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这块古老而充满生机的土地上。由于地理纬度、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原因的影响,地球产生了许多奇特的、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险境和奇观。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的沙漠,从神秘的岩石发声到飘忽不定的“佛灯”,从恐怖的死亡谷到神秘的富士山……让你足不出户就可以观赏到大千世界的神奇景观,领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海洋之谜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孕育了无数生灵。浩淼无垠的大海带给人类许多未解的谜团:它们是经历了怎样的作用才形成的?为什么海水又咸又苦,让人难以下咽?而潮涨潮落又是怎样一回事呢?
海洋的形成
关于海洋的形成,人类提出了多种假说,但是却没有做出正确合理的解释,因此不能成立。现代科学普遍认为,海洋是由大陆地壳的破裂而形成的。

地震、火山喷发现象随处可见。地面上的水蒸气受热蒸发,在空中浓聚成云,云又化作倾盆大雨降落到地面,汇集成原始的海洋……
海水的形成
原始地球中含有大量的水汽。火山喷发和熔岩冷却,将这些水汽带出地表,在地壳低洼处聚集起来,长期累积便形成了海水。

一片蔚蓝色的大海
海水的味道
为什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这是由于雨水把陆地上的可溶性物质(大部分是各种盐类)带入大海,而在海水的蒸发中,这些盐类又不能随水蒸气升空,只得滞留在海洋之内。
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是地球上唯一一处人类目前还没有征服的地方。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有众多的海底奇观和未知世界吸引着我们人类的探索目光。

五彩缤纷的海底
小知识
地球从严格意义上来看应该叫做水球。
沙漠之谜

众所周知,沙漠是干旱和寸草不生的代名词。在一般人的眼里,沙漠除了荒凉、贫瘠之外,再也没有任何值得叙述的地方,更别说是为动植物和人类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家园。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沙漠成因
广阔的沙漠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界给出了许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认为岩石风化是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至于这个说法的准确率有多高,就有待于科学家们的进一步研究和发现了。
小知识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是位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广阔的沙漠和骆驼队
“沙漠开花”
在秘鲁南北狭长的滨海区,有些年份竟能长出开花结果的植物,这种现象被称为“沙漠开花”。人们猜测这可能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沙漠中的绿洲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偶尔会发现一片葱绿的树林草丛,那就是沙漠中最宝贵的绿洲。绿洲大都出现在背靠高山的地方,它们在夏季受到高山上融雪的滋润,继而长出绿色的植物。

沙漠绿洲和湖泊
沙漠深处的湖泊
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极为干旱的地区之一,但是这片沙漠深处却分布了113个大小不一的湖泊。据此,有科学家猜测这片沙漠下面隐藏着一个与祁连山冰川积雪相通的地下水库。
闪电之谜
当天空乌云密布时,经常会看到天空划过几道非常刺眼的闪电。虽然我们已经对这种自然现象司空见惯了,但是关于它的形成原因和种种特点,至今却还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
闪电温度
闪电的温度,从2.8℃~17000℃不等。闪电的极度高热,使得沿途的空气剧烈膨胀并迅速移动,因此形成波浪并发出声音。
人类的探索
为了揭开闪电之谜,科学家把气球放到雷电云层中进行探测;派飞机围绕雷电云层飞行,甚至穿越雷电云层;用火箭触发闪电。然而,即使做了这么多试验,人们对雷电的了解仍显得微不足道。

出现闪电的时候,高层建筑、输电线网等特别容易遭受袭击
谁制造了闪电?
有人认为雷电是雷公、电母制造出来的,有人则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结果。富兰克林用风筝做实验,证明了天上的电与地上的电是相同的。至今,科学家仍无法解释雷电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富兰克林
谜团难解
闪电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它们为何具有如此大的能量?闪电的这些秘密,至今无人能够完全地解释清楚。
小知识
闪电的类型主要分为有线性闪电和球形闪电。
一些探索
有科学家认为闪电可能是由于降雨引起的,可这种解释难免牵强,因为闪电也经常发生在降雨之前。另外,这一观点也无法解释在火山爆发时为何也会产生闪电现象。

闪电的传播路径依赖于空气中传导电流的离子
龙卷风之谜
龙卷风属于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美国又被称为“旋风”。龙卷风来势凶猛,破坏力往往超过地震,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龙卷风的研究,但是龙卷风之谜至今未能彻底解开。
破坏力巨大
龙卷风的活动范围虽然不大,但风速却非常快,多数情况下在接触地面之前就会消失,不过,一旦到达地面,它的强劲之势便能够摧毁一切,犹如一台巨大的吸尘器扫过地面。
小知识
大多数龙卷风在北半球是逆时针旋转,在南半球是顺时针旋转。

龙卷风
龙卷风的类别
发生的地点不同,龙卷风的名称也不同:如果发生在水面则称为“水龙卷”;如果发生在陆地上则称为“陆龙卷”。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龙卷风,危害性都是非常大的。

龙卷风示意图
“龙卷之乡”
龙卷风在世界各地都曾出现过,其中美国是受龙卷风侵害最多的国家,素有“龙卷之乡”的称谓。在美国中西部,龙卷风堪称是当地最严重的自然灾害。
古怪的行为
龙卷风有一些古怪的行为很令人费解:它能把碗橱从一个地方刮到另一个地方,却没有打碎里面的一个碗碟;它常常把人们抬向高空,然后又平平安安地送回地上……

龙卷风的破坏性很大,房子的屋顶会像滑翔翼般飞起来
鸣沙之谜

有些地方的沙子会发出声响,这就是被誉为“天地间的奇响,自然界中美妙的乐章”的鸣沙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沙子能够发出各种声响呢,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神奇的鸣沙
鸣沙一般都出现在海滩或者沙漠中,大多是在风和日丽、刮大风或是有人在沙堆上边滑动的时候发出声音。
“共振”说
沙粒长期受到狂风的吹动,所以变得大小均匀,洁净无比,同时也具有了好像蜂窝一样的孔洞。鸣沙能发出声响,可能就是由这种具有独特表面结构的沙粒相互摩擦、共振造成的。

广阔的沙漠中经常会听到神奇的鸣沙
奇特的声音
鸣沙发出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在美国夏威夷群岛的考爱岛上的沙子,会发出一阵阵狗叫般的声音,所以人们称它为“犬吠沙”。而在苏格兰爱格岛上的沙子,却能发出一种尖锐响亮的声音。

图为甘肃的鸣沙山
未解之谜
苏联一位科学家在考察鸣沙之后,提出了著名的“共鸣箱”说。至于鸣沙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完全解开,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日。
小知识
只有在固定尺寸内的石英沙,才会发出声响。
艾尔斯石之谜
艾尔斯巨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块整体岩石,千百年来静静地矗立在澳大利亚的大荒原上。这块巨石的表面能随着观赏角度、距离和天气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艳丽色彩,这个特点为巨石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世界第一大独块岩石
艾尔斯石长约3000米,高34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独块岩石。由于它自身体积的庞大,再加上所处的位置非常开阔,以至于人们在距离100千米之外的地方,就可以看到它高大的身影。
命名巨石
1873年,来自南澳洲的探险家威廉·克里斯蒂·高斯首次登上了艾尔斯巨石的顶端,他以当时南澳洲总理亨利·艾尔斯的名字为这座石山命名。

艾尔斯石
颜色的变化
艾尔斯石在太阳初升时,呈现的是浅红色;到了中午,它就会变成艳丽的橙黄色;夕阳西下,巨石似乎也受到了渲染,发出深红或紫色的光芒;夜幕降临,它又会换上一套黄褐色的晚装。

艾尔斯石
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巨石之所以能够变换出绚丽的色彩,主要是因为它本身含有的铁被空气氧化后,会随着温度的不同而改变颜色。还有人认为巨石本是一颗流星陨石,因自身原因造成了色彩变幻的奇迹。至于这种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目前尚无定论。
小知识
澳大利亚土著将艾尔斯石称为“乌卢鲁”,即“见面集会的地方”。
尼斯湖水怪之谜
提起尼斯湖,人们无不想一睹水怪的真实面貌。怎奈数百年来,人们对于尼斯湖水怪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真身。而声称目睹过水怪的人也拿不出确切的证据,由此导致尼斯湖的名声越来越大。
惊现水怪
1933年8月的一天清晨,英国兽医格兰特在经过苏格兰的尼斯湖畔时,赫然发现湖面上有一只长相颇似恐龙的怪物。根据描述,这只怪兽大约有15米长,很像早已灭绝了的蛇颈龙类动物。
小知识
许多科学家对尼斯湖水怪的存在持否定态度,认为其纯粹是闹剧。

苏格兰的尼斯湖水怪是世界上最出名的怪物,自它出现的近百年来,无数的“水怪迷”为之疯狂。
寻找水怪
关于尼斯湖水怪的报道出现后,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为了一睹水怪的真面目,每年都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科学家和探险家慕名前往尼斯湖地区参观。

美丽的尼斯湖
怪兽照片?
1934年4月19日,英国的外科医生威尔逊拍摄到了第一张尼斯湖水怪的照片。有人认为,照片上的水怪看上去非常像史前动物蛇颈龙,但这种巨大的爬行动物早就已经灭绝了。到底为何物,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一些看法
有人认为水怪是生活在尼斯湖的鲑鱼,还有人觉得水怪可能是从海洋中偶尔逆水而上的鲟鱼或鳗鱼,毕竟它们的个头都很大。
百慕大三角之谜
举世闻名的百慕大三角位于美国东海岸的大西洋中。这片海域如此出名,原因并非是百慕大群岛的旖旎风光,而是这里经常发生的神秘诡异的失踪事件。种种传说,为这片海域蒙上了一层恐怖的面纱。
神秘失踪
在百慕大三角区失踪和死亡的人数已经达到1000多人,另有超过100艘船只和飞机也在此离奇消失。奇怪的是,他们失踪后没留下一点痕迹。

1945年,美国海军第19中队的5架“复仇者”轰炸机在百慕大神秘失踪
众多猜测
面对种种离奇事件,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说法,归纳为“洋流”“磁场引力”“外星人”“黑洞”“时空收缩论”等观点,但这些观点都没有科学的依据作为支撑。
离奇事件频发
奇异事件在百慕大三角频频发生:有人在这里失踪多年又重现,这些人有的几十年竟然毫无变化,有的在几分钟内骤然变老,还有的竟然在这里死而复生。

在百慕大三角发现失踪的船只
科学骗局之首
有人将百慕大“死亡三角”列为“20世纪十大科学骗局”之首,称其为“众多科学骗局中影响最大且流传最广的一例”。
小知识
因为异常诡异,百慕大三角被人们称为“魔鬼三角”。

百慕大三角是个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风光如画的美丽海岛
死亡谷之谜

“死亡谷”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是一些让人毛骨悚然的死亡之地。这些地方往往人迹罕至,许多让人不寒而栗的不可知危险因素使得它们充满了神秘色彩。
美国“死亡谷”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与内华达州相毗连的群山之中,有一条特大的“死亡谷”。这里是人类的“地狱”,却是飞禽走兽的“天堂”。究竟是什么威胁着人的生命,却不伤害这些动物?着实让人费解。

美国死亡谷
俄罗斯“死亡谷”
“死亡谷”位于俄罗斯勘察加半岛的克罗诺基山区。这里到处都是野兽的尸骨。科学家至今未能找出它谋害生命的原因。

中国死亡谷“那棱格勒峡谷”
第五大死亡谷
我国青藏高原昆仑山区的“那棱格勒峡谷”,被称为“第五大死亡谷”。据说此地有很强的电场,一旦遇到突出地面的物体,就会产生放电现象。
意大利死亡谷
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和瓦维尔诺湖附近的“死亡谷”只危害飞禽走兽,对人的生命却毫无威胁,因此该地又被称为“动物的墓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小知识
美国的“死亡谷”已经被开辟为国家公园,每年这里都是游人如潮。
北纬30°之谜
北纬30°素有“地球怪圈”之称,这里地质地貌复杂,自然环境奇特多姿,物种矿藏丰富多样,水文气候复杂多变,地球上的无数个世界奇观、世界之最、世界之谜都不约而同地出现在这条纬线上。
谜一样的地带
长江、埃及的尼罗河在北纬30°入海,比萨斜塔、巴别塔也建在北纬30°附近。此外,就连死海、百慕大三角、“死亡谷”等谜一样的景观也都处于这一地带。
小知识
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便是位于北纬30°附近。

在北纬30°入海的长江
灾害集中区
北纬30°从古到今都是地震、火山、海难和空难等时常发生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处于这一纬度的西藏地区共发生过大于6级的地震100余次。

处于北纬30°的死海
形成原因探秘
地理学家认为北纬30°的各种神秘现象的成因来自地球内部。这一地域是当前世界地壳最活跃,构造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它的形成可能与大陆的沉没有关。
自然选择的结果
从自然条件看,北纬30°处于亚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地带,是最适于人类生存的地带。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的时代,人们选择在这一区域生存,无疑是比较明智的决定。

位于北纬30°的比萨斜塔
好望角的风暴谜
好望角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这里是个极易于葬送船只和航海人员生命的死亡之地。看着肆虐的风暴在好望角的海域内怒吼,令人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此处为何会成为风暴的天堂、航船的地狱呢?
“船员的坟墓”
好望角是举世闻名的“风暴角”,这里在一年当中,至少有一百多天是处于狂风怒号、海浪滔天的状态。在好望角附近遇难的人员不计其数,甚至连它的发现者迪亚士也难逃厄运。因此,许多人称其为“船员的坟墓”。

好望角风景秀丽
黄金枢纽地
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好望角航路一直充当着从欧洲到亚洲的唯一海上通道的角色,被称为黄金枢纽地。

探险家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假说的提出
因为好望角的地位比较重要,使得人们对此地风暴的成因产生了巨大的兴趣。经过多年的研究,科学家最终提出了“西风带说”和“海流说”来解释好望角附近海域风浪如此之大的原因。
小知识
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大大减少了通过好望角的船只数量。
“西风带说”的弊端
有些人认为,好望角附近海域风浪大是由于西风造成的。这个说法虽然吸引人,但它却无法解释在不刮西风的时候,这里的海浪为什么还是如此之大的问题。

好望角是闻名于世的岬角,上图是表现船只在好望角失事的油画
南极不冻湖

南极是指南极洲除周围岛屿以外的陆地,这里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95%以上的面积被厚厚的冰雪所覆盖,有“白色大陆”之称。然而,就在这个寒冷的冰雪世界里,却奇迹般地存在一个不冻湖。
发现不冻湖
仿佛奇迹一般,在南极大陆酷寒的气候下,竟然存在着一个面积约48万平方千米的不冻湖。当这个神奇现象公布于世后,立刻引起了科学界的震惊。
消失之谜
南极不冻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呈现出一种时隐时现的状态,并非一直存在着。曾经有考察队按照人造卫星照片显示的位置寻找不冻湖,却一无所获,这个结果无疑令许多研究者迷惑不已。

南极的冰层,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库
漩涡的力量
有科学家推测,湖泊所在区域受温差作用的影响,海水会产生垂直运动,继而形成一股漩涡。依靠这股漩涡的力量,深处的海水就会被卷到海面上,由此形成了神奇的不冻湖。

不冻湖,是指湖水温度较高,无结冰现象的湖泊
真相难解
关于南极不冻湖形成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无法统一。尽管如此,目前仍没有产生出一个令人满意和信服的结论,这个处在冰天雪地的不冻湖依然是人类世界的一个未解之谜。
小知识
南极大陆是一块远离其他大陆、与文明世界完全隔绝的大陆。

气压和温度在特殊条件下的交织,是科学家们对南极不冻湖形成原因所做的解释之一
富士山之谜
日本境内最高的山峰叫富士山,它是世界上著名的活火山,只是目前处于休眠状态。富士山上终年积雪,好像戴着一顶巨大的白色礼帽,这种奇特的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的目光。
日本圣山
美丽的雪景、壮观的日出和变换不已的云海,使富士山成为日本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世界各地的游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富士山,只为亲眼目睹这座被称为是日本象征的圣山。
富士火山锥
富士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它的最近一次喷发在1707年,据说当时九十多千米之外的江户(东京)都笼罩上了一层厚厚的火山灰。也就是在那次爆发时,富士山形成了今日的锥形巨峰。

富士山是一座横跨在静冈县和山梨县的休眠火山,它那秀丽的风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富士五湖”
富士山北坡有5个排成弧形的湖,统称为“富士五湖”,自东往西依次是:山中湖、川口湖、西湖、精进湖及本栖湖。

富士五湖
形成之谜
迷人的富士山是怎样形成的?日本佛教传说认为,富士山是在一夜之间形成的。此外,也有人说富士山是由于剧烈的地震运动形成的。还有人说是火山爆发形成了富士山几乎完美的对称山形。
小知识
“富士五湖”中的河口湖在五湖中已经成为五湖观光的中心。
火山口上的冰川
都说“水火不相容”,但是这个世界上的的确确存在着水火相容的奇异景象。火山喷发的炽热火焰与冰川移动的巨大冰块共同构成了火山口上的冰川之谜。火山口上为什么会有冰川呢?实在是一个令人迷惑不已的未解之谜。
“冰火之国”
冰岛有“冰火之国”之称。在这里你能够看到水火相容的奇异景色,位于火山口上的瓦特那冰川就是这一奇景的最佳“诠释者”。
小知识
冰岛是世界上温泉最多的国家,因此又被称为“冰火之国”。

火山爆发释放的大量的热量,能够使水温不断升高,为游客们在冰岛上“泡温泉”提供了机会
冰川上的岛国
瓦特那冰川位于冰岛东南部,面积为8300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它覆盖的面积差不多等于威尔士或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半,部分冰层的厚度达1000米。

冰岛上的火山
冰火相容
从空中鸟瞰冰岛的瓦特那冰川,可以看见一种蔚为壮观的景象:有一个直径为3000米的湖,湛蓝的湖水是由冰冠底部隆隆作响的格里姆火山融化冰块而形成。湖泊经常被冰块所覆盖,但藏在冰块下面的湖水仍然保持着融化的状态。
未解之谜
火山口上为什么会有冰川呢?冰与火怎么能够共同存在一处?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目前仍是一个未解的谜。

冰岛最大的冰湖扎古萨拉冰湖
死亡公路之谜
死亡公路是这样的一个路段:它们看上去宽阔平坦、似乎没有任何危险因素存在。然而,当车辆一旦驶入,就会轻易地发生车毁人亡的惨剧。至今,没有人能够说明白其中的原委,死亡公路就这样诡异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波兰死亡公路
在波兰的首都华沙附近,有一个恐怖地带:驾驶着车辆来到这里的司机,往往会感到头昏脑胀,就好像是吃了迷药一般神志不清,结果最终导致车毁人亡。
小知识
兰新公路430千米处,每次事故发生时,翻车的方向都是朝着北方。

看上去宽阔平坦、没有任何危险的公路,却在车辆驶入时就容易发生惨剧
“爱达荷魔鬼三角地”
“爱达荷魔鬼三角地”,指的是美国爱达荷州的州立公路上恐怖翻车地带。正常行驶的车辆一旦进入这一地带就会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抛向空中,随后重重摔到地上,造成车毁人亡的惨重事故。

美国爱达荷州的州立公路
我国的死亡公路
在我国兰(州)新(疆)公路的430千米处,经常会发生翻车事故。有人说此处道路设计不合理,可是,多次改建过的路段,依然无法避免这种神秘的翻车事故发生。

兰州至新疆的一条公路
难解之谜
面对如此怪异的死亡公路现象,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科学工作者们曾多次试图对此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却没能得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纳斯卡奇异图形之谜
在南美洲国家秘鲁的南部,有一片被称为纳斯卡的荒漠举世闻名,这是因为此地有著名的纳斯卡奇异图像。更为奇特的是,只有当人们处于高空之中时,才更能深刻地领略到那些奇异图形所带来的震撼。
发现奇异图形
1939年,一个叫科索克的美国科学家乘坐小飞机经过秘鲁高原时,忽然看到地面上有一些奇异的图形。他在经过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些图形竟然是人为创作的。
小知识
因为种种奇特的表现,有人称纳斯卡图形是“世界第八奇迹”。

发现纳斯卡奇异图形的秘鲁沙漠
几何图组成
纳斯卡图形由各种形状的几何图形组成,它们又分别组成蜥蜴、蜘蛛、章鱼、长爪狗、老鹰、海鸥、孔雀以及仙人掌等动植物的轮廓图。

纳斯卡奇异图形之峰鸟
奇特之处
太阳初升时,纳斯卡图形最为清晰,太阳一旦升至高空,那些图形便会消失。如果站在平地上观看,纳斯卡图形便毫无魅力。

纳斯卡图形
何种用途?
关于这些图形的用途,科学家只能推测。一种认为它们是古印第安人的天文日历,另一种认为其与宗教祭祀活动有关,还有一种认为这些图形可能是古印第安人的道路标志或与灌溉系统有关。
飘忽不定的“佛灯”之谜
自古以来,针对佛灯之谜产生了许多传奇的故事,许多人也试图对这种奇妙的现象给出解释,然而却始终差强人意。关于“佛灯”的种种,已经成为一个让人迷惑不已的谜。
相关记载
“天池佛灯”的正式记载最早出现在南宋时期,诗人周必大在庐山天池寺夜宿时,有幸目睹了这一罕见的景象。据说明代学者王守仁也曾在天池寺看到“佛灯”,并且写下了著名的《文殊台夜观佛灯》一诗。
小知识
1961年,竺可桢将“佛灯”列为庐山三大自然之谜的一项。

云层包围的庐山给人神秘的感觉,诗人周必大曾在此目睹了罕见的景象
传奇的说法
由于最早出现“佛灯”的地点是在天池山文殊台下,所以古人便认为这是神灵和仙佛手提灯笼在天地间穿行。到了近代,人们则认为“佛灯”是夜间山谷中的磷火。

飘忽不定的佛光
“云层反射”?
1981年底,一位服役多年的飞行员提出,“佛灯”是云层对星光的反射所致。尽管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是缺陷也很明显,比如:与天池山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相同的地方在庐山比比皆是,为什么“佛灯”从没有在其他地方出现呢?这就使得此观点的合理性得到质疑。
众说纷纭
有人试图对“佛灯”做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诸如山下灯光的折射、星光在水田里的反射、萤火虫在飞舞、山中的荧光矿石在发光等说法。然而,这些说法都因为存在漏洞而难以令人信服。
夜明珠发光之谜
夜明珠的光芒摄人心魄,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珍宝。传说中国古代人将夜明珠置于壁间,代替烛火来作为光源使用,由此可见夜明珠的光芒有多么耀眼。由此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夜明珠为何能够发光呢?
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据说在古罗马时期,皇帝会将夜明珠镶嵌在宫殿或者皇冠上,而皇后和公主等女眷则热衷于将这种宝物装饰在首饰上或者放在卧室里。夜明珠被视为珍贵的国宝,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发光之谜
夜明珠为什么可以在夜间发出强烈的光芒呢?一些专家认为,夜明珠的萤石成分中混入了硫化砷,钻石中混入了碳氢化合物,这两种物质“激化”后,到晚上就能发光了。

夜明珠
矿石加工的产物
一般人都认为夜明珠是一种稀世的珍宝,可是一些专家在考证后提出,夜明珠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神秘,它仅仅是几种特殊的矿物或岩石,经过人们的加工后才变成圆珠形。夜明珠发出的光芒,也并不像神话故事中描述的那样亮如白昼。

一串夜明珠吊坠。
谜团待解
目前为止,人们对于夜明珠发光之谜,还不能给出一个完整充分的解释。那些在夜色中闪耀着璀璨光芒的夜明珠,对于人们来说,还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谜。
小知识
据说,有一种叫做水晶夜明珠的能发出“火焰”般的夜光。

夜光石矿,夜明珠是一种特殊的矿物,经过人们加工才变成圆珠形
海底淡水来源之谜
众所周知,海洋是世界上储水量最大的地方,可是海水都含有很高的盐分,即使能量巨大,人类也无法将其简单地拿来使用。然而,在这些咸苦的海水之下,却可能隐藏着一些甘甜的淡水资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疑问产生
希腊爱琴海海底有一处特殊的涌泉,一昼夜能流出100万立方米淡水。其实世界上还有许多淡水资源都选择栖身海底,将自己的真面目深深地掩藏起来。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大海底部会有淡水存在,它们究竟来自何方?
小知识
海底淡水具有资源储量大、水质好、无污染等优点。

在爱琴海里,海底有一处涌泉,一昼夜能流出100万立方米淡水
采撷海底淡水
1498年,哥伦布率领的航队在奥里诺科河口海域中找到了淡水。2003年,法国一家公司将管子固定在意大利的一处海床上,让淡水射出了海面。

哥伦布率领的远航队曾经因为海底淡水资源而获救
隐形淡水
科学家还在海底发现了类似淡水性质的“隐淡水”。据推断,隐淡水并非原本就是淡水,而是一种被淡化了的海水。
各种理论
世界各国的科学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对于海底淡水的来源问题提出了各种理论,分别有渗透理论、凝聚理论、岩浆理论、沉降理论等。
“平顶海山”的形成之谜
在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一带的深海海底,有一座座奇异的海山,它们的顶部像被截掉一样,都是平坦的,这就是潜伏在海洋中的“平顶海山”。
发现“盖约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曾派普林斯顿大学的赫斯教授调查太平洋海底的情况。赫斯教授利用回声测深仪,对太平洋海底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结果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海底山,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平顶海山”。1946年,赫斯正式给这种“平顶海山”取名为“盖约特”。

“珊瑚礁沉积”
海底平顶山是如何形成的呢?荷兰地质学家裘宁认为它是珊瑚礁下沉后演变成的。珊瑚礁的边缘由于长期风化,渐渐溶化、消失,最后形成了平顶状。

丰富的沉积物为海底的平顶山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座座火山?
人们根据从“平顶海山”顶部打捞到的玄武岩块,判断它们可能是海底火山,火山口被火山灰等物质填平了,所以呈现平顶。
“达尔文隆起”
孟纳德认为,“平顶海山”位于一片原来隆起的地壳上,即“达尔文隆起”。这些隆起的海山被风浪削平,最后下沉,形成了“平顶海山”。但这种说法也未得到人们的认可。
小知识
凡是存在深海平顶山的地方,一般都是良好的天然渔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