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米解开陀螺运动原理
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1901年出生。他出生时,他的父亲正跟随延伸的铁路不停地变换工作地点,整个家庭根本无法找到一个稳定的落脚点。全家跟着父亲,过着游击生活。
费米的家境贫寒,有两个孩子的家中已非常窘迫,费米的到来更加重了家中的负担。瘦弱单薄的母亲,无力同时照看3个未成年的孩子。因此,他们在乡下请了一个奶妈,把费米寄养在那里。
由于营养条件极差,童年的费米身体瘦小,两岁半被母亲接回家时,他已经瘦得皮包骨头,那样子和从饥饿地区逃出来的灾民差不多。
刚刚被接回家的费米,不仅长得不讨父母喜欢,而且还爱哭,稍有不适,或者哥哥姐姐惹他一下,就大哭起来。父母见费米既丑又赖,不仅不可怜他,还特别加强了对他的管教。
为了讨好父母,童年的费米学得很乖,父母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从不反抗。他知道反抗是毫无意义的。
哥哥姐姐对费米很好。这个家庭中最小的孩子,由于一出生就经历了艰苦环境的磨炼,所以,懂得与别人友好相处。
孩子们先后被送进学校,费来却令家人失望。他不爱讲话,嘴巴经常闭得很紧,似乎平时没有什么要说的。
少年费米并不愚笨。他的语言能力不突出,但是,对物理的思考却比一般孩子强得多。上小学二年级时,他与哥哥一起绘制的飞机发动机图纸,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平。哥俩还设计了一台能够运转自如的电力发动机模型。
哥哥功课好,思维敏捷,口才好,长得漂亮,而费米与哥哥相去甚远。他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在大人面前显得特别羞怯,不会花言巧语,还爱独自一个人生气。因此,费米的聪明才智被哥哥掩盖了。哥俩共同创造的成果,往往被认为是哥哥的智慧。所以,父母常表扬哥哥,从来不注意费米。
费米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他喜欢读书,特别是科技方面的书籍。他找到了数学、物理和其他方面的科学书籍。这些书在他看来很好,既能读懂,又很有趣。
一次,在旧货摊上,费米结识了一名同样喜欢读书的小朋友。这个孩子比费米大一岁,对数学和物理都有爱好。他读书的神态与费米差不多。他叫柏西柯,样子长得奇怪,面部棱角分明,额头宽宽的,鼻子又高又尖,中间还打着结。他的相貌虽然丑了点,可是却与费米谈得来。
在费米的少年时期,穷孩子普遍拥有的玩具是陀螺。这种玩具非常便宜,携带方便,几个孩子聚在一起玩,还富有挑战性。费米和柏西柯都喜欢玩陀螺。在玩耍过程中,他突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当陀螺飞快转动时,它的轴是竖直向上的;当陀螺慢悠悠旋转时,它的轴竟然变歪了,与地面形成一个明显夹角,使得陀螺的顶部描出一个圆来。
小费米激动不已,他决心要弄清这中间的奥秘。他问了周围的朋友,没有人能一一说清楚。于是他一头扎到书中找答案。他把所学的书翻了多少遍,又去图书馆去寻答案,最后还是在高年级课本中读到了两条可以解“陀螺之谜”的物理定律,弄懂了这个令他废寝忘食的问题。
费米的好学上进精神感动了邻居阿米迪教授,他决心培养这个聪明的孩子。一次,他半开玩笑地对费米说:“我出几道难题你做做好吗?”
老教授出的题明显高出费米年龄的水平,他自忖费米能答出一部分就不错了。谁知一会儿时间,费米就全部答出来了。这以后,他经常缠着老教授出难题“过过瘾”,奇迹也不断出现。
从此老教授把自己有关物理与数学的书按合理的顺序一本本让费米学习。费米的钻劲儿如鱼得水,不断攻克物理和数学难题,为他成为物理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启迪之光
费米虽然家境贫寒,得不到家人的肯定,但他凭借好学上进的精神,不断攻克难题,为成为物理学家奠定了坚实基础。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勤奋的汗水和默默的奋斗,勤奋好学是通往理想的桥梁。因此,我们要把费米作为我们的学习榜样,学习他努力上进,勤奋好学,争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