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欢迎来自非洲的朋友们
- 周恩来说:“在这个共同的斗争中,亚非各国加强团结,互相支援,是亚非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最高利益。”
- 周恩来说:“我们对索马里人民和索马里政府已经取得的胜利和成就,表示衷心地祝贺。”
- 人们挥舞着鲜花、彩旗,高呼“中索两国人民友谊万岁!”“亚非人民团结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周恩来说中国是阿联的朋友
1963年4月21日,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部长执行会议主席阿里·萨布里,应周恩来的邀请,来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这次访问,是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政府领导人第一次来到中国。
周恩来总理和其他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界数千人,前往首都机场欢迎阿联贵宾。
到机场欢迎的还有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曾涌泉,中国驻阿联大使陈家康,政府各部门、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和北京市的负责人等。
阿联驻中国大使伊马姆和各国驻华使节也到机场欢迎。
当天14时30分,萨布里主席和其他阿联贵宾走下飞机。周恩来,聂荣臻、薄一波,郭沫若、林枫,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包尔汉,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傅作义、蔡廷锴等,走到飞机前面迎接,同贵宾们亲切握手。
在机场上,乐队奏阿联和中国两国的国歌。周恩来陪同萨布里检阅仪仗队。接着,首都少年儿童向贵宾们献上鲜花。
在飘扬着中国和阿联国旗的机场上,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他用宏亮的声音说:
尊敬的部长执行会议主席阿里·萨布里阁下:
尊敬的阿联贵宾们:
朋友们,同志们: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部长执行会议主席阿里·萨布里阁下和其他阿联贵宾们应邀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阿里·萨布里阁下和其他阿联贵宾们,表示诚挚地欢迎。
中阿两国人民在历史上很早就有了友好地交往。在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相互同情和相互支持的。近几年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阿友好关系,得到了新的发展。我们两国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我相信,阁下的访问将不仅进一步加强我们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和我们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和世界和平。
祝阿里·萨布里阁下和全体阿联贵宾们访问成功。
中阿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岁!
亚非团结万岁!
世界和平万岁!
接着,萨布里讲话,他说:
周恩来总理阁下:
朋友们:
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总统让我转达他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人民向伟大的中国人民和我们的朋友中国领袖们的问候,并祝你们幸福、成功、不断进步和繁荣。
我还要为我们在到达你们这个友好国家同你们会面的最初时刻起就受到的这种热烈欢迎表示衷心地感谢。我感谢阁下的亲切讲话。你在讲话中表达了把历史悠久的中阿两国人民连结起来的那种良好精神和根深蒂固的友谊。中阿两国人民是从历史的黎明起就举起第一个文明的火炬照亮人类的道路的先驱。遥远的距离从来就不能够把友好的各国人民分开,也不能妨碍他们之间的接触和诚挚地合作。……
我在期待着同伟大的中国人民和我们的朋友中国的领导人会见。我深信,我即将同周恩来总理和其他领导人的会谈,将在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联的友好关系和各种有益的合作方面获得预期的成果。我一点也不怀疑,我们即将举行的会谈,将是加强这个共同的建设性工作的新的积极步骤,以巩固亚非两洲人民深为珍视的亚非团结。他们强烈地渴望亚非团结日益巩固和有效,以便在团结起来的各国之间确立公正的世界和平,促进各国人民的进步和发展,并努力为全人类谋幸福。
……
周恩来和萨布里的讲话受到在场人员的热烈欢迎。
接着,萨布里在周恩来的陪同下,同机场上欢迎的群众见面。这时,人们敲锣打鼓,挥动中阿两国国旗,高呼:“中国阿联友好万岁!”“亚非团结万岁!”“世界和平万岁!”
随后,周恩来陪同萨布里乘车前往西郊迎宾馆。在宾馆附近,萨布里和其他阿联贵宾又受到聚集在马路两旁,手持彩旗、花束的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萨布里不断向人们招手致意。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成立于1958年,它的成立与纳赛尔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早在1952年,埃及共和国成立后,纳赛尔提倡“泛阿拉伯主义”。这个政策的目的在于阿拉伯国家的非殖民化,排除美国、英国和法国在中东和北非的影响,以及解放巴勒斯坦。
保守派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和约旦的王室则反对这个政策。当时,叙利亚当时是埃及唯一的支持者。
叙利亚位于亚洲大陆西部,地中海东岸,面积185180平方公里。北与土耳其接壤,东同伊拉克交界,南与约旦毗连,西南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为邻,西与塞浦路斯隔地中海相望。海岸线长183公里。
1958年春,叙利亚领导人在首都大马士革要求签署一份联合条约。同年2月1日,该条约被签署。叙利亚要求签署这份条约的原因是土耳其对叙利亚的战争威胁,此前在1957年12月在两国边境上就已经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叙利亚觉得自己受到中部公约组织的威胁,而埃及则在第二次中东战争后在国际上被孤立。因此,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开始积极开拓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谊。
阿里·萨布里的这次访华,是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增进中阿友谊的第一步。
周恩来设宴欢迎阿联贵宾
1963年4月21日晚,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宴会,热烈欢迎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部长执行会议主席阿里·萨布里和其他阿联贵宾。
出席宴会的,有聂荣臻、薄一波副总理,郭沫若、林枫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李四光、包尔汉,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傅作义、蔡廷锴,以及政府各部门的负责人。
出席宴会作陪的,还有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曾涌泉,中国驻阿联大使陈家康,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北京市的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们以及首都各方面的知名人士。
阿联驻中国大使伊马姆,各国驻中国的使节以及在北京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朋友,也应邀出席了宴会。
首先,周恩来在宴会上讲话,他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阿联贵宾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周恩来说:
尊敬的阿里·萨布里主席阁下:
尊敬的阿联贵宾们:
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能够在这里接待第一个前来我国访问的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政府领导人,阿联部长执行会议主席阿里·萨布里阁下,感到高兴。我们感谢萨布里主席阁下带来了阿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让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主席阁下和阿联贵宾们,表示热烈地欢迎。
阿联人民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光荣传统,1956年,为了捍卫苏伊士运河的主权,阿联人民在纳赛尔总统的领导下,英勇地击退了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赢得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赞扬和支持。阿联奉行和平中立政策,支持阿拉伯人民和非洲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地斗争。现在,阿联人民正为建设自己的国家进行着辛勤地劳动。我们衷心希望,阿联人民在各方面不断地取得新的成就。
……
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我们一贯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侵略,支持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维护民族独立和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并且努力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
同志们,朋友们,中国和阿联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共同斗争中,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有了进一步地发展。自从中、阿两国正式建交以后,我们两国之间就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的指导下,建立了友好合作的关系。我们两国之间签订了贸易、文化、邮政和电信等协定,相互派遣了军事、文化和农业等代表团。
……
现在,我提议:
为中、阿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为亚非各国人民的团结和反帝事业,
为世界和平,
为阿联总统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阁下的健康,
为阿里·萨布里主席阁下和阿联贵宾们的健康,
为各国驻华使节和他们的夫人们的健康,
为在座的全体朋友们,同志们的健康,
干杯!
这时,会场沉浸在友谊和欢乐的海洋中,宾主纷纷举杯为中阿的友谊干杯。
周恩来讲话结束后,萨布里讲话,他在讲话中表示感谢和赞赏周恩来总理的具有伟大意义和良好精神的有价值的讲话。他赞扬中国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两国人民联系起来的根深蒂固的联系和良好的关系,以及这两个友好国家之间共同的真正合作。
萨布里说:
……
这种有成效的合作,一直在日益增长。虽然帝国主义力量过去曾千方百计地企图制造障碍,以阻止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任何接触,但在万隆会议期间,象征着中阿两国人民意志的解放力量,能够摧毁所有这些人为的障碍。
萨布里着重谈到万隆会议对建立亚非各国之间的团结所作出的贡献。他说:
亚非团结曾经受到好几次考验,证明了这一团结的稳固和有效。例如,我们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人民中国的政府和人民在1956年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对埃及发动联合武装侵略时所采取的立场,当时友好的贵国立即向我们提供道义援助和物质援助,支持我们抗击背信弃义的侵略势力的斗争。与此同时,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不遗余力地主持公道和正义,一直坚决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应该在联合国中占有做为大国的正当席位,并且必须恢复中国在台湾和其他中国岛屿上被剥夺的权利。
萨布里还说:科伦坡“会议的任务并不是作出判决,宣布一方有罪另一方无罪。会议的任务和目的局限于让双方的一些朋友进行努力,来找出使两个邻居和朋友和解的最好办法,并为使他们在谈判桌上见面铺平道路。”
萨布里最后说:
对伟大中国的这次友好访问,是中国和阿拉伯两个友好人民的关系良好的真实写照。我们希望这次访问将加强我们之间日益发展中的卓有成效地合作,以实现这两个友好国家的人民的共同利益,增进在经济、贸易、文化和政治各方面的相互利益。
周恩来和萨布里的讲话,受到出席宴会的中外人士的鼓掌欢迎。
他们讲话以后,乐队分别奏阿联和中国国歌。
中国和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相距万里,但是早在1000多年前,两国的史书上就有了友好往来的记载。中阿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长期以来曾经不断得到发展。
以后,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两国人民间的正常来往受到了阻挠。
只是在两国分别摆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桎梏,并且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之后,传统的友谊才得到了恢复。
当时,两国相互派遣了军事、贸易、文化、工会、妇女等代表团,并且陆续签订了贸易、文化、电信等合作协定。所有这些频繁的来往和接触,有效地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是参加科伦坡会议的亚非6国之一。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一向得到中国人民的巨大同情和坚决支持。在苏伊士运河事件中,阿联人民举国一致,同仇敌忾,在全世界人民的声援下,挫败了帝国主义的侵略计划,保卫了国家主权。
中国和阿联的友好和合作,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利于维护亚非和世界和平。
周恩来接受萨布里的访阿邀请
1963年4月25日,毛泽东接见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部长执行会议主席阿里·萨布里和他的随行人员。他们是:外交部亚洲司长、全权公使哈利法·阿卜杜勒·阿齐兹·穆斯塔法、外交部调研司长、全权公使穆斯塔法·卡迈勒·穆尔塔吉、部长执行会议主席办公室主任哈迈德·马哈茂德。阿联驻中国大使伊马姆也在座。
萨布里于1963年4月21日至4月25日在中国进行友好访问。萨布里和随行人员参观访问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受到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真诚欢迎和友好接待。
接见时,毛泽东和阿里·萨布里进行友好的谈话。
中国方面在座的有: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中国驻阿联大使陈家康、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司长王雨田等。
双方就两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亚非地区的形势和进一步发展中国和阿联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进行了会谈。会谈是在坦率和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在会谈中,中国重申支持阿拉伯民族维护独立和获致团结的斗争,支持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的权利。
阿联重申支持中国人民为解放台湾而进行的斗争,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中阿双方一致认为,为了亚非团结和世界和平的利益,中印双方应该通过直接谈判的方式,和平解决中印边界问题。
4月25日,中阿双方会谈结束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在联合公报中,阿里·萨布里以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政府名义,邀请周恩来总理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周恩来总理愉快地接受了这项邀请。
公报还指出:
双方认为,当前国际局势对各国人民是十分有利的,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是十分不利的。双方宣布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并且支持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正义斗争。双方决心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并且在国际事务中为加强亚非团结和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
当天下午,萨布里和他的随行人员,乘专车离开广州经深圳取道香港离开中国。广州市各界人民2500多人到车站欢送贵宾。
萨布里是由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和夫人、中国驻阿联大使陈家康陪同,乘专机由上海到达广州的。
广东省副省长林李明、广州市市长曾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广州部队首长梁兴初中将等前往机场和车站迎送贵宾。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葛步海陪同贵宾到深圳。
当天,广州车站高悬阿联和中国国旗。萨布里等到达车站后,乐队奏阿联和中国国歌。林李明副省长陪同萨布里检阅仪仗队。
随后,广州市少年儿童向贵宾们献花。
陪同萨布里到广州的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中国驻阿联大使陈家康,到车站欢送客人。
越南驻广州总领事馆副领事陈文通也到机场和车站迎送贵宾。
早在1955年,周恩来和纳赛尔共同参加万隆会议。这是中阿们两国政府领导人的首次接触。周恩来和纳赛尔不仅共同为万隆会议的成功作出了贡献,而且在这次会晤之后,中国和阿联的友好关系也有了极大地增进。
中国人民和阿联人民都进行过长期反对外来侵略者的英勇斗争,并且各自取得了伟大胜利。在驱除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势力以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阿两国联合公报对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表示了极大地关怀。联合公报对非洲尚未独立和尚未取得完全独立的国家的人民的正义斗争,表示深切地同情和坚决地支持。
中国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积极发展了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增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和其他方面的联系。
周恩来赞扬中国与索马里的友谊
1963年8月4日下午,索马里共和国总理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马克博士,乘飞机到达北京。
首都各界40万人冒着大雨,热烈隆重地夹道欢迎远涉重洋来到中国的非洲贵宾。
舍马克是应周恩来的邀请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的。
在首都机场上,他受到周恩来等中国国家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到机场欢迎索马里贵宾的,还有外交部副部长黄镇、中国驻索马里大使张越、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会长刘长胜,政府各部门、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北京市的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和首都各界知名人士。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在北京的索马里和其他非洲国家的朋友们,也到机场欢迎。
索马里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海岸线长3200千米,东南沿海为平原,亚丁湾沿岸为低地,内陆为高原,北部多山。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西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境终年高温少雨,河流稀少,主要河流有谢贝利河和朱巴河。
公元前17世纪以前,建立了以产香料著称的“邦特”国。公元7世纪起,阿拉伯人逐渐移居此地,伊斯兰教也随之普及。
1840年,英国侵入北部沿海地区。1887年,北部沦为英国保护地,称英属索马里。1925年,南部沦为意大利殖民地,称意属索马里。
1960年6月26日,北部地区独立。1960年7月1日,南部地区独立,同日南、北两部分合并,成立索马里共和国。
索马里共和国成立后,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可以预见,舍马克这次访华,将大大推动中马两国人民的友谊。
当天16时15分,索马里共和国总理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马克博士乘坐的飞机在首都机场着陆。
在一片锣鼓声和欢呼声中,舍马克总理和新闻部长阿里·穆罕默德·希拉维等贵宾步下飞机。
周恩来总理、陈毅、李先念副总理、陈叔通副委员长、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李四光、包尔汉、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傅作义等,同舍马克等热烈握手,致以亲切的问候。
接着,机场上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
军乐队奏两国国歌以后,舍马克总理由周恩来总理陪同,检阅仪仗队。
一群少年先锋队员向全体索马里贵宾献花。
随后,两国总理在机场上发表充满中索两国人民友谊的热情讲话。
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舍马克和全体索马里贵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周恩来说:
尊敬的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马克总理阁下:
尊敬的索马里贵宾们:
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能够在我国首都北京欢迎远道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的索马里共和国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马克总理阁下,感到荣幸和高兴。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舍马克总理阁下和全体索马里贵宾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中索两国人民在历史上很早就开始了友好的交往。在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互相同情,互相支持的。自从索马里取得独立,特别是中索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我们两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了新的发展。中国人民同索马里人民和非洲人民之间的友好团结日益增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都是阻挡不住的。
舍马克总理阁下是索马里共和国杰出的政治家。在领导索马里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斗争中,在促进中索两国人民的友好事业中,舍马克总理阁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现在,舍马克总理阁下又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索马里人民的深厚友谊。我深信,总理阁下的这次访问必将有助于促进我们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并且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亚非团结和世界和平的事业。
中索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岁!
亚非团结万岁!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世界和平万岁!
周恩来的讲话多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
当天下午,北京地区大雨滂沱,但成千上万热情的群众仍然冒着大雨赶来,街头上呈现一片节日般的欢乐景象。
在贵宾们经过的一些重要路口,树立着舍马克总理的巨幅彩色画像,街道上空横挂着巨幅标语,无数面中索两国国旗和彩旗迎风飘扬。
在索马里贵宾经过的主要街道上,被雨水淋湿了衣服的几十万欢迎的群众,个个欢呼着,跳跃着,他们敲锣打鼓,畅舞高歌,发出震天动地的口号声,向来自“非洲之角”的贵宾们,表达中国人民真挚的友情和热烈地欢迎。
周恩来设宴欢迎索马里总理
1963年8月4日晚上,周恩来举行盛大宴会,热烈欢迎索马里共和国总理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马克博士和随同他来访问的全体索马里贵宾。
宴会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
19时30分,舍马克总理和新闻部长希拉维等索马里贵宾,由周恩来总理等陪同步入宴会厅。
这时,乐队高奏欢迎曲,全场中外人士长时间地热烈鼓掌。
出席宴会的有,国务院副总理陈毅、李先念、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李四光、包尔汉、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傅作义等。
出这次宴会的,还有外交部副部长耿飚、黄镇,我国驻索马里大使张越,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会长刘长胜,政府各部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北京市的负责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以及首都各界知名人士和穆斯林的代表。
各国驻中国的使节,正在北京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些朋友,也应邀出席了此次盛大的宴会。
周恩来和舍马克在宴会上发表热情友好的讲话。
在热烈的掌声中,周恩来走上讲台,他说:
尊敬的索马里共和国总理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马克阁下:
尊敬的索马里贵宾们:
朋友们,同志们:
今天晚上,我们有机会在这里接待索马里共和国总理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马克博士阁下和全体索马里贵宾们,感到非常高兴。我们感谢舍马克总理阁下带来了索马里人民和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舍马克总理阁下和全体索马里贵宾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索马里共和国是东非取得独立较先的国家。索马里人民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摆脱了殖民统治,建立了索马里共和国。这是索马里人民的胜利,也是非洲人民的胜利。
舍马克总理阁下一直致力于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对索马里的民族独立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索马里独立以来,索马里共和国政府在舍马克总理阁下的领导下,积极奉行和平中立政策,反对外国在索马里设立军事基地,为巩固索马里的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我们对索马里人民和索马里政府已经取得的胜利和成就,表示衷心地祝贺。我们相信,你们将在各方面继续取得新的胜利和成就。
……
在热烈的气氛中,宾主热情举杯为中索两国的友谊干杯。
接着,舍马克在宴会上讲话。
他说:“这次我们到中国来,带来了索马里总统、索马里政府和人民对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敬意。”
他表示,索马里人民钦佩中国人民为自由和独立而进行的斗争,并且对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伟大未来表示祝贺。
舍马克在谈到索中两国人民历史悠久的传统友谊时,真诚地说:
我们两国之间有着许多共同之点,我们过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统治。两国独立以后,我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发展。
他说:“我们这次访问中国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两国间的友好关系。”舍马克谈到非洲许多国家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取得独立的情况时说:
新独立的非洲国家意识到他们正面临着一个重大任务,他们不仅考虑到要进一步巩固自己国家的独立,而且考虑到要进一步加强非洲各国人民的团结,考虑到非洲的统一……
亚非人民都曾经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的苦难,他们是患难兄弟……亚非人民的友谊在万隆会议上得到了体现,那次会议表明亚非人民在挣脱被奴役的枷锁的斗争中是站在一起的。
周恩来和舍马克的讲话,多次激起宴会场上热烈的掌声。
他们讲话以后,乐队分别奏索、中两国国歌。
宴会自始至终充满了团结和友谊的气氛。
中国借索马里打开中非友谊大门
1963年8月7日上午,索马里共和国总理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马克博士等贵宾,在周恩来和陈毅陪同下,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上海参观访问。
到机场送行的有,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包尔汉、有关方面负责人黄镇、刘长胜、方毅、卢绪章等。
陪同索马里贵宾去上海访问的,还有中国驻索马里大使张越、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司长王雨田、礼宾司副司长葛步海。
当天,上海龙华机场上喜气洋洋。中国和索马里两国国旗迎风招展,机场大厦上高悬着“欢迎索马里共和国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马克总理”的巨大横幅。
上海市各方面负责人以及数千市民,前往机场欢迎贵宾。
前往机场欢迎贵宾的还,有上海市副市长刘述周、宋日昌、赵祖康、胡厥文、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陈望道、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上海部队首长饶子健中将、饶守坤海军中将等,以及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各部门、各民主党派上海市地方组织、上海市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等。
10时40分,专机在欢迎群众的欢呼声中徐徐着陆。
当舍马克总理和新闻部长阿里·穆罕默德·希拉维等索马里贵宾走下飞机时,乐队奏欢迎曲,柯庆施市长、曹荻秋副市长迎上前去,同贵宾们热烈握手。
接着,一群少先队员向贵宾们献上鲜花。
舍马克由周恩来、陈毅、柯庆施等陪同,与欢迎群众见面。
这时,机场上锣鼓齐鸣,欢声四起,人们挥舞着鲜花、彩旗,高呼“中索两国人民友谊万岁!”“亚非人民团结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在宾馆附近,贵宾们受到聚集在街道两旁的群众的热烈欢迎。舍马克等走下汽车,在周恩来、陈毅、柯庆施等陪同下,穿过夹道欢呼的人群走向宾馆。人们挥动着花束和中索两国国旗,打着腰鼓,拉起了手风琴,欢呼声、乐曲声、锣鼓声响成一片。女青年跑上来向舍马克总理献上鲜花。舍马克也频频挥手向欢迎群众致意。
8月8日上午,周恩来和舍马克在上海举行会谈。会谈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会谈以后,周恩来设便宴招待索马里贵宾。
当天晚上,上海市文化局举行京剧晚会,欢迎舍马克一行。贵宾们由周恩来、陈毅和上海市市长柯庆施、副市长曹荻秋等陪同,观看上海京剧院演出的《白水滩》等京剧节目。演员们精彩的表演,博得贵宾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演出结束后,舍马克等由周恩来等陪同,登上舞台同演员们亲切握手。
舍马克一行还在上海参观访问了上海柴油机厂和新建的工人住宅区张庙一条街,受到工人和居民热烈欢迎。
舍马克在柴油机厂参观了油泵车间、柴油机车间,了解了柴油机的生产过程。参观结束时,舍马克总理请工厂负责人转达他对全厂工人的良好祝愿。他还表示,索马里和中国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中国的建设经验对他们是很有益处的。
8月9日下午,毛泽东热情接见舍马克及其随行人员,他们是新闻部长阿里·穆罕默德·希拉维、公共工程和交通部司长阿里·谢赫、农业部司长穆罕默德·伊萨、工农业全国协会主席艾哈迈德·达希尔·哈桑、全国对外贸易机构主席伊斯梅尔·纳哈尔、总理私人秘书阿卜杜拉赫曼·法拉赫·伊斯梅尔。
毛泽东同索马里贵宾进行亲切友好的谈话。
当时,在座的还有:周恩来、陈毅、李先念、外交部副部长黄镇、对外经济联络总局局长方毅、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张致祥、中国驻索马里大使张越、外交部西亚非洲司司长王雨田、礼宾司副司长葛步海。
在会谈中,中索两国政府领导人讨论了当前的国际问题,并且在有关维护亚洲和非洲的和平和安全的问题上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
双方领导人回顾了自万隆会议以来国际舞台上的发展情况,并且认为,召开第二次亚非会议的时机已经成熟,应该为此进行积极地准备。
会谈气氛是友好和融洽的,双方领导人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并且认为,两国政府应该采取继续支持使非洲成为无核武器区的一切措施,做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步骤。
在会谈中,毛泽东认为,非洲和亚洲大陆上外国军事基地的存在,是对国际和平和谅解的严重威胁,两国政府将继续大力争取撤销这些基地。
舍马克表示同意毛泽东的意见。
1963年8月11日,中索发表联合公报。
公报指出:
周恩来总理郑重表示,中国在处理同非洲国家的相互关系中,一贯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坚持不渝地采取以下的立场:1、支持非洲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2、支持非洲各国政府奉行和平中立的不结盟政策。3、支持非洲各国人民用自己选择的方式实现统一和团结的愿望。4、支持非洲国家通过和平协商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5、主张非洲国家的主权应当得到一切其他国家的尊重,反对来自任何方面的侵犯和干涉。
双方领导人确信,正如舍马克总理1963年对中国的友好访问一样,周恩来总理对索马里共和国的友好访问,对进一步加强中索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周恩来总理代表刘少奇主席邀请亚丁·阿卜杜拉·欧斯曼总统阁下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统阁下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索马里代表团访华期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正风起云涌。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觉醒了的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地斗争,并且不断地取得胜利。遭受了几百年奴役和掠夺的非洲大陆,已经有30多个国家取得了独立地位。
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斗争,有力地打击和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统治基础。正如联合公报指出的,“目前的国际形势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各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斗争”。
中、索两国人民的友谊,不但有着古老的历史传统,而且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共同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的基础上,不断获得新的发展。
这次舍马克来中国访问,虽然逗留的时间不长,但他为中国人民带来了索马里人民和非洲人民的诚挚友谊,并为促进中、索两国人民以及中国和非洲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