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肺炎
肺炎的概述
肺炎是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其他如放射线、化学、过敏因素等亦能引起肺炎。临床主要症状为寒战。高热、咳嗽、咯痰、胸痛等。肺炎四季皆可发病,而多发于冬春两季。青壮年多见,男多于女。本病若及时诊治,预后良好。肺炎属中医“风温”、“咳嗽”、“肺热病”等范畴。
肺炎的症状
典型的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肌肉痛、咳嗽、咳痰(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患者咳铁锈色痰,克雷伯氏杆菌性肺炎患者咳棕红色粘稠胶冻样痰,绿脓杆菌性肺炎患者咳黄绿色痰),有时痰中带血,胸痛,有些患者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胀。本病的体征决定于病变轻重。一般多表现为呼吸急促,严重者发绀。轻症者仅表现为局部叩浊、呼吸音减低,或听到少量细湿罗音。典型者可有肺实变体征(语颤增强、叩诊浊音、管状呼吸音、语音传导增强),炎症消散时可听到湿罗音。
肺炎的原因
肺炎的病因常发生于劳倦过度,醉后当风等人体正气不足,表卫不固之时,感受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所致。病理变化为正气不足,表卫不固,不能御邪于外,邪伤肺卫,风邪束表,卫气郁闭,而见恶寒发热;肺气壅闭,失于宣达而咳嗽;肺不布津,聚而为痰,伤于寒邪则为白稀痰,伤于热邪或寒邪化热则见白黏痰或黄痰。邪气阻滞肺络,可致胸痛,邪热内盛.灼伤肺络,可见咯血。若邪气过盛,正不胜邪,邪气入里,内传营血,甚则邪热内陷,逆传心包,可致真阴欲竭,阳气虚脱。
肺炎的辨证
肺炎与感冒的辨证
本病初期和感冒相似,但表证时间短暂,很快化热入里,主要特点是发热,咳嗽气喘,鼻翼煽动,涕泪皆无,这是本病的共有特征。病初为感受风邪,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寒重热轻,则咳声不扬,痰白清稀,舌不红,苔白厚,脉浮而紧;热重寒轻,则咳声响亮痰粘或黄,舌边尖红,苔多薄白或薄黄,脉浮数。痰热壅盛于肺时,要辨清痰重还是热重。痰重者咳嗽剧烈,气促鼻煽,喉中痰鸣,甚至痰声漉漉,胸高气粗等,舌红苔厚腻或黄腻,脉滑数;热重者高热稽留不退,面赤唇红,烦渴引饮,躁动不安,干咳无痰,大便秘结,舌红起刺,苔黄糙,脉洪大。
轻症、重症、变症的辨证
常见肺炎以咳嗽、鼻煽、发热为主,兼见涕泪闭阻,如出现呼吸困难,颜面青紫,均为重症之候;若见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神志不清,精神萎靡或呼吸不整,有出血倾向等,均是危候。
中医辨证的分型对症疗法
风热袭肺
【临床症状】
发热畏寒,头痛咽痛,咳嗽痰黄黏,胸痛不适。舌边尖红,苔黄,脉浮数。多见于细菌性肺炎早期和病毒性、支原体性、霉菌性肺炎。
【饮食宜忌】
(1)宜食食物
宜食寒、凉性食物:荞麦、玉米、白萝卜、冬瓜、柿子、梨、蘑菇、黑木耳、莴苣、苋菜、芹菜、莴笋、油菜、橙子、苹果、小米、绿豆、海带、香蕉、豆腐、鸭蛋、蜂蜜、紫菜、绿豆芽、苦瓜、西红柿、黄瓜、香蕉、丝瓜、冬瓜、西瓜、甜瓜等。
(2)忌食食物
忌食或少食羊肉、牛肉、狗肉、鸡肉、猪头肉、虾子、螃蟹、鲤鱼、黄鱼、带鱼、辣椒、花椒、胡椒、生姜、芥子、鳟鱼、肉桂、辣椒、花椒、胡椒等热性食物。
【食疗药膳】
(1)薄荷粥
[原料]薄荷15克,粳米60克。
[操柞]薄荷15克煎取药汁候凉,取粳米60克加水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薄荷汁及适量冰糖。稍温即服,出汗最佳。
[功效]疏风散热,辟秽解毒。
(2)桑菊薄荷饮
[原料]桑叶6克,菊花6克,薄荷3克,苦竹叶15克,蜂蜜少许。
[操作]诸料入锅加适量水,煮沸,代茶频服。
[功效]桑叶清肺热;菊花疏散风热,明目平肝;薄荷疏散风热。
(3)冰柑蒸食
[原料]广柑1只,冰糖15克。
[操作]将广柑切下1小块,装冰糖于柑内,盖上原皮。以竹签插下固定,置碗内蒸食。
[功效]清热润肺,生津止咳。主治肺炎,属风热犯肺型,咳痰不爽,痰粘稠色黄,身热口渴,鼻流浊涕。
【中医治法】
[治法]疏散风热,清肺解表。
[常方]银翘散加减。
[处方]银花12克,连翘12克,桔梗9克,薄荷3克,荆芥6克,公英12克,竹叶9克,炙桑皮9克,甘草5克,芦根15克,桑叶12克,菊花9克,木通3克,黄芩9克,胆草6克。
[方义]银花、连翘辛凉解表,清热解毒,薄荷、荆芥辛散透邪,牛蒡子、桔梗、甘草解毒利咽,芦根、竹叶清热利尿、生津止渴。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加减]内热盛,痰黄者,加黄芩、鱼腥草,以清肺泄热;口渴咽干者,加沙参、天花粉,以清热生津;咽痛甚者,加射干、挂金灯,以清热利咽。
【中药处方】
(1)复方银菊茶
[主治]疏散风热,清肺解表。
[处方]金银花21克,菊花、桑叶各9克,杏仁6克,芦根30克(鲜者加倍)。
[用法]水煎,去渣,加入蜂蜜30克,代茶饮。
(2)寒解汤
[主治]疏风清热,泻火解毒。
[处方]生石膏30克,蝉衣6克,知母24克,连翘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3)银麻汤
[主治]清热解毒,清肺止咳。
[处方]金银花9克,连翘9克,鲜芦根30克,杏仁9克,桃仁9克,桔梗4.5克,生麻黄12克,冬瓜子12克,淡豆豉9克,生薏仁12克,生石膏30克,竹叶9克,生甘草4.5克,牛蒡子9克,鱼腥草3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穴道疗法】
(1)按摩疗法
[取穴]大椎。
[操作]病人侧卧或站立,医者坐或站其后面,双手拇指置于病人肩胛骨缝隙外,其余四指分别握定肩上部和肩胛骨下缘,两拇指自大椎穴,沿肩胛缝向下点按,至肩胛骨下缘为止,点按时嘱病人轻轻咳嗽。此法反复操作2~3次后,改用手掌于点按过的部位进行推动,自上而下反复3~5次。
(2)推拿疗法
[取穴]太阳、风池。
[操作]病人坐位或卧位,医者先用一只手固定病人头部,另一只手从眉外端之太阳穴,经耳轮上方、耳后推移至风池穴,改用揉法点按风池穴,待局部产生麻胀后,用手指轻轻揉动按压点。如此反复操作2~3次。
(3)针刺疗法
[取穴]大椎、然谷
[操作]局部皮肤消毒后,以消毒大头针在大椎穴处挑刺出血,然后火罐拔引。再以消毒三棱针在然谷穴点刺出血。
邪热壅肺
【临床症状】
高热不退,汗出而不解,咳嗽气急,鼻煽气粗,咯痰黄稠或咯铁锈色痰,胸痛,口渴烦躁,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多见于细菌性肺炎大片实变期。
【饮食宜忌】
(1)宜食食物
宜食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食物包括有西瓜、甜瓜、香蕉、甘蔗、芒果、枇杷、苹果、梨、柿子、荸荠、菱角、桑葚、番茄、黄瓜、苦瓜、冬瓜、白萝卜、丝瓜、莲藕、茭白、竹笋、慈姑、厥菜、马齿苋、芹菜等。
(2)忌食食物
忌食辛辣刺激的热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子、生姜、大蒜等和易生痰热的肥甘厚腻的食物。
【食疗药膳】
(1)贝母沙参蒸雪梨
[原料]雪梨1个,贝母6克、沙参10克、薄荷2克及冰糖适量
[操作]雪梨1个去皮去核,把贝母、沙参、薄荷及冰糖适量填入,合起放在碗内加水蒸熟,早晚分食,连吃数日。
[功效]此汤润燥止咳,化痰宣肺。
(2)金荞麦炖瘦肉
[原料]瘦肉250克,金荞麦100克,冬瓜子200克,甜桔梗150克,生姜2片。
[操作]将上五味洗净放人炖盅内,加滚水适量,盖好,隔滚水慢火炖2小时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化痰。
(3)芦根竹沥粥
[原料]芦根60克,粳米50克,竹沥30克,冰糖15克。
[操作]芦根(鲜者加倍),水煎,滤汁去渣,加粳米和适量水,共煮为稀粥,加入竹沥、冰糖,稍煮后即可服食,每日1~2次。
[功效]肺热壅盛者,可服此粥,作为辅助治疗。
【中医治法】
[主治]清宣肺热,化痰降逆。
[常方]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减。
[方义]麻黄、杏仁宣肺化痰,配石膏可清泄肺热,黄芩、芦根、薏以仁、杏仁、桃仁、冬瓜仁清热化痰解毒。
[处方]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苇茎60克,薏苡仁30克,瓜瓣24克,桃仁9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腹胀便秘者,加生大黄(后下)、芒硝(冲),以清腑泄热;痰热甚者,加鱼腥草、全瓜萎,以加强清肺化痰之力。
【中药处方】
(1)前胡汤
[主治]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处方]前胡12克,桑叶12克,知母12克,麦冬9克,黄芩10克,金银花12克,杏仁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饭后服。
(2)复方鱼腥草
[主治]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处方]鱼腥草、金银花、芦根、生石膏各30克,竹茹9克。水煎,滤汁去渣,稍煮。1日内分2次服食。
(3)双青煎剂
[主治]疏风清热,泻火解毒。
[处方]生石膏30克,蝉衣6克,知母24克,连翘10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穴道疗法】
(1)按摩疗法
[取穴]肺俞、小鱼、风池、合谷、曲池、肩井、大肠、心经、小天心、六腑、天河水、涌泉
[操作]患者坐位或俯卧,医者以双手拇指在背部肺俞穴按揉1~3分钟,然后,以小鱼际沿患者脊柱两侧,上下推擦背、腰部,以透热为度;以一手拇、中二指点揉双侧风池穴1~3分钟;以指按揉合谷、曲池穴,每穴各操作1~3分钟;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拿揉四肢肌肉5~10次;患者坐位或俯卧,医者以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10次;清大肠300次,清心经300次,揉小天心50次;推六腑500次,推天河水500次;推擦涌泉500次。
(2)拔罐疗法
[取穴]风门、肺俞、膏肓。
[操作]先用干净毛巾,蘸热水将拔罐部位擦洗干净,然后用镊子镊紧棉球稍蘸酒精,火柴燃着,用门火法,往玻璃火罐里一闪,迅速将罐子扣住在皮肤上。留罐3分钟到6分钟比较合适。每日或间日一次。
(3)刮痧疗法
[取穴]大椎、曲池、翳风、颊车、角孙、列缺、合谷、外关。
[操作]刮拭顺序:先点揉翳风、颊车,再用灯心灸法灸角孙,然后刮颈部大椎穴,最后刮上肢曲池,外关、列缺、合谷。
刮拭方法:泻法
热毒内陷
【临床症状】
高热不退,咳嗽气促,痰中带血,烦躁不安,神昏谵语,口渴。舌质红绛,苔焦黄而干,脉细数。
【饮食宜忌】
(1)宜食食物
宜食木耳、猪血、绿豆、蜂蜜、西瓜、豆腐、豆豉、丝瓜、冬瓜、冬瓜皮、茄、茭白、水芹、黄瓜、鲤鱼、生梨。
(2)忌食食物
忌食烧烤类(肉串,薯片)、麻辣烫、大蒜、辣椒、荔枝、榴莲、荔枝、橘子、菠萝、桂圆、石榴、肉类、白酒。
【食疗药膳】
(1)凉拌薄荷
[原料]薄荷100克,生姜3片,大蒜3瓣,葱白3茎,调味品适量。
[操作]将薄荷择洗干净,切段;生姜洗净,切丝;大蒜洗净,切粒;葱白洗净,切粒。将薄荷放入盘中,纳入姜丝、蒜粒、香油、食醋、酱油、鸡精适量拌匀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
(2)凉拌鱼腥草
[原料]鱼腥草150克,生姜3片,大蒜3瓣,葱白3茎,调味品适量。
[操作]将鱼腥草择洗干净,切段;生姜洗净,切丝;大蒜洗净,切粒;葱白洗净,切粒。将鱼腥草放入盘中,纳入姜丝、蒜粒、香油、食醋、酱油、鸡精适量拌匀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
(3)三仁汤
[原料]冬瓜仁20克,北杏仁10克,瓜萎仁15克,瘦猪肉100克(切细)。
[操作]冬瓜仁、北杏仁、瓜萎仁、瘦猪肉,混合,加适量水共煎汤,调味服。
[功效]清热排痰。主治咳吐脓痰,胸闷气喘。
【中医治法】
[治法]清营开窍,解毒化痰。
[常方]清营汤加减。
[方义]犀角、生地、丹参清营凉血,配伍竹叶、黄连、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解。麦冬、玄参养阴清热。石菖蒲开窍,豁痰,化湿开胃;天竺黄清热涤痰,凉心安神。
[处方]犀角3克(或水牛角30克),生地20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丹参12克,黄连6克,金银花12克,连翘12克,竹叶9克,石菖蒲12克,天竺黄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烦躁,谵语,加服紫雪丹,以清热熄风;出现昏迷,可加服安宫牛黄丸鼻饲,以清热开窍醒神。
【中药处方】
(1)散卫清气汤
[主治]散卫清气,解毒化痰。
[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薄荷10克,石膏30克,杏仁10克,桔梗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清肺六二汤
[主治]宣肺养肺,清热化痰。
[处方]桑白皮9克,地骨皮9克,桑叶9克,枇杷9克,鲜芦根60克,白茅根30克,知母9克,浙贝母9克,杏仁9克,冬瓜仁9克,北沙参9克,南沙参9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
(3)苦降辛开方
[主治]开闭,泄火,逐痰。
[处方]黄连1克,黄芩10克,干姜1克,半夏3克,枳壳5克,川郁金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穴道疗法】
(1)按摩疗法
[取穴]定喘、风门、肺俞、膈俞。
[操作]轻轻按揉以上穴。还可请家人以温暖双掌擦背,先以顺时针方向擦30次,再以逆时针方向擦30次,直到背部皮肤微微发红为止。
(2)推拿疗法
[取穴]清天、河水、六腑、胃经、小天心、牙关等。
[操作]按摩清天河水、退六腑、清胃经、揉小天心、揉牙关、揉耳后高骨。
(3)拔罐疗法
[取穴]大椎、曲池、点刺、颊车、外关等。
[操作]患者取坐位,用三棱针点刺一下大椎和曲池穴,后取口径1.5厘米的玻璃罐,用闪火法拔点刺穴位5分钟;然后再拔双侧颊车穴和外关穴5分钟,每天1次。
阳气欲脱
【临床症状】
体温骤降,冷汗如油,面色苍白,肢冷唇青,气急鼻煽。舌质黯,脉微细欲绝。多见于休克型肺炎或伴心力衰竭。
【饮食宜忌】
(1)宜食食物
可以吃些养血、性温补或平和的食物,如:
肉类:牛肉、羊肉、猪肉、鸡肉、鱼肉、蛋黄(要是连鸡蛋清一起吃,我就是把姜剁碎了,再和鸡蛋一起炒的。用姜去了蛋青的寒凉)等。
蔬菜:荷兰豆、豆角、西兰花、菜心(菜苔)、韭菜、青椒、土豆、洋葱、蒜苔、节瓜(毛瓜)、白瓜、甜豆等。
水果:桂圆(龙眼)、榴莲、枣子、苹果等。(在冬天里,我几乎不吃水果的,也没有出现营养缺乏。正常在冬季里也不出产水果的,现在冬季里出产的水果,都是反季节种植,或是异地空运的。)
果仁和豆类:红豆(不是红小豆哦)、花生、核桃、板栗、开心果、芝麻等。
(2)忌食食物
凡是寒凉、湿毒、生冷之物都要忌口。
肉类:蟹、海螺、鹅、鸭、鸡蛋清、鳄鱼肉等
蔬菜:竹笋、芦笋、红萝卜、白萝卜、苦瓜、南瓜、番茄、茄子、白菜、芽菜、西洋菜、菠菜、紫菜、通心菜、海带、海菜等
水果:甘蔗、雪梨、香蕉、木瓜、山竹、橄榄、芒果、柑子、橘子、西瓜、哈密瓜、李子、杏、荔枝、猕猴桃、无花果、海底椰等
菌类:鲜蘑菇、冬菇等一切菌类(因为它们都是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长,性属阴)。
【食疗药膳】
(1)板栗烧猪肉
[原料]板栗250克,瘦猪肉500克,盐、姜、豆豉各少许。
[操作]将板栗去皮,猪肉切块,加盐等调料,加水适量红烧,熟烂即可。
[功效]滋阴益肾。
(2)奶汤锅子鱼
[原料]活鲤鱼一尾,火腿数片,玉兰数片,香菇数片,葱、姜、料酒、盐、醋、奶汤(鸡、鸭、肘子和骨头炖的汤)适量。
[操作]将鲤鱼去鳞开膛,除去内脏,洗净切成瓦块状,与葱、姜一起放入油炒久颠翻几下,加料酒、盐等调料,然后加入奶汤,再加适量的火腿片、玉兰片、香菇片,炖约3分钟盛入火锅内食用。
[功效]滋阴润肺。
(3)韭菜饮
[原料]鲜韭菜500克、鲜生姜50克、冰片3克。
[操作]将鲜韭菜、鲜生姜捣碎同挤汁,再放入冰片溶解即可。每日1剂,分2次饮用。
[功效]开窍醒神,回阳救逆。
【中医治法】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敛阴。
[常方]附龙牡汤合生脉散。
[方义]人参、附子益气回阳救逆,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牡蛎、龙骨敛阴,潜阳,止汗,化痰共奏回阳固脱之功。
[处方]人参9克,附子9克(先煎),麦冬15克,五味子9克,龙骨30克(先煎),牡蛎30克(先煎)。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出现惊厥抽搐者,加羚羊角粉0.6克(吞)、钩藤15克,以镇痉熄风。
【中药处方】
(1)参附汤
[主治]回阳益气救脱。
[处方]人参12克、制附子9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回阳救逆汤加味。
[主治]回阳救逆,活血化瘀。
[处方]党参24克,附子24克,干姜12克,白术12克,甘草12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枳壳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3)四逆散加四逆汤
[主治]回阳救逆,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处方]甘草3克,干姜2克,熟附子1克,柴胡5克,芍药4克,枳实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穴道疗法】
(1)刮痧疗法
[取穴]胸、背部脊椎两侧和肩胛区。
[操作]取胸、背部脊椎两侧和肩胛区,用硬币蘸植物油或白酒,刮至皮肤充血。
(2)针刺疗法
[取穴]神阙、关元、人中、十宣。
[操作]取神阙、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酌取人中、十宣以开窍苏厥。
(3)针灸疗法
[取穴]足三里、脾俞、胃俞、命门等穴。
[操作]推或按揉印堂、太阳、率谷、风池、天柱等穴。摩腹:按揉心俞、肝俞、肾俞、气海、关元等穴。在此基础上再按加用足三里、脾俞、胃俞、命门等穴。
正虚邪恋
【临床症状】
咳嗽无力,低热泪汗或盗汗,手足心热,神疲乏力。舌淡,苔白,或音红少苦,脉濡细或细数。
【饮食宜忌】
(1)宜食食物
宜食山药、百合、银耳、猪蹄、莲子、藕、梨、枸杞赤小豆、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桑椹、松子、甘蔗、西红柿、西瓜、山药、蛇肉、鲫鱼、草鱼、鸭肉养阴益气的食物。
(2)忌食食物
忌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硬食物。
【食疗药膳】
(1)西洋参炖燕窝
[原料]西洋参3~5克,燕窝3克。
[操作]西洋参、燕窝放入炖盅内,注入八成满开水,加盖沸水炖2小时,便可饮用。
[功效]益气养阴清肺。
(2)柚子白菜煲猪瘦肉
[原料]柚子肉5瓣,白菜干60克,北芪15克,猪瘦肉250克。
[操作]诸药共煲汤服食,每日1剂,分两次服。
[功效]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3)党参大枣粥
[原料]党参10克,大枣15克(去核),糯米150克。
[操作]上料加适量水共煮粥,用白糖调味服用。
[功效]益气养阴。
【中医治法】
[主治]益气养阴,润肺化痰。
[常方]竹叶石膏汤加减。
[处方]竹叶6克,石膏50克,半夏9克,麦门冬20克,人参6克,粳米10克,甘草6克。
[方义]半夏、石膏、竹叶清余热化痰止咳,人参、麦冬、甘草、粳米益气养阴。沙参、生地、地骨皮以增养阴清虚热之功,杏仁、桑白皮、瓜蒌皮以加强化痰止咳之力。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气虚者,加黄芪、白术、升麻,以益气升阳;阴虚者,加地骨皮、生地,以养阴清虚热;痰多者,加杏仁、桑白皮、瓜萎皮,以加强化痰止咳之力。
【中药处方】
(1)润燥养阴汤
[主治]养肺生津,止咳化痰。
[处方]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克,天冬12克,知母12克,玄参12克,生地15克,枸杞子10克,百部24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参芪桔梗汤
[主治]补气温阳,清热止咳。
[处方]黄芪18克,知母9克,柴胡5克,桔梗6克,升麻6克,人参9克(另煎服),山萸肉15克,桂枝6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沙参麦冬玉竹饮
[主治]养阴清肺。
[处方]沙参12克,麦冬10克,天花粉10克,玉竹12克,地骨皮10克,五味子8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穴道疗法】
(1)刮痧疗法
[取穴]太渊及前臂、肺俞至膏肓、三阴交、足三里、膻中
[操作]刮拭顺序:先刮背部肺俞至膏肓,再刮膻中,然后刮前臂重点太渊穴最后刮下肢三阴交和足三里。刮拭方法:补法。
(2)针灸疗法
[取穴]尺泽、孔最、列缺、合谷、肺俞、足三里大椎、十宣。
[操作]针刺尺泽、孔最、列缺、合谷、肺俞、足三里穴,每日1次。高热者取大椎、十宣穴,可用点刺放血。
(3)针灸疗法
[取穴]三阴交、骶部、涌泉等穴。
[操作]一指禅推或按揉印堂、太阳、率谷、风池、天柱等穴。摩腹:按揉心俞、肝俞、肾俞、气海、关元等穴。在此基础上再按揉三阴交,横擦腰骶部、直擦涌泉,均以透热为度。
日常保健与预防
饮食保健
合理调整饮食,适当吃些动物脂肪和植物油,以补充发热造成的机体能量消耗;多进食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并少量吃些坚果(如核桃、花生等),以补充植物纤维素;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促进病愈。忌辛辣油腻食物。肺炎属急性热病,消耗人体正气,影响脏腑功能,易于导致消化功能降低,食物应以高营养、清淡、易消化为宜,不要吃大鱼、大肉、过于油腻之品,以免中焦受遏,运化不利,营养反而不足。油腻之品大多性属温热,可以生内热,湿滞为痰,不利于肺气的早日康复。辛辣食品性质温热,易化热伤津,而肺炎又属热病,两热相加,犹如负薪救火,使病情加重。所以,肺炎患者在膳食中不应加入辣椒、胡椒、芥末、川椒等调味品。酒也属辛热之品,可刺激咽喉及气管,引起局部充血水肿,肺炎患者应禁用。水果要适量也要选择品种,肺炎患者适量的多饮水和进食水果对疾病的康复是有利的。多数水果对本病有益,但不宜吃甘温的水果,如桃、杏、李子、橘子等,以免助热生痰。即使是一些寒性水果,也非多多益善。如果过量的吃一些寒凉性质的水果,可损伤到脾胃的阳气,有碍运化功能,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生活保健
适时增减衣服,做到热时减衣,冷时添衣,出汗后立即用干而温暖的毛巾擦去身上的汗液,以免因着凉而重复感冒,使肺炎迁延不愈。
运动保健
加强体育锻炼。肺炎患者可在肺炎恢复期做呼吸操(主要为深吸气后徐徐呼气)、扩胸运动,或征得医务人员同意后在病房和居室周围散步等对于婴幼儿患者,家长则可让使其躺在床上,帮助其做扩胸运动等,或帮助其在床边或室内行走,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康复。
预防保健
要及早治疗感冒。感冒是喉环状软骨以上(包括咽、喉、腭扁桃体和鼻)的感染。大多数为病毒感染。如治疗及时得当,则大多数可在几天内痊愈。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则感染向下蔓延至肺,引发肺炎。这种肺炎临床上最为常见。要预防这种肺炎,则应注意预防感冒,及早治愈感冒,以“防微杜渐”。
要防止血源感染。有少数肺炎患者,其导致肺炎的原因不是感冒,而是肺以外的感染,如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其发病机理为局部感染或全身感染的病原体(几乎全为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导致肺部感染,故称血源性肺炎。这种感染虽然少见,但也应积极预防,及早治疗,以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要防止邻近感染。邻近感染为肺部附近的组织器官(如心外膜、胸膜、肝、胆、脾等)发生感染,其病原体直接蔓延至肺,导致肺组织发生炎症、充血、水肿等所致。这种感染虽然也较为少见,但还是应积极预防,及早治疗,以免病原体“势力扩张,侵城掠地”。
要接种肺炎疫苗。对于无上述肺炎诱因的健康人,也不能高枕无忧。肺脏通过呼吸道与外界相通,随时都有可能被病原体侵入,发生炎症。为此,健康人(尤其是婴幼儿和老年人)最好每年接种肺炎疫苗,以增强免疫力。此法虽然不能完全避免发生肺炎,但一旦发病,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以及减少并发症(如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肺性脑病等)的发生。
要避免接触病人。健康者(尤其是婴幼儿和老年人)应尽量避免与肺炎病人接触。同时,在呼吸道感染高发期(如冬春季),应避免到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市场、商店、广场和电影院等地方去,以免吸入漂浮在空气中的病原体,引发肺炎。
医疗保健
如果患了肺炎,患者除应立即到医院请治疗,并配合医务人员治疗,促进病愈。保持呼吸通畅肺炎病人除应按医嘱打针服药外,还应多喝开水,以稀释痰液。有痰也不要憋着,应尽可能把痰咳出。尽量使胸部保持直立位,以利呼吸和排痰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