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存做律师
为了生存做律师
父亲尼古拉去世后,培根的地位顿时一落千丈。父亲在世的时候,他的任何物质需求都可以从父亲那里得到满足,从来不用为钱财操心。但是,父亲死后,培根立即失掉了丰厚的财源。原本过着奢华生活的培根,一下子感觉到了窘迫。
培根的政治地位在父亲去世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父亲死后,原本对他很赏识和热情的一些人,再见到他时变得好像从来不认识一样。从此,培根结束了童话般的生活,初步感受到了世态炎凉。
出现反差如此之大的改变,一般人很难接受这样严酷的现实,但是培根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他顶住各种压力,适应了父亲去世后的生活,很快回到了自己喜爱的读书和研究中。他热心学问,胜过其他。
培根分得的那份遗产,都不够支付他日常的生活开支。他只能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和研究。培根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自身条件和将来的前途,选择了律师职业。从事这一职业,不仅可以谋生,还可以从政。
1579年6月,培根开始在葛莱学校里学习,住在原来父亲给他盖的几间房子里,在这里踏踏实实地学习法律。葛莱公会是英国一个著名的培养律师的场所,它不仅是一所法律学校,而且还承担着训练年轻贵族在艺术等领域成为拔尖人才的任务。
葛莱公会与林肯公会、内庙公会、中庙公会统称为“法庭公会”,系英国中古时期的四大律师公会。这四大公会大约起源于12世纪,至14世纪而大盛,最初为法律学校,招收学生,其后势力大增,凡从事律师职业者必出自四大公会之门。
在英国若想成为律师或法官,就必须先成为该公会的会员。培根一生都与葛莱公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连葛莱公会的校园也是由培根设计的。不久,培根成了公会的重要会员之一。培根是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开始对法律的学习和研究的。父亲留给他的遗产不够他作为学生所需,因此他不得不一边学习法律,一边寻找各种临时性的工作。
培根一再向他那些权势显赫的亲戚们发出恳求,请他们能够提携一下他,让他获得某种政治职位,以进入政治主流社会,从而使他在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培根那些近于乞讨的信函,文笔优雅,文字充满活力,足以证明写信者的才华横溢,可是效果却是微乎其微。
尼古拉·培根在世时,有一位侯爵是约克府的常客,经常摸着培根的头对尼古拉说:“这孩子真聪明,难怪女王夸奖他是‘小掌玺大臣’。长大之后,肯定能做大官。”
有一次,这位侯爵还低着头在培根的耳边说:“你爸爸公务太繁重,他顾不得管,或者不便于管的事儿,找我就成。”
如今求职成了培根最发愁的事,培根突然想起了这位侯爵的话,于是便去登门求见。第一天晚上,侯爵以“有客来访,请改日再来”为由推掉。第二天晚上,培根又去求见,侯爵夫人说:“侯爵今晚宴请贵宾,你有什么事我可以转告他,免得你一次次白跑。”
培根恳切地说明了来意,夫人说:“你在家等信儿吧!”
十多天过后,培根又去拜访,侯爵夫人从室内迎出来说道:“侯爵为你这事托了许多人,都没有回话。你再托托别人看看,别只指望侯爵。”
曾经备受女王倚重的尼古拉·培根的儿子,突然从天上掉到了地上。有好几次,培根碰壁回来,晚上就一个人关在屋里痛哭一场。第二天吃过早饭,他又精神抖擞地出门,四处求人。此时,父亲过去的同僚、朋友们再不登他的家门了。这并不是因为尼古拉生前树了许多政敌,他诚实稳健,在女王眼里和诸位大臣中间,还是很有人缘的。培根遭遇此状况,只是世态炎凉而已。
培根曾向当时的执政者、他的姨父博莱伯爵求官,而且以他的父亲尼古拉在世时的政绩而论,这种请求也不能说是冒昧的。但是,培根的请求没有发生任何效力。博莱父子对培根兄弟颇为嫉妒,所以根本就不想帮这个亲戚的忙。
培根后来之所以能同情穷人,并能理解穷人“把自己的脸贴在富人的窗玻璃上,偷看永远与自己无缘的纵情作乐”的辛酸心情,与他这段痛苦的经历密切相关。
培根决心振作起来,走出困境。考虑再三,培根觉得别无他途,只好专心攻读法律。培根在葛莱学校既学习法律,又研究他特别喜欢的哲学。艰难的生活,使培根初步尝到了生活的苦涩滋味。
虽然葛莱学校里到处充满了特权的氛围,身边还有许多年轻的贵族学生,但培根感觉一点儿也不快乐。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是发自心底的呐喊,但是有谁真正倾听过年轻的培根浸泡着泪水的内心独白呢?这呐喊声中蕴含着一种哀婉动人的东西,只有经历过这种痛苦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
在培根的生命中,出现过低潮时期。而此时正是他人生的最低潮。正是在这绝望的时刻,在这灵魂陷入痛苦的黑暗之夜,有种神秘的经历发生了。它帮助培根从忧郁的状态中走了出来,使他再一次找到了生活的目标。
一天夜里,培根独自一人待在葛莱学校自己的房间里,他在《圣经》里寻找着安慰。他经常这样做。他用手翻阅着“伟大的上帝的神圣话语”,很快找到了自己最喜爱的一段。这段文字出现在《圣经·箴言》之中:
上帝把一个东西隐藏起来,以显示自己的荣光。而国王们的义务则是把它找寻出来,才能获得荣光。
此时,培根觉得整个房间里的气氛都变了。培根突然醒悟了,他知道自己不是在孤军奋战。慰藉与希冀有如一股热流充满全身,起到了止痛的作用。他的活跃而富于创造力的头脑,马上又兴奋起来。
培根在葛莱学校经过3年的刻苦学习,1582年,他通过了考试,在葛莱公会取得了初级律师资格证。经过短暂的实习之后,培根被聘为律师,终于有了正式的职业。
这一年,21岁的培根,由一个恃才傲物的青年成长为一名稳健合格的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