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开始创业

积极开始创业

1956年,巴菲特辞别老师,带着苏珊回到了他的家乡奥马哈镇。

奥马哈对于巴菲特来说,是一个朝思暮想的地方,似乎到了这里,才能使巴菲特有充分的用武之地。

巴菲特曾多次深情地说:

我认为奥马哈是一处更能使人心智健全的所在。我过去常常感到,当我返回纽约去工作时,那儿太多的刺激会使我终日心神不宁。

只要你拥有常规量的肾上腺素,你就会对这些刺激产生不适。这样过一段时间可能导致疯狂的行为,想到这一点是很自然的。

此时的巴菲特,已非当年只身来投师求学时的一介书生了。他潜心研究了格雷厄姆与费雪的投资理论与策略,并吸收了世界各国投资成功人士的经验。

他在格雷厄姆的指导下,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经过了投资实习,从理论到实践他已得到了完整的训练,对自己的专业有了足够的信心,而且有一个很高的起点。

此刻的巴菲特重返奥马哈,应当是学成归来,踌躇满志,是只振翅欲飞的羽毛丰满的雄鹰,等待他的将是任由他展翅翱翔的广阔的天空。

得知巴菲特要回来了,巴菲特的家人高兴地为这位已经在华尔街小有名气的新人,举行了一场小规模的聚会。

在此次聚会上,巴菲特正式向他的亲戚朋友提出,自己要仿照格雷厄姆的模式,建立一家合伙企业,并希望家人如果认为可行,就投入资金,加入到这家企业中来。

巴菲特的姐姐多丽丝首先表达了她的支持说:“10多年前,沃伦替我买的三只股票,让我赚了100多美元。因此,我相信沃伦,我会把我的资金投入到他的企业里去的。”

巴菲特的律师也积极地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我对沃伦的投资才能是非常信任的,我一定要把我的资金投入进来。如果不投,那么以后我一定会后悔的。”

就这样,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巴菲特开始拥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投资伙伴有7人,共有资金10.5万美元。

以下是巴菲特合伙公司7个合伙人的姓名及投资数额:

朋友查尔斯·彼得斯5000美元

查尔斯的母亲伊丽莎白·彼得斯25000美元

姐姐多丽丝·伍德5000美元

律师朋友丹尼尔·默耐恩5000美元

岳父威廉·汤普森25000美元

姑妈爱丽斯·巴菲特35000美元

姐夫杜鲁门·伍德5000美元

在合伙企业中,负无限责任的合伙人巴菲特居住在丛林大街5202号。他在那儿租了一间房子,并象征性地为合伙公司投入了100美元,所以,巴菲特合伙公司是以10.51万美元的注册资金开始运行的。

巴菲特的公司开始运营之初是非常简陋的。有一个从伍尔沃斯连锁店里花了0.49美元买的一个账簿,还有一台手动打字机。然而,这些都不足以影响巴菲特的创业热情。

巴菲特在启动自己的投资事业时,之所以采用这种保守而古老的方式,客观原因是除了家人和朋友,几乎没有人相信巴菲特会搞出多大的名堂,因而他筹集的资金很有限,途径也很单一。这也是巴菲特意料之中的事。

不过,这是个让人放心的人,很多人相信巴菲特的能力,他与其他合伙人约定:如果公司投入本钱回报率低于6%,那么巴菲特一分钱也拿不到,如果回报率高于6%,那么巴菲特也只能拿到高于6%的那一部分收益中的25%。

假设合伙企业第一年投资10万美元,第二年回报率是10%,也就是说有10000美元的利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6%以下的收益,即6000美元的收益是其他合伙人可以分享的,超过6%的4000美元中,巴菲特从中也只得到1000美元的收入。

这是个划算的协议,他的朋友和家人们都表示赞同,很快大家就发现,自己的好运来临了。

巴菲特胜券在握,不无得意地向他的合伙人保证:“我们的投资将以实际价值而不是热门股作为投资的选择基础,将会尝试降低长期的资本损失。”

巴菲特还说:“我对自己合伙公司的经营理念来自于为格雷厄姆工作的经历。我从他的经营模式中得到一些启发。我只是对其中某些事情作了变动,但这个经营模式不是我最先想到的。”

应该说巴菲特和他合伙人公司的创意来源于自我投资的意识,他的成功也和自我投资密不可分。

现在,巴菲特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了,虽然10多万的资金还显得有点少,但有了这个基础,对于巴菲特来说无疑是有了一个让自己腾飞的平台。

对于初入股市的巴菲特来说,他的爸爸霍华德无疑算是一个老资格的股票经纪人了。因此,霍华德常常以自己的经验,向年轻的巴菲特建议,买入股票要三思而行。

当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约在200点左右时,霍华德凭借多年的经验认为这显然太高了,并提醒巴菲特要谨慎买入。

然而,年轻的巴菲特秉承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他开始用合伙人的资金进行投资,而且很快地抓住了投资机会。此时,他表现得比格雷厄姆更有魄力,不仅只买下冷门股,也尽量保持了对许多公营企业及私人企业的兴趣。

冷静是炒股能够成功的一大因素,巴菲特在这一点上无疑也是出色的。

巴菲特步入股市的第一步表明,他不仅可以不被市场情绪所左右,不但始终按既定目标行事,还能分清购买股票的投资行为与预测市场走势而下注式的投机行为之间的差异。

在日常的投资中,巴菲特没有被市场情绪所感染,追逐那些已经上涨的热门股,而如他老师所教导的那样,从寻找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入手,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着眼于理性的预期,而不在乎每日的市场行情。

巴菲特理智地认识到,短期之内股票价格的波动是受市场情绪的影响,但这种波动总是围绕着企业的市场价值上下的。因为对股票市场的非理性表现有了足够的认识,巴菲特的底气更足了,因为有了解,他才能够坦然对待市场中所发生的一切。

巴菲特的理性投资还表现在他不受他人所左右,包括富有经验的老资格股票投资经纪人他的爸爸在内。巴菲特不相信市场预测,他认为人们无法预知短期内股价的变动,也不相信有谁能够做到这一点。

他说:“股市预测专家存在的唯一价值,是使算命先生有面子而已。”

因为有了这些非凡的经营才能,巴菲特运营的投资公司,到年底已经达到了30万美元。这对巴菲特和他的合伙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励。

在1957年的时候,巴菲特还仅是为几个亲戚朋友掌管着区区30万美元的数目。这些资金虽然比去年公司刚成立时的资金多了很多,但巴菲特并不满足。

很明显,巴菲特并不甘心只做一个奥马哈的平凡股票经纪人。他需要更大的舞台,这就需要更大的资本。

如何能够吸取更大的资本呢?显然现在的巴菲特还没有十分过硬的名气,也没有取得过令人信服的骄人业绩,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仅有26岁的毛头小伙子。但是,巴菲特并不畏惧,他充满自信地认为,凭着自己的才能和自信,还有永不放弃的执着精神,一定能够拉到更多的资金进入这家公司。

1957年夏的一天,巴菲特接到了一个来自埃德温·戴维斯的电话,他是奥马哈著名的泌尿科医生。虽然他们从未见过面,但是戴维斯的一个病人,一个叫阿瑟·威森伯格的纽约投资顾问,在纽约时认识了巴菲特。

当时,威森伯格听说巴菲特正在努力筹集资金,于是他就建议戴维斯打电话给他。尽管戴维斯对投资于这样一个乳臭未干的新手颇感疑虑,但他还是同意见巴菲特一面。

在约好的那个星期天,戴维斯召集了全家人一起,决定对这个年轻人作一番评价。约定的时间到了,门铃也准时响了。此时,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走了进来。

戴维斯医生惊奇地看着他,轻声问道:“请问你是巴菲特先生吗?”

巴菲特鞠了一躬,礼貌地答道:“是的,我就是和你约好的沃伦·巴菲特。”

戴维斯顿时吃了一惊:天哪!他看上去只有18岁。他梳着非常短的头发,他的领口敞开着,外套显得十分肥大,每个人都注意到了他的外衣,他讲话语速非常快。因此,在戴维斯一家人的眼里,巴菲特还是一个孩子。

戴维斯医生一家人相互看了一眼,还是由年老的戴维斯医生开始提问:“巴菲特先生,我是听说过你的,也知道你曾经在华尔街做过。因此,我们一家人才会选择你。但是,你毕竟还很年轻,你的一些事迹也是我们道听途说的,你能拿出一些让我对你产生信任的东西吗?”

听到戴维斯的提问,巴菲特心里明白,这对他而言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时刻。戴维斯医生会不会给他资金,将取决于自己能否将其说服。很显然,由于缺乏了解,戴维斯医生绝不会像姐姐多丽丝那样,对自己信任。

然而,巴菲特并不畏惧,他不卑不亢地说:“戴维斯先生,诚如你所言,到目前为止我还不能拿出一样能让人信服的东西。但是,凭着我这些年对股票的研究,现在可以不夸张地说,我对现有的股票和债券都了如指掌。”

看了看戴维斯一家人的反应,巴菲特继续说:“同时,我对华尔街也非常了解,我相信在奥马哈,没有人能比我对股票分析得更好更透彻了。”

听到这个答复,显然戴维斯一家人并不十分满意,因为巴菲特说的毕竟太空泛了,很难让人信服。

“那好吧!巴菲特先生,”戴维斯医生彬彬有礼且矜持地说道,“我们现在不去讨论你的资质问题了。你现在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运作你的资金的吗?”

巴菲特自信地说:“我要求绝对地控股,一切资金都由我单独处置。在日常的运营中,你们不会被告知资金的投资去向。但我承诺,每一年你们都会看到一份公司的年度总结报告。”

巴菲特的话很强硬,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会感觉有点不太容易让人接受。

戴维斯的妻子回答道:“年轻人,如果我们不清楚我们的资金去向,我们会担心的。”

此时,戴维斯的家人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是呀!看不到你如何运作,我们怎么能放心呢?”“如果我们投资,我们不是像赌博一样了吗?”

谈判似乎一下子陷入了僵局,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这是巴菲特故意制造的一种氛围,也是商界的一贯做法,这种氛围显然不是对方最初所期望的。

其实,巴菲特的某些语句是想故意引起戴维斯的注意,起到诱导的作用。他利用的就是人们日常购物中“便宜没好货”的心理来吊起对方的胃口。

面对戴维斯一家人的质疑,巴菲特继续说:“一年中我只在12月31日那天和客户打交道,在这一天,你们可以增加或抽回资金。其他情况下,资金都将由我单独处置。我运营管理资金的方式是不会变的。”

巴菲特平静地陈述着,不带任何修饰,但是内容非常清晰。虽然巴菲特对戴维斯资金的需求如此迫切,但他只想以他的条件来得到对方的资金。

当然,巴菲特也是非常善于谈判的,看到火候差不多了,他又提出了条件,戴维斯作为有限责任合伙人,可以得到巴菲特赚得利润中不高于4%的所有部分。而戴维斯投资的利润由两人分成,其中75%归戴维斯,25%归巴菲特。

这样一来,巴菲特就不是让戴维斯孤身赌博了,巴菲特的资金也在其中。看到巴菲特如此敢于坚持原则,条件也说得过去,戴维斯一家人动心了。

巴菲特告辞后,戴维斯一家人从各个角度又考虑了一番。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他们没有任何根据可作出判断。但医生的妻子多梦西则表示:“我喜欢这个年轻人的各个方面。”

戴维斯医生的女婿李·尔曼也表达了支持的意见,他认为巴菲特的思路非常清晰,又有这方面的经验,投资给他无疑是值得信赖的。最后,经过一家人的一致同意,戴维斯一家决定向巴菲特有限公司投入10万美元。

后来,戴维斯医生的女婿李·尔曼还曾向人多次提到这件事,他说:“这件事情很快就谈妥了,我们喜欢这样,你知道你和他所处的位置。”

能够得到戴维斯医生的投资,对巴菲特来说可谓意义重大。因为此前他所接受到的投资,都是来自姐姐、姑妈及其他亲戚朋友。

戴维斯的投资,就绝不仅仅是为他的父亲和艾丽斯姑妈进行投资了。因为有了戴维斯资本的加入,巴菲特从此将跨入职业投资者的行列。

戴维斯医生加入到巴菲特有限公司以后,巴菲特又利用各种渠道拉来了一笔笔不小的投资。这些资金的到来,为公司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条件。

有了资金,巴菲特开始显现出了他卓越的投资才能。1958年,巴菲特的合伙企业盈利上升到41%,这个数字遥遥领先于道琼斯指数,更远远高于银行利率。

由于巴菲特生意上的节节胜利,巴菲特也可以考虑改善一下他的生活条件了,其中最重要的是房子,因为苏珊此时已经怀上了第三个孩子。孩子的诞生,无疑需要巴菲特一家有更大的房子才行啊!

为此,巴菲特花了30000多美元,买了一套宽敞的房子。这是一幢20世纪20年代建成的有着褐色装饰的灰泥建筑,是一幅郊外中上阶层的风景图。它临着一条繁华的街道,但又掩映在树丛之中。在这里,巴菲特大展身手,令自己的公司再度创造了辉煌。

巴菲特一家搬过来不久,一个机会又来到了。耐普又飞到了奥马哈,这是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同事。此后他们也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耐普后来谈起对巴菲特的第一印象时说:“巴菲特几乎知道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任何一份资产负债表。”

那年,他和巴菲特一起开车去威斯康星的伯格依特,去听格雷厄姆的演讲。在路上,当耐普将美国邮政正在将它的4美分面值的印花退出流通的消息告诉了巴菲特。这可是个赚钱的好机会!

巴菲特欣喜若狂,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他和耐普几乎在每个邮局门前都停下来,最后,他们买了价值12000美元的印花。这是笔不小的收获。

然而,只对挣钱感兴趣的巴菲特,对漂亮的新房子并没有太多的欣赏之情。他在给杰里·奥兰斯的信中写道:“这儿没什么新鲜的。我提到过我买了幢房子,有许多房间。”

也许是新房子花费太高的原因,巴菲特在给朋友的信中还提到这是一栋愚蠢的房子。生活条件的改善丝毫没有影响到巴菲特对理想的追求,因为此时他的理想就是挣到很多很多的钱。

在巴菲特认真运作下,至第三年,他掌舵的巴菲特有限公司,合伙人的原始资金已经被翻了一番。这让所有股东感到兴奋,当时很多人已经意识到跟着巴菲特准没错!

此时,奥马哈满城人都对巴菲特的神速起步及他那不同寻常的进取心,流露出惊讶的神情。

1960年早些的时候,一个名字叫地许的人,送来一张30万美元的支票,地许本人也精通投资之道,但在他的眼中,自己和巴菲特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巴菲特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投资人。

当时,巴菲特注意到随同支票一起摆在桌子上的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把我也算进去。这个人后来成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董事长。而他早年加入到巴菲特的队伍中来,无疑为他个人财富的积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慧眼识英,早期有一些投资人请巴菲特为他们投资,但更多的人则持否定态度。比如巴菲特的邻居奇欧,当时奇欧是一家公司的高级主管,尽管他后来的人生不能不算成功。

因为他在一连串的购并后进入了可口可乐公司,甚至一度成为可口可乐的总裁与《华盛顿邮报》的董事,但是,当年面对巴菲特时,年轻的奇欧却作出了一次错误的选择。后来奇欧在接受访问时表示,当初他拒绝了巴菲特为他投资的建议。

他说:“当时,我有5个孩子,每天都得出门上班,巴菲特有3个孩子,却成天待在家里。他有个有趣的嗜好,收集模型火车,我们家的孩子常常大军压境般到他家去玩。

“有一天,巴菲特突然跑过来找我,问我有没有想过如何教育这些孩子,我告诉他我打算努力工作,然后再看看怎么做,巴菲特说如果我给他5000美元,他会为我做得更好,我太太和我讨论了好久,但我们都觉得,我们连这家伙靠什么谋生都不知道,怎么能把5000美元交给他呢?”

但是,之后不久奇欧就知道此前的决定是多么愚蠢,如果自己当时把那一点点钱交给巴菲特,“那么我现在很可能已经拥有了一所大学”。

再比如一位叫崔恩的作家,他在《股市大亨》一书中写道:我作了相反的决定,当时我正在为我的基金寻找好的投资标的,我首先遇到巴菲特,他正值事业创立初期,连个办公室都没有,就在自己卧室外的小小房间办公,既没有秘书也没有计算机,当我得知他不公开持股时,便决定不请他投资。为此,崔恩后悔不迭。

还有一次,在奥马哈的一个名为黑石的大饭店举行了一次午宴。每个人都在谈论着巴菲特。当时奥马哈的一个名叫鲍勃的大腕也在现场。

鲍勃对投资到巴菲特公司的人说:“这年轻人将来会破产,如果你不听我的建议,你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赔光所有的钱。”

然而,却没有人相信这位鲍勃的话。因为人们对这位20多岁的新股神充满了信任。

有一次巴菲特参加了邻居们的一次职会。职会开始后,大家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采取什么措施来对付市政府作出的《要重新规划法内姆大街交通的提议》。此时,巴菲特站起身来,以平静的口吻建议大家把这事儿忘了,应该把精力投入到应该做的事情上面去。

听到巴菲特的建议,对巴菲特充满信任的人们,立刻都意识到巴菲特是对的。于是,大家都停止了议论,纷纷回家忙自己的事去了。

当然,作为一个以赚钱为理想的人,虽然大家信任自己,但巴菲特也执意不肯透露自己的股票。因为他担心别人会模仿他,如果大家都跟着他买进,无疑会推高股价。

那样的话,巴菲特要更多地买进,他就得花更大的费用。这就会使自己的利润空间降低,甚至亏本。因此,巴菲特从不和任何人提及此事,他甚至害怕说梦话,因为他的妻儿可能听到。

日常生活中,巴菲特无时无刻不在把眼光瞄向股市,随时等待着进攻的最佳时机。

一天,巴菲特突然把他的律师丹尼尔·莫耐恩拉进了自己的车里。上车以后,巴菲特告诉了丹尼尔·莫耐恩一个新的计划,吃进美国国民火灾保险公司的股份。

美国国民火灾保险公司是人们所见过的最不起眼的公司,它是一个设在奥马哈的保险公司,由银行业巨头霍华德·阿曼森和他的兄弟海登·阿曼森控制着。

最初,美国国民火灾保险公司的股票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被分销给了内布拉斯加农场主们的,此后便被奥马哈的公众遗忘了。

现在阿曼森兄弟出价以较低的50美元一股买回股票。他们的出价很低,但是由于这种股票没有在公开市场交易,股票持有者们也逐渐开始脱手了。

查阅了保险卷宗,并对各种信息苦苦挖掘了一番以后,巴菲特意识到50美元一股实在太廉价了,这么好的赚钱机会决不能让它溜走。

然而,巴菲特也存在一个问题,因为股票并没有上市,因此,他找不到股票可供他买进。此次巴菲特拉着他的律师好友丹尼尔·莫耐恩,就是打算跑去参加这家公司的股东年会,试图看到股东名单,然后凭着名单,前去收购股票。

当然,巴菲特的这个如意算盘,一下子被海登·阿曼森识破了。他很不礼貌地拒绝让巴菲特他们看股东名单。然而,巴菲特并不甘心,他建议莫耐恩开着车在全州找一遍股票。

看到莫耐恩犹豫不前,巴菲特鼓励道:“就像当年我们去寻找高尔夫球一样,去寻找股票!无论到了哪里,就多方打探。只要发现,我们就以100美元的价格把它买下来!”

“100美元一股应该能够买到,但是那样我们还能赚到钱吗?”莫耐恩疑惑地问道。

巴菲特神秘地说:“放心吧!我已经认真调查过这个公司的情况。100美元吃进,我们也会大赚一笔的。”

看到巴菲特坚定而急切的表情,莫耐恩放心了,他大声喊道:“对,沃伦,就像当年我们找球一样,一定要收集到美国国民火灾保险公司的股票!”

在巴菲特的怂恿下,莫耐恩驾着一辆红白相间的雪弗莱车,向内布拉斯加最远的角落出发了。每到一地,不论是在乡村法院、银行或是类似的地方,莫耐恩每看到一个人,就向他提出以100美元每股收购美国国民火灾保险公司的股票。

就这样,在本来没有可能收购到的情况下,巴菲特通过近乎笨拙的方法,创造了成功的条件,他和他的合伙人得到10%的股票,赚的钱超过了10万美元。这是巴菲特首次击出的一记重拳。

事后莫耐恩说:“这事听上去像是老生常谈,反映出他会为自己的想法而奔波。巴菲特是我见过的离‘完美先生’最近的人。”

从巴菲特从事股票生意的独特思维方式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对既定目标锲而不舍的人。很多巴菲特的朋友、同事以及合伙人都了解他的行事风格,他的这种行事风格不但铸就了他的人格魅力,也极大地推动了他的事业。

正如曾经投资、经营农场一样,巴菲特不仅仅经营股票,他还经常关注、研究各个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便在他认为有发展前途、有赚钱机会的行业进行投资。这种寻找商机、把握商机的洞察力和自信心是企业家成功的关键所在,巴菲特就是一位具备了洞察力和自信心的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