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节俭生活

崇尚节俭生活

巴菲特天才的投资才能为他赢得了巨大的成功。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美元属于巴菲特个人。事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应该调整投资方式,巴菲特将其最小投资额扩大到了10万美元。

至1964年,巴菲特的个人财富达到了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对于巴菲特合伙企业而言,财富的增长是飞速的,从进入投资领域到1969年的13年中,他的投资组合平均以每年29.5%的速度增长。

其中6%作为利息,余下的利润中75%乃是合伙人利润,只有25%是巴菲特的报酬。但算下来,合伙人的年收益率仍高达23.6%。

公司在发展壮大,巴菲特自然也获得了巨大的收获。从1950年的9800美元,至1969年的2500万美元,他的个人投资的年增长率超过54%。

当然,这种盘旋上升的财富积累,并没有对巴菲特的生活方式产生任何显著的影响。他依旧偏爱帕索的灰色男装,罗斯的牛排以及内布拉斯加大学的足球比赛。

平时,巴菲特的举止态度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很富有。的确,他的房子里房间多了一些,并且还增加了一个羽毛球场,高高低低的屋顶显得错落凌乱,但对于拥有千万财产的富翁而言,它毕竟太普通了。

一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小儿子彼得从摊开的报纸上突然抬起头,睁大双眼惊讶地盯着父亲问:“爸爸,这报上说你有2500万美元,是真的吗?”

“我很遗憾你到今天才知道,”巴菲特开玩笑地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床上放个标志,比如说‘今天是长子值夜班看守钱财’什么的?”

“这可是笔大数目,你能分给我多少?”初出茅庐的小彼得天真地问。

“哦哦,彼得,你放心,我会在遗嘱里提到你的。”巴菲特俏皮地安抚儿子说。

女儿苏茜噘起了小嘴,“可是爸爸,我连自己的车都没有,还要在马车商店里干活来赚钱。”

“这就对了。”巴菲特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声明:“你们不要奢望从我这里得到一个子儿,我害怕哪怕是一点钱都会让你们几个孩子变坏。”

这样教育的结果是使巴菲特全家对金钱很淡漠,而且处于一种随意和平等的气氛。人们顺路走过时,不用打招呼就可以使用他家的球场,来的人如此之多,俨然成了公共社交场所,这个私家球场也几乎成了公用体育场所。

苏珊将房子装扮成明亮的橘红色和黄色,对所有大小朋友都敞开家门,巴菲特有时会下楼亲自为大家和他自己爆些玉米花。每到周六晚上,客厅总是挤满了人,孩子们的小朋友为苏珊演奏自己作的曲子,苏珊也会为他们演奏几曲,气氛非常热烈。

1971年夏天,苏珊和丈夫商量在洛杉矶南部海滨购买了一幢价值15万美元的度假屋。第一个夏天里,3个10多岁的孩子待在这里玩耍了一番,而巴菲特对孩子的朋友们表现得很有耐心,只要有空闲就和他们嬉戏。

一天晚上,巴菲特带着这一大帮人去吃晚饭。饭后,餐厅侍者拿着巴菲特的信用卡过来,颇有些怀疑地说:“抱歉先生,您已用到限额了。”

巴菲特向妻子扬扬眉毛,二话没有,又老老实实地递给侍者第二张信用卡。

“哈哈哈……”巴菲特的可怜神情让苏珊和孩子们笑痛了肚皮。他们对巴菲特说,他身上实在没有一点儿架子和派头能够显示出他是一位千万富翁。

巴菲特很少想过要把他的财富花费在物质享受上,享受本身并不是他对财富渴求的原因,金钱只不过是一种证明,是他所喜爱的游戏的一个记分牌而已。和大多数人富起来就大力置办豪华轿车相比,巴菲特一家的大众车显然和现在的千万富翁身份不相适应了。但巴菲特并不在乎自己的车有什么寒酸。

一次,巴菲特开着他的这辆大众牌汽车去接人,朋友从机场坐上巴菲特的车后,一直感叹:“嘿!沃伦,你现在已经是千万富翁了,应该换一辆像样的车了。”

巴菲特微笑了一下说:“但我并没有感觉我的这辆大众牌汽车差呀!我开了几年感觉挺好的。”

朋友无可奈何地说:“沃伦,你是做投资的,你可以随便选择你的行为。但是如果你的行头太差了,可能会影响到投资者对你的信心的。”

“嗯!你说的有道理。”听了朋友的话,巴菲特才意识到也许自己的大众牌汽车确实该换一下了。

第二天,巴菲特对苏珊说:“亲爱的,也许我们该换辆车了。你没感觉到咱们的大众牌汽车有些寒酸了吗?”

苏珊也很赞同巴菲特的观点,于是就说:“当然是该换一辆了,但买哪种车好呢?”

巴菲特并没有为选择哪种车而浪费时间,他从不愿在这种小事上耗费精力的,于是回答道:“随便哪种都行,我无所谓哪种。”

于是,苏珊买来了一辆车身很宽的凯迪拉克牌汽车。

巴菲特有钱了,巴菲特也出名了,奥马哈的人们对巴菲特都异常尊敬,甚至崇拜了起来。

一次,奥马哈一家计算机公司的副总裁霍德和巴菲特一起飞往休斯敦。途中,他天真地问:“沃伦,做一个千万富翁的滋味怎么样?我以前从未认识过千万富翁。”

“只要我愿意,我可以用钱买到任何想买的东西。”巴菲特简单地回答。

这是实情,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巴菲特都可以得到了,但这些对他没有太大意义。他只是梦想着如何一天一天堆积更多的财富。

20世纪80年代末,巴菲特已称得上是名满天下了。他破例花670万美元买了架飞机,每天忙忙碌碌地参加各个董事会,与美国知名企业的经理们打牌,与总统、国会议员们共进晚餐……

巴菲特很受他们的欢迎,因为他没有一点财大气粗的架势,仍然保持着朴实、节俭的风格。

巴菲特有一次和另一位亿万富翁约翰·克鲁格一起为ABC电视台做节目,录音结束后,克鲁格钻进了等在一旁的高级超长轿车,而工作人员却惊讶万分地看着巴菲特泰然自若地走下人行道,挥手叫住了一辆计程车。

“我说沃伦,你就穿这身衣服去参加晚会了?”一次,苏珊回奥马哈时,发现巴菲特的西装已经皱得不像样子。

“那又有什么关系,我本来就是一位混入上流社会的乡巴佬。”巴菲特却满不在乎。

“苏茜,把你爸爸架到商场去。”苏珊抓起手袋,招呼女儿,“我们该给他弄几套体面点的衣服了!”

于是这套1500美元的杰尼亚西服就成了巴菲特的制服。他拒绝了其他人一次次让他定做衣服的建议,嘟囔着说一套足矣。

当时一个经纪商的妻子,在她女儿的《儿童手册》上“3个现代最伟大的人物”一栏下面写道:施韦策、爱因斯坦,还有沃伦·巴菲特。

这种崇拜之情当然让巴菲特感到很高兴,但也使他急躁起来。随着一次次成功地飞跃,代表期望的横竿越来越高;星星越是明亮,它燃尽之后的阴影越是黑暗。没人在华尔街能永远赢下去,他很清楚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