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突发事件防护常识

化学事故防护常识

常见的危险化学品有:苯、液化气、香蕉水、汽油、甲醛、氨水、二氧化硫、农药、油漆、煤油、液氯等。

1.刺激眼睛,流泪致盲。

2.灼伤皮肤,溃疡糜烂。

3.损伤呼吸道,胸闷窒息。

4.麻痹神经,头晕昏迷。

5.燃烧爆炸,物毁人亡。

一、如何预防化学事故发生

1.了解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不盲目操作。不违章使用。

2.妥善保管身边的危险化学品,做到:标签完整,密封保存;避热、避光、远离火种。

3.居室内不要存放危险化学品。

4.乘船、乘车不携带危险化学品。

5.严防室内积聚高浓度易燃易爆气体。

二、化学事故的防护方法

1.—呼吸防护:戴防毒面具、防毒口罩和捂湿毛巾等。

2.皮肤防护:穿防毒衣,戴手套,穿雨衣、雨鞋等。

3.眼睛防护:戴防毒眼镜、防护镜等。

4.撤离:向上风或侧上风方向迅速撤离现场。

5.洗消:对有毒的衣物及时进行洗涤消毒处理。

6.医治:中毒人员及时送到医院救治。

战时防空袭常识

随着高科技广泛应用于军事,现代空袭对城市的威胁日益增大。有矛必有盾,只要了解现代战争的特点,掌握战时人民防空防护的方法,就能减少战争造成的损失。

现代空袭就是利用航空、航天飞行兵器对城镇以及陆地、水域等目标进行攻击的行动。

现代战争中空袭的特点主要有:

1.空袭的范围广。

2.空袭的突然性强。

5.空袭的破坏力大

一、民防的地位和作用

民防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防是指政府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空袭、抗灾救灾措施,实施救援行动,防范与减轻灾害危害的活动。在战时,民防主要是通过疏散、隐蔽、伪装、消除空袭后果和组织群众自救互救等方式,达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国民经济损失和保存战争潜力的防护目的。

二、人民防空基本防护措施

1.及时鸣放防空警报

信号由城市防空指挥部决定,鸣放国家统一规定的防空警报信号。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重复3遍。

(1)音响示意:曰曰曰臼曰臼曰曰曰臼曰曰臼曰曰曰曰曰曰曰曰曰曰曰曰臼曰曰曰臼曰曰曰曰曰曰鸣36秒停24秒

相关行动:实施防护或紧急疏散。

(2)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重复15遍。

音响示意:曰曰曰曰曰曰鸣6秒停6秒

相关行动:就近就地隐蔽。

(3)解除警报:长鸣3分钟。

音响示意:长鸣3分钟

相关行动:迅速消除空袭后果,防备敌人再次空袭。

2.组织群众疏散隐蔽

根据形势的发展,实施城镇居民的早期疏散、,临战疏散和紧急疏散。紧急疏散时,市民听到预先警报信号后,应迅速关闭煤气、水管阀门。切断电源和妥善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并在民防管理人员的指挥下进入民防工事。无法进入民防工事的应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

3.组织对重要经济目标进行防护

根据需要组织对供水供电供气设施、城市生命线工程、大型桥梁、港口码头等重要经济目标采取施放烟幕、设置假目标、空中设置障碍物等防护措施。

4.组织消除空袭后果

组织指挥医疗救护、消防治安、通信、运输、抢险抢修、防化防疫等人防专业队伍和群众抢险防护队伍,积极消除空袭后果。

三、民防工程

民防工程即指人民防空工程,是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通常有:地下指挥所、地下物资库、地下医院、地下通信站、人员隐蔽场所、人防专业队伍工程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民防工程,平时利用民防工程不得影响其防空效能。民防工程有很厚的被覆层,它能不同程度地抵御冲击波、热辐射、核辐射和常规爆炸碎片等各种杀伤因素。有三防设施的还能防止毒剂、放射性和生物战剂污染空气对人员的危害。民防工程配备有防爆活门、防护门、滤尘器、滤毒器等设备设施。

四、民防工程的使用要求

战时,人员使用民防工程,要遵守下列规定:

1.进入时要尽量缩短时间。

2.儿童、老人应有专人照顾。

3.听从工作人员疏导,按标志方向行动。

4.要安静,少活动,减少氧气消耗。

5.严禁使用明火,不吸烟。

6.节约用水,保持工程内的卫生。

7.不要乱动工程内的防护设备。

五、战时民众防护行动

1.空袭前的准备行动

(1)了解现代空袭兵器的基本知识,比如各种不同的轰炸机及导弹的外型,识别不同国家飞机符号。

(2)熟悉周围的防空隐蔽设施,明确疏散隐蔽路线。

(3)准备好随身携带的生活用品和药品,如手电简、饮用水、急救包等。

(4)房间的玻璃窗均应贴上“米”或“井”字形的纸条或布条,以防玻璃震碎伤人。

2.空袭时的防护行动

(1)听到警报时,应立即关闭煤气,熄灭炉火,切断电源,携带准备好的用品,照顾老人和小孩迅速、有序地进入指定的防空设施。夜间应严格遵守灯火管制的规定。

(2)听到空袭警报时。应就近进入防空设施隐蔽。如情况紧急无法进入防空设施时,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

(3)在街上:车辆应迅速靠路边停下,行人要就近进入地下室、地铁车站或钢筋混凝土建筑底层等处隐蔽,不要在高压电线、危险房屋和油库等易燃易爆危险处停留。

(4)在公共场所:商店、影剧院以及车站、码头的人员应听从指挥有秩序地利用地形地物分散隐蔽,不要慌张、拥挤、乱跑。

(5)在室内:可在钢筋混凝土楼房(5层以上)的底层、走廊或底层楼梯下,或在跨度较小的独用卫生间、灶间等处藏身。以上条件不具备时,也可趴在床下、桌子下或蹲在屋角边,切忌站在窗口或露天阳台上。

(6)在空旷地:可就近选择低洼地、路沟边、土堆旁或大树下疏散隐蔽,当发现炸弹在你附近投下或爆炸时,应迅速就地卧倒。方法是面部向下,掩住耳,张开嘴,闭上眼,胸和腹部不要紧贴地面,以防震伤。

3.空袭后的救护

听到解除警报后,应当积极参加抢救,尽快恢复生活和生产秩序。

(1)观察:了解隐蔽场地周围人员、设施的损伤情况,查明周围有无未爆炸的炸弹等可疑危险物。

(2)抢救:查看有无人员受伤、被埋或发生火灾,以视情况抢救。

(3)报告:及时向指挥部报告所在地的人员、物资损伤情况。

气象灾害防护常识

气象灾害是发生频率较高、影响大、危害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灾害性天气发生时,如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减轻危害。

一、龙卷风

1.什么是龙卷风

龙卷风是从强对流积雨云中伸向地面的小范围强烈旋风。它的上端与积雨云相接,下端有的悬在半空中,有的直接延伸到地面或水面,一边旋转,一边向前移动。龙卷风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从云底向下伸展,同时伴有狂风暴雨、雷电或冰雹。龙卷风经过水面,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同云相接,俗称“龙吸水”;龙卷风经过陆地、常会卷倒房屋,吹折电杆,甚至把人、畜和杂物吸卷到空中,带往它处。

2.龙卷风的特点

(1)龙卷风常在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发生,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

(2)龙卷风的袭击范围小,其直径一般在十几米到数百米之间。

(3)龙卷风的持续时间短。龙卷风的持续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最多不超过一小时。

(4)龙卷风出现的随机性大,仅仅靠常规的气象监测手段很难预报。

(5)龙卷风的风力特别大。破坏力极强。在龙卷风中心附近的风速可达100—200米/秒。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有时会把人吸走。

3.遇到龙卷风怎么办

(1)在家时,务必远离门、窗和房屋的外围墙壁,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抱头蹲下。

(2)躲避龙卷风最安全的地方是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3)在电杆倒、房屋塌的紧急情况下,应及时切断电源。以防止电击人体或引起火灾。

(4)在野外遇龙卷风时,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垂直方向逃离,伏于低洼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杆,以免被砸、被压或触电。

(5)汽车外出遇到龙卷风时,千万不能开车躲避,也不要在汽车中躲避,因为汽车对龙卷风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应立即离开汽车,到低洼地躲避。

二、雷电

1.雷电是怎么回事

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部分积聚起正电荷,另一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有的是在云层与云层之间进行,有的是在云层与大地之间进行。这两种放电现象俗称打雷,它会破坏建筑物、电气设备,伤害人畜。这种放电时间短促,一般约50—100微秒,但电流异常强大,能达到数万安培到数十万安培。放电时产生强烈的光,这就是闪电。闪电时,将释放出大量热能,瞬间能使局部空气温度升高1万—2万℃,空气的压强可达70个大气压,这样大的能量,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往往会造成火灾和人畜的伤亡。

2.雷电能造成哪些危害

(1)雷电产生强大电流,瞬间通过物体时产生高温,引起燃烧、熔化;触及人畜时,会造成人畜伤亡。

(2)雷击爆炸作用和静电作用能引起树林、电杆、房屋等物体被劈裂倒塌。

(3)打雷放电时能产生数万度高温空气急剧膨胀扩散,产生冲击波,具有一定的破坏力。

(4)雷电流在周围空间形成强大的电磁场。电磁感应能使导体的开口处产生火花放电,如有易燃、易爆物品就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5)各种电力线、电话线、广播线由于雷击产生高压,致使电器设备损坏。

3.怎样预防雷击

(1)在空旷田野上,不要使自己成为尖端,也就是说,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应该把铁锹、锄头、伞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头顶。

(2)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可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

(3)在稠密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在大树下躲雷雨是极不安全的。此外,不要在高楼烟囱下、地势高的山丘处停留,以防不测。

(4)在山间旅游,如路遇山洞也可进入避雷。

(5)打雷时,最好不要到湖泊、江河,海滩等处钓鱼和划船,也不要去游泳。

(6)打雷时,在平坦的开阔地带,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或开拖拉机。

(7)打雷时,在室内相对比较安全,但要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8)打雷时,千万不能接打电话,防止自己的耳朵永远听不到声音。

4.怎样抢救被雷击伤的人员

受雷击而烧伤或严重休克的人,身体并不带电。应马上让其躺下,扑灭身上的火,并对他进行抢救。若伤者已停止呼吸或心脏停跳,应迅速对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并及时送往医院急救。

三、浓雾

1.浓雾危害

雾天大都出现在冬季,当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时,习惯上称为大雾或浓雾。大雾天气给城市交通运输带来严重影响,由于能见度差,路面湿滑,容易引发撞车、撞人的事故。

2.雾灾时的防护措施

(1)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戴上口罩,防止吸入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2)尽量少在雾中活动,不要在雾中锻炼身体。

(3)行人穿越马路要当心,要看清来往车辆。

(4)骑车要减速慢行,听从交警指挥。乘车(船)不要争先恐后;遇渡轮停航时,不要拥挤在渡口处。

(5)雾中驾车时,应打开防雾灯,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制动距离,保持慢速行驶。在雾中停车,最好驶到道路以外。

四、暴雨

1.暴雨的危害

暴雨是指一定时间内强度很大的雨。如果1小时降雨在16毫米以上,或者12小时降雨在30毫米以上,或者24小时降雨在50毫米以上,都称暴雨。暴雨,特别是大范围持续性的暴雨和集中的特大暴雨、往往会引起严重的洪涝灾害,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

2.雨危害的防护措施

(1)地势低洼的居民住宅区,可因地制宜采取“小包围”措施,如砌围墙、大门口放置挡水板、配置小型抽水泵等。

(2)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造成暴雨时积水成灾。

(3)底层居民家中的电器插座、开关等应移装在离地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一旦室外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伤人。

(4)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井或坑、洞中。

(5)河道是城市中重要的排水通道,不准随意倾倒垃圾及废弃物,以防淤塞。

五、热带气旋

1.热带气旋危害

热带气旋是发生于热带和副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旋涡。它像小孩玩的陀螺一样,边走边转,是气象灾害中破坏力最大的灾害之一。其灾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2.热带气旋的名称和等级标准对热带气旋,我国现采用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名称和等级标准,具体为:

(1)热带低压: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6—7级(风速10.8—17.1米/秒)。

(2)热带风暴: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8—9级(风速17.2—24.4米/秒)。

(3)强热带风暴: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10—11级(风速24.5—32.6米/秒)。

(4)台风: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力大于12级(风速大于52.7米/秒)。

2000年起,我国采用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批准的新热带气旋命名系统进行命名。该套命名系统共由5组140个名字组成,循环使用。其中龙王(Longwang)、悟空(Wukong)、玉免(Yutu)、海燕(Halyan)、风神(FenSshen)、海神(Haishen),杜鹃(DuJuan)、电母(Dianmu)、海马(Haima)、海棠(Haitang)等是由我国提供的。

3.如何预防台风的破坏

(1)气象台发出台风警报后,不要到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外出的人应尽快回家。

(2)住在大厦里的居民,应关好窗户,收掉阳台上的东西(花盆、晒衣架等);加固室外易被吹动的物体。

(3)市民应留意媒体播放、刊载的台风消息,并采取预防措施。

(4)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

(5)船只应及时驶入避风港。

(6)台风袭来时,切勿靠近窗户。以免被强风吹破的窗玻璃片弄伤。

六、高温

高温灾害主要是气温太高而引起人员、动植物不能适应的现象。

1.高温标准

空气温度达到或超过35℃以上时称为高温,达到或超过37℃以上时称酷暑,连续高温酷暑会使人体不能适应而影响生理、心理,甚至引发疾病或死亡。

2.高温灾害的防御

(1)安装空调、电扇,以改善室内闷热环境。但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房内,以防止产生头疼头昏等所谓“空调病”。电扇不能直接对着头部或身体的某一部位长时间吹,以防身体局部受寒。

(2)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以防寒气侵入肌肤而患病。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后再用温水洗澡。

(3)汽车驾驶员要趁夜间气温低时休息好,保证睡眠时间,以防因疲劳引发交通事故。

(4)高温天气宜吃咸食,多饮凉茶、绿豆汤等,以补充出汗失去的水分盐分。

(5)适量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人体的耐热功能,提高适应高温环境的能力。

核、化学、生物武器防护常识

一、核武器及其防护

1.什么叫核武器

核武器是利用原子核反应瞬间放出巨大能量,起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统称为核武器。

2.核武器有哪些伤害作用

(1)光辐射:可通过灼伤皮肤、眼睛,烧伤呼吸道,引起大面积火灾等造成伤害。

(2)冲击波:可通过对内脏的挤压,对物体的抛掷、撞击造成杀伤作用。

(3)早期核辐射:可以像X光那样穿透人体杀死细胞,严重时引起放射性病。

(4)核电磁脉冲:可对电子设备造成干扰与破坏,对人员无杀伤作用。

(5)放射性沾染:可通过放射性射线伤害人体细胞。

3.对核武器的防护

由于核武器袭击范围广、杀伤破坏因素多、防护措施复杂,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护。

(1)遭受核武器袭击前的准备:

准备好简易防护器材和生活必需用品,如口罩、毛巾、雨衣等。

熟悉就近民防工事的位置、路线等,了解紧急疏散撤离方案。

(2)遭受核武器袭击时的防护:

听到警报后,家庭人员应迅速拉断电闸,关闭煤气,熄灭炉火,关好门窗,带好个人防护用品和生活用品,迅速有序地进入指定的民防工事。

来不及进入民防工事的人员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防护。

(3)遭受核武器袭击后的行动

服用预防药物。

及时撤离沾染区。

集中处理受染服装。

对人员和物品进行洗消。

二、化学武器及其防护

1.什么叫化学武器

化学武器是指在战争中用毒剂的毒害作用杀伤有生力量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如装有毒剂的炮弹、炸弹、导弹以及飞机布洒器等。

2.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1)迅速进入民防工事,不要随意进出或走动。

(2)来不及进入民防工事的人员,采取个人防护并撤离染毒区。

(3)对中毒人员及时进行抢救

毒剂种类、毒剂名称、主要中毒症状、防护急救方、神经性毒剂、沙林、梭曼、维埃克斯、瞳孔缩小、流泪出汗、呼吸困难、头痛肌颤、全身痉挛死亡、穿戴防毒衣和防毒面具;使用解磷针或阿托品等进行急救。必要时辅以人工呼吸。

窒息性毒剂、光气、咳嗽、呼吸困难、气喘咳粉红色泡沫痰、皮肤发紫、窒息、佩戴防毒面具;撤离毒区,吸氧、保暖并保持安静、糜烂性毒剂、芥子气、路易氏气、皮肤红肿、起泡、溃烂、眼结膜发炎、胸闷穿戴防毒衣和防毒面具;用2%小苏打水洗眼睛、皮肤消毒、失能性毒剂、毕兹、瞳孔散大、行动不稳、有幻觉、精神失常、佩戴防毒面具;急救可肌肉注射加兰他敏等、全身中毒性毒剂、氢氰酸、氯化氰、口舌麻木、头痛、呼吸困难、皮肤潮红、瞳孔散大、强烈抽筋死亡、佩戴防毒面具;吸入亚硝酸异戊酯进行急救。

三、生物武器及其防护

1.什么叫生物武器

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战剂杀伤有生力量和毁坏植物的各种武器、器材的总称。生物战剂是用以杀伤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性物质的总称。

2.生物武器伤害人员途径

(1)接触:生物战剂直接侵入人体皮肤、粘膜、伤口等而致病。

(2)误食: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等而致病。

(3)昆虫叮咬: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而致病。

(4)吸入:生物战剂污染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而感染致病。

3.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1)接种免疫疫苗。

(2)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3)隔离染病人员。

(4)做好灭菌消毒工作。

(5)做好杀虫、灭鼠等消灭传染媒介的工作。

为了在遭遇灾难时能进行有效的自救、互救,每个家庭都应备有一只急救箱(包),其中配备一些必需的急救用品。一旦发生意外灾情,只须打开家庭急救箱(包),便能基本满足自救、互救的需要。

4.常用应急药品

(1)外用药:红药水、碘酒、火烫药膏、眼药水、消炎粉。

(2)内服药:退热片、保心丸、止痛片、止泻药、抗生素。

(3)医用材料:三角巾、止血带、绷带、胶布、体温计、剪刀、酒精棉球。

5.食品

(1)干粮:面包、饼干、方便面等(定期更换)。

(2)饮用水:瓶装,定期更换。

(3)罐装食品。

6.急救器具

(1)逃生绳、氧气袋、收音机。

(2)锤子、钳子、家用灭火器。

(3)手电筒

学生自我防护常识

1.回家之前准备好开门的钥匙,不要站在门口才来找钥匙。

2.平常在身上一定要备有各金额的零钱。

3.发生不幸时,一定要镇定,记得对方的特征。

4.皮夹内放有自己的名字及亲友名字、电话的小卡片(作用应该是假如出车祸之类的,能联系你的家人)。

5.开两个以上的银行户头。

6.如发生不幸,不能和歹徒徒手搏斗。

7.晚上出门尽量用件外套,将皮包套住,避免被抢劫。

8.打车时,注意其他座位,以防藏有他人。

9.到公共场所喝东西,如果没有喝完就去卫生间或打电话,回来最好不要再喝,以免中间下药。

10.晚归时,应走灯光明亮的街道,以便掌握路况;上楼时,先按门铃,请家人下楼接你,以免歹徒躲在楼梯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