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新星

    这是一个天气晴好的夜晚,万籁俱寂,只有满天的繁星不时地眨着调皮的眼睛,在嬉戏游玩。

    第谷按照惯例,仍然来到户外,观察他喜爱的星辰。多少年来,第谷一直是这样,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观察的夜晚。

    忽然,一种奇异的现象发生了,天空中突然出现一颗新星,光亮无比。这是什么星呢?第谷马上提高了警觉,不仅他以前没有见过,就连他的前辈恐怕也没有见过这么亮的星。

    第谷在日记中写道:

    “晚间太阳落山以后,按照习惯,我正观看晴空里的繁星。忽然间,我注意到一颗新的异常的星,光亮超过别的星,正在我头上照耀,因为自从孩提时代以来,我便认识天上所有的星星,我知道在天空的那一个区域里不会有星……”

    第谷起初甚至怀疑自己所见是否真实,但此后,这颗星每晚都如期而至,有一段时间,在白天也能看到,这样他才相信,自己没有搞错,开始仔细地观察和记录。

    第谷用他刚制成的一架纪限仪分别测量了这颗超新星与仙后座中9颗恒星之间的角距离,这种仪器的精度达到弧分数量级。第谷持续观察了一年之久,直到1574年初,新星消失,他留下了完整的记录。

    第谷把他的观察记录分析整理之后,发表了一篇名为《论新星》的重要著作。

    尽管在欧洲有人比第谷早几天就发现了该星,中国明朝的文献中记载该星也比第谷早3天,但由于第谷对该星的缜密观测和研究,这颗新星被命名为“第谷超新星”。

    根据第谷留下的这些观测资料,可以很准确地确定当年超新星的位置,误差只有几弧分。这个精度比中国和朝鲜史料中的记载要高出两个数量级。

    第谷还详细记录了超新星的颜色和亮度变化。起初该星呈明亮的白色,星等与金星最亮时的星等相同;然后变为蓝色,再变为红色,最后呈铅灰色,到1574年2月,其星等已减到六等甚至更暗。

    今天的天文学家可以根据第谷的这些记录,断定该星是I型超新星,而且根据第谷对该星与附近恒星所作的比较,可以画出一条非常精确的光变曲线。

    第谷对超新星的观测是相当全面的。他还从不同角度测量了它与仙后星座α星(中文名称:王良四)的角距离。由于仙后座α星与超新星的经度几乎相同,第谷试图通过上述测量来发现是否有视差,结果未发现任何视差。

    这使第谷得出了这样一个正确结论:

    超新星位于恒星天球层。

    这一结论在当时非同凡响。

    一方面,根据当时仍居于罗马教会“钦定学说”地位的亚里士多德天文学理论,月球轨道以上的层层天界都是万古不变的,因此,彗星、流星之类的天象只能是“月下世界”——即大气层中的现象。

    但现在超新星分明是“从无到有”的,如果它确实在恒星天层,那么亚里士多德的“月上世界万古不变”的教条就出现了明显的例外。

    因此,超新星的位置被确定以后,他开始怀疑亚里士多德这方面的学说有多少正确性。

    另一方面,由于未能测到超新星的视差,又增强了第谷对哥白尼学说的怀疑。

    按照哥白尼的日心理论,恒星具有视差(周年视差)是地球绕日公转的必然结果。但在哥白尼死后将近300年间,天文学家们一直未能测量到任何恒星视差,直到观测精度大大提高的19世纪,哥白尼结论的正确性才被验证。

    对亚里士多德和哥白尼的怀疑,为第谷创造新的宇宙体系奠定了基础。

    这颗超新星的发现,再度燃起了第谷对天文学的强烈求知欲,使他从星占术、炼金术的小圈子里跳了出来,决定将有生之年全部献给人类的天文学事业。

    就在第谷发现天空中那颗超新星的同时,他也在陆地上发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叫克丽斯廷娜。

    克丽斯廷娜虽然布衣出身,但却有小家碧玉般的高雅气质,温柔娴静,通情达理。第谷见到她的第一眼就喜欢上她了,遂抛弃门第之见,毅然和她建立起幸福的家庭。他们共同生活了29年,直到第谷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