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世界文学之谜

古代文学家的并称有哪些

两司马指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史上都很有影响,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班张指东汉班固和张衡。二人都擅长辞赋,班有《两都赋》,张有《二京赋》,都是描写京都的大赋。

竹林七贤指魏晋间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说,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其作品多用比兴,借古讽今,愤世嫉俗,也掺杂人生无常、消极避世的思想情趣。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他们因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故后人称为三曹。三曹的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民歌的传统,气魄宏伟,慷慨悲壮,特别是曹操的诗,文字清峻通脱,语言直抒胸臆。

二陆指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其弟陆云。《晋书·陆云传》:“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

李杜①指诗人李白、杜甫。韩愈《调张籍》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②指唐诗人李商隐、杜牧。两人同为晚唐的著名诗人。后有人称之为李杜或小李杜。

韩柳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作家,对后代散文的发展很有影响。

诗囚指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元好问《放言》诗:“长沙一湘累,郊岛两诗囚”。意思是说两人耽于作诗苦吟,仿佛为诗所囚。两人又有苦吟诗人之称。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作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洵称老苏,轼称大苏,辙称小苏。其中苏轼的成就最高,在诗、词、文各方面都居重要地位。

三袁明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的并称。他们都是公安派的代表作家。

苏辛指宋词人苏轼、辛弃疾。前人词论,常分词为“婉约”、“豪放”两派,而以苏轼、辛弃疾为豪放词的代表,故常并称。

元曲四大家指元朝杂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他们的杂剧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无论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鲜明的特色和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关汉卿,是我国戏曲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曲家。

南洪北孔指清代剧作家洪升、孔尚任。洪生南方浙江钱塘,孔生北方曲阜,故名。代表作分别是《长生殿》和《桃花扇》。

你知道这些名著花费了多少时间吗

班固写《汉书》花了20余年心血。

王充写《论衡》费了30多年精力。

许慎写《说文解字》花了22年。

玄奘写《大唐西域记》用了17年。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19年。

沈括写《梦溪笔谈》费了9年光阴。

王祯写《农书》熬过了15个寒暑。

徐弘祖写《徐霞客游记》花了34年。

宋应星写《天工开物》用了20年精力。

顾炎武写《日知录》花了20年精力。

李汝珍写《镜花缘》历时30年而成。

曹雪芹写《红楼梦》倾注了10年心血。

孔尚任写《桃花扇》前后用了15年。

朱起凤写《辞通》费了30年光阴。

《西游记》是根据谁的故事创作的

《西游记》是中国的一部很受读者欢迎的古典神话小说。近些年来,根据它改编的电影、电视连续剧、动画片,更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小朋友们的欢迎。提到《西游记》,有哪一个孩子不会立刻想起那个武艺高强,会72般变化,能腾云驾雾、降妖除怪的孙悟空呢!有谁会想不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等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呢!

《西游记》虽然好看,可是今天,当我们学习了文化知识以后,我们就知道,这些天兵天将、妖魔鬼怪,都是人们幻化出来的,是不存在的。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断定,《西游记》完全是作者编造的,因为根据史书记载,历史上真的有唐僧去西天取经这回事。

在1300多年前,即我国的唐朝时期,有一个男子姓陈,出家做了和尚,他的法名(即出家后的名字)叫玄奘。玄奘是个很喜欢钻研经书的人,在长期的苦学中,他学到了不少知识,并逐渐成为一个颇有名气的僧人。

我们知道,佛教的起源地是印度,后来有一些印度僧人来到中国,这样就把佛教带到了中国。唐朝时期,佛教进一步在我国流传开来,从朝廷的官员,到普通百姓,信佛的人很多。有一天,唐朝皇帝召见了玄奘。他对玄奘说:“虽然佛教从印度传来已经好些年了,可是还没有一个中国僧人到印度求取过真正的经文,你是否愿意去一趟印度,为我国取回真经呢?”

玄奘一听,非常高兴。他对皇帝说:“我也非常想去佛教的故乡,以便学习更多的知识。我立誓,不取回真经,决不回来。”就这样,在公元627年,玄奘独自一人,从西安出发前往印度取经。印度虽然在我国的南边,但因当时交通不便,却不能直接南下,而必先西行绕道而行。

向西去的路程是漫长而艰难的,一路上不是荒漠戈壁,就是高山野岭。当时没有火车、飞机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只能靠双脚走。玄奘历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比如,有时几天没有水喝,有时十多天才翻过一座雪山,经常遇见野兽、强盗等。但玄奘的意志非常坚定,他克服各种困难,一直向西走。

经过了四年艰苦的跋涉,玄奘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在那里,玄奘学习了佛教的许多经典,成了一个博学的高僧。公元645年,玄奘满载着从印度取回的经卷,返回了唐朝的都城长安。玄奘的归来,轰动了朝野,长安城的百姓倾城而出,迎接玄奘的归来。

玄奘的印度之行,不仅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而且为佛教在我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玄奘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并且越传越神奇。到了16世纪中期,有一个名叫吴承恩的人,在大量民间流传的玄奘取经故事的基础上,经过加工和整理,就写出了这部脍炙人口的《西游记》。

《聊斋志异》是如何写成的

在中国古代,有一本很著名的奇书《聊斋志异》。为什么说它是奇书呢?因为这本书讲的不是真事,全是幻化出来的神仙、鬼怪、狐仙的故事。可为什么这样一本纯粹是幻化的书,竟能成为一本名著,并获得劳动人民的喜爱呢?这,可就要从此书的形成过程说起了。

清朝时,有个读书人叫蒲松龄。蒲松龄十分好学,读了许多书,十来岁就能写一手好文章,是个很有才华的人。长大后,蒲松龄就想参加考试。因为若考得好,他就可以当官,为国家百姓出力了。

可蒲松龄连考了几十年,也没被录用;相反,那些没才能、家里有钱有势的人,却靠送钱、送礼、拉关系,被录取了。

蒲松龄很失望,他感叹道:“这个社会太黑暗了,像我这样正直、有才能的人,只因为穷,永远也不可能被官府重用。”他已暗下决心,要写一本书,来控诉这黑暗的社会。可是假如直接在书中写出官府的腐败,必定会招来牢狱之灾、杀身之祸。为了避免这种厄运,蒲松龄决定:借用神仙、鬼怪、狐仙等不存在的东西,来隐晦、曲折地反映黑暗的现实,痛斥官府的腐败。这样写来,官府就找不出直接的证据来治自己的罪了。

蒲松龄在一个村子里住下来,边教书,边写书。为了搜集材料,一有空,他就带着席子、烟叶,拎着茶水,来到村旁的大路口。每逢有人经过,蒲松龄就招呼道:“老乡,坐下喝口水、抽袋烟,聊聊天再走吧!”而在闲聊的过程中,蒲松龄则听到了许多新奇的故事和传说。

晚上,蒲松龄就把听来的奇事记录下来。逐渐地,一本写满稀奇古怪故事的书就完成了。由于蒲松龄的书房名叫聊斋;又因书是一部“志异”,即记录怪异故事的书,所以蒲松龄就将书命名为《聊斋志异》了。

《一千零一夜》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集,里面的故事早在1200多年前,就开始在阿拉伯民间广为流传了。到了400多年前,这些故事才被汇集成书。后又被译成多国文字,深受各国读者的喜爱。而书中的许多故事,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的神灯》等,都已广为世人熟知了。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在古代印度和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国,它的国王叫山鲁亚尔。有一次,山鲁亚尔发现王后和奴仆们在一起狂歌、纵饮、胡作非为,不禁大怒,就把王后等人全杀了。

从此之后,山鲁亚尔就变得非常厌恶女子,并决心报复。于是,他每天娶一个女子来过夜,第二天就把这个女子杀死。这样连续过了3年,国中的女子不是被杀,就是因为害怕逃跑了。可国王不管这些,仍然命令宰相给他找女子,以供他虐杀。

这一天,宰相遍寻民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女子,非常忧愁,就唉声叹气地回了家。他的大女儿山鲁佐德见状,走上前来问道:“您为什么发愁呀?”

宰相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山鲁佐德,小女儿叫敦亚佐德。宰相知道山鲁佐德知书达理,通晓历史和民间的许多道理和故事,就把烦恼说了出来。

山鲁佐德说:“父亲,我愿意牺牲自己,去拯救别的女子。你就把我嫁给国王吧,我也许可以设法活下去。”

父亲不忍心这样做,可经不住山鲁佐德的劝说,只好答应了。临别时,山鲁佐德教给妹妹一个计策,随后就进宫了。一见到国王,山鲁佐德就哭了起来。她说:“您能把我的妹妹传来,让我和她做最后的话别吗?”

于是,国王就派人把敦亚佐德接来了。敦亚佐德见到姐姐后就说:“姐,再给我讲个故事吧!让我们高高兴兴地消遣掉最后一夜。”

山鲁佐德说:“我非常愿意,但不知国王是否允许?”

国王原本心神不定,不能入睡,听到姐妹俩的谈话,很感兴趣,就答应了。因为山鲁佐德讲的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国王听得很入迷,所以他就让山鲁佐德接着讲下去。就这样,山鲁佐德连续讲了一千零一个夜晚,共200多个故事。

后来,国王终于被感化了。他悔恨地对山鲁佐德说:“我从前乱杀人是错误的,从现在起,我再不这样做了。”

从此,萨桑国就走上了和平、幸福的道路。

为什么说《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书

凡是了解一点中国文化的人,没有人不知道《史记》这本伟大的历史书的。说到《史记》的伟大,我们必须从它的作者司马迁谈起。

司马迁生于2000年前,他的父亲是一个史官。史官是当时一种很小的官,职责就是替国家编写历史书。在父亲的影响下,司马迁从小就念了许多书,长大后,他接替了父亲的职位。

有一年,正当司马迁开始着手编写一本新的历史书,即《史记》的时候,一件非常不幸的事却降临到了他的头上。

原来,朝廷里有一个很会打仗的将领,叫李陵。可有一次,在和敌人作战失败后,李陵竟然投降了。皇帝非常震怒,下令把李陵的全家都斩掉。朝廷的大臣们见皇帝大怒,都不敢替李陵的家属说情。而正直的司马迁却站出来说:“天下无常胜的将军,李陵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的,假如不杀他的全家,李陵定然会乘机逃出敌营,重回朝廷。”

尽管司马迁说的是实情,可皇帝却不许人冒犯自己。于是,司马迁被处以宫刑。宫刑就是割去人的生殖器的刑罚,是当时最残忍的一种刑罚。受此刑的人,大都不肯再活下去。可是司马迁却忍受着众人对他的羞辱,顽强地活了下去。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事要去完成,那就是写完《史记》。

在司马迁55岁时,《史记》完成了。第二年,司马迁悄然离开了人世。因此,可以说,《史记》是一部凝聚着司马迁全部理想、精神、血汗和生命的巨作。

《史记》的伟大首先在它的内容上。《史记》从远古时代的黄帝记起,一直记到司马迁生活的年代。它跨越了漫长的3000多年的历史,记载了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难怪有人称《史记》是一部精彩的百科全书呢!

第二,《史记》真实、可信。历史书最宝贵的地方就在于尊重事实,这是许多写历史的人都很难做到的。可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却做到了。

第三,《史记》也是一部精彩的文学作品。司马迁博学多才,他在《史记》中为读者塑造了许多生动、精彩的历史人物。

为何说《红楼梦》是古典文学的顶峰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史上辉煌的巨著。作者通过写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人物的活动,涉及整个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领域的种种斗争,从而展现了封建社会各阶层人物活生生的情态。

作者曹雪芹(1724~1764),字梦阮,号雪芹。他出身封建官僚世家,少年时家道衰落,青年时家庭又面临灾变,沦落成破落户的飘零子弟。曹雪芹30岁以后开始写《红楼梦》,经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约于40岁时写成前80回。

《红楼梦》通过对以贾家为主的四大家族衰落过程及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的描写,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灭亡命运,表现了作者反抗封建制度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作者是通过塑造一系列形象来显示这个主题的。作为一代文学大师,曹雪芹在形象塑造上,显示出了精湛的功力,为我国小说艺术的长廊增添了系列式的典型人物群体。《红楼梦》全书共有400多个人物,其中主要人物都面貌各异、形象鲜明。更主要的是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封建叛逆者的形象。这两个反封建反理学的艺术形象,达到了时代的高峰。

.在艺术方面,《红楼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传统,在典型人物塑造深刻、反映现实社会深广、结构工巧、文学语言的诗情哲理、艺术构思的精湛缜密、故事情节的优美生动等方面,都达到了时代的高峰。所以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臻于成熟的标志,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顶峰。

《红楼梦》是如何写出来的

《红楼梦》是中国的一部古典名著,它不仅塑造了上百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而且写出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繁华的顶峰走向没落的全过程。《红楼梦》的语言极其丰富,书中的人物对话、环境描写、故事情节的安排,也达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被人们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红楼梦》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和它的作者曹雪芹的身世与创作态度分不开的。

曹雪芹,清朝人。他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祖父、父亲,都是与清朝皇室有很亲密关系的人。当年清朝皇帝康熙6次下江南,有5次都是住在他们曹家。由此可见曹家受皇帝宠幸的程度。

曹雪芹在15岁前,一直都过着富贵公子哥的生活。可后来家中遭遇横祸:罢官、抄家、财产被充公……曹家终于一败涂地了。而曹雪芹在这之后的生活也一天比一天糟糕,到了后来竟然连吃饭、穿衣、取暖都成了大问题。

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家族巨变,曹雪芹的心中自然有许多感慨。他决定将自家的家族史写成一部小说,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启发。

曹雪芹满腹经纶,很有才华,因此他的小说刚写出前面几章,就引起了朋友们的极大关注,他们都鼓励他一定要把这本书写下去。

这时的曹雪芹家中已极度贫困,老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然而如此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改变曹雪芹写书的决心。

1763年,曹雪芹唯一的爱子因生病无钱医治而死亡。这给了曹雪芹以沉重的打击,他经常徘徊在孩子的坟前,伤心流泪,不思饮食。悲伤、贫困、著书的辛苦,使曹雪芹一病不起,在1764年大年三十的晚上,他孤独地离开了人世。此时,《红楼梦》尚未成书,只写了80回。据考证,这80回,曹雪芹曾在10年中,增删过5次。真可谓字字皆是血泪凝结的!

因有了独特的曹雪芹,才有了独特的《红楼梦》,才使得《红楼梦》成为人类文学史上永远灿烂的光辉著作。

你知道古希腊的三大悲剧作家吗

埃斯库罗斯:(约前525~前456年),出身贵族。相传一生创作了90部悲剧和笑剧,并曾十多次获奖。现完整传世的有《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斯》、三联剧《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女神》和《波斯人》、《乞援人》、《七将攻忒拜》等七部,前三部为其代表作。多以神话为题材,借以反映自由公民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表现雅典早期奴隶制民主派在政治经济上适当节制贵族,满足自由公民愿望的改良主义主张。

索福克勒斯:(约前496~前406年),出身于雅典富商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在音乐和诗歌上造诣很深。相传一生创作了130多部悲剧和笑剧,现存《埃阿斯》、《特剌喀斯少女》、《厄斯克特拉》、《菲洛克忒忒斯》、《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等七部悲剧。一般认为后两部是他的杰作。所作多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主要表现旧的意识观念与现实的矛盾,反映雅典城邦盛极而衰时期的社会状况。既表现抽象的命运观和报应观,又重视人的个性和自由意志,故其英雄形象有与命运斗争到底的坚强信念。人物性格鲜明,结构紧凑,情节曲折。

欧里庇得斯:(约前480~前406年),出身于贵族家庭。学过绘画、哲学,也当过兵。相传创作戏剧90余部,现存《美狄亚》、《希波吕托斯》、《特洛伊妇女》、《腓尼基妇女》等18部。大多取材于神话和英雄传说,反映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社会发生危机时期的种种矛盾,表现了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注意描写日常生活,善于刻画人物心理,语言自然流畅,富于感情色彩。

莎士比亚为何伟大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之一。

他于1564年4月26日出生在英国中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镇,他住的小镇经常有剧团来巡回演出。莎士比亚经常看舞台上的演出,并坚持自学文学、历史、哲学等课程,不久就被剧团吸收为正式演员。27岁那年,他写了历史剧《亨利六世》三部曲,剧本上演,大受观众欢迎,他赢得了很高声誉,逐渐在伦敦戏剧界站稳了脚跟。

1595年,莎士比亚写了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本上演后,莎士比亚名震伦敦,观众像潮水一般涌向剧场去看这出戏,都被感动得流下了泪水。这部剧本中,作家写了自由爱情的可贵,谴责了封建制度对爱情的迫害,歌颂了理想的爱情。

1599年,莎士比亚倾注全力写成剧本《哈姆雷特》,并亲自扮演其中的幽灵。

在这出悲剧中,哈姆雷特这一艺术形象代表具有先进思想的新兴资产阶级,他热爱生活,反抗邪恶但却思想多于行动,过于优柔寡断;叔父代表的是封建反动势力,他荒淫无耻、奸险毒辣、诡计多端。哈姆雷特的复仇行动,表达了在文艺复兴时期,先进的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哈姆雷特的悲剧反映了包括莎士比亚在内,整整一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在以后的几年里,莎士比亚又写出了《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它们和《哈姆雷特》一起被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1616年,莎士比亚离开了人世。在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十四行诗和两部叙事长诗。他的剧本至今还在世界各地演出。在他的生日那天,每年都有许多国家上演他的戏剧纪念他。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他的墓在他故乡的一座小教堂旁,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像朝圣一般去瞻仰。

你知道二十四史的作者吗

《史记》西汉司马迁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代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汉书》东汉班固著。记载了西汉时代的历史。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著。记载了东汉时代的历史。

《三国志》西晋陈寿著。记载了魏、蜀、吴三国时代的历史。

《晋书》唐房玄龄等21人著。记载了西晋、东晋、十六国时代的历史。

《宋书》梁沈约著。记载了南北朝时期宋王朝的历史。

《南齐书》梁萧子显著。记载了南北朝时期南齐的历史。

《梁书》唐姚思廉著。记载了南北朝时期梁国的历史。

《陈书》唐姚思廉著。记载了南北朝时期陈国的历史。

《魏书》北齐魏收著。记载了南北朝时期魏国的历史。

《北齐书》唐李百药著。记载了南北朝时期北齐国的历史。

《周书》唐令狐德等著。记载了南北朝时期周国的历史。

《南史》唐李延寿著。记载了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历史。

《北史》唐李延寿著。记载了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历史。

《隋书》唐魏征等著。记载了隋朝的历史。

《旧唐书》后晋刘煦等著。记载了唐朝的历史。

《新唐书》宋欧阳修等著。在《旧唐书》的基础上加工整理。

《旧五代史》宋张居正著。记载了五代的历史。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等著。记载了五代的历史。

《宋史》元脱脱等著。记载了宋朝的历史。

《辽史》元脱脱等著。记载了辽代的历史。

《金史》元脱脱等著。记载了金代的历史。

《元史》明宋濂著。记载了元朝的历史。

《明史》清张廷玉等著。记载了明朝的历史。

后人将《新元史》加进,称“二十五史”,也有人将“清史稿”加进,称“二十五史”;还有人将《新元史》和《清史稿》都加进,称“二十六史”。

《古文观止》书名是什么意思

清代人吴楚材、吴调侯两人编选了一本古文选读本,定名为《古文观止》。为什么定名为《古文观止》呢?

“观止”二字出于《左传》:吴国季札在鲁国观乐中称赞说:“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意思是说,这些音乐舞蹈妙极了,其他的就不要再听再看了。后人以“观止”称赞所见事物尽善尽美,无以复加。

《古文观止》收文上起东周,下至明末,共选辑文章222篇;选材广泛,能照顾到各种文章体裁的多方面的艺术风格。所以,作者认为,他所选辑的文章是最好的,其他文章超不出这些文章的水平。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吗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关于《诗经》的成书,汉代的学者有采诗的说法,在周代,每年春季天子都派人到民间去搜集民歌,然后加以筛选,配上音律,让乐士为天子演唱。现代研究者认为,《诗经》的成书主要是周王朝在各诸侯国的协助下,搜集民间诗歌,然后经过乐师的筛选、整理、编辑而完成的。但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公卿列士所献的诗。在汉代还有关于孔子删诗的说法,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古时候的诗本有3000余篇,孔子删其重复者,选取其合乎礼义者,最后剩下305篇。

《诗经》本来叫做《诗》或《诗三百》,只是到了汉代,儒家学者将其奉为六经之一,因此才称为《诗经》。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诗经》也遭厄运,但由于不少学者都能背诵,在汉代才又整理记叙成书。汉代传授《诗经》的共有四家:齐人辕固、鲁人申培、燕人韩婴、赵人毛苌。后来其余三家所传之《诗经》渐渐亡佚,只剩毛苌一家,所以《诗经》又称《毛诗》。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包括15国风,有诗160篇;雅包括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就是“土风”、“土乐”的意思,也就是地方乐调之名。从内容上看,国风中保存了不少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具有明显的民歌特色。

“雅”,现在人们一般认为是西周王畿地区的乐调,即所谓“官调”,与“风”这样的土乐,即地方乐调相对而言。而大雅、小雅的区分,也主要是从乐调上讲的。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周颂”大部分是西周初年周王室的祭祀乐章。“鲁颂”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颂歌。“商颂”是春秋时期宋国人(殷商后裔)颂赞祖先功业的颂歌。

《水浒传》书名是怎么来的

元朝小说家施耐庵,一面教书,一面根据元人话本《张叔夜擒贼》写作《江湖豪客传》。几年后,施耐庵完成了书的创作,他对书中大部分情节感到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当时他的学生罗贯中建议他把书名改做《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非常高兴,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一部伟大的古典名著的书名因此而确定下来。

古希腊神话与古罗马神话

古希腊神话最初产生于民间,经过几百年的口头流传,然后在《荷马史诗》等著作中记录下来。希腊人在奥林匹斯诸神的殿堂里塑造了12位主神。除了众神之父宙斯和天后赫拉外,其余的神也各自有自己的族谱。他们生育繁忙,香火鼎盛,各神还有各自垂直的家庭谱系。

这里有智慧女神雅典娜、月亮和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爱情与美貌女神阿弗洛狄忒、太阳神阿波罗等。和别的神话不同,古希腊众神不仅具有人的形体,而且具有人的感觉,能够像人一样思考。他们同人一样具有欲望,会感到害怕、疼痛等。

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希腊已经历了辉煌的古典时期,罗马文学才刚刚起步。由于移民及战俘等因素,促进了两国的文化往来,也促使了先进的希腊文化对罗马文化的渗透与影响。具体地讲,罗马本有自己的神话传说,这种原始神话带有明显的“万物有灵”和拜物教的特点。但在希腊神话的影响下,罗马神话也很快具有人神同形同性的特点,许多故事几乎成为希腊神话的翻版,只是换上了罗马神的名字,如宙斯改名为朱比特,赫拉成了尤诺,阿弗洛狄忒成了维纳斯。

最早的罗马文学作品则是希腊文学的译品和仿作。第一个罗马作家李维乌斯·安德罗尼库斯(前280~前204年)是个希腊俘虏,他把《奥德赛》译成拉丁文,并将改编过的希腊剧本在罗马上演。罗马的书面文学从此开始。罗马的戏剧是在罗马原有民间戏剧的基础上,接受希腊戏剧的影响发展而来。罗马的文人史诗亦在很大程度上模仿荷马史诗。

与丰富多彩的古希腊神话相比,罗马神话要简单得多,朴素得多。古罗马神话包括神的传说和同神的传说相关的地方历史传说两部分。古罗马的神一部分是罗马及其周围邻近部族原有的,一部分是外来的。传统的罗马神大多与土地有关。

明朝的江南四才子指的是哪四个人

明朝中叶的江南城市,工商业之发达,经济文化之繁荣,远胜前朝各代和同时代的其他地区。文学艺术也随之产生新趋势,其代表就是被人们称为江南四大才子的祝允明(号枝山)、唐寅(号伯虎)、文征明(号衡山)、徐渭(字文长),也称吴门四才子(因为他们都是苏州人)。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他们的故事,这里只重点讲讲最有名的唐伯虎。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诗词曲赋皆精通,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博览群书,喜爱绘画。稍长即拜名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16岁时参加童生试,后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闽、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传世作品有《骑驴归思图》、《秋风纨扇图》、《李瑞瑞图》、《一世姻缘图》、《山路松声图》等。诗词散文有《六如居士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桃花坞,内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李商隐的诗为何多名为《无题》

李商隐(813~858年)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既受杜甫诗歌的影响,又受到梁陈宫体诗的影响,还吸取了李贺诗歌的手法,表现出情深绵邈、绮丽精工的风格。

他的诗作中,咏史诗和爱情诗最能体现其艺术风格,而以“无题”为题的爱情诗成就最高。他的无题诗,多以爱情生活中的相思为主题,着重抒发那种处在重重压抑之下的,“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思情怀。他的爱情诗,不局限于个人爱情的表达,还有着诗人对人生的慨叹。加上其表现上的含蓄、深沉,故他的爱情诗表现出凄凉伤感的情怀,但又不失于颓废,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人生的一种追求。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诗是他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生动细致地表达了那种至死不渝的思念之情,成为描写爱情的千古绝唱。但联系作者的经历,这又何尝不是作者对人生的执著追求。所以他的爱情诗内容丰富深刻,读起来令人回味无穷。也因为这样,他虽极写相思之情,却毫无齐梁那种绮靡颓废的诗风,表现出凝练、沉郁的艺术特色。同时,又因为作者遣词用字上的精辟、典雅,他的诗虽多用典故,含蓄深沉,但不显得佶屈聱牙,晦涩难懂。

苏轼在文学上有哪些成就

苏轼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这些成就,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成功的标志,并使他取得当时文坛领袖的地位。

他的散文,平易自然,文从字顺,反映了宋代古文运动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方向。他的历史论文和奏议,如《上神宗皇帝书》、《贾谊论》等,明晰透辟,富于雄辩。他的山水游记,如《超然亭记》、《石钟山记》等,把描写、叙述、议论三者融为一体,结构工巧,笔致凝练,姿态横生。他的赋,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对传统手法灵活运用,文情酣畅,舒卷自如,像优美的散文诗。他的书札柬帖也写得亲切有味。

苏轼又是个杰出的诗人。他的诗题材极为广泛。最主要的,一是反映民生疾苦、抨击社会流弊,表现了“悲歌为黎元”的可贵精神。二是写景咏物,抒发情怀。写景诗往往寥寥数语,勾勒出诱人的景色,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情趣。咏物诗如《红梅》、《双石》等,借物抒怀,真挚感人。

在艺术上,苏轼的诗有独到之处。不少诗用浪漫主义手法,以奇妙的想象、出人意表的夸张,把形象描绘得传神生动。有的诗,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揭示出深刻的哲理,使人豁然开朗。

在词方面,苏轼更有特殊贡献,苏轼创立了豪放词派。在他以前,词坛是婉约派的天下。苏轼以广阔的视野、旷达的性格、精博的学识和真挚的感情,挥洒巨笔,写出了为数众多雄豪俊爽的名篇,若破空的惊雷,震动词坛,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为词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空间。

在内容方面,广阔的社会人生成了苏轼咏唱的题材,山川景物、感旧怀古、咏物思人、农村风光等被他大量写进词中。在形式方面,苏轼富于创造精神。他既注意词的音乐性,又能出语清新朴素,流利畅达。《念奴娇·赤壁怀古》成了千古绝唱,《水调歌头·中秋》脍炙人口。

“作品”名称种种

大作——对人家作品的尊称。

拙作——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谦称。

旧作——与新作相反,指从前(旧日)写就的作品,并非指内容陈旧之作。

处女作——作者第一次发表的作品。

遗作(遗著)——作者亡故之后遗留下来(发表或尚未发表)的作品。

力作——作者呕心沥血、精心撰写的作品。

代表作——指若干篇标志作者创造思想、艺术水平高峰的作品。

平庸之作——质量平平,毫无新意之作。

成名作——作者以此一举成名的作品(例如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中篇小说《羊脂球》)。

佳作——优秀的作品。

续作(续篇)——作者本人或别人为之续写的部分。

原作——据以翻译、改编的原有作品。

你知道五步诗和三步诗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是曹植的“七步诗”,也许你已经读过,但是你可知道唐朝史青五步成诗和宋朝寇准三步成诗吗?

唐朝人史青,曾经上表唐玄宗。表中称说,曹子建七步成诗,不足为奇,而且让人觉得迟涩,他自称五步即可成诗。玄宗阅罢,十分惊奇,便将他召进宫,当面试问,命以“除夕”为题,五步内成诗。结果,史青未出五步,已成五律八句:

今夜今宵尽,

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

春逐五更来。

气色云中改,

云颜暗里摧,

风光人不觉,

已入后园梅。

玄宗大赞其才,授以左监内将军之职。

五步成诗,还不是最快的。更有快者,为宋寇准七岁时三步成诗。某次酒筵前,宾客让寇准以“华山”为题赋诗,寇准三步内赋成一诗:

只有天上见,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寥寥数语,道出了华山的雄伟峭拔,其语言之精当,气象之阔大,并不在“七步诗”之下。

词中的词牌名是怎么来的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1000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一、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指贯穿珠玉的装饰品),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二、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三、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文天祥写到的零丁洋在哪里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是这样写的: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惶恐滩的原名叫黄公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因为水流湍急,是最险的一滩,所以渡者皆惊恐,故名“惶恐滩”。零丁洋指现在福建沿海汀州一带。

本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出自《指南录》,此诗作于1279年,即作者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1278年底,文天祥战败被俘,元军的将领、南宋的降将张弘范率水军直取南宋皇帝所在的崖山(在今广东新会南海中),战船驶过珠江口外的零丁洋,张弘范要押在船上的文天祥写信给坚持斗争的爱国将领张世杰劝降。眺望着那烟波浩渺的祖国海疆,文天祥感慨万千,挥毫写下这首《过零丁洋》诗。

文天祥所处的时代,南宋政权偏安一隅,极端腐朽黑暗;蒙古贵族大举入侵,国家和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年轻的文天祥以天下为己任,他从刚刚步入政治舞台,就表现了激扬的爱国热情。文天祥被俘后,元朝统治者为利用他来笼络人心,就想尽一切办法诱使他投降。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之下,文天祥始终表示忠于祖国,始终不肯屈服。元朝统治者害怕他的影响,终于决定将他处决,时年,文天祥47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寥廓苍茫的宇宙,文天祥想到了人生的价值,他要用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一片丹心,去照亮那永垂千古的青史。这热血溶注的诗句,是哲人的思考,英雄的豪情,充溢着民族的浩然正气。作者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书写,极写国破之恨、哀怨之情。第三联作者借用两个带有情感色彩的地名写出他的处境遭遇,可谓是“绝对”。而尾联更是千古绝唱,以磅礴的气势收篇,表现出其民族气节及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激励了千百万人,是千古不朽的壮歌。

为什么许多人都是“金庸”迷

提起武侠小说,没有人会不知道金庸和他的作品,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等等。

许多人都是“金庸”迷,对金庸的作品情有独钟,百读不厌。金庸的作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一是金庸的武侠小说想象力丰富,情节起伏跌宕、紧扣读者的心弦。像《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被关入西湖底下的暗牢中不见天日,正当读者为他的命运担心焦虑时,小说笔锋一转,令狐冲无意间发现铁板床上刻有《吸星大法》的武功秘籍,让他在身陷囹圄中练就一身罕见的武功,由此峰回路转,轻易地脱离了地下黑牢,让读者猛松了一口气。

二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并不仅仅只是编几个离奇有趣的故事,而是蕴藏深厚的文化内涵于字里行间。金庸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非常高的造诣,他的作品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佛家的思想、道家老庄的哲学、儒家宽厚中庸的传统观念,以及墨家行侠仗义的风范,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展现。

三是金庸作品塑造了许多侠义英雄的形象,忠厚实诚的大侠郭靖、机敏灵活而又貌似玩世不恭的杨过、豪放的乔峰……他们行侠仗义,疾恶如仇,无不体现了芸芸众生的心愿,令人心驰神往,遐想无边。

金庸的武侠小说被誉为“成年人的童话”,许多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豪情壮举,读者们尽可在金庸的作品中过上一把瘾,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金庸的作品一共15部,大部分都被搬上了银幕,“金庸”迷的人数可不在少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