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便秘

便秘的概述

便秘属于中医学肠结、大便燥结、脾约、阴结、阳结等范畴。多由于大肠积热、气滞、寒凝或阴阳气血亏虚,使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便秘的主要病变是大肠,但和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治疗多从肝、脾、肾、肠道来调理。

便秘的症状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一般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常三五日、七八日大便一次,甚则更长时间,多数粪质干硬,排出困难,且伴有腹胀、腹痛、头晕、头胀、嗳气食少、心烦失眠等;或排便次数不减,但粪质干燥坚硬,排出困难,常由于排便努挣导致肛裂、便血,日久引起痔疮等,或粪质并不干硬,也有便意,但颀出不畅,排便无力,排便时间延长,常出现努挣汗出,乏力气短,心悸头晕等症状。

便秘的原因

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由燥热内结、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和脾肾虚寒所引起。

燥热内结

中医认为过食辛辣厚昧,过服温补之品等可致阳盛灼阴;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肠胃,耗伤津液;或湿热下注大肠,使肠道燥热,伤津而便秘,这种便秘又称为热秘。

气机郁滞

情志不舒、忧愁思虑、久坐少动、久病卧床等引起气机郁滞,致使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而成秘结,即所谓“气内滞而物不行”。粪便不结燥,但排出困难是此型的特点,所以又称为气秘。

津液不足

久病、产后、老年体衰、气血两虚;脾胃内伤、饮水量少,化源不足,病中过于发汗、泻下伤阴等。气虚则大肠转送无力,血虚津亏则大肠滋润失养,使肠道干槁,便行艰涩,所以称为虚秘。

脾肾虚寒

年高久病,肾阳虚损,阳气不运则阴邪凝结;或素有脾阳不足,又受寒冷攻伐,而致脾肾阳衰,温照无权则寒凝气滞,肠道传送无力,大便艰难,称为冷秘。

便秘的辨证

粪质干结,排出艰难,舌淡苔白滑,多属寒;粪质干燥坚硬,便下困难,肛门灼热,舌苔黄燥或垢腻,则属热;年高体弱,久病新产,粪质不干,欲便不出,便下无力,心悸气短,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或大便于结,潮热盗汗,舌红无苔,脉细数,多属虚;年轻气盛,腹胀腹痛,嗳气频作,面赤口臭,舌苔厚,多属实。

辩证分型的对症疗法

热证秘

【临床症状】

大便干结,腹部胀满,面红身热,心烦口干或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或燥,脉滑实。

【饮食宜忌】

(1)宜食食物

香蕉、西瓜、芹菜、白菜、苋菜、茭白、苦瓜、黄瓜、梨、小米、绿豆芽、绿豆、豆腐、黄豆、小麦、葛根等清热润燥的食物。

(2)忌食食物

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忌烟酒。

【食疗药膳】

(1)蜂蜜甘蔗汁

[原料]蜂蜜、甘蔗汁各1杯。

[操作]蜂蜜、甘蔗汁,拌匀,每日早晚空腹饮。

[功效]适用于热秘。

(2)决明子粥

[原料]炒决明子,白菊花各15克,大米60克,冰糖适量。

[操作]将炒决明子和白菊花同煎煮去渣取汁,加入大米煮成粥,加入冰糖适量既可服用。

[功效]具有清热泻肝,名目通便作用。

(3)白皮白心番薯煲大芥菜

[原料]白皮白心番薯500克、大芥菜300克、生姜2片。

[操作]番薯洗净去皮切为角形;芥菜洗净切段;放进清水750毫升,加入生姜煲约20分钟,至芥菜和番薯鶰即可,可下适量食盐,或不下盐,但不必下油。此量可供2~3人用。

[功效]番薯性平味甘,有润肺、和胃、益脾、润肠、利尿和排脓去腐的作用。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所含纤维素很高,有预防便秘的特殊功效。

【中医治法】

[治法]润燥、泄热、缓通大便。大便燥结小便频数,腹稍胀满,拒按,余热未尽。但没有谵语、神昏等热甚之表现。

[常方]麻子仁丸加减

[主治]肠胃积热,大便于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

[处方]麻仁50~100克,生杭芍25~50克,大黄10~25克,厚朴10~25克,枳实10~25克,杏仁25~50克(去皮尖)。

[方义麻仁、杏仁润燥;枳实、厚朴导滞消胀;大黄通便泄热;芍药和肝,以疏通血脉。

[用法]上六味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15克重。每服一丸,开水送下,每日早晚各服一次。

[加减]若病情重则可改用汤剂。大便干结而坚硬者,可加入芒硝以软坚散结,泻热通便;如口干舌燥,津液耗伤者,可加入生地、玄参、石斛之类以养阴生津;如兼痔疮、便血,宜加入地榆、槐花以清肠止血;如兼郁怒伤肝,目赤易怒,脉弦数者,宜加入芦荟、朱砂(衣丸)以清肝通便;如因痰热壅肺,以致大肠结热便秘者,宜加入黄芩、瓜蒌仁之类以清肺润肠泄热。

【中药处方】

(1)紫草饮

[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处方]紫草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冷水浸泡半小时后,煮沸2~3分钟,候温饮服,每剂水煎。

(2)双仁汤

[主治]清热润肠。

[处方]麻仁、杏仁、瓜蒌各等分,白蜜适量。

[用法]三味共为细末,白蜜炼为丸如枣大,日服2~3丸,温开水送下。

(3)养阴清热润燥汤

[主治]养阴清热,润燥通便。

[处方]生地12克,熟地12克,天冬8克,麦冬9克,肉苁蓉15克,黑芝麻20克,牛乳1杯,梨汁1杯。

[用法]诸药水煎,牛乳、梨汁兑入药液,每日3次,饭前服。

【穴道疗法】

(1)按摩疗法

[取穴]中脘、天枢、关元、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曲池、合谷、大椎。

[操作]病人先取仰卧位,取中脘、天枢、关元等穴进行按揉,或用一指禅推法,按顺时针方向在脘腹部施按摩或旋转法。然后病人取俯卧位,选用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在大肠俞进行按揉,并用滚法治疗两侧骶棘肌。在此基础在中脘、天枢、关元等穴用强刺激的点法,并加用揉按曲池、合谷、大椎等穴。

(2)刮痧疗法

[取穴]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曲池、合谷经、支沟经穴部位。

[操作]重刮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曲池、合谷经、支沟经穴部位。每穴刮3~5分钟。

(3)针灸疗法

[取穴]天枢、大肠俞、大横、内庭、曲池、照海、合谷。

[操作]天枢、大肠俞、大横、内庭、曲池、合谷均用泻法,间歇留针10分钟。热甚伤津者加照海,针用补法。

气滞秘

【临床症状】

欲便不得,胁腹胀痛,嗳气频作,便少。舌苔薄白,脉弦。

【饮食宜忌】

(1)宜食食物

金橘、佛手柑、槟榔、萝卜、胡荽、青菜、紫苏叶、砂仁、白豆蔻等行气消滞的食物。

(2)忌食食物

腹胀者忌吃糯米、大枣、龙眼肉、莲子、饴糖、豆浆、洋葱、黄豆、芡实、荞麦面、赤砂糖、白糖,以及黄芪、黄精、白术、人参、甘草等。

【食疗药膳】

(1)人参麦冬粥

[原料]人参6克(或党参15克或西洋参10克)、麦冬15克、粳米50克。

[操作]先煎人参、麦冬30-40分钟,去渣取汁,再用药汁煮米成粥。晨起早餐食用适量。

[功效]补中益气,滋阴养胃而使润燥通便。

(2)黄芪松子仁粥

[原料]黄芪30克、松子仁15克、粳米50克。

[操作]将黄芪和粳米减30-40分钟,去渣取汁,再用药汁煎米和松子仁成粥。晨起早餐食用适量。

[功效]补中益气、润肠通便。

(3)郁李仁粥

[原料]郁李仁6克,薏米30克。

[操作]将薏米淘净备用,郁李仁研碎,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即可。每日一次,早餐食用。

[功效]有润燥滑肠的作用。适用于胃肠气滞,大便燥涩不通。

【中医治法】

[治法]顺气行滞。症见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常方]六磨汤加减。

[方义]槟榔、枳实破气下气,槟榔并能攻下;乌药、木香行气;沉香降气;合大黄共奏理气通下导滞之功。

[处方]沉香2克,木香6克,槟榔10克,乌药6克,枳壳10克,大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加减]若气郁而化火,可加黄芩、栀子、龙胆草清肝泻火;若气逆呕吐者,可加半夏、旋覆花、代赭石;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柴胡、合欢皮疏解郁;若跌仆损伤,便秘不通,属气滞血淤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之类活血化淤。

【中药处方】

(1)黄芪银花治便秘

[主治]益气养液,润肠导滞。

[处方]黄芪30克,银花、白芍、麻仁、肉苁蓉、当归各20克,威灵仙15克,厚朴、酒大黄各7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2)三皮汤

[主治]补气健脾。

[处方]大腹皮12克,青皮、陈皮各6克,生枳壳、乌药、青橘叶、玉竹各9克,生何首乌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参芪煎

[主治]补气健脾。

[处方]党参30克,黄芪20克,肉苁蓉20克。

[用法]加水煎服,每剂药可煎2次,每天分2次服用,连服数天。

【穴道疗法】

(1)按摩疗法

[取穴]中脘、天枢、关元、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章门、期门、膻中。

[操作]病人先取仰卧位,取中脘、天枢、关元等穴进行按揉,或用一指禅推法,按顺时针方向在脘腹部施按摩或旋转法。然后病人取俯卧位,选用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在大肠俞进行按揉,并用滚法治疗两侧骶棘肌。在此基础上,加取章门、期门用按揉法,取膻中用揉法、一指禅法或直推法,并斜擦两胁以透热为度。

(2)刮痧疗法

[取穴]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大肠俞、天枢、上巨虚、中脘、行间经穴、支沟经穴。

[操作]重刮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支沟经穴部位,加刮中脘、行间经穴部位。每穴刮3~5分钟。

(3)针灸疗法

[取穴]气海、天枢、太冲、支沟、中脘、足三里、膻中、列缺。

[操作]针刺应选气海、天枢、太冲、支沟为主。嗳气频作者加中脘、足三里;咳逆上气者加膻中、列缺。:以上各穴均用泻法强刺激,间歇留针10分钟。

气虚秘

【临床症状】

大便不畅,临厕无力努挣,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面色晃白。舌淡苔薄白,脉弱。

【饮食宜忌】

(1)宜食食物

宜食牛乳、松子仁、银耳、杏仁、核桃、胡萝卜、香菇、青菜、柑桔、柚子、香蕉、木瓜、西梅等。

(2)忌食食物

忌辛辣刺激的食物。

【食疗药膳】

(1)黄芪玉竹煲兔肉

[原料]黄芪、玉竹各30克,兔肉适量。

[操作]将上述诸料加水煮熟,加盐调味服食。

[功效]适用于气虚便秘。

(2)老年保健茶

[原料]糯米、油炸核桃仁各60克,生核桃仁50克,牛奶200毫升,白糖适量。

[操作]将糯米洗净,浸泡1小时,捞起沥干水分,与两种核桃放石磨中磨成浆,过滤,取汁备用。煮好牛奶,把滤汁慢慢倒入牛奶中,边倒边搅均匀,煮沸,加白糖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

(3)酥蜜粥

[原料]酥油20~30克,蜂蜜15克,粳米100克。

[操作]先用粳米加水煮粥,待沸后加入酥油和蜂蜜,同煮为粥。

[功效]益气血,润肠通便。

【中医治法】

[治法]益气润肠。症见粪质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临厕努挣乏力,难以排出,甚者汗出气短,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常方]黄芪汤加减。

[方义]黄芪峻补肺脾之气,为君;以麻仁、白蜜润肠通便为臣;陈皮理气为佐。气虚下陷脱肛者,可加升麻、柴胡、桔梗、党参,协同黄芪以益气升陷。肺虚久咳短气者加生脉散及紫菀、白前。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气虚日久,服上方不效者,宜兼补肾,可用大补元煎加味。

[处方]黄芪汤(木香6克,砂仁6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2克,黄芪30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加减]若气虚较甚者,可加人参;气虚下陷脱肛者,可加升麻、柴胡、桔梗、党参,协同黄芪以益气升陷。肺虚久咳短气者加生脉散及紫菀、白前。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气虚日久,服上方不效者,宜兼补肾,可用大补元煎加味(熟地10克,山茱萸10克,山药15克,枸杞10克,当归10克,杜仲10克,党参15克)。

【中药处方】

(1)双术汤

[主治]益气养血,润肠通便

[处方]白术、苍术各30克,枳壳10克,肉苁蓉20克。

[用法]水煎服。

(2)术壳麻桃密汤

[主治]益气养血,润肠通便。

[处方]生白术30~60克,枳壳10~30克,火麻仁10~30克,蜂蜜10克,核桃肉2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3)锁阳桑椹蜂蜜饮

[主治]补气健脾。

[处方]锁阳、桑椹各15克,蜂蜜30克。

[用法]将锁阳切片与桑椹水煎取汁,入蜂蜜搅匀,分2次服。

【穴道疗法】

(1)按摩疗法

[取穴]中脘、天枢、关元、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足三里、血海。

[操作]病人先取仰卧位,取中脘、天枢、关元等穴进行按揉,或用一指禅推法,按顺时针方向在脘腹部施按摩或旋转法。然后病人取俯卧位,选用肝俞、脾俞、胃俞、肾俞,在大肠俞进行按揉,并用滚法治疗两侧骶棘肌。在此基础上,加取足三里、血海施以按揉法,治疗手法宜轻柔持久。

(2)刮痧疗法

[取穴]大肠俞、小肠俞、天枢、肾俞、太冲、阳陵泉。

[操作]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肾俞至大肠俞、小肠俞,再刮腹部天枢穴,然后刮下肢阳陵泉,最后刮足背部太冲。刮拭方法:补法。

(3)针灸疗法

[取穴]肺俞、脾俞、气海、腹结、天枢、足三里、肺俞、脾俞、气海、腹结、天枢、足三里、百会、长强。

[操作]肺俞、脾俞、气海针用补法,留针15分钟,留针期间亦可加艾条温灸;腹结、天枢、足三里用泻法强刺激,间歇留针10分钟。脱肛者加刺百会、长强,均用补法,并加艾熏灸。

血虚秘

【临床症状】

大便干结,面色萎黄无华,头晕,心悸。舌淡,脉细。

【饮食宜忌】

(1)宜食食物

猪肉、鸭肉、牛奶、鸡蛋、燕窝、黑木耳、银耳、海参、黑芝麻、杏仁、粳米、白糖、冰糖、鲜桑椹、红枣、龙眼补血养血、润肠通便的食物。

(2)忌食食物

忌食具有收涩作用的食品,如乌梅、莲子、芡实、石榴等。忌食味辛辣性温热的食物,如辣椒、韭菜、茴香莱、肉桂、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茴香菜、大蒜、白蔻等。

【食疗药膳】

(1)首乌红枣粥

[原料]首乌30克,红枣10枚,冰糖适量,大米60克。

[操作]先将首乌水煎取药汁,再与红枣、大米共煮粥,粥成入冰糖,溶化后服食。

[功效]适用于血虚便秘。

(2)何首乌粥

[原料]红枣3~5枚,何首乌30~6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操作]先将何首乌放入砂锅内煎煮后去渣取汁,同粳米、红枣同入砂锅内煮粥,将熟时,放入红糖或冰糖调味,再煮1~2分钟即可。每日1~2次。

[功效]主治血虚便秘者。

(3)桑椹子粥

[原米]桑椹子50克,大米100克,红糖适量。

[操作]先把桑椹子和大米洗净后共入砂锅煮粥,粥熟时加入红糖。每天早晚服用。

[功效]尤其适用于血虚便秘者。

【中医治法】

[治法]养血润燥。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

[常方]润肠丸

[方义]当归、生地补血养阴;麻仁、桃仁润肠通便;枳壳破气下行。

[处方]桃仁10克,火麻仁15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加减]可以加玄参、何首乌、枸杞子养血润肠。若血虚内热,可加知母、胡黄连等以清虚热;若阴血已复,大便仍干燥者,可用五仁丸(杏仁10克,柏子仁15克,郁李仁10克,桃仁10克,松子仁10克,陈皮10克)水煎温服以润滑肠道。

【中药处方】

(1)首乌润便散

[主治]补血润肠。

[处方]何首乌、胡桃仁、黑芝麻各60克,共为细末,每次服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2)当归郁李仁汤

[主治]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处方]秦当归10克,麻仁30克,柏子仁15克,郁李仁20克,枳壳12克。兼心烦口渴,舌红苔剥,脉细数者,为阴虚有热,加知母、花粉、玉竹等生津清热之品。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养血润肠煎

[主治]养血润肠。

[处方]生首乌15克,生当归9克,生赤芍9克,火麻仁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穴道疗法】

(1)按摩疗法

[取穴]三门、章门、大横、肓俞、气冲等。

[操作]患者仰卧,医者两掌顺时针轮状推腹部,以开三门为结束动作,双拇指沿结肠方向,交替按压回盲部至乙状结肠区域,于左下腹时改用双拇指并列缓揉作上下压颤动作;双拇指同按章门、大横;侧掌压放肓俞。用双拇指压放气冲反复数次,以养血润燥。

(2)刮痧疗法

[取穴]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支沟经穴、脾俞经穴。

[操作]重刮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大肠俞、天枢、上巨虚、支沟经穴部位,加脾俞经穴部位轻刮。每经穴部位刮3~5分钟

(3)针灸疗法

[取穴]脾俞、膈俞、天枢、支沟、足三里、照海。血虚有热者加内关、三阴交。若血虚有热,口干心烦者,加补内关、三阴交,滋阴降火,清热除烦。

[操作]脾俞、肺俞、照海、足三里针用补法,留针15分钟,并加艾条温灸;天枢、支沟针用泻法,间歇留针10分钟。血虚有热者不用温灸,并加补内关、三阴交。

阴虚秘

【临床症状】

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寐,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饮食宜忌】

(1)宜食食物

宜食滋阴养血,润燥之物,如桑葚、蜂蜜、芝麻、花生、梨、百合、荸荠、苹果、燕窝、银耳、百合、松子、鸡蛋、猪肉、牛奶、芝麻、麻油。

(2)忌食食物

应忌辣椒、羊肉、五香调料。

【食疗药膳】

(1)松子仁蜂蜜粥

[原料]松子仁30克,糯米50克,蜂蜜适量。

[操作]将松子仁捣成泥状,加入糯米煮粥,粥成待温冲入蜂蜜,分早晚空腹服食。

[功效]滋阴润燥。

(2)番薯糖水

[原料]番薯500克,红糖适量,生姜2片。

[操作]先将番薯削去外皮,切成小块,加水适量煎煮,待番薯熟透变软后,加入适量红糖和2片生姜,再煮5分钟,待温食用。

[功效]滋阴润燥。

(3)菠菜猪血汤

[原料]菠菜500克,猪血250克。

[操作]菠菜洗净切段,猪血切块,加入适量水煮汤。熟后,调味服食。每日或隔日一次,连服2~3次

[功效]滋阴润燥。

【中医治法】

[治法]滋阴通便。

[常方]增液汤。

[方义]生地可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玄参补气滋阴,麦冬养阴润燥。

[处方]生地15克,玄参10克,麦冬2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可加芍药、玉竹、石斛助养阴之力,加火麻仁、柏子仁、栝楼仁增润肠之效。若胃阴不足,口干口渴者,可用益胃汤(沙参10克,麦冬20克,生地15克,玉竹10克);若肾阴不足,腰膝酸软者,可用六味地黄丸(山茱萸120克,丹皮90克,泽泻90克,山药120克,茯苓90克,熟地24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9克,日服1~2次,淡盐汤送服;或改为汤剂。若阴亏燥结,热盛伤津者,可用增液承气汤(生地15克,玄参10克,麦冬20克,大黄6克泡水兑服,枳实10克,厚朴10克)增水行舟。

【中药处方】

(1)黄精丹皮杏仁汤

[主治]滋阴润肠通便。

[处方]黄精10克,丹皮10克,杏仁10克,生地15克,麦冬20克,玄参10克,厚朴10克,泽泻10克,枳实10克,淮山30克,茯苓10克,石斛10克,白芍15克,栝楼仁10克,甘草5克。

[用法]中药置沙罐内以冷水浸泡30分钟,中火煎沸10-15分钟,浓缩为450毫升,日分3次服。

(2)四仁通便汤

[主治]滋阴润肠通便。

[处方]甜杏仁、松子仁、大麻子仁、柏子仁各10克。

[用法]将四仁共捣烂,加开水500克冲泡,加盖片刻,当茶饮用。

(3)老人便秘方

[主治]益气养液,润肠导滞。

[处方]黄芪30克,银花20克,当归20克,白芍30克,麻仁30克,肉苁蓉20克,厚朴10克,酒大黄10克,威灵仙15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穴道疗法】

(1)按摩疗法

[取穴]肾俞。

[操作]坐于床上,两手五指并拢,两手叉腰,拇指向前按于同侧肋端,中指按于肾俞穴,适当用力按揉30~50次。

(2)刮痧疗法

[取穴]大肠俞、小肠俞、天枢、肾俞、足三里、气海、三阴交

[操作]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肾俞至大肠俞、小肠俞,然后刮腹部天枢至气海,再刮下肢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刮拭方法:补法。

(3)针灸疗法

[取穴]大肠俞、上巨虚、列缺、照海、承山。

[操作]列缺、照海针用补法,留针15分钟;大肠俞、上巨虚、承山针用泻法强刺激。

冷证秘

【临床症状】

大便艰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苍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腹中冷痛,或腰背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饮食宜忌】

(1)宜食食物

多食胡桃仁、葱白、阿胶、杏仁、当归、海参、韭菜、羊肉、饴糖、甘薯、马铃薯、蜂蜜等。更宜食既温补又通便的食物,如核桃仁、薤白、海参、海虾等。

(2)忌食食物

饮食上避免过度煎炒、酒类、辛辣,亦不可过食寒凉生冷,宜多食粗粮蔬菜;

【食疗药膳】

(1)芝麻核桃粉

[原料]黑芝麻、核桃仁各适量。

[操作]黑芝麻、核桃仁各等份,炒熟,研成细末,装于瓶内。每日1次,每次30克,加蜂蜜适量,温水调服。

[功效]适用于阳虚冷秘。

(2)杏仁当归炖猪肺

[原料]杏仁15克,当归15克,猪肺250克。

[操作]将猪肺洗净切片,在沸水中汆后捞起,与杏仁、当归同放入砂锅内,加清水适量煮汤,煮熟后调味即可。每日1次,吃猪肺饮汤。可连续食用数日。

[功效]温通开秘。

(3)猪肺煲

[原料]猪肺250克,陈皮10克,杏仁25克,当归25克,肉桂6克,生姜6片。

[操作]猪肺洗净切为薄片,与洗净之当归、杏仁等一并放入锅内,加水适量一起久炖,炖至猪肺烂熟,捞出当归等加入香莱、麻油、味精、食盐适量,端锅即可食用。

[用法]猪肺补肺虚止咳嗽,肉桂补肾温阳,当归养血活血,陈皮温中理气,杏仁化痰止咳,润肠通便,生姜和胃除腥。口感不腻,汤色鲜美,全方共达温阳通便之功效。每天一次,一餐吃不完,下次吃前应加温,连服10~15天为一疗程。

【中医治法】

[治法]温阳通便。

[常方]济川煎。

[方义]肉苁蓉温阳补肾,并能润肠以通便;当归辛甘而润,养血和血,又能润肠;牛膝强腰肾,善于下行;泽泻性降而润,配牛膝引药下行;枳壳宽肠下气;升麻轻宣升阳,与当归、肉苁蓉相配亦可通便润燥;升麻与泽泻、枳壳相合,能升清降浊。

[处方]肉苁蓉9克,当归10克,牛膝9克,泽泻5克,升麻3克,枳壳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可服食狗肉、羊肉和桂圆等。

[加减]气虚者加黄芪。若脾阳不足,阴寒冷积,可用温脾汤(大黄6克后下,附子6克先煎2小时,干姜3克,人参6克泡水服用,甘草5克);若肾阳不足,尚可用肾气丸(熟地240克,山药120克,山茱萸120克,泽泻90克,茯苓90克,丹皮90克,桂枝30克,制附子30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3~6克,日服2~3次,亦可改作汤剂。

【中药处方】

(1)苁蓉牛膝汤

[主治]温里通便。

[处方]肉苁蓉20克,牛膝15克,当归12克,升麻10克,肉桂6克,巴戟天15克,灸甘草6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白术肉桂汤

[主治]温里通便。

[处方]白术60克,肉桂3克,厚朴6克,生地黄10克,升麻5克。

[用法]水煎服。

(3)苁蓉当归汤

[主治]温里通便。

[处方]肉苁蓉9克,当归10克,牛膝9克,泽泻5克,升麻3克,枳壳3克,大黄6克后下,附子6克先煎2小时,干姜3克,人参6克泡水服用,淮山30克,丹皮10克,生地15克,甘草5克。

[用法]中药置沙罐内以冷水浸泡30分钟,附子先煎2小时后,余药同置沙罐内,再用中火煎沸10~15分钟,下大黄同煎5分钟,浓缩为450毫升,日分3次服。

【穴道疗法】

(1)按摩疗法

[取穴]中脘、天枢、气海、支沟。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两手掌相叠,以脐为中心,在中腹、下腹部作顺时针方向摩动,以腹内有热感为宜,约2分钟。再用食指或中指点揉中脘、天枢、气海,每穴1分钟。拇指按揉支沟穴,以有酸胀感为宜,约1分钟,然后用后掌根从上到下擦腹直肌,约半分钟,最后,取仰卧位,施术者用手掌根由上到下擦腰部和骶部(腰以下部位),约1分钟。

(2)刮痧疗法

[取穴]肠俞、小肠俞、天枢、肾俞、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刮拭顺序:先刮背剖肾俞至大肠俞、小肠俞,再刮腹部从神阙至关元。

刮拭方法:泻法。

(3)针灸疗法

[取穴]肾俞、气海、关元、大横、三阴交温补肾阳,以散阴寒。

[操作]肾俞、气海、关元、三阴交针用补法,留针加灸。气海、大横先补后泻,留针亦可加灸。

日常保健及预防

饮食保健

要合理调配饮食。合理饮食既可以增加食欲,纠正便秘改善胃肠功能,也可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日常饮食中可多选用蔬菜、水果、豆类等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多的饮食,少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等。少吃油腻、辛辣油炸食物,多吃蜂蜜水、香蕉、韭菜、芹菜或排毒养颜食物。建议在早上起床后空腹喝点酸醋或柠檬汁,因为酸性可以使大肠加速臑动,消化。有时吃点超辣的,也可以排便。要吃八成饱,并且要细嚼慢咽,保持每天早晨和晚上喝一杯凉白开。

生活保健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健康人直肠内通常没有粪便,随晨起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结肠反射,结肠可产生强烈的“集团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直肠内粪便蓄积到一定量,便产生便意。早上用过早餐之后,若有便意,立即如厕。采用蹲式马桶解便,使力最好,但年老或虚弱的人宜采用坐式马桶,以防久蹲,用力过产生危险。最好能养成每天早晨定时排便的习惯。当有便意时不要忍着不去大便,因为久忍大便可以引起习惯性便秘。排便时蹲厕时间过长,或看报纸、或过分用力,这些都是不良的排便习惯,应予纠正。形成生活规律,养成每日一次的排便习惯。

运动保健

养成每天20分钟以上的运动习惯;或作仰卧起坐运动,增强腹肌力量;或作吸气提肛运动,增强肛门括约肌的控制力。酌情进行体育锻炼,使气血通畅,排便自然顺利。晨起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跑步、做操、打太极拳等都可以预防便秘。

医疗保健

经常便秘的人,长期服用泻药,会造成药物依赖,不用泻药则无法排便。便秘的产生,总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亦与脾胃肝肾有密切关系。有热秘、气秘、虚秘、冷秘之别。虽以通下为原则,但决不可单纯用泻药,必辨别寒热虚实,或用清热润肠法,或用行气导滞法,或用益气养血法,或用温通开秘法等,以达通便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