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胃肠病的推荐用药
针对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腹泻、便秘、溃疡性结肠炎制订的用药方案,介绍了西药、中成药、中药单方、中药复方,极为实用。
急性胃炎用药
西药
处方1 适用于轻度急性单纯性胃炎
以下H2受体阻断剂中可选用任何一种
西米替丁片(甲氰咪胍、泰胃美)口服 200mg/次 3~4次/日
雷尼替丁片(善卫得、西斯塔)口服 150mg/次 2次/日
法莫替丁片(高舒达、信法丁)口服 20mg/次 2次/日 早晚餐后服。
尼扎替丁片 口服 150mg/次 2次/日
以下胃黏膜保护剂中可选用任何一种
思密达(蒙脱石散剂)口服1袋/次3次/日餐前空腹服,用50mL温开水混匀。
麦滋林-S颗粒剂 口服 1袋/次 3次/日饭前服用。
氢氧化铝凝胶 口服 10~20mL/次 3次/日
处方2 适用于重度急性胃炎伴消化道出血
以下抑制胃酸分泌可选用下列任何一种
西米替丁注射液 静脉滴注 200mg/次 4次/日
雷尼替丁注射液 静脉滴注 150mg/次 2次/日
取消禁食后可在以下3种胃黏膜保护剂中选服任何一种
思密达(蒙脱石散剂)口服 1袋/次 3次/日 餐前空腹服用
麦滋林-S颗粒剂 口服 1g/次 3袋/日 餐前空腹服用
氢氧化铝凝胶 口服 10~20mL/次 3次/日
以下止血药中可选用任何一种或几种
凝血酶粉剂 500~2000单位/次 3次/日 口服或胃管内注入,首剂加倍。
去甲肾上腺素口服液 取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50mL/次,3~4次/日,口服或胃管内注入。
垂体后叶素注射液 首剂40单位加入5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
奥曲肽注射液 首剂0.1mg加入5mL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然后0.5mg加入500~1000mL液体中静脉滴注,速度为25μg/小时。
处方3 适用于急性腐蚀性胃炎
硫糖铝混悬液(舒可捷)口服 10mL/次 3次/日
胶体次枸橼酸铋(德诺)口服 240mg/次 2次/日
以下质子泵抑制剂可任选一种
奥美拉唑(洛塞克)口服 20mg/次 1~2次/日
兰索拉唑(达克普隆)口服 15~30mg/次 1~2次/日
泮托拉唑 口服 40mg/次 1~2次/日
处方4 适用于急性化脓性胃炎
抗生素药可等选用下列任何一种
青霉素G注射剂 静脉滴注 800万~1000万单位/次,1次/日
头孢噻吩注射剂(先锋霉素Ⅰ)静脉滴注4~6g/次,1次/日
头孢曲松钠注射剂(菌必治)静脉滴注2~4g/次,1次/日
H2受体阻滞剂可选用下列任何一种
西米替丁注射液 静脉滴注 300mg/次 4次/日
雷尼替丁注射液 静脉滴注 150mg/次 2次/日
法莫替丁注射液 静脉滴注 20mg/次 2次/日
腹痛时一般治疗用
山莨菪碱注射液 肌内注射 10mg
恶心呕吐一般治疗用
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肌内注射 10mg
中成药
1.穿琥宁注射液 肌注,40~80mg/次,2次/日;静点,200~320mg/次,2次/日。解热消炎,用于急性化脓性胃炎。
2.穿心莲片 口服。1次3~6片,1日3次。清热解毒,凉血,消肿。被誉为“中药抗生素”,适用于急性化脓性胃炎及菌痢等。
3.藿香正气软胶囊 口服,每次2~4粒,每日2次。适用于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
4.胃肠安丸 口服。①小丸1次20丸,1日3次,小儿酌减。②大丸1次4丸,1日3次,小儿酌减。适用于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肠炎,菌痢,脘腹胀满,腹痛,食积乳积。
5.云南白药 空腹口服,每次0.4g。适用于急性胃炎合并出血。
中药单方
1.老鹤草30g,鱼腥草25g,海蚌含珠40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日。治疗急性胃炎。
2.鲜佛手15g(干品6g),胡桃20g。用水冲泡代茶。或用佛手、胡桃各20g,煎水代茶饮。可用于急性胃炎。
3.高良姜、香附、荜茇各9g,吴茱萸、陈皮各6g。水煎服。用于急性胃炎寒邪犯胃证。
4.鲜柚皮1个,粳米60g,葱适量,柚皮放炭火上烧去棕黄色的表层并刮净放清水冲泡1天,切块加水煮开后放入粳米煮粥,加葱、米、盐、香油调味后食用。每2天吃柚皮1个,连食4~5个,具有疏肝健胃止痛功效,可用于急性胃炎肝郁脾虚型。
中药复方
1.柴平汤
组成 柴胡12g 黄芩12g 半夏12g 苍术12g 厚朴12g 陈皮12g 党参15g 甘草6g 生姜10g 大枣10g
用法 日1剂,水煎分2次服。痛甚加木香10g,沉香6g,延胡索12g;脘腹胀甚者加山楂、神曲各15g;胃酸多者加乌贼骨20g,煅瓦楞子15g。
功效 和解表里,祛湿消滞,和胃止痛。
主治 急性胃炎(寒热犯胃,饮食积滞型)
来源 李成泉,王顺超.柴平汤治疗急性胃炎.四川中医,1990,8(7):25
2.加味香砂平胃散
组成 苍术10g 厚朴10g 广木香10g 陈皮10g 炒枳实10g 砂仁6g 生姜8g 炙甘草6g
用法 上8味,以适量水煎药;汤成去渣,取汁分早晚2次温服。
功效 健脾行气,和胃燥湿。
主治 胃脘疼痛,气滞阻型,症见胃脘痞闷,呕恶嗳气等。
来源 李金庸.李金庸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刘寄奴合剂
组成 刘寄奴30g 栀子10g 郁金10g 连翘10g 甘草6g 麦芽30g
用法 日1剂,水煎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 清热祛湿,解痉止痛。
主治 湿热型胃脘痛(急性胃炎或慢性胃炎急性发作)。
来源 邓碧珠,汤年光.清热祛湿法治疗湿热型胃脘痛63例.广西中医药,1993,16(2):2
4.砂半理中汤
组成 清半夏15g 制香附10g 高良姜10g 炒枳壳(或炒枳实)10g 砂仁10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功效 理气和胃,温中止痛。
主治 急性胃脘痛,肝郁胃寒型,症见胁下痛,气上逆,泛恶,欲吐不吐,舌苔白或黄,脉弦紧。
来源 史宇广等.当代名医临证精华·胃脘痛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
慢性胃炎用药
西药
处方1 清除幽门螺杆菌以铋剂为主药的2周治疗方案
胶体次枸橼酸铋(德诺)口服 240mg/次 2次/日
甲硝唑 口服 500mg/次 3次/日 服用1周
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口服 1.0g/次 3次/日 服用1周
处方2 清除幽门螺杆菌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药的2周治疗方案
奥美拉唑片(洛塞克)口服 20mg/次 2次/日
克拉霉素(甲力、克拉仙)口服 500mg/次 2次/日 服用1周
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口服 1.0g/次 3次/日 服用1周
处方3 清除幽门螺杆菌四联2周治疗方案
奥美拉唑片(洛塞克)口服 20mg/次 2次/日
胶体次枸橼酸铋(德诺)口服 240mg/次 2次/日
甲硝唑 口服 500mg/次 3次/日 服用1周
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口服 1.0g/次 2次/日 服用1周
处方4 适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
胃黏膜保护剂可选用下列任何一种
麦滋林-S颗粒剂 口服 1袋/次 2次/日 餐前空腹服用
思密达(蒙脱石散剂)口服 3袋/次 3次/日 餐前空腹服用
硫糖铝片(胃溃宁)口服 1g/次 4次/日 饭前1小时或睡前嚼碎后服
抑制胃酸分泌可选用下列任何一种
西米替丁片(甲氰咪胍、泰胃美)口服 200mg/次 3~4次/日
雷尼替丁片(善卫得、西斯塔)口服 150mg/次 2次/日
法莫替丁片(高舒达、信法丁)口服 20mg/次 2次/日
尼扎替丁片 口服 150mg/次 2次/日
奥美拉唑胶囊 口服 20mg/次 1~2次/日
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
阿莫西林胶囊 口服 1.0g 3次/日
甲硝唑 口服 0.4g 3次/日
枸橼酸铋钾胶囊 120mg/次 4次/日 饭前服用
处方5 适用于伴有胆汁返流的慢性胃炎
改善胆汁返流可选用下列任何一种
多潘立酮片(吗丁啉)口服 10~20mg/次 3次/日 餐前半小时服
普瑞博思片(西沙必利)口服 5~10mg/次 3次/日 餐前半小时服
甲氧氯普胺片 口服 5~10mg/次 3次/日
考来烯胺片 口服 3~4g次 4次/日
胃酸分泌可选用下列任何一种
西米替丁片(甲氰咪胍、泰胃美)口服 200mg/次 3~4次/日
雷尼替丁片(善卫得、西斯塔)口服 150mg/次 2次/日
法莫替丁片(高舒达、信法丁)口服 20mg/次 2次/日
还应使用
胶体果胶铋(维敏)口服 100~150 mg/次 3次/日
铝碳酸镁片(达喜)口服 0.5~1.0g/次 3次/日 嚼碎后服下或
复方碳酸钙咀嚼片(罗内)口服 2片/次 3次/日 嚼碎后服下
处方6 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叶酸片 口服 10mg/次 3次/日
维生素B12注射液 肌内注射 100μg/次 1次/日
泼尼松片 口服 10mg/次 3次/日 连用4周
还可选用处方4药物
处方7 适用于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胃炎
胃苏冲剂 口服 0.15g/次 3次/日
多潘立酮片(吗丁啉)口服 10mg/次 3次/日 餐前半小时服或
普瑞博思(西沙必利)口服 5mg/次 3次/日 餐前半小时服
中成药
1.阴虚胃痛冲剂 口服,每次10~20g,1日2~3次。养阴益胃,缓中止痛。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部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等症,临床上主要应用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的治疗。
2.虚寒胃痛冲剂 口服,每次10~20 g,1日2~3次。温胃止痛,健脾益气。用于脾虚胃弱引起的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痛重等症,临床上主要应用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的治疗。
3.三九胃泰 口服,颗粒剂每次1包,早晚各冲服1次。消炎止痛,理气健胃。主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各类型慢性胃炎。
4.猴头健胃灵胶囊 口服,1次4粒,1日3次;舒肝和胃,理气止痛。用于肝胃不和,胃脘胁肋胀痛,呕吐吞酸。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属上述证候者。
5.养胃舒胶囊 口服,1次3粒,1日2次;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灼热,隐隐作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等症。
6.温胃舒胶囊 口服,1次3粒,1日2次;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冷痛、胀气、嗳气、纳差、畏寒等症。
中药单方
1.黄连、白糖各200g,上好食醋500mL,山楂片1000g,加开水4000mL,混合浸泡7日后服用。口服每次50mL,每日3次。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
2.海龟版数个。煮成胶质,装瓶备用。每日1~2汤匙,加红糖适量,用煎好的陈皮水冲服。每日2~3次,连服15~20天。慢性胃炎肝肾阴虚证。
3.黄连9g,吴茱萸9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口服,用于慢性胃炎证属郁热者。
4.黄芩10g,地榆24g,乌贼骨18g,延胡索12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口服,用于证属胃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
5.蚕蛹,焙干研粉。每服5~10g,每日2次。用于慢性胃炎、胃下垂。
6.荔枝核、木香各20g,共研细末,分3次清汤送下。适用于慢性胃炎。
中药复方
1.养阴荣胃煎
组成 制半夏6g 生地黄18g 沙参18g 当归10g 夜交藤18g 木瓜10g 麦冬10g 川楝子6g 川黄连6g 白芍18g 麦芽10g 炙甘草10g 炒扁豆6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每剂取汁500mL,早晚各250mL,饭前30分钟口服。3个月为1个疗程。
功能 养阴和胃,疏肝健脾。
主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型。
来源 阚士宇等.养阴荣胃煎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9例疗效分析.中医杂志,1999,40(10):601~602
2.胃友汤
组成 黄芪30g 肉桂6g 吴茱萸10g 枳壳10g 片姜黄10g 川芎10g 红花10g 桃仁10g 丹参30g 三棱10g 莪术10g 甘草6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功效 补气温中,活血化淤。
主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属脾胃虚寒夹淤。症见胃脘痛,腹胀,嗳气,遇寒加重,得暖则舒,舌质淡或苔薄白厚腻,脉弦或缓。
来源 中医杂志,1989,(9):32~34
3.胃仙煎
组成 白芍9~18g 黄芪15~30g 蒲公英15~30g 茯苓9g 甘草6~15g 白术9~12g 党参9~15g
用法 水煎,每日1剂,分2~3次服,2个月1个疗程。
功效 益气温中健脾。
主治 慢性浅表性胃炎脾气虚弱型。
来源 倪冰.胃仙煎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53例小结.湖南中医杂志,1995,(6):35
4.地芍止痛饮
组成 生地20g 公丁香5g 陈皮15g 枳壳15g 川厚朴15g 石斛15g 麦冬15g 白芍20g 甘草15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功效 养阴益胃,理气消痞,和胃止痛。
主治 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顽固性胃痛属胃阴虚者。
来源 张琪.张琪临床经验辑要.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苦辛开泄方
组成 半夏9g 黄芩9g 黄连9g 白芍30g 炙甘草10g 枳壳15g 槟榔9g 桔梗10g 蒲公英30g 连翘15g
用法 水煎2次,混合分3次食后服,15天为1疗程。
功效 散结消痞,通降胃气。
主治 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表现胃痛灼热,脘闷痞塞,烦躁不宁,便干溲黄,舌红苔腻。
来源 谷廷延.苦辛开泄法治疗慢性胃炎600例疗效观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2):57
消化性溃疡用药
西药
处方1 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
奥美拉唑片(洛塞克)口服 20mg/次 2次/日
或选用以下一种H2受体阻滞剂
西米替丁片(甲氰咪胍、泰胃美)口服 200mg/次 3~4次/日
雷尼替丁片(善卫得、西斯塔)口服 150mg/次 2次/日
法莫替丁片(高舒达、信法丁)口服 20mg/次 2次/日
尼扎替丁片 口服 150mg/次 2次/日
铋剂(可选用下列任何一种)
得乐冲剂 口服 1包/次 3次/日
果胶铋胶囊口服 2粒/次 3次/日
枸橼酸铋钾胶囊 120mg/次 4次/日 饭前服用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选用下列任何一种或两种不同类型的抗生素)
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口服 0.5 g/次 每日3次
四环素片 口服 500mg/次,4次/日餐前30分及睡前各 1次口服
庆大霉素片 口服 8万单位/次,2次/日
甲硝唑片 口服 0.2g 2次/日
克拉霉素 口服 500mg/次 2次/日
处方2 适用于胃溃疡
胃黏膜保护剂可选用下列任何一种
硫糖铝片(胃溃宁)口服 1g/次 4次/日 饭前1小时和睡前嚼碎服
思密达(蒙脱石散剂)口服 1袋/次 3次/日 餐前空腹服用
麦滋林-S颗粒剂 口服 1袋/次 3次/日 餐前空腹服用
其他治疗同处方1(注:不选用H2受体阻滞剂。)
处方3 适用于上腹疼痛者使用
奥美拉唑片(洛塞克)口服 20mg/次 2次/日
哌仑西平(哌吡氮平、必舒胃)口服 50mg/次 2次/日早晚饭前服疗程4~8周
铝碳酸镁片(达喜)口服 1.0g/次 3次/日 嚼碎后服下
处方4 适用于泛酸者使用
西米替丁片(甲氰咪胍、泰胃美)口服 200mg/次 3~4次/日
复方碳酸钙咀嚼片(罗内)口服 2片/次 3次/日 嚼碎后服下
麦滋林-S颗粒剂 口服 1袋/次 3次/日 餐前空腹服用
处方5 清除幽门螺杆菌以铋剂为主药的2周治疗方案
胶体次枸橼酸铋(德诺)口服 240mg/次 2次/日
甲硝唑 口服 500mg/次 3次/日 服用1周
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口服 1.0g/次 3次/日 服用1周
处方6 清除幽门螺杆菌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药的2周治疗方案
奥美拉唑片(洛塞克)口服 20mg/次 2次/日
克拉霉素 口服 500mg/次 2次/日 服用1周
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口服 1.0g/次 3次/日 服用1周
处方7 清除幽门螺杆菌四联2周治疗方案
奥美拉唑片(洛塞克)口服 20mg/次 2次/日
胶体次枸橼酸铋(德诺)口服 240mg/次 2次/日
甲硝唑 口服 500mg/次 3次/日 服用1周
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胶囊)口服 1.0g/次 2次/日 服用1周
中成药
1.健胃愈疡片 口服,4~6片/次,4次/日。用于肝郁脾虚、肝胃不和所致的胃脘胀痛、暧气吞酸、烦躁不食、腹胀便溏等症。对消化道溃疡活动期效果较好。
2.十香丸 口服,每次1丸,每日2~3次。用于胃寒气滞型十二指肠溃疡。
3.安胃片 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适用于胃部疼痛并有烧灼感,喜食冷饮,口干而苦,吐酸水烦躁易怒,舌红者。
4.紫地宁血散 口服,每次8g,每日3~4次。2~4周为1个疗程。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兼有吐血,血色鲜红者。
5.阴虚胃痛冲剂 口服,冲剂为每次10~20g,1日2~3次。生津养胃,行气止痛。适用于阴虚型消化性溃疡,症见胃脘隐痛、口干舌红少苔者。
6.玄胡止痛颗粒 每次1包,每日3次。2~4周为1个疗程。适用于消化性溃疡病气滞血淤型患者。
中药单方
1.大黄粉每次3g,每日3~4次,温开水冲服。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2.姜黄18g,炒香附15g,共研细末,每服2~3g。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属气滞胃痛者。
3.紫珠草、白及、乌贼骨粉各15g,延胡索9g,木香、甘草3g。将上药煎液浓缩30mL,每日3次,每次10mL,口服。治疗消化性溃疡有出血者。
4.牛奶250g,蜂蜜50g,白及粉10g。将牛奶煮沸,调入蜂蜜及白及粉。日服1次,经常服用。适用于消化性溃疡。
5.川乌、草乌各9g,白芷、白及各12g,研末和面少许,调合成饼,外敷于剑突下胃脘部,一昼夜后除去。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属胃寒疼痛者。
6.乌贼骨120g,贝母60g。研细末。饭前冲服3~6g,每日2~3次。消化性溃疡肝郁化火证。
中药复方
1.姜春华治消化性溃疡方
组成 制川乌6g 高良姜6g 肉桂3g 乳香9g 九香虫9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能 温中止痛。
主治 消化性溃疡寒凝气滞型。
来源 中医杂志,1984,(8)
2.消化性溃疡方(曹鸣高)
组成 炮姜炭3g 上肉桂3g 淡吴萸1.5g 旋覆花9g(包)瓦楞子20g(锻)小青皮4.5g 五灵脂6g 大白芍9g 炙甘草3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功效 温中降逆,行气活络。
主治 消化性溃疡病,脾胃虚寒、气血郁滞证。症见胃脘疼痛反复发作,夜间尤甚,如刺如绞,畏寒喜暖,嗳气频多,大便色黑,舌淡色白,脉迟弱。
来源:张声生主编.脾胃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3.溃疡散
组成 乌贼骨150g 大贝母100g 甘草50g 儿茶15g 没药15g 三七粉50g 白及20g血竭30g 黄连30g 延胡索20g
制法 除三七粉其余药物粉碎过120目筛,与三七粉混匀,装入胶囊中,每个重0.5g。
用法 1日2次,每次2胶丸,白开水冲服。
功效 活血祛淤,生肌止痛。
主治 消化性溃疡。
来源 沈阳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沈阳市卫生局.沈阳市老中医医案选编.(内部刊物),1978
4.脾虚湿困方
组成苍白术各9g藿佩各9g砂仁3g(后下)炒六曲9g 陈皮9g 茯苓9g谷麦芽各12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功效 健脾化湿,理气和胃。
主治 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脘痛,证属脾胃虚弱、湿困中焦者,症见胃脘隐痛,闷胀不舒,饥饿时痛甚,得食痛缓,但食后闷胀难受,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四肢困重,纳呆便塘,舌淡苔白腻,脉濡细。
来源:任继学主编.中国名老中医经验集萃.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脾虚气滞方
组成 党参9g 白术9g 茯苓9g 炙甘草6g 白芍12g 陈皮4.5g 谷芽15g 佛手6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功效 健脾和胃,理气畅中。
主治 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证属脾胃虚弱,气机不畅,症见胃脘隐痛,神疲乏力,纳呆便塘,舌淡苔白,脉细者。
来源 张声生主编.脾胃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腹泻用药
西药
处方1 适用于细菌感染性腹泻(包括菌痢)
根据轻重程度可以选择下列一种或两种抗菌药物
复方新诺明片 口服 1.0g/次 2次/日 首剂加倍
诺氟沙星胶囊(氟哌酸)口服 0.2g/次 3次/日
氧氟沙星胶囊(氟嗪酸)口服 0.2g/次 2次/日
环丙沙星胶囊(悉复欢)口服 0.2g/次 2次/日
吡哌酸片 口服 0.5g/次 3次/日
环丙沙星胶囊 口服 0.2g/次 3次/日
土霉素片 口服 0.5g/次 4次/日
对症治疗
颠茄片 口服 10mg/次 3次/日 腹痛时服,痛止后停药
注射用赖氨匹林 肌内或静脉注射 0.9~1.8g 1~2次/日 仅用于发热者
处方2 适用于细菌感染性腹泻(包括菌痢)病情较重者
根据病情选用下列一种抗生素治疗
氨苄西林注射剂1~2g/次,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4次/日
环丙沙星注射液 静脉滴注 0.2g/次 2次/日
氧氟沙星注射液 静脉滴注 0.2g/次 2次/日
庆大霉素注射液 静脉滴注 160mg/次 2次/日 溶于250mL液体中
磷霉素钠注射剂 静脉滴注 2~6g/次,2次/日 溶于250mL液体中
头孢他啶注射剂深部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0.5~1g/次 2次/日
头孢曲松钠注射剂 深部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1~2g/次 2次/日
对症治疗
颠茄片 口服 10mg/次 3次/日 腹痛时服,痛止后停药
扑热息痛 口服0.25~0.5g 3~4次/日 仅用于发热者
处方3 适用于病毒性胃肠炎
在进行饮食治疗和纠正水电解质的基础上,可选用下列一种或多种药
物进行治疗
思密达散剂 口服 1袋/次 加温水50mL 3次/日 严重者首剂加倍
药用炭片 口服 1~3g/次 3次/日
干扰素注射剂 肌内注射 5万~10万单位/次 1次/日 连续3~5天
山莨菪碱注射液 5~10 mg/次 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1~2次/日
洛哌丁胺胶囊 口服 2mg/次 腹泻后服1次,首剂加倍,成人最大剂量为16~20mg/日
处方4 适用于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
停用相关抗生素,并在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的基础上按下列方案治疗
整肠生 口服 0.5g/次 3次/日
米雅 口服 0.5g/次 3次/日
丽珠肠乐 口服 1~2粒/次 3次/日
培菲康片 口服 2~3粒/次 2~3次/日
处方5 适用于肠易激综合征的腹泻
洛哌丁胺胶囊 口服 2mg/次 3次/日 首剂加倍
或 复方苯乙哌啶 口服 1片 3次/日
普鲁本辛 口服 15mg/次 3次/日 有腹痛时用
多虑平 口服 12.5~25mg/次 1~2次/日
处方6 适用于非感染性慢性腹泻
肠黏膜保护剂
思密达散剂 口服 1袋/次 加温水50mL 3次/日 严重者首剂加倍
止泻可选用下列任何一种
次碳酸铋 口服 1~2g/次 3次/日
碳酸钙 口服 0.5~2g/次 3次/日
氢氧化铝凝胶 口服 10~20mL/次 3次/日
复方苯乙哌啶 口服 1片/次 3次/日
洛哌丁胺胶囊 口服 2mg/次 3次/日 首剂加倍
止痛解痉可选用下列任何一种
阿托品片 口服 0.3mg/次 3~4次/日
普鲁本辛片 口服 15mg/次 3~4次/日
山莨菪碱注射液 5~10mg/次 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 1~2次/日
镇静可选用下列任何一种
安定片 口服 2.5~5mg/次 3~4次/日
利眠宁片 口服 5~10mg/次 3~4次/日
苯巴比妥片 口服 15~30mg/次 3~4次/日
百忧解胶囊 口服 20mg/次 1次/日
赛乐特片 口服 20mg/次 1次/日早餐时顿服
博乐欣胶囊 口服 25mg/次 3次/日
中成药
1.人参健脾丸 口服,大蜜丸1次2丸,水蜜丸1次8g,1日2次。健脾益气,和胃止泻。适用于脾虚泻,常因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减弱所致。表现为面色萎黄、身倦无力、饮食无味、食后腹胀、时溏时泻。伴有肠鸣、腹隐痛等。
2.香连丸 口服,1次3~6g,1日2~3次,小儿酌减。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
3.葛根芩连片 口服,1次3~4片,1日3次。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用于泄泻痢疾,身热烦渴,下利臭秽。
4.四神丸 口服,1次9g,1日1~2次。温肾暖脾,涩肠止泻。用于命门火衰,脾肾虚寒的五更泻(又称鸡鸣泻。每天起床前,于肚脐周围作痛,腹胀肠鸣,泻后轻快,但腹部怕冷、下肢也冷)。
5.泻痢固肠丸 口服,1次3~6g,1日2~3次,小儿酌减。适用于久泻,指腹泻日久不愈,致使脾胃功能更加衰弱,见有面黄肌瘦、疲倦无力、消化不良、大便溏泻等症。
中药单方
1.马齿苋:100~150g,加水煎服,每日2次;或鲜马齿苋捣汁半杯,加蜂蜜2匙,隔水炖,空腹分2次服,治疗湿热性腹泻。
2.老艾叶1把,炒米、红糖各10g。水煎服。治疗寒泻。
3.蔓荆叶:取鲜叶250g,加水800mL,煎1.5小时,滤出药液,浓缩至150mL,分3次,1日内服完,治疗感染性腹泻。
4.白术、白芍各20g,陈皮、防风各15g。水煎。每日1剂,连服5天。治疗腹痛即泻,泻后痛减。
5.葛根10g,黄连、黄芩各6g,甘草3g。水煎服。治疗热泻。
6.青辣椒籽:取辣味重的青辣椒籽300g,晒干研末,成人每天服3次,每次服9g,有温中散寒、收敛止泻之功,可用于治疗慢性腹泻、久痢脱肛。
中药复方
1.乌梅败酱汤(路志正)
组成 乌梅12~15g 炒白芍12~15g 败酱草12g 太子参12g 葛根12g 黄连4.5~6g 木香(后下)9g 当归10g 炒枳实10g 炒白术10g 茯苓15g 炙甘草6g
用法 水煎分服,每日1剂。
功效 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
主治 湿热留恋,蕴结大肠,气血失和,脾胃不调,土虚木旺之“久痢”、“滞下”。
来源 柴国剑.中华当代名医妙方精华.长春:长春出版社,1993
2.慢性泄泻方(焦树德)
组成 熟地(拌砂仁)15g 茯苓15g 制附片8g 肉豆蔻10g 补骨脂10g 党参10g 吴茱萸6g 焦干姜6g 诃子6g 五味子9g 白术9g 炙甘草5g
用法 用伏龙肝60g煎汤代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 温补脾肾。
主治 脾肾两虚所致的慢性泄泻,包括慢性肠炎、结核性肠炎、慢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均有较好疗效,但需坚持服用数十剂。在约服10剂左右时,即按照辨证论治方法稍事加减1次。
来源 中医杂志,1985,(6)
3.温肾固肠汤(周鸣歧)
组成 制附子(先煎)15g 补骨脂20g 干姜5g 炒白术20g 肉豆蔻(煨)10g 五味子10g 熟地15g 山药15g 党参15g 山萸肉5g 丹参10g 炙甘草5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温肾健脾,益气固肠。
主治 肠鸣,腹部胀痛,五更泄泻,或久泻不愈,小腹冷感,或腰膝酸软,畏寒怕冷,舌淡嫩,舌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来源 史宇广,单书健.当代名医临证精华·慢性腹泻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
4.二术健脾汤(周鸣歧)
组成 炒白术25g 苍术15g 党参20g 炒山药15g 苡仁20g 茯苓15g干姜5g 砂仁5g 红花7.5g 生麦芽15g 陈皮10g 诃子10g 赤石脂15g
用法 水煎服,日2次。
功效 健脾燥湿,散寒止泻。
主治 大便溏薄,腹痛绵绵,每夹有黏液及不消化食物,或伴有畏寒肢冷,口干喜热饮,脘腹胀满,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脉沉滑或沉迟。
来源 史宇广,单书健.当代名医临证精华·慢性腹泻专辑.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
5.六味止泻散(张介安)
组成 白术 泽泻 云茯苓 猪苓 车前 木瓜
用法 水煎服,日1次。
功效 健脾渗湿,分清止泻。
主治 各种泄泻。
来源:张声生主编.脾胃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便秘用药
西药
处方1 适用于弛缓型便秘,具有粪便排出困难、腹痛、腹胀等症状。可选用下列药物:
酚酞 口服 50~300mg/次 必要时于临睡前服用
液状石蜡 口服 15~30mL/次 必要时于临睡前服用
蓖麻油 口服 10~20mL/次 必要时
甘油 灌肠 6~10mL/次 必要时
处方2 适用于痉挛性便秘,焦虑和精神不安者:
安定片 口服 2.5~5mg/次 临睡前服用
阿托品片 口服 0.6mg/次 3次/日 便秘改善后即可停药 可选用处方1的一种药物
处方3 适用于直肠型便秘
开塞露(50%甘油)灌肠 60mL/次 必要时可服用刺激性泻药
粪嵌顿可用温盐水或肥皂水灌肠
中成药
1.通便宁片 口服,1次4片,1日1次。若服用8小时后未排便可再服1次。宽中理气,泻下通便。用于实热便秘。
2.五仁润肠丸 口服,1次1丸,1日2次。润肠通便。用于老年体弱,津亏便秘,腹胀少食。
3.通泰胶囊 口服,1次2~4粒,1日2~3次。润肠通便。用于慢性习惯性便秘。
4.康赐尔 口服,每次1包(6g),每日3次,用300mL冷开水冲服。
可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5.三黄片 口服,1次4片,1日2次,小儿酌减。可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尿赤便秘。
6.当归龙荟丸 口服,1次6g,1日2次。能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型大便秘结。孕妇禁用;皮肤过敏者停服。
中药单方
1.牛奶250g,蜂蜜、葱白各100g。先将葱白洗净,捣烂取汁。牛奶与蜂蜜共煮,开锅下葱汁再煮即成。每早空腹服用。适用于阳虚便秘及老年人习惯性便秘。
2.松子仁、柏子仁、麻子仁各9g,黄芪15g。水煎服,每日2次。用于气秘型便秘。
3.黑芝麻、桃仁炒熟后拌蜂蜜,每日适量服用。适用于各型便秘。
4.番泻叶每次3~6g,开水泡服。具有泻热导滞之功效,适应于大肠积热所致之便秘。孕妇禁用,年老体虚者慎用。
5.槐角10g,决明子10g,泡水代茶,饮不拘时,味淡更换药物。适用于各型便秘。
6.大麻仁、苏子等份洗净合研,再用水研成汁,以此汁代水煮粥,每日服用。适用于各型便秘。
中药复方
1.润肠汤
组成 淡苁蓉9g 当归身(酒浸)9g 白芍药12g 炙升麻0.3g 醋柴胡0.6g 生於术3g 旋覆花4.5g 代赭石4.5g 郁李仁9g 枳实4.5g 瓜蒌仁(元明粉拌)12g 厚朴2.1 g 炒大腹皮4.5g 炒稻芽9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升降调中,润肠通便。
主治 症见大便秘结,饮食欠佳,肌肉消瘦,舌苔白腻,脉弦滑,右关较空大。
来源 黄荣宗等.名医妙方精华千首.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升润汤(朱安丽)
组方 黄芪20g 当归20g 炙甘草20g 升麻10g 防风各10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升阳润燥,补气益血。
主治 虚性便秘。
来源 朱安丽.升润法治疗虚性便秘32例.湖北中医杂志,1989,(1):14
3.牛麻汤(刘方红)
组成 牛膝24~30g 火麻仁24~30g 大黄6~10g 升麻3~6g 桔梗12g
用法 每日1剂,浓煎取汁250mL,分3次内服,服药1~5剂。
功效 润燥滑肠,软坚通便,兼调肺脾肾。
主治 便秘。
来源 四川中医,1990,(9):36
4.理肺汤(魏战美)
组成桔梗、甜杏仁各10g 枳壳、党参各15g。
用法每日1剂,每剂煎500mL,分2~4次口服。
功效调理肺气。
主治习惯性便秘。
来源中医杂志,1997,(11):45
溃疡性结肠炎用药
西药
处方1 适用于轻度溃疡性结肠炎
水杨酸制剂(下列药物可任选一种)
柳氮磺胺吡啶片 口服 发作期:1~1.5g/次 4次/日;缓解期:0.5g/次 4次/日 维持1~2年
颇得斯安缓释片 口服 1g/次 4次/日;病情缓解后改为0.5g/次 1次/日 维持1~2年
局部灌肠治疗 用于病变局限于直肠和乙状结肠者(下列任选一种方案)
温生理盐水100mL加柳氮磺胺吡啶1~2g,或(和)加用地塞米松5mg,甲硝唑0.4g,每晚睡前保留灌肠。病情好转后改为每周2~3次,疗程1~3个月。
颇得斯安栓剂 外用 1粒/次 1~2次/日,塞入肛门内,疗程1~3个月。
处方2 适用于中度溃疡性结肠炎
在按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泼尼松片 口服 15~20mg/次 3次/日。病情控制后递减为
10~15mg/日,可维持月余或数月,再逐渐减量至停用。
甲硝唑片 口服 0.2~0.4g/次 3次/日
抗腹泻制剂(下列药物可任选一种)
复方地芬诺脂片 口服1~2片/次 2~3次/日
洛哌丁胺胶囊 口服 起始剂量为1~3粒,以后每腹泻1次或2小时服1粒,一般维持治疗剂量为1~6粒/日
思密达散 1袋/次 加入温水50mL摇匀口服 3次/日
解痉止痛剂(下列药物可任选一种)
颠茄片 口服 8mg/次 3次/日
山莨菪碱注射液 肌内注射 10mg/次 1~2次/日
处方3 适用于重度溃疡性结肠炎(须住院治疗)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下列药物可任选一种)
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200~300mg/次 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至病情缓解。
地塞米松注射液 10mg/次 加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滴注,1次/日,至病情缓解。
抗菌药物(根据感染程度选用下列一种或联合用药)
甲硝唑注射液 缓慢静脉滴注 0.5g/次,2次/日
氨苄西林注射剂 静脉滴注或注射 3g/次,2次/日,加入生理盐水用。
头孢呋辛注射剂 静脉注射 1.5 g/次,2次/日
头孢他啶注射剂 静注或肌内注射 1~3g/次,每日2次
抗腹泻制剂(下列药物可任选一种)
复方地芬诺脂片 口服1~2片∕次 2~3次∕日
洛哌丁胺胶囊 口服 起始剂量为2粒,以后每腹泻1次或2小时服1粒,一般维持治疗剂量为1~6粒/日
思密达散 1袋/次 加入温水50mL摇匀口服 3次/日
解痉止痛剂(下列药物可任选一种)
颠茄片 口服 10mg/次 3次/日
山莨菪碱注射液 肌内注射 10mg/次 1~2次/日
经上述治疗症状缓解后继续按处方1治疗。
处方4 适用于左半结肠病变的患者使用
(或地塞米松注射液 10mg)
庆大霉素注射液 4万~8万单位 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
锡类散0.9g
将下列药物保留灌肠
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100mg
生理盐水100mL
每晚睡觉前1次,疗程1~2个月。
处方5 适用于右半结肠病变的患者使用
将下列药物保留灌肠
美沙拉嗪0.4g
生理盐水100mL
每晚睡觉前2次,疗程1~2个月。
处方6 适用于经过上述治疗仍反复发作者。
在继续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可试用下列一种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片 1.5 mg(kg/d),分次口服,疗程约2年。
巯唑嘌呤片 1.5 mg(kg/d),分次口服,疗程约1年。
中成药
1.补脾益肠丸 口服,每次6~9g,1日3次。能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涩肠止泻,止血止痛,消肿生肌。适用于各种慢性泄泻症,如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过敏等所致的腹泻、腹胀、腹鸣、黏液血便或阳虚便秘等症。
2.固本益肠片 口服,1次8片,1日3次。30天为1个疗程,连服2~3个疗程。能健脾温肾,涩肠止泻。用于脾虚或脾肾阳虚所致慢性泄泻,症见慢性腹痛腹泻、大便清稀或有黏液血便、食少腹胀、腰酸乏力、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
中药单方
1.云南白药、生肌散各1g,置10mL的37℃温水中混合均匀,先用温水500mL清洗灌肠,再用此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2.白头翁、白花蛇舌草、救必应各30g,黄连、赤芍、白芍各15g,煎水200mL,每晚睡前保留灌肠。腹泻重灌肠后难保留者,于药液中加藕粉15g,调成糊、再灌肠;便秘者,加大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3.青黛、黄柏、枯矾等为细末,加水混合均匀,每晚睡前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4.生地榆30g,生黄芪20g,水煎灌肠,适用于各种证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灌肠次数可根据病情酌定。
5.鲜猪胆汁15~20mL,儿茶细粉末2g,加生理盐水35~50mL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中药复方
1.活血化淤,通络止痛汤(董建华)
组成 桃仁6g 红花6g 当归10g 赤白芍各10g 乌药6g 香附10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活血化淤,通络止痛。
主治 久病入络,气血凝滞,络脉不通。症见腹痛如针刺,痛处固定,大便色黑,或带鲜血黏液,舌暗有淤斑点,脉弦涩。
来源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4(1):23
2.健脾溃结汤(李乾构)
组成 黄芪30g 白术15g 炒薏米15g 五味子10g 补骨脂10g 肉豆蔻10g 广木香10g 红藤20g 焦四仙各12g 六一散20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健脾补肾,除湿导滞。
主治 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
来源 北京中医,2000,1(19):5
3.溃结汤
组成 生黄芪30g 川黄连10g 罂粟壳15g 补骨脂15g 五倍子15g 地榆15g
功能 温补脾肾,清化湿浊,涩肠止泻。
用法 每日2剂,其中一剂加水500mL,煎取300mL,1日3次口服;另一剂加水500mL,文火煎至100mL,保留灌肠每日1次,1周1个疗程。
主治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来源 史继渊.溃结汤治疗82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四川中医,1989,(10):26
4.活血理肠汤
组成 桃仁12g 红花15g 赤芍10g 白芍10g 当归10g 三七6g 丹参15g 白及6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6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 活血止血,理气宽肠。
主治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气血淤阻型。
来源 朱广军.活血理肠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0例.河北中医,2000,(10):755~756
5.清化溃结汤(李乾构)
组成 白头翁15g 红藤30g 黄连10g 广木香10g 虎杖15g 六一散20g焦四仙各10g 生黄芪20g 生薏米15g 生白术15g
用法 水煎服,每日1次。
功效 健脾助运,清化湿热。
主治 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活动期。
来源 北京中医,2000,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