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定”春天,相信未来

2004年7月,广州申亚成功,广州市政府发布了一个消息,在谈到广州亚运村建设规划时,表示有意与房地产商合作开发这个项目。广州市为筹办2010年亚运会,预计兴建12个大型建筑项目,总投资额将近5亿美元,其中将投资2亿美元兴建亚运村。

亚运村所在位置将毗邻亚运会主会场区,总规划占地280万平方米,包括广州广氮集团原厂区用地,以及其东边的建材市场和培英中专、北面的马鞍山、海军农场和南边的车陂村、沐陂村、棠东村等地块。其中,广氮地块是广州2010年亚运会的初选地块,也是亚运会规划用地的中心地块,可谓地王中的地王。

这对于李嘉诚来说,广州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之地,与他的老巢香港仅咫尺之遥,卧榻之旁,岂能置之不理?房地产是他的老本行,驾轻就熟,做起来得心应手,而广州的房地产市场已发展得十分成熟,正可以让他大展拳脚。

早在2003年中,一直备受市场关注的和记黄埔广州市区南边的大石临江豪宅项目,被正式命名为“珊瑚湾畔”。该项目将以别墅作为主打,另外再配合少部分低层洋房,整个项目预计在5年内完成。在户型设计上,由于目标客户定位于广州的高收入阶层,因此将会推出多种面积的户型选择,希望能通过户型设置,将目标客户群一网打尽。

“珊瑚湾畔”位于华南板块。按照规划,广州地铁3号线从市区中心直贯此区域。地铁3号线已进入热火朝天的施工,工程动工规模不断扩大,华南板块从前的美好规划逐渐变成现实,在很大程度上为买家注入了华南板块发展前景大好的强心剂,将会起到很好的销售拉动作用。

广州市规划局又正式公布了广州至番禺的全新快速路规划———新光快速路,并在2003年下半年开始动工。此消息一出,又使华南板块受益不小。在汽车开始大规模进入普通家庭的前提下,新光快速路的出现,无疑扫清了诸多有意在华南板块买楼,却又担心未来道路交通跟不上汽车增长的买家的顾虑,再次提升了华南板块楼盘的市场竞争力与关注度。除此之外,万众瞩目的大学城和南沙开发区,也带动了相邻的华南板块的关注度。

无论如何,在大盘名盘汇集的华南板块,李嘉诚的加入将使该区域的房地产市场更是如虎添翼,风生水起。

为了推出“珊瑚湾畔”,抢夺广州豪宅市场,和黄做足了准备工夫。2003年10月间,和黄地产集团邀请广州各界媒体30多位楼市记者光临东莞厚街风景宜人的环岗湖畔,鉴赏其悉心打造的北美式豪华高尔夫湖畔别墅“倚湖名居”,参观独具欧美风情的豪华示范别墅,领略国际锦标级的高尔夫球场气魄。

“倚湖名居”的售价每平方米已超过10000元。和黄一直致力于发展大型的高素质的地产项目,在内地的房地产项目已达20多个,“倚湖名居”只是和黄在内地房地产业布下的一粒棋子而已。

和黄之意不在“倚湖名居”,而在“珊瑚湾畔”。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东莞建造并引起轰动的海逸豪庭为其第一代别墅,融会北美最新豪宅建设理念的“倚湖名居”是第二代别墅;而在广州兴建的豪宅旗舰项目“珊瑚湾畔”是第三代别墅,将建设成为广州乃至中国新一代豪华住宅的典范,全面提升了“珊瑚湾畔”的开发理念和建筑产品。

“珊瑚湾畔”在2004年5月的“五一”黄金周闪亮登场,包括60多栋面积在280平方米至600平方米之间的独立别墅,及200多套面积在230平方米至280平方米之间的叠加式别墅。

这期间,该楼盘参加了在广州体育馆举行的“第二届广州汽车嘉年华”,现场除设展位详细介绍楼盘项目,还设专车接载客人,当仁不让地在别人的地头上拉客参观其全新示范别墅。人气旺盛之下,“珊瑚湾畔”使出了临江别墅封盘提价的招数。

“珊瑚湾畔”的销售负责人透露,最受客户欢迎的部分临江豪华尊贵别墅由于货量稀缺,认购反应热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珊瑚湾畔”的价格不断走高。

从销售现场的客户反映显示,“珊瑚湾畔”之所以受到众多豪宅客户的青睐,除了发展商的实力与品牌效应外,“珊瑚湾畔”独特的江景地理优势与创新设计,使其成为新一轮豪宅客户换楼的首选。李嘉诚大手笔出击广州楼市,气势非凡,大大地露了一脸。

在广州,李嘉诚还把触手伸向了玩具业,出资9亿元打造黄埔玩具城。

2004年年初,广州国际玩具城才奠基,李嘉诚7月份就拍板入股,由其旗下的香港长江实业、和记黄埔联合广州国际玩具中心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广州国际玩具城有限公司,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各注资4.5亿元,各占有30%的股份,合共占6成股份,以控股形式共同投资运营建设。

玩具城全面交付使用后,成为世界最大的玩具礼品商流中心。2004年8月,“中国(上海)第八届国际玩具展暨上海第三十九届玩具博览会”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开幕,广州国际玩具礼品城包了3个展位,首次向上海观众亮相。

据袁添鸿介绍,这个总体投资达到15亿元的项目,在其完全出售之后将赢得15亿元的利润;长和入股广州国际玩具城后,借着场内每年百亿元的玩具礼品批销额,将有力拉动长和在广州的物流及商业项目发展,这背后是一幅中国“玩具业龙头”的宏图。

2007年12月,李嘉诚决定投资Facebook。根据其融资计划测算的估值高达150亿美元,而且被Facebook不断增长的用户群及其在移动领域的业务前景所吸引,李嘉诚很快就同意投资1.2亿美元买下Facebook的0.8%股份;并在此之后,考虑到Facebook上市后的市值势必突破1000亿美元,他又追加了投资。

对Facebook的投资,只不过是李嘉诚在高科技领域一系列回报丰厚的投资中最突出的一个例子。维港投资曾经在2005年投资过Skype,后来这家亏损的公司被电子港湾以25亿美元收购。他还向Siri投资过750万美元,一年后的2010年,这家公司被苹果公司收购。他还投资了音乐网站、众包汽车导航服务公司和防水技术公司。

据说,李嘉诚寄望于大儿子李泽钜。他说:“从他小时候起,我就一直在以身作则,教育他如何成为一名领袖。”作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企业帝国缔造者之一,李嘉诚不断向世界各地的新领域拓展生意。

2010年,他旗下的长江基建进行了自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宗收购,以9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英国电网公司,后者向英国约800万人口供应电力。不到一年后,他又收购了诺森伯兰水务公司。这家公司向英格兰的450万居民提供清洁饮用水,另外还为270万人处理污水。作为欧洲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之一,他旗下的和记黄埔在2月份斥资17亿美元收购了奥地利第三大移动通信公司。

作为香港地产巨头,李嘉诚在北京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坐落在长安街上的东方广场一度被业内人士批评为“一项失败的投资”;位于东四环、东五环之间号称“CBD后花园”的东坝项目意向协议至今仍然没眉目,甚至有传闻说,和黄地产已经在该项目中“出局”了。

但是,这种局面在2004年似乎有转机:东方广场在清退小租户后,租金大幅上调。而“春天”的投资方也爆出有长江实业资金背景,而且一期投资计划就要达到20亿元。在这个建筑面积达600万平方米的项目中,长实与和黄共占了1/3的股权,其他合作伙伴中包括了中国银行、中国保险等实力派。

东方广场1993年动工,至2003年才最后真正完工,比原计划推迟了两年。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称,原因是为了符合北京市的规划要求,东方广场不得不修改设计,将整个建筑高度降低了30%,分建成11座不相连建筑物。

业内人士还指出,东方广场的经营,出租率相当低,收回投资的时间遥遥无期。日前,东方广场商场东方新天地自2000年试营业以来,营运业绩一路攀升,成为几十家一线品牌的聚集地。据东城区地税部门统计,2003年东方广场纳税增长率高达两位数。

东方新天地总经理谭祐华先生表示,东方新天地的成功营运,证明他们在租户组合、管理和持续的创新宣传推广活动等方面做到了精益求精。

据了解,著名品牌设在东方新天地内的专卖店在2003年春节期间销售额位居全国之冠。“东方新天地”商场的出租率已经超过95%,更有些店面的月租金已经达到每平方米260美元;2004年租金上调20%左右,个别增幅更达50%。

具有戏剧性的是,作为王府井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的春天商业总经理尹铁铮曾经批评过东方广场的选址不当,但此次春天的投资方中国商业发展建设公司,其资金背景却是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这笔投资的数额目前虽然没有明确,但很可能按需投入,可见李嘉诚已经是吃定春天了。

尽管进军内地已有10年,但和黄地产的运作思路,还有点不适应。比如项目定位不符合国内消费者的习惯。一位房地产分析员举例说:“深圳的黄埔雅苑,每套单元的面积平均100平方米,这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可能非常受欢迎,但在内地就很难说。”

尽管如此,和记黄埔在北京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有发力迹象。和黄地产的陈敏透露,和黄将加大在北京投资房地产的力度。2011年岁末,面对限购政策放松无望,大房企纷纷转战二三线城市,但在香港地产大鳄李嘉诚的眼中,似乎唯独对内地一线城市情有独钟。

2012年3月,李嘉诚接受福布斯上海分社社长范鲁贤的专访,交流了对于全球政治经济甚至科技大势的判断,他表示继续看好中国经济局势。对于内地房地产,李嘉诚表示速度会慢一些,但将继续购入。

尽管外界有很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忧虑,但李嘉诚仍然坚信,“中国的GDP还是可以保持在6%至8%的增长。例如去年的经济表现是不错的,出口和入口的数字增长虽然没有以前的那么大,但仍然是可以上升;一般工人工资提高了,通胀低于工资的增长,这样社会便可以较为安定。我相信这是今天中国领导人喜欢看见的,国民的购买力也增强。

“我们集团在内地经营包括货柜码头、基建、零售、地产项目,所有项目发展差不多100%是运用本身的资金,虽然有银行贷款,但存款的数目更多一点,没有资金压力。集团的内地房地产发展不错,而且没有资金压力。我看到中国的农村人口移向城市就业,1年大约有1000万人,10年后便有1亿人,一般的工资比做农民的高很多,未来10年的工资会继续增加,我估计是双位数字的增幅。至于住屋问题,将来还是有需求,地产业务获得的盈利不是天文数字,仍属于合理的利润。”在李嘉诚看来,香港的建筑即使经济环境不太好,楼市价格也不会跌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