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火焰空气”

    在舍勒一生中,曾对化学有过不少第一流的发现,制造“火焰空气”仅是一个小插曲而已。

    舍勒在研究空气所含成分的过程中,做了多次的实验,并对燃烧后剩下的空气精心地研究起来。他感到这种空气似乎是“死的”,完全无用的。有一次,他把几只老鼠关到装满了这种“死空气”的罐子里,老鼠很快被窒息而死。

    舍勒似乎大彻大悟了。他断定空气不是什么单质,而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成分混合而成的。这两种成分里面,有一种能助燃,且在燃烧中会不知去向;另一种含量比较多,对火不起作用,在物质燃烧后会毫无损失地保留下来。

    使舍勒更感兴趣的,当然不是空气中“死”的那部分,而是它“活”的那部分,会在燃烧中不知去向的那部分。

    他想起实验中曾经出现过的现象,坩埚里硝石在熔化时,烟炱的细末飞过坩埚上空时会突然着火。难道硝石冒出的气体就是那种能够助燃的空气吗?于是,舍勒专心研究硝石。他先熔化硝石,把硝石与浓硫酸一起在火上蒸馏,后来又单独对硝石进行蒸馏,还试验把硝石和硫放在一起捣碎,又和碳一起研磨……每做完一种实验,他都记录下现象,思考其中出现的问题。

    有一天,舍勒手持一只“空”瓶子,从实验室里冲出来,大声地喊道:“火焰空气!火焰空气!”

    老板惊奇地望着舍勒。

    “走吧,我带你去看看‘火焰空气’!”舍勒拉着老板往实验室里走。

    舍勒取出几块即将熄灭的煤炭,打开手中瓶子的盖,把炭扔进去,那炭立即迸发出白色火焰。他又找来一根细柴,点着后吹熄,放进盛着“火焰空气”的瓶子里。几乎熄灭的火又明晃晃地燃烧了起来。

    舍勒洋洋得意地解释道:“瓶里装的是‘火焰空气’,是从蒸馏硝石得来的。”

    后来,舍勒又找到了几种制备纯净“火焰空气”的方法。最简单的是加热硝石,用牛尿泡收集后,移入玻璃杯中。另外,还可以用水银的红色氧化物做原料,加热之后收集。舍勒简直迷上了这个新发现。

    一天,他把磷放入盛满“火焰空气”的密闭烧瓶中燃烧,烧瓶冷却后,刚打算把它放进水里,就听见一声霹雳,震得他耳朵都快要聋了,手里的烧瓶也炸成碎片,四面纷飞。

    舍勒找出了爆炸的原因:“火焰空气”在燃烧中都“离开了”烧瓶,使瓶内出现真空,因此烧瓶被外面的大气压力压碎。

    舍勒试着第二次做这个实验。他选了一只结实壁厚的烧瓶,待磷烧尽、瓶冷却后,瓶塞却怎么用力也拔不出来。很明显,瓶里已成真空,外面的大气压发挥出了惊人的力量。可是,把塞子往瓶里推时,却轻而易举地办到了。这时,舍勒确切地相信:“火焰空气”在燃烧中完全消失了。

    舍勒发现“火焰空气”具有的助燃性,深深地吸引着他的注意力。围绕着“火焰空气”,舍勒继续做了大量的实验。他还亲自呼吸过“火焰空气”,使实验研究涉及动物生理学呼吸机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