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中利器
在21世纪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说到手中利器,我们不能不提到手枪。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枪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已经发展成为种类繁多的现代枪械家族,其性能也在不断提高。枪械可是兵器库中的宠儿,无论是传统的手枪、冲锋枪,还是狙击步枪和特种枪等,都是枪械家族的优秀成员,它们曾在大大小小的无数战争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早期手枪
手枪是一种可以供单人使用的军事武器,其最早的雏形诞生于公元14世纪初或者更早的时候。在中国,当时出现了一种小型的铜制火铳——手铳。这可以看做是手枪的最早起源。
枪支鼻祖
火门枪是火药传入欧洲后的产物,堪称枪支鼻祖。它的结构很简单,其发射方式类似于今天的爆竹。发射时,需要两名发射手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其中一名负责瞄准,一名负责点火。

古代火门枪很不方便,特别是骑兵,根本无法两人操作。
小知识
人们通常所说的现代手枪,只包括击发手枪、左轮手枪和自动手枪。
燧发式手枪
公元15世纪,手枪由点火枪改进为火绳枪,实现了真正的单手射击。到了17世纪的时候,燧发式手枪取代了火绳枪,成为手枪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反映19世纪初期生活的影片里,我们常能看到燧发枪的身影。

骑兵燧发式手枪
大显神威
燧发式手枪是由法国人研制的,前后历经10年时间。它也是撞击燧石产生火花、引燃火药而完成发射的。在1775年到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燧发式手枪深受官兵喜爱。
左轮手枪
左轮手枪也叫转轮手枪,它是依次转动的单发手枪。由于这种枪的子弹数量有限,所以它的火力很难持久。该枪之所以被称做左轮手枪,是因为在射击的时候,手枪的转轮向左旋转。
“左轮”之父
世界上第一支具有实用价值的左轮手枪是美国人塞缪尔·柯尔特于1835年发明的,因此,他本人还获得了专利。后来,人们对左轮手枪进行了不小的改造。
性能可靠
在射击的时候,如果左轮手枪的某一发子弹突然不能击发,只需要再次扣动扳机,就可以击发下一发子弹。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在战斗中出现火力突然中断的危险。
小知识
由于造型优势,左轮手枪能被藏在衣兜里进行隐蔽射击。

美中不足
转轮和弧形手柄的设计,使左轮手枪成为手枪家族中最具美感的一类成员。不过,左轮手枪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如容弹量少、射速低、威力小等。
最大“左轮”
世界上最大的左轮手枪是雷扎德·托比斯左轮手枪。在2005年的时候,该枪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由于个头大,这一枪发出去,其威力也会非常大。

最小“左轮”
据相关报纸报道,瑞士的迷你枪堪称是世界上个头最小的左轮手枪。虽然它只有一个钥匙链那么大,但该枪迷你子弹的飞行时速却非常高。

左轮手枪结构简单可靠,又不怕“死火”。
自动手枪
自动手枪是指在射击的过程中,能自动完成开锁、抽壳、抛壳、待击、再装填、闭锁等动作的手枪。该枪使手枪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因而成为现代手枪的标志。
“自动”之父
世界上第一把自动手枪(即自动装填手枪)是由美籍的德国人雨果·博查德于1890年发明的。该枪的开锁、抛壳、待击、装弹、闭锁等动作均由枪机后座和复进来完成。

雨果·博查德发明的手枪
不同分类
自动手枪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只能打单发的半自动手枪,又称自动装填手枪;另一种是可以打连发的全自动手枪,又称冲锋手枪。

冲锋手枪也是自动手枪
毛瑟手枪
毛瑟手枪是较早研制和使用的自动手枪,在中国俗称“驳壳枪”。该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费德勒三兄弟于1895年研制成功的,并以毛瑟的名字申请了专利。


毛瑟Red 9是毛瑟C96式的衍生型,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陆军的配制手枪。
M1935
勃朗宁M1935 9毫米大威力自动手枪是一支凭借自身性能而进入世界名枪之列的手枪。与之前的设计相比,该枪结构中更多地凝聚了设计师勃朗宁的丰富想象力。
小知识
朱德元帅在“八一”南昌起义时使用的手枪就是毛瑟手枪。

M1911
在手枪的发展史上,有一支至今仍被一些国家军队装备的“老寿星”,这就是美国柯尔特M1911及其改进型M1911A1式自动手枪。该枪从1911年被美军采用,到1985年开始退役。
产前改进
M1911手枪从样枪到正式生产进行了如下改进:减小了线膛部分的内径;在扳机后方增加了拇指槽;握把背部拱起,表面增加了刻纹;增加了准星的宽度,降低了枪尾部的凸出部分。

二战洗礼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同意对M1911式手枪的设计进行多处改动。1926年5月20日,其改进型被正式命名为M1911A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M1911A1自动手枪大显身手。

ColtM 1911分解图
经典老枪
“柯尔特”自动手枪自装备部队以来,跟随着美军经历了无数次的大小战役,几乎见证了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个战争历程。而M1911A1则是美军装备过的最优秀的单兵自卫武器。

M1911A1被誉为“军用手枪之王”。
小知识
M1911A1的改进型“伯罗”式手枪派生产品有100多种。
不朽传奇
关于M1911手枪的故事很多,其中最为传奇的是约克上士的故事。1918年10月8日,美国远征军上士约克仅用一支M1911手枪就威逼住132名德国士兵放下武器。

M1911A1式自动手枪是美军装备过的最优秀的自卫武器
“伯莱塔”92F
“伯莱塔”92F式手枪是美国于1985年第一次手枪换代选型试验时选中的,当时定名为M9。目前,美军已全部装备,用它替换了装备近半个世纪之久的柯尔特M1911A1手枪。
最早雏形
1934年,意大利伯莱塔公司在技术上采用与德国瓦尔特P38手枪同样的设计,推出了“伯莱塔”1934型手枪,该枪已具有伯莱塔手枪的雏形风格。
大受欢迎
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尉官以上军官包括总司令,腰间别的都是“伯莱塔”92F式手枪。该枪的握把全部是由铝合金制成的,因而减轻了重量。其扳机护圈大,便于戴手套射击。

92F伯莱塔手枪取代了M1911而成为美军现役的制式手枪。
主要优点
“伯莱塔”92F的最大特点是射击精度较高。此外,该枪维修性好、故障率低。据试验,它在风沙、尘土、泥浆等恶劣战斗条件下适应性强,其枪管的使用寿命高达10000发。

M9式手枪
结实耐用
“伯莱塔”92F自1.2米的高处落在坚硬的地面上也不会出现偶发。一旦该枪在战斗中损坏了,较大故障的平均修理时间也不会超过半小时,小故障不超过10分钟。
小知识
1945年,意大利军队大量配用“伯莱塔”手枪,使其产量突飞猛进。

M9手枪是美国“尼米兹”航空母舰上海军士兵的制式装备。
“沙漠之鹰”
“沙漠之鹰”是以色列IMI公司研制的一种进攻型手枪,是专门为近距离作战能一发制敌而研制的。该枪发射的子弹射入人体后,能将巨大的动能传递给肌肉及其他器官。
离奇创意
沙漠之鹰发源于这样一个创意;当时在大口径手枪研究部门的3个家伙,突发奇想地要制造出一把半自动、气动的大口径手枪。于是,这把传奇之枪便诞生了。

沙漠之鹰是一种进攻型手枪。
最大特点
与其他自动手枪相比,沙漠之鹰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导气式开锁原理和枪机回转式闭锁。沙漠之鹰的多边形枪管是精锻而成的,其标准枪为15.24厘米。
小知识
1984年的一部动作片《龙年》中,“沙漠之鹰”第一次在电影中登场。
不容小觑
据说,有一个初次使用“沙漠之鹰”的人因为没有注意握枪的动作,右手腕竟然骨折了。由此可见,“沙漠之鹰”的后坐力的确不能让人小瞧。

“袖珍炮”
“沙漠之鹰”原本只是运动手枪,由于它的威力很大,很快便转到了军警人员手中,并获得了“袖珍炮”的雅号。据说,狩猎用的“沙漠之鹰”,可以轻易地把一头麋鹿放倒。


沙漠之鹰威力很大,可直接更换4种不同的枪管。上图为沙漠之鹰半自动手枪。
CZ75型手枪
CZ75型冲锋手枪比较罕见,它是专门为执法机构和军队研制的,但其产量不大。1993年,在对原型枪进行了广泛的试验后,CZ75冲锋手枪于1994年正式推出市场,装备给军队和警察。

最初设计
刚开始研制的时候,CZ75的第一种选射型原型是在双手型的CZ85基础上改进的。该原型枪于1992年在德国IWA枪展上展出,但这个设计并没有被采用。

CZ75在射击时,枪身的平衡感与稳定性都很好。
解决弱点
CZ75的单发精度和标准型一样,但它在连发射击时不好控制——这是冲锋手枪的通病。为解决这个问题,设计师在早期型号上配上加长枪管,枪管前还开有泄气孔,起防跳器的作用。
再次设计
鉴于之前的失败,该原型枪的下一个型号则是基于CZ75手枪重新设计的,该枪采用了一个工程师所设计的带快慢机功能的单动击发机构。

该武器外形出众,价格低廉,推出后在欧洲的销售极佳。
小知识
在全自动状态下,CZ75的理论射速约为每分钟fā1000发。

一代名枪CZ75不同设计
CZ75虽然没像“伯莱塔93R”、“斯捷奇金APS”那样配上枪托,但却可以把一个后备弹匣倒插在底把前端充当前握把。而位于CZ75左侧的手动保险柄同时也是快慢机选择柄。
瓦尔特P99
瓦尔特P99是由德国卡尔·瓦尔特运动枪有限公司制造的半自动手枪,它是瓦尔特P5及瓦尔特P88的后继产品。作为后继产品,该枪的设计沿袭了P99的风格,并以瓦尔特P88的结构改进而成。

智慧的结晶——瓦尔特P99
新式装备
瓦尔特P99于1994年开始设计,并在1997年正式推出。该枪是一种现代化的警用及民用手枪。瓦尔特P99推出之后,成为了一些军队及警队的新一代制式装备。
特务之枪
包括波兰警队、英国军队、加拿大蒙特利尔警队等都装备了瓦尔特P99。该枪更是取代了瓦尔特PPK成为美国动作电影中詹姆斯·邦德自《不死明天》后的新一代手枪。
小知识
瓦尔特P99的滑套后退到定外之后,其撞针便会开始突出。
设计独特
瓦尔特P99可以更换握把片及握把背版的位置。它采用后坐作用原理运作,原版装有单双动扳机,早期的瓦尔特P99还有独特的击针设计,就算在非待发状态下按动扳机仍可击发。

P99手枪虽采用无击槌击发系统,但它具有双动扳机功能。
特殊材质
瓦尔特P99的材质相当特殊:其握柄的部分是聚合物作成的;而滑套的部分由于受到结构部位的强化要求而使用的钢材则经过氮化处理。

在恶劣的条件下,人们对瓦尔特P99手枪进行严酷的考核试验。结果显示,各种性能均非常可靠。
卢格P08
卢格P08式手枪是德军的代表武器之一,它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被德军采用,因而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其构造复杂,生产成本很高,所以于1942年停产,但该武器的人气却很高。

自动武器
19世纪末,自动武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1884年,美国人海勒姆·斯蒂文斯·马克沁发明了自动装填机枪,马克沁机枪的出现开创了自动武器的新纪元。
博尔夏特手枪
1892年,约瑟夫·劳曼发明了第一支自动手枪——肖伯格手枪,但该枪没有通过军方试验。1893年,雨果·博查特发明了第一支实用的自动手枪——7.65毫米博尔夏特C93手枪。

P08手枪使用9毫米巴拉贝鲁姆弹
意义非凡
博尔夏特C93手枪的结构原理与设计为现代手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该枪在枪械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P08手枪的肘节式枪机开、闭锁时像昆虫“尺蠖”行动时那样上弯和伸直。
性能简介
卢格P08式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是一种性能可靠、质地优良的武器。该枪所发射的子弹为9毫米的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遭遇替代
自1938年起,瓦尔特P38手枪便成为了卢格P08的替用品,该枪采用了双动模式等当时最新的技术。

P08手枪射击的情景
小知识
卢格P08式是乔治·卢格1900年研制的博尔夏特手枪的改进型。
格洛克17型手枪
格洛克17型手枪是奥地利格洛克公司生产的手枪型号,也是最早最基本的型号。由于9毫米口径是北约成员国的军用手枪标准口径,而在其他国家也很常用,所以格洛克17产量最大。
诞生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奥地利陆军试图寻找一支新手枪以取代服役了多年的德国瓦尔特P38自动手枪。他们首先试验了著名斯太尔GB手枪,但结果并不理想。
获得机会
之后,奥地利陆军将订单落到了格洛克公司手上。作为一家还没有名气的年轻的枪械制造公司,格洛克公司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


格洛克G-17
正式问世
1983年,格洛克公司的新格洛克17型手枪得以问世,并开始接受奥地利陆军的各种严格试验。由于试验结果非常好,于是奥地利陆军正式采用该枪,并将其命名为M80。

手持格洛克手枪
积极准备
格洛克公司首先邀请了奥地利军方人士及北约组织的高级将领,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组织研究人员将这些意见整理出一个清晰的框架要求,作为开发新手枪的研制起点。

在套筒上装有发射模式选择钮的格洛克17,可选择全自动或单发射击。
小知识
格洛克17还能在水中射击,它虽不是专用的水下手枪,但可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