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过女儿国
师徒四人走了很久,过了冬天,又迎来了一个春天。这天,四人遇到一个小河,三藏不知道怎么过去。悟空从岸边望去,远远看见在河那边有几个茅屋,估计是摆渡的人家,就高喊:“摆渡1的,划个船过来。”
不一会儿,对岸有个人划着船驶过来。划近了一看,撑船的是个老婆婆。悟空很好奇,就问:“怎么是个老婆婆来撑船啊?”老婆婆笑笑没有回答他。师徒们上了船,没多久,小船便载着他们到了对岸。三藏取了些钱给老婆婆。老婆婆也没多说什么,接过钱,笑嘻嘻地就回屋去了。三藏看到河水很干净,就喝了两口,八戒也跟着喝了两口。四人在岸边整顿了一下行李,继续前进。
师徒四人走了有半个时辰,三藏和八戒突然感到肚子疼,接着肚子慢慢大了起来。四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忽然看见前面有个村子,急忙赶到村口。悟空看见村口有个婆婆在那儿坐着,就上去问怎么回事。婆婆知道后,笑嘻嘻地说:“你们刚才经过的河叫子母河,喝了那里的水就会怀胎。我们这里有个解阳山,山里有个‘落胎泉’,去那里打来水喝了,就能把胎打掉了。”悟空听完后,赶紧去“落胎泉”打来了水,三藏和八戒喝完后,肚子渐渐小了回去,也不疼了。悟空好奇,就问老婆婆这是怎么回事,老婆婆说:“我们这里是西梁女儿国,国家里都是女人,没有男人。到了二十岁的女人要想生孩子,就去子母河喝水,一般人是不敢喝那条河的河水的。”师徒四人这才恍然大悟。
师徒四人辞别了老婆婆,穿过村子继续往前走,走了不到三四十里,就到了西梁女儿国的境内。进了城,果然和老婆婆说的一样,大街小巷来来往往的都是女人。街上行人看见师徒四人后都聚了过来,边聚边喊:“大家快来看男人啊!快来看男人啊!”不一会儿,一个女官走过来,对三藏师徒说:“外来人不能随便在街上行走。”说完,就领四人到驿馆休息。三藏对女官说:“贫僧是从东土大唐来的,要去西天拜佛求经。我们身上有通关文牒,希望见了你家皇上,签了文牒放行。”女官说:“你们先在这里休息,等我去禀告皇上,签了文牒好给你们送行。”三藏欣然同意了。
那个女官离开了驿馆,就上朝把事情禀告给了女王。女王听了以后非常欢喜,就对百官说:“我昨天梦见五彩斑斓的光了,原来是今天这件喜事。”女王说:“传说中来自东土的这个男人,是大唐皇帝的御弟,如果我招他为国王,我为王后,永传帝业岂不是更好?”女王问女官:“不知道那唐僧长得怎么样?”女官回答说:“唐僧身披袈裟五彩斑斓2,风姿英俊,只是徒弟长得相貌丑陋。”女王就说:“既然是这样,那就放他的徒弟去西天取经,留下唐僧就行了。”百官纷纷说好。
女王派了女官去驿馆求亲,自己则梳妆了一下,然后率百官在大殿迎接唐僧。
女官来到驿馆,说明了女王的意思,没等三藏开口,悟空就抢先一口答应了下来。女官听了,高高兴兴地回去禀告了。悟空对三藏说:“师父不用着急,一切听我安排就行。”
女官回到王宫后告诉了女王,女王听后非常高兴。女王怕夜长梦多3,就派人叫师徒四人立刻上殿,好签了文牒,打发悟空他们走。师徒四人来到大殿,女王一把抓住三藏就往宝座上领。三藏起先并不愿意,但看见悟空向他使了眼色,便顺从地跟着女王坐上了宝座。女王在大殿上盛宴款待了悟空等人。大家吃完后,女王马上签了通关文牒,还给了悟空他们很多的银两和衣服。
一行人到了城门口,三藏开口向女王告别,女王大惊失色,抓住三藏不放。悟空施法定住了女王和随行的侍卫。就在这时,忽然一阵狂风刮过,从空中闪出一个女子,转眼间就把三藏给抓走了。悟空立刻驾起筋斗云追了出去,八戒和悟净也紧随其后。三人追到一座山上,没有看见女子和师父的身影,却忽然看见有一处山门。三人走到门前,看到门上写着“毒敌山琵琶洞”几个字。八戒刚要砸门,被悟空阻止了。悟空变成一个小虫偷偷地飞进洞里。悟空到了洞中最深处的时候,看见一个妖娆的女子正在千方百计地勾引三藏。悟空现了原形,举起金箍棒朝女子打去。女子口中吐出一道光把三藏罩住,回头就和悟空打了起来。二人打出了洞外,八戒和沙僧也上来帮忙,悟空越打越起劲,女子眼看落了下风,回头就要逃跑。悟空紧追不舍,没想到女子突然回过身子,不知道什么东西突然刺在悟空头上,悟空一下子头痛难忍,只好放弃追赶。第二天悟空头不疼了,又进洞把女子引了出来,双方又大战起来。打斗中,女子又使用了昨天的招数,把八戒的嘴弄伤了。三人不知如何对付,只好先撤回去想计策。恰逢这时,观音出现,告诉他们这个女子是蝎子精变的,曾经将如来左手的中指和拇指扎坏了,到现在只能弯曲着。要想降服这个妖怪必须去天宫找昴日星官来。悟空上了天宫,找来了昴日星官,又进洞把妖精引了出来。昴日星官变成了大公鸡,对着蝎子精大叫一声,蝎子精立刻现了原形。昴日星官再叫一声,蝎子精便死在了山坡上。
悟空赶紧进洞救出了三藏,放走了蝎子精抓来的女儿国的臣民,一把火烧了琵琶洞。悟空扶三藏上了马,出了山,继续向西天赶路。
注解:
1 【摆渡】指提供给人坐船过河。
2 【五彩斑斓】多形容颜色靓丽光鲜,色彩丰富的意思。
3 【夜长梦多】比喻时间一拖长,情况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