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弱助困投资医疗
1980年春,庄世平参观汕头医专附属医院时,发现这里的仪器很不够,而且很落后。
回香港后,他便与李嘉诚谈到此事,李嘉诚表达了强烈的关注。因为李嘉诚曾经历由于贫穷、由于缺医少药而亲人过早离世的悲剧,所以李嘉诚对发展文教医疗卫生事业深有感悟:“一个人如果得了病,得不到好的治疗,有时甚至会丧失劳动力,会增加家庭的负担,增加对社会的负担,本人艰苦、家庭艰苦,社会也艰苦。”
据悉,医院所报购进仪器项目仅需人民币200万元左右。李嘉诚却一下子赞助了500万港元。汕头医专及其附属医院靠李嘉诚的赞助,引进了110多项先进仪器设备,顿时大大提高了医疗质量,扩大了诊治项目,医护人员感到“有用武之地”,促进了积极性的发挥。医院也旧貌换新颜!
继李嘉诚1980年在潮州捐巨资修建潮州医院、潮安医院后,他又一次找庄老商量,打算在其他省份的县城所在地,按县级医院标准,再捐建两三所像潮州医院一样规格的医院,使当地人民的健康得到保障。1983年8月29日,中央教育部派员到汕头医专检查并评估工作。经国务院批准,汕头医学专科学校及其附属医院遂于1983年9月升格为汕大医学院。
在李嘉诚的大力支持下,汕大医学院新建附属一医院于1987年5月14日破土动工。在1988年1月7日至9日,李嘉诚第六次莅校期间,他强调:“学校工作要唯贤是用。要加强管理,要提高效率,要培养一流医生。要为潮汕人民造福。”
为了让教职员工们能“专心致志,以事其业”,集中力量,办好汕大,给教职员工、学生发放“敬业金”、“奖学金”的同时,还给学校提供了一笔可观的经常项目维修费用。
他还设置了一个关于汕大的工作班子,每周两次专门讨论汕头大学的工作。工作班子有14人,由长实董事局主席办公室副经理温绩专负其职,分管校董会、校政、财务、基建、设备、敬业金、教师进修留学、国际学术交流等工作。该工作班子发挥了助手作用,很好地进行了上下沟通。
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出《关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支援汕头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通知》。通过两校全方位的合作,使得汕大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符合五年制本科的合格标准,并逐步接近或达到上海二医大的办学水平。对此,李嘉诚深表满意。
1988年7月,李嘉诚顶着逼人的暑气和高温,一下飞机就前往巡视正在进行内部装修的新建附属一院。
整座医院总用地面积为59.4亩,实际用地面积为48.3亩。其工程总体设计,吸取外国先进医院的建筑经验,既考虑到满足医疗、教学任务的需要,也充分考虑到当代突飞猛进的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
李嘉诚对汕大医学院新建附属一院寄予很大期望,基建费用及引进先进仪器设备费用投资超过一亿港元。
他所寄望的是:“这所医院要能实实在在地发挥作用,能培养出一流的医科学生,能多为潮汕人民造福!要用好仪器,不要浪费!”
他还强调:“要与上海二医大搞好协作。要认真进行改革,培养好师资,努力提高教学、科研、医疗质量。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高规格水平,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好医生,给人们带来健康、带来福利!”他还一再叮咛:“要让所有的医护人员都能安居乐业,让他们爱我们的医院、爱我们的事业,为造福潮汕人民作贡献!”
在李嘉诚的直接关怀下,新建附属一院在1989年顺利乔迁并正式开业。汕大医学院成立后,将肿瘤研究及防治确立为自己今后攻克的重点课题,特别在潮汕地区尤以攻克鼻咽癌、食道癌为主要课题。
医学院先后建立起中心实验室,引进新式精密仪器,实行对外开放,为振兴潮汕地区的经济服务;并与南澳县合作实行横向科研联合,积极开展南澳的肿瘤防治工作。健全三级防癌网,努力促进关于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工作,并筹建了肿瘤病因研究室。
1990年2月8日,粤东地区近2000万父老渴慕已久的汕头大学落成典礼举行。前来参加庆典的有近2000人。李嘉诚带着大公子李泽钜、二公子李泽楷和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高级助手高高兴兴地前来参加这个庆典。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李嘉诚先生一起,在庆典仪式上共同揭开了披在叶剑英所题写的“汕头大学”校牌上的大红绸子。
庆祝大会由汕头大学党委书记杨应群主持。在汕头大学落成庆祝大会上,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赞扬了李嘉诚支持祖国教育事业的爱国精神。当天中午,新建的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也举行了盛大落成庆典剪彩仪式。
吴南生曾撰《汕头大学建校纪略》以志之,碑石前面镌刻着汕头大学校风“团结、勤奋、求实、创新”金色大字。在汕头大学落成庆典大会上,李嘉诚郑重指出:
我认为汕头大学的设立,不是为了造就个人的成功,也不全为了汕头地区的利益,而是属于整个国家民族的事业。我希望它的设立,能为国家的教育前途做出好的开始,将来还会有千千万万座培育人才的学府出现,使国家的文化科学生机勃勃,民族的机运欣欣向荣。
1991年12月20日,李嘉诚发传真信件给汕头大学校方:
只要汕大很好发展,逐步办成有水平的大学,我对汕大的支持是没有止境的。我别无所求,只求为祖国为民族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汕大的事业是我的终身事业,我对它充满信心。
希望大家同心协力,把汕大的事业搞得更好。希望汕大全体同仁共同努力,配合汕头经济特区之发展及国家需要,多育英才,取得更大成就。
至1992年秋,汕头大学还举办了多种专修班和夜大学。汕头大学与国际上10所国际一流大学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聘请了数十名国际知名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先后接受了来自港、澳、台、日本、朝鲜、泰国、新加坡、美国等的留学生、进修生百余名。许多学术成果受到有关方面的肯定和好评。
汕头大学图书馆藏书达73万多册。学校拥有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管理信息中心和70多个实验室。汕大的计算机中心配备有ELXSI—6400和MteROVAX—H计算机各一台,并带74台终端机,已与香港大学的计算机联网。
汕大在1992年春还建立了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它是经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意建立的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以接纳各国学员来这里攻读汉语以及中国文史、中国文化方面的课程,并为国外前来进修的汉语教师提供帮助和服务。
李嘉诚发展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另一项贡献,便是创建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这项事业原是由汕头大学副校长、汕大医学院第一任院长、国际知名的精神病学专家伍正谊教授倡议建立的。它位于汕大校本部西侧。建立精神卫生中心的主要目的,在于改革国内对精神病的治疗、预防及管理,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精神卫生道路。
该中心自开办以来,已初具规模,组建了一支技术队伍,成立了精神医学教研室,做到了教学、科研、医疗三结合,成为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的第一所精神科附属医院。其医疗的新型模式,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赞扬和关注。
该中心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6%,治愈率达到40%以上,受到病人家属的广泛好评。李嘉诚先生曾数次到精神卫生中心巡视工作,探望工作人员和病人,还曾专程上门拜访伍正谊教授夫妇。他衷心感谢伍正谊教授做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还敬祝他老人家“健康长寿,多作贡献!”
在香港,曾有一些好心的朋友劝说李嘉诚道:“办一所大学是一个无底洞!”“您这样关心汕大,一再追加捐款,这无疑是把一根‘金棒’打入地下了!”
对此,李嘉诚只一笑了之。为提高医疗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在1992年秋又引进了美国的大型高级医疗设备——核磁共振仪器。
许多时候,李嘉诚尽管工作严重超负荷,但他始终把兴办汕大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每年都要安排出两次时间到汕大巡视工作,会见教职员工代表,倾听他们关于办好汕大的意见和要求。有时他还亲自阅读教职员工的来信,直接了解他们的意见及要求,倾听他们的声音。有时他还要约见汕大校方的负责人,或会见国家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人和官员。
李嘉诚每到欧、美、澳各国洽谈商务,紧张繁忙工作之余,他总要安排时间去访问当地的知名大学,学习他们的办学、管理经验,而后以“拿来主义”的方法供办汕大的同事们参考,还为汕大积极做了许多关于引进外籍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派遣教师出国留学、进修、访问讲学等联系,安排工作。他对汕大的14个系(院)18个专业的特性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李嘉诚为汕大的每一个进步、发展、成绩,都欢欣过、激动过、兴奋过,为国家、社会、海内外人士对汕大的每一个支持衷心地感激过。但他也曾一再地提醒过:
我们不要搞表面文章。菊花的外表是很美的,但要从根部培植好。我们的工作也要扎扎实实地从内部去搞好,不要单看外表。
李嘉诚用执着的爱心培育了汕大这颗创造智慧、实现智慧的太阳,这颗放射出万丈光芒的太阳。汕大锲而不舍地向他的祖国、他的故乡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