七粉,每日3g,明显降低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散瘀止血,活血定痛,祛脂减肥,使用于瘀阻型高脂血症。

  31. 丹参 5~15g,水煎服,每日 2 次,长期使用。丹参素,可抑制细胞内源性胆固醇的形成,保护血管屏障,防止脂质沉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能祛瘀止痛,活血调经,养血除烦,降脂减肥,主要用于瘀阻型肥高脂血症。

  32. 红花 3~9g,水煎服,每日 2 次。活血去瘀通经,含红花黄色素、红花苷等能活血化瘀,降脂减肥,主要用于血瘀型高脂血症。

picture

中药复方
  1. 降脂灵加减方

组成 制首乌l5g 泽泻12g 黄精12g 金樱子6g 生山楂6g 草决明5g 桑寄生12g 广木香6g

功效 补肝肾降脂。用于治疗痛风并发高血脂属肝肾阴虚,见头晕目眩,目干,腰膝酸楚,口干或自觉身热,舌红,苔薄,脉细者。

用法 水煎服。

加减 内热明显者可加黄芩、茵陈、酒军;有瘀血征象者加丹参、田七、川芎、当归。

来源 痛风防治百问. 2. 舒心活血加减方

组成 黄芪15g 党参12g 当归9g茯苓15g 红花6g 蒲黄9g 升麻3g 柴胡3g 枳实12g 生山楂20g

功效 健脾化痰、升清降浊。用于治疗痛风并发高血脂属脾虚痰阻,见体胖,肢重,肢楚腹胀,纳少便溏或见下肢浮肿者。

用法 水煎服。

加减 兼腰酸肢重者可加桑寄生、杜仲;有肢重者加猪苓、泽泻。

来源 痛风防治百问.

痛风并发冠心病用药

由于尿酸盐可直接沉积于动脉管壁,以致损伤动脉内膜,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诱发血脂在动脉管壁沉积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故此,高尿酸血症应被视为较易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它是由于供应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所致。这种粥样硬化的斑块,堆积在冠状动脉内膜上,久而久之,越积越多,使冠状动脉管腔严重狭窄甚至闭塞,如同自来水管或水壶嘴被长年逐渐堆积的水碱堵塞或变窄一样,从而导致了心肌的血量减少,供氧不足,使心脏的正常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此产生一系列缺血性表现,如胸闷、憋气、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因此,冠心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在国内平均患病率约为6.49%,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因而冠心病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痛风与冠心病常伴,治疗须同时进行。

西药

方案1 冠心病诊断已明确,心绞痛缓解者治疗应从防治心血管终末事件出发,用药为:

消心痛 5~20mg,1 日 3 次口服,

或长效异乐定 20mg,1 日 3 次口服。

倍他乐克 25~50mg,1 日 2 次口服。

阿司匹林 0.1g,1 日 1 次口服。

立普妥 5mg,1 日 1 次口服。

蒙诺10mg,1 日 1 次口服。

方案2 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用药:

硝酸甘油 0.3~0.6mg,舌下含服,或硝酸异山梨酯 5~10mg,舌下含服。

方案3 痛风急性发作期:

秋水仙碱0.5mg,1 小时 1 次,或1mg,2 小时 1 次。最大剂量为24小时6mg,症状不缓解的72小时可重复。

加用消炎痛,初始剂量75~100mg,以后50mg,6~8小时 1 次。

方案4 痛风间歇期:

促进尿酸排泄药任选其一

丙磺舒(羧苯磺胺) 0.5g,1 日 3 次口服。

磺砒酮(苯磺唑酮) 100mg,1 日 3 次口服。

苯溴马隆(痛风利仙)50~100mg,1 日 1 次口服。

抑制尿酸合成药

别嘌呤醇 0.1g,1 日 3 次口服。

中成药
  1. 冠心片 每服6~8片,1 日 3 次。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治疗痛风并发冠心病属气滞血瘀者。

  2. 金槐冠心片 每服2~3片,1 日 3 次。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治疗痛风并发冠心病属气滞血瘀,而见心绞痛者。

  3. 心舒宝 每服1~2片,1 日 2 次。活血降脂,用于治疗痛风并发冠心病并高血脂者。

  4. 复方丹参片 每服2~3片,1 日 3 次。活血行气止痛,用于治疗痛风并发冠心病属气滞血瘀,而见胸中憋闷、心绞痛者。

中药单方
  1. 菊花 3g,生山楂片、石决明各15g。药入保温瓶,以沸水冲泡半小时,频频饮用。每日数次,连服15~20日。适用于痛风伴发冠心病者。

  2. 山楂、荷叶、薏苡仁 各50g,葱白30g,一起煎水代茶饮,常服。适用于痛风伴发冠心病,属痰浊内阻者。

  3. 银杏叶 5g,切碎,于保温杯中闷泡30分钟,1 日 1 剂,代茶饮。益气养阴,活血通阳。适用于痛风伴发冠心病并血清胆固醇高者。

中药复方
  1. 消脂健身饮

组成 焦山楂15g 荷叶8g 生大黄5g 生黄芪14g 生姜2片 生甘草3g

功效 益气消脂,通腑除积,轻身健步。用于治疗痛风伴发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等。

用法 同煎汤,代茶随饮,或每日3次。

来源 痛风防治百问.

  1. 三物散

组成 良姜、厚朴、五灵脂各等份 醋适量

功效 温中行气,活血止痛。用于治疗痛风伴发冠心病属气滞血瘀,而见胸中憋闷、心绞痛者。

用法 三药为散,每服3g,醋汤送下。

来源 民间实用偏方.

痛风并发肥胖症用药

肥胖是由于人体脂质代谢紊乱,或进食营养物质超过消耗量,使机体脂质存储增多,体重超过正常值20%以上,也就是营养过剩、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为肥胖症。肥胖已成为一种现代病,越来越引起科学界的重视,在我国卫生部公布的肥胖人口约7 000万。它包括症状性肥胖和单纯性肥胖两大类,后者亦称肥胖症。痛风亦常和肥胖症伴发,饮食是治疗二者的关键,临床用药如下。

西药

方案1 痛风急性发作期

秋水仙碱0.5mg,1 小时 1 次,或1mg,2 小时 1 次。最大剂量为24小时6mg,症状不缓解的72小时可重复。

加用消炎痛,初始剂量75~100mg,以后50mg,6~8小时 1 次。

方案2 痛风间歇期

促进尿酸排泄药任选其一

丙磺舒(羧苯磺胺) 0.5g,1 日 3 次口服。

磺砒酮(苯磺唑酮) 100mg,1 日 3 次口服。

苯溴马隆(痛风利仙)50~100mg,1 日 1 次口服。

抑制尿酸合成药

别嘌呤醇 0.1g,1 日 3 次口服。

方案3 赛尼可 120mg,1 日 3 次,进餐时服用。

方案4 曲美 5~15mg,1 日 1 次口服。

中药单方
  1. 车前减肥茶 荷叶、车前草各适量与茶叶混匀,泡茶饮,每日2~3次。利水消脂,且可排泄尿酸。适用于痛风并发肥胖症。

  2. 冬瓜子 10~15g,水煎服,1 日 1 次,经常服用。消脂减肥,适用于痛风并发肥胖症。

中药复方
  1. 减肥方

组成 黄芪15g 防己15g 白术15g 川芎15g 何首乌15g 泽泻30g 山楂30g 茵陈30g 水牛角(刨成薄片)30g 大黄9g 仙灵脾10g

功效 健脾消食,泻热除湿。适用于痛风并发肥胖症,属脾虚湿盛,见腰脊疼痛,便溏,浮肿者。

用法 水煎服。

来源 民间实用偏方.

  1. 减肥方

组成 乌龙茶5g 槐角20g 何首乌30g 冬瓜皮20g 山楂肉15g

功效 消脂减肥。适用于痛风并发肥胖症。

用法 后 4 味水煎取汁,冲泡乌龙茶,代茶饮用。

picture

来源 民间实用偏方.

  1. 五氏减肥方

组成 黑牵牛子、白牵牛子各10~30g 草决明、泽泻、白术各10g 山楂、制首乌各20g

功效 祛湿降脂减肥。适用于痛风并发肥胖症。

用法 水煎服。

来源 健身减肥中药.

痛风并发高血压用药

痛风病人可由痛风性肾病及肾结石所造成的肾脏损害而发生肾性高血压。此种情况主要见于痛风性肾病的中晚期。但为数不少的无痛风性肾脏病变的痛风病人也可伴发高血压,其发生率可高达50%以上。有的是先患高血压,后患痛风;有的是先患痛风,后患高血压。

西药

方案1 痛风伴发高血压病时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蒙诺10mg,1 日 1 次口服。

方案2 拜新同 30mg,1 日 1 次口服。

或络活喜5mg,1 日 1 次口服。

方案3 倍他乐克 25~50mg,1 日 2 次口服。

方案4 痛风急性发作期:

秋水仙碱0.5mg,1 小时 1 次,或1mg,2 小时 1 次。最大剂量为24小时6mg,症状不缓解的72小时可重复。

加用消炎痛,初始剂量75~100mg,以后50mg,6~8小时 1 次。

方案5 痛风间歇期

促进尿酸排泄药任选其一

丙磺舒(羧苯磺胺) 0.5g,1 日 3 次口服。

磺砒酮(苯磺唑酮) 100mg,1 日 3 次口服。

苯溴马隆(痛风利仙)50~100mg,1 日 1 次口服。

抑制尿酸合成药

别嘌呤醇 0.1g,1 日 3 次口服。

中成药
  1. 山绿茶降压片 既可降血压,又可降血尿酸。用于痛风并发高血压病者。

  2. 心可舒 每服 4 片,1 日 3 次。活血降压。用于痛风并发高血压病属冠脉供血不足所致者。

  3. 复方首乌降压片 补肾平肝。用于痛风并发高血压病属肾虚者。

中药单方
  1. 马兰头根 30g 生地黄15g 水煎。每日 l 剂,早晚分服。适用于痛风并发高血压、眼底出血者。

  2. 车前子 15g,山楂20g,水煎服用。每次 l 剂,每日 3 次。用于痛风并发高血压病者。

  3. 菊花 10g,芦茅根各30g,水煎服用。每次 1 剂,每日 3 次。用于痛风并发高血压病者。

中药复方
  1. 天麻钩藤饮

组成 天麻9g 石决明(先煎)l5g 钩藤(后下)9g 山栀子9g 黄芩9g杜仲9g 牛膝9g 益母草15g 桑寄生9g 夜交藤15g 茯神9g

功效 平肝潜阳。用于痛风并发高血压病属肝阳上亢,见头胀头痛,眩晕耳鸣,项背牵掣不适,面红目赤,急躁易怒,或有大便秘结,胸胁作胀,舌质偏红,苔黄,脉弦。

用法 水煎服。

加减 便秘者加大黄;不寐者加珍珠母、五味子。

来源 杂病证治新义.

  1. 杞菊地黄丸

组成 枸杞子9g 菊花9g 熟地黄9g 山药9g 山茱萸9g 牡丹皮5g 茯苓 9g 泽泻9g

功效 滋补肝肾。用于痛风并发高血压病属肝肾阴亏,见头晕目眩,两耳蝉鸣,腰酸膝软,心烦不寐,或有盗汗,口渴欲饮。舌红,苔少或剥脱,脉细弦。

用法 水煎服。

加减 头痛其者,加天麻、钩藤、夏枯草;便秘者,加麻仁、柏子仁;心烦不寐者,加五味子、酸枣仁,珍珠母;口干甚者,加天门冬、沙参。

来源 医级宝鉴.

  1.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 半夏9g 白术9g 天麻9g 橘红6g 茯苓9g 甘草8g 生姜3片 大枣7枚

功效 化痰除湿。用于痛风并发高血压病属痰湿壅盛,见头晕头胀,或头重如裹,耳鸣耳闭,胸脘闷满,心悸失眠,或伴咳吐白痰,舌胖,苔腻,脉弦滑。

用法 水煎服。

加减 兼见舌红、苔黄腻等热象者,宜去生姜,加黄连、竹茹、菖蒲;咳嗽者,加象贝、黄芩;纳少便溏者,加薏苡仁、厚朴、木香。来源 医学心悟. 4. 二仙汤

组成 仙茅9g 淫羊藿9g 当归9g 巴戟天9g 黄柏9g 知母9g

功效 育阴潜阳。用于痛风并发高血压病属阴阳两虚,见眩晕头痛,心悸乏力,烘热汗出,忽冷忽热,不寐多梦,夜尿增多,舌淡红,脉沉细弦。

用法 水煎服。

加减 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者,加石斛、枸杞子、女贞子、龟板;畏寒肢冷,乏力便溏,加鹿角片、杜仲。

来源 上海中医学院编. 方剂学.

pi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