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面对挫折
积极面对挫折
1950年,巴菲特大学毕业了,并顺利地拿到了大学学位。爸爸霍华德非常高兴,在家里给他举行了一场规模不是很大的庆功会。
当天晚上,霍华德问巴菲特:“沃伦,你下一步打算干什么呀?打算到我的股票交易所来吗?”
巴菲特摇摇头拒绝了,霍华德有些失望,但仍提出了第二个选择:“要不你去杰·西·宾尼的公司?他很欣赏你,愿意给你一个好职位。这可是多少年轻人梦寐以求的机会。”
“我不喜欢他的工作方法。”巴菲特拒绝得仍然很干脆。
“那你想干什么呢?难道现在就想独立干吗?”霍华德有些搞不懂巴菲特的心思。
巴菲特提出了一个让爸爸感到吃惊的要求,他说:“爸爸,我要继续读书。”
霍华德惊讶地望着巴菲特说:“什么?继续读书?”霍华德真是大吃一惊,“你不是一直盼望着早些毕业吗?还总是抱怨学校没什么可教给你的,现在怎么却又喜欢上读书了呢?”
“您看,这是我的账本。”巴菲特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用整齐的笔迹密密麻麻、仔仔细细地记下了他每一分钱的收入,“城市设施股票、送报、卖高尔夫球、租弹子机……从小到大,我一共攒了9800美元,每分钱都来之不易。”
他凝视着父亲,继续说:“我还能这样干下去,攒下去,但攒钱并不是我的目的,它只是一个准备的过程,我并不喜欢这种一点一滴积攒的方法和理念。您知道,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一种符合自己的理论框架的实践方法,靠个人去一点点摸索是非常困难的,我需要名师的指点和帮助。”
巴菲特认真地接着说:“我的目标是赚大钱,以前上学时经商虽然挣了一些钱,但我感到要想挣到更多的钱,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才行。”
看到巴菲特如此上进,思路如此清晰,在股票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的霍华德非常高兴。他兴奋地说:“对,沃伦,要想挣大钱必须要有很深厚的理论知识才行,靠送报和卖球那种生意是很难发财的。”
停顿了一下,霍华德又问巴菲特:“沃伦,你打算申请哪个学校的研究生呢?你要知道,择校也是很重要的啊!”
“我已经申请了哈佛商学院。我认为凭我的能力,哈佛一定会录取我的。”巴菲特信心十足地回答道。
哈佛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大学之一,哈佛大学每年收到近30000份入学申请,而录取率仅为7%。很明显,巴菲特要想进入这个学校的商学院,是有一定难度的。
1950年7月,巴菲特坐上了开往芝加哥的火车。按照哈佛大学的惯例,新生的入学面试大都是由一位校友进行初步遴选的。
面试者将这个瘦瘦的不修边幅的男孩上上下下打量了足有一分钟,实在不肯相信他能符合哈佛人士的风采。他简单地问了巴菲特几个基本问题,漫不经心地在纸上记了些什么,最后才随便地问:“你今年多大了,孩子?”
“19岁,先生。”巴菲特觉得憋了一肚子的火无处可以发泄。
“啊,真是年轻啊!事实上,太年轻了。现在读研究生院也许太早了,你能不能再等上一两年呢?”面试者找出了一个很好的借口。
“可我的智力与成绩都表明我有能力、也有资格读研究生院!”巴菲特还想申辩一下。
“好,好,我们会考虑你的申请的,你回去等我们的通知吧!”面试者看上去很宽容和蔼地将巴菲特送了出去。
后来,哈佛这位校友对巴菲特的评价是:“19岁,由于身材消瘦,看起来像只有16岁的样子,相当于一个12岁少年的体重。”
会面大约持续了10分钟,然后那位校友的拒绝的话把巴菲特打入失望的深渊。在美国没有什么比收到大学拒绝信更让10多岁的年轻人感到恐惧了。由于每年秋季美国大学新生班都有200多万名学生,数十万申请者将很快会收到这种令人沮丧的信件。
这些被拒绝的年轻人有些是后来的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亿万富翁慈善家,大学校长,研究机构的学者,畅销书作家及商业、媒体和艺术界的领袖在内的许多人,均曾收到大学或研究生院的拒绝信。
很快,一向自命不凡的巴菲特也收到了来自哈佛大学的拒绝信。这对巴菲特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信里面用客气的套话,遗憾地通知巴菲特他没被录取。巴菲特一遍遍地读那封短信,脸涨得通红。家里人都故作不知地各忙各的,东拉西扯找话题,希望能减轻他的尴尬。
霍华德等巴菲特的情绪平静一些后,才小心地提出建议:“沃伦,也许我能通过朋友,帮你联系一下。”
“爸爸,不要再说了。”巴菲特打断了父亲的话,目光炯炯地说:“我还受得住这点打击,一所不成我还可以申请第二所!”
巴菲特在给他的朋友杰尔·奥瑞斯的信中写道:
哈佛那些家伙太自命不凡了,他们认为,我只有19岁,太年轻了,不能被录取,并建议我再等一两年。所以说我现在面临着一个严酷的事实,因为我已经在此吃住有4个星期了。
我父亲希望我能到某个研究生院继续学习。但是,我却很不喜欢这个主意。
被哈佛大学拒绝,确实给巴菲特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对他来讲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他很快就意识到,教授商业课的权威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
于是,巴菲特又向哥伦比亚商学院提出了入学申请。两个星期之后,巴菲特再次写信来说:“说实在话,当我收到哈佛大学的来信时,我有点被打垮了。此后不久,我又等待着哥伦比亚大学的空白申请书。他们大学有个非常好的经济系。至少他们有几个教授普通股票估价课程的大人物,像格雷厄姆和多德。”
本杰明·格雷厄姆对于巴菲特的一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巴菲特十分崇拜格雷厄姆。1894年,格雷厄姆出生于伦敦的犹太裔家庭,他继承了犹太人的精明和天生的商人的敏锐。
在巴菲特与伍德同住时,巴菲特刚读过格雷厄姆的一本新书《聪明的投资者》。伍德发现巴菲特房间的灯亮了一宿,早晨进去时看到他正无比珍爱地抚摸着手中的一本书,好奇地问:“这么引人入胜吗?什么书?谁写的?”
“格雷厄姆教授,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巴菲特两眼中充满了崇拜之情,“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实用、有效的理论呢!”
“哈哈,看来你终于找到你的上帝了!”伍德打趣地说,他也从未见过巴菲特这样崇拜一个人。
往事犹在目,声音犹在耳,巴菲特已经把最后的希望押在了哥伦比亚研究生院。
很快,巴菲特就收到了哥伦比亚大学接收他入学的通知。从此,他师从格雷厄姆教授,学到了许多扎实的股票知识,为他成为一代股神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