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瓦锡的同盟军

    拉瓦锡的过人之处,除了他善于逻辑性地创造性思维之外,还在于他具有严谨而细心的科学作风。每次实验他都用天平称量一下反应前后的物质重量。这是他领先于他人的其中一个因素。

    天平的基本原理来源于阿基米德的杠杆定律。早期人们就发明了“秤”,在后来的科学实验中,它被更为精密的天平所取代。

    波义耳等化学家早就开始使用天平。当然随着机械加工技术的不断完善,天平称量的精度和灵敏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揭开燃烧之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手段。

    拉瓦锡同罗蒙诺索夫一样,意识到了物质不灭定律,因此他能坚持运用天平测量数据来检验自己的理论,使他的科学研究步入了正确的途径。

    当拉瓦锡刚刚公开发表自己的实验成果时,几乎所有的化学家都抨击他。他们怎么会相信“燃素”会没有作用了呢?

    “我不知道什么燃素,”拉瓦锡说,“我从来没有见到它。我的天平从来没告诉过我燃素的存在。我拿纯净的易燃物如磷或纯金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燃烧。在容器的内部,除了‘活空气’以外,什么也没有。结果是易燃物和‘活空气’不见了,却有了一种新物质譬如干的磷酸或是金属灰。这些新物质的质量跟易燃物和‘活空气’加在一起的质量刚好相等。

    每一个有头脑的人都只能从这里得出一个结论:物体燃烧时要和‘活空气’化合成一种新物质,这和2+2=4是一样地清楚。至于燃素和这里有何关系?不提它倒很清楚,提起它事情反而茫无头绪了。”

    拉瓦锡的这段话,立场鲜明且铿然有力地否定了燃素学说,因而遭到众多拥护燃素学说的化学家的百般责难。

    但是,真理就是真理。在拉瓦锡一个比一个更具有说服力的实验面前,燃素学说的拥护者们也不得不开始动摇了。

    为了推广新的化学理论,拉瓦锡创办了《化学年鉴》期刊,于1789年4月在巴黎正式出版。

    在此之前,由于没有专门的化学杂志,化学家们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时得到发表。拉瓦锡本人的许多重要论文也往往长时间压在科学院的秘书那里。

    为了向科学院备案,不送报告不行,送了又担心自己的成果被别人剽窃。为此,聪明的拉瓦锡为了防止自己的知识产权被他人侵犯,总是以密封件的形式把论文报告提交给科学院。

    《化学年鉴》的创办,为化学家们及时发表论著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因而深受同行专家的赞许。

    拉瓦锡以自己的魅力和优越的条件,在化学界组成了同盟军,建立起科学共同体。

    从发现氧气到建立科学的燃烧学说,拉瓦锡在前人及同行的基础上,最终推翻了燃素学说的百年统治,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化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