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岛立业

    第谷和克丽斯廷娜在瑞士的巴塞尔组建幸福家庭后,并没有沉溺在温馨欢乐之中,他知道,科学一向青睐那些勤奋钻研、善于思考的人们。

    第谷在为哥本哈根的青年学生们演讲之后,曾顺道来到达卡塞尔,拜访很有名望的黑森伯爵。

    黑森伯爵和丹麦王室关系深厚,同时他也是著名的天文学爱好者,听说第谷来访,他十分高兴,因为和著名的天文学家探讨宇宙问题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人一见面,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热烈拥抱,互致问候之后,话题很快就转入了天文学方面,他们讨论了太阳将近落山时的减速现象,这次讨论推动了第谷后来对大气折射效应的研究。

    由于二人十分投缘,第谷在这里逗留了近10天的时间。在此期间,他们每晚都进行天文观测。然后,一边品尝着咖啡,一边谈论着各种天象问题。

    第谷、勤奋钻研的学风给黑森伯爵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1575年底,第谷刚刚回到瑞士的家中,忽然收到一封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的邀请函。信中建议第谷能回到自己的祖国,从事天文学研究,并将位于丹麦海峡中的汶岛赐予第谷。

    这个从天而降的喜讯令第谷欣喜若狂,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能够得到国王的恩宠,更不会奢望自己能有一个研究天文学的场所,他拿着信函,一遍又一遍地念给妻子听,两个人都高兴地流下了热泪。

    丹麦国王为什么要资助第谷呢?

    原来,黑森伯爵认准了第谷一定会在天文学方面有更深的造诣。这样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留居国外太可惜了。丹麦有责任让第谷回归祖国,得到重用。因此,他多次上书弗里德里希二世,极力推荐第谷,而这时的国王也需要有一位高级星占学家,为他出谋划策,于是便有了那封令第谷激动万分的邀请函。

    第谷接到信后,马上收拾行装,举家迁回丹麦。

    在国王的大力资助下,第谷在汶岛很快建起了4个观象台、一个图书馆、一个实验室和一个印刷厂,人们习惯地称汶岛为“观天堡”。

    在16世纪的科学家中,除了第谷,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能拥有如此高水平的科研基地了,第谷也十分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努力工作。

    在汶岛,第谷不仅安装了当时最精良的观测仪器,而且,还自己设计制作了许多先进仪器。其中第谷最喜爱的是纪限仪。他在观象台上制造、安装了3架大型纪限仪,其中有一架全部用铜制成,这种仪器可以直接测得处于任意位置上的两个天体之间的角距离,极为便利。

    为了进一步在观测时获得精确的读数,第谷又在窥管上引入附加的照准器。照准器虽然不是第谷的发明,但经过他的有效组合,提高了天文观测的精度,因而长期被后人所仿效。

    在此期间,第谷在观测方法和观测理论方面有重大建树。

    第谷第一次非常充分地认识到持续观测的重要性。从前的天文学家,虽然知道观测精度的重要,但他们往往只进行特定的少量观测,比如日食之类的特殊现象,或是为了计算某天体运行轨道所需的一组数据。

    而第谷在汶岛建立观象台后,仅对太阳的观测记录就留下数千条,除了太阳之外,他还测量了777颗恒星的位置,留下了数千条的观测记录。

    第谷在观测方面天分极高又极其勤奋,因而以擅长观测驰誉全欧,但他并没故意夸大观测的重要性。

    他清楚地认识到,观测只是手段,是发展和丰富天文学理论的依据,观测如果不和一定的假说或理论相联系,那么观测将会失去它应有的意义。

    第谷对天文学理论的探索,尽管与后来开普勒所取得的成就相比,显得黯然失色,但他一直苦苦追寻着,直到病魔突然夺去了他的生命。

    第谷在天文学理论方面的一个重要成就要算对大气折射的研究。

    由于大气的折射,使被测天体的视地平高度较实际上的大一些,第谷通过一系列观测与计算,寻找这种折射作用的规律,编制了一份大气折射改正表。

    第谷编制这份改正表的贡献在于:他第一次测定了大气折射改正值,使对大气折射的研究走上了定量化的道路,也使得在观测时减少或避免大气折射带来的误差成为可能。

    对于行星的运动,第谷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留下了大量极为精确的观测资料,使开普勒得以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第谷于1601年去世,距望远镜时代的到来只差8年的时间,有理由设想,如果第谷能多活8年的话,天文学的历史也许会变得更加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