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弃伟大的志向

不放弃伟大的志向

从1582年起,培根开业当律师,由于他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出色的辩才,很快就声名大振。他才气过人,著书立说,名气越来越大。培根在没有任何权贵提携的情况下,慢慢地向上爬着。但是,每上去一步都以耗去他多年的时间为代价。

1583年,培根作为汤顿派的代表被选进了国会。他的选民们对他甚为喜爱,以致他在一次又一次的选举中胜出,得以连选连任。在论辩时,培根的辩论既简洁精练又生动活泼,堪称一位无须雄辩术的雄辩家。

培根在剑桥大学读书时,就十分崇拜苏格拉底。他那苏格拉底式的智慧,使他在法庭上常常妙语连珠,让对方毫无反驳之力,从而使自己为之辩护的一方获胜。

对此,与培根同时代的、著名的剧作家和诗人本·琼生曾说:

他的辩论简洁、有力、扼要,无人能比他说得更好,或者说他说话从不废话连篇,从不做老生常谈。他的演讲没有一段不蕴藏别具一格的魅力。

听众不敢咳嗽,不敢心不在焉,否则就要漏掉他的演讲。他的演说,也使他处于控制状态之中……

像他这样的驾驭听众情感的力量,再无第二人能够拥有了。唯恐他的话快说完,这是每个听众所担心的事情。

这样的演说家是多么令人嫉妒啊!

1586年,培根当选为葛莱公会的首席会员之一。培根的才华逐渐被社会承认,在伦敦的上层社会圈子里,各种沙龙、舞会中,又开始出现他的身影。

培根这次步入上层社会,不再以大臣的公子的身份出现,而是以一个成熟的、优秀的律师和国会议员的身份出现在众人的面前。此时的培根仍然怀有忧虑,不是为职业,而是为自己的怀才不遇,为不能施展抱负而忧愁。他决心要出人头地,为了个人的尊严、为了家族的荣光,一定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家庭的经济负担沉重地压在培根的身上。亲戚朋友向他借钱,他自己没有钱也不会马上拒绝。他是那么的骄傲,宁可借债也要把钱转借给亲朋好友,以解别人的燃眉之急。培根拼命地工作,拼命地接案子,拼命地赚钱。他不惜“把自己卖掉”,也要维持自己和家人的体面生活。他内心有一种躁动的活力,使他一刻也不能停止。

培根的思维是细腻、周到的。由于他对许多问题持怀疑的态度,所以他显得和周围的人有些格格不入。尽管如此,培根并不孤独,他总是对自己的信仰矢志不渝。但是,现实生活又使培根发现:权势往往相信谎言与谗言,给予真理的敌人以丰厚的报酬。

在《论律师》一文中,培根说道:

为人打官司是伤天害理的事。虽然律师有时也可以主持正义,但律师承揽案件绝非出于对你的同情,而只是为了从你的官司中牟利。

有的人表示愿意出力帮助你,实际上却是别有用心,例如从你的案子中坐收渔人之利。而他自己的目的一旦达到,就会弃你于不顾了。

还有人之所以承揽一件案子,是为了使这个案子失败。他可能正是被你的对手所收买的。

如果由于感情的关系,律师不得不站在有罪一方的立场上时,他还不如劝两方和解,而不应当去诬陷诋毁有理的一方。

培根虽然在法律界很有名气,在国会中也得到连任,但是仍然不能出头。他在国会中所持的政治主张,简单说来,是一种“中庸主义”。培根主张在君权与民权之间,尤其在教派的纷争之间,要采取一种不偏不倚、宽容互让的办法。

对于这种政见,培根还发表过两篇文章,第一篇是发表于1585年的《时代的最伟大的产物》,主张对反对教会者予以宽容处置;第二篇发表于1589年。

当时,英国教会内外纷争激烈,这两篇文章就是针对当时的宗教之争发表的议论。在文章中,培根主张无论在教义的解释或刑罚的执行方面,都应当采取伸缩性较大的方法。

在这期间,培根已怀有改革人类知识的伟大志向,他在给财政大臣博莱的求职信中,第一次透露了他的志向:

我承认,我在默想着一个巨大的目的,犹如我有一些平常的公民的目的一样,因为我已经把一切知识当作我研究的领域。如果我能从这个领域里把两种游民清除出去,我认为我就能带来一些勤勉的观察、有根据的结论和有益处的发明与发现;这样,就是那个领域中最好的情况。

这个希望,不管是好奇心也好,天性也好,或者仁慈也好,已经深深印入我的心中而不能忘怀了。

此时,培根已经成熟了许多,他决心要把脱离实际、脱离自然的一切知识加以改革,他要将经验观察、事实依据、实践效果引入认识论。这就是后来培根提出来的“科学的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是他一生都为之奋斗的哲学志向。

马克思在概括培根的认识论时指出:

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的方法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条件。

培根提出了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实践检验真理、实践决定科学价值的思想,这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

培根清楚地知道,“科学的伟大复兴”不是他一个人能完成的,这需要国家从财政、经济,甚至教育、科学制度等一系列环节上给予支持和帮助。

培根在多次给国王的献词里都谈到了这个问题,并呼吁国王给予支持和帮助。培根自己也为此活动,取得一些学术头衔,包括著名的伊顿公学的校长,以培养更多的人才。

正如培根所说:“我希望如果我在政府中能够升到尊贵的地位时,我就会有较大的权力,能动员更多的劳力和才智来促进我的工作。因为这些缘故,我就一方面努力学习政府工作,一方面又在廉耻和诚实许可的范围之内,尽量自荐于那些在政治上有力量的朋友们。”

因此,培根走上仕途,就成为一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