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养生益寿与四时

春季养生的方法

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绽放,绿意盎然,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故养生者在精神、饮食、起居等各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初升、万物始苏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使阳气畅达。

精神调养

春应于肝,肝喜疏泄调达而恶抑郁,生气动怒易导致肝气郁滞不舒,久之易患肝病。故在春光明媚之日,应踏青郊游,登高观景,游山戏水,加强户外活动,务使精神愉快,气血调畅,学会制怒,不生闷气。

起居调养

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于体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宜晚睡早起,舒展形体,在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信步漫行,并注意防风御寒,养阳敛阴。

饮食调养

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多食酸收之味,尤其应适当食用麦、枣、豉、花生、香菜、葱、姜等辛温发散食品。对生冷黏杂之物、米面团饼,不可多食,饮酒不宜过量,以免损伤脾胃。

运动调养

春季气候很适宜体育锻炼,应早起锻炼身体,到空气清新之处,打球、跑步、玩拳、舞剑、放风筝、做健身操等,取其所好,尽量多活动。

防病保健

春日温暖,温热毒邪开始滋生,致病微生物生长繁殖,感冒、流感、肺炎、麻疹、猩红热、流脑、急性支气管炎等传染病多有发生、流行。故应加强防御,多开窗户,让空气流通;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用食醋熏蒸法或室内置薄荷油,或口服板蓝根冲剂等以预防疾病。少接触毒物,慎用或不用有损肝脏的药物,注意自我保健按摩,均属防病措施。

夏季养生的方法

夏季炎热酷暑,雨水较多,闷热难当,昼长夜短,万物竞长。应之于心,夏季养生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

精神调养

在炎夏之季要保持神清气和,对外界事物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切忌发怒,使机体气机宣畅,通泄自如。

起居调养

夏季作息,宜晚睡早起,加强自我防护,避免烈日曝晒;午饭后要安排午休,以消除疲劳;提倡洗温水澡,以清洁皮肤,消暑防病;炎暑天气,不可过于贪求凉快,不可在室外露宿、卧居潮湿阴冷之处及坐冷石冷地,不可在过道、风口处乘凉,以免风寒湿邪乘虚侵袭;衣衫勤洗勤换,不穿湿衣或曝晒干的衣服。

饮食调养

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选酸辛食物,以增强食欲。如大小米粥、红绿豆粥、乌梅赤小豆汤、豆制品、黄瓜、苦瓜、豆芽、蘑菇、白菜、西红柿等,适当搭配一些瘦肉、鱼、虾等荤食;还要多吃些西瓜、甜瓜及水果,有助清凉解暑;少吃油炸、刺激性食物及肥甘厚味、过咸食物;吃凉拌食物,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冷饮适可而止,且不宜冰镇。

运动调养

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体育锻炼,散步、慢跑、打拳、做操等均可,但不宜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免汗多损伤阳气。出汗较多时,适当饮用淡盐开水或绿豆盐汤,但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也不要运动后用冷水沐浴、洗头,以免引发寒湿痹症。

防病保健

夏季酷热多雨,人易中暑,故夏季以防中暑为首。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加强通风降温,避免曝晒,睡眠充足,饮食卫生;衣服宜宽大单薄,以丝、绸、麻和纯棉为佳,浅色调为主;常洗澡洗头、换衣保洁;适当用十滴水、仁丹、酸梅汤、绿豆汤等防暑,这些都是夏季养生中十分重要的。

秋季养生的方法

秋季,气候由热转凉,阳敛阴生,万木日渐萧条,故养生者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

精神调养

秋应于肺,悲忧易伤肺。秋天气候渐燥,气温渐降,草木凋零,人心中易引起垂暮、凄凉之感,产生忧郁或烦躁等情绪。因此,秋季养生首先要保持内心宁静,收敛神气,忘却一切忧愁,培养乐观情绪。

起居调养

早卧早起,适当增加衣服,以防秋凉。

饮食调养

以滋阴润肺为主,预防秋燥,适当多食芝麻、糯米、核桃、蜂蜜、乳品、甘蔗、楷杷、菠萝等柔润食物。同时,秋季适当多食一点酸味水果,以收敛补肺;少食葱、姜、蒜、韭、薤、椒等辛味之品及冰棒、冰淇淋、烈酒等刺激性强的饮食。

运动调养

秋高气爽,正是开展运动锻炼的好时期。要加强体育锻炼,坚持晨练,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但应避免因过度剧烈运动造成大汗淋漓,津气耗散。

防病保健

秋天也是肠炎、痢疾、疟疾等病的多发季节,要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做好预防接种,服预防药;坚持用凉水洗脸、热水泡足,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功能;适当多服些维生素和滋阴益气、宣肺化痰的中药,以缓解秋燥对人体的影响。

冬季养生的方法

冬季气候寒冷,万物蜇伏,阴气极盛,阳气潜藏。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成形胜于化气。冬应于肾,故养生当避寒就温,敛阳护阴。

精神调养

为保证冬令阳气潜藏不受干扰,首先在精神上要固密心志,情绪安定,勿使七情过激。

起居调养

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以利阳气伏藏,阳精积蓄。适当增加衣被,减少房事,切勿骤暖大汗,以免阳气外泄或积热于内。

饮食调养

宜摄取滋阴壮阳、热量较高的膳食,如谷类、羊肉、鳖、龟、木耳、鸡肉、牛奶、豆类、兔肉、鸡蛋等以及新鲜蔬菜水果;通过补充维生素B、C,增强免疫与抗寒能力;适当减少食盐摄入,增加苦味以坚肾养心。冬季重在养“藏”,故是进补的最佳时期。

运动调养

坚持锻炼身体,但应避免在大风、大雪、大寒、大雾中运动,以免损伤阳性。也可作室内运动,增强体质。

防病保健

冬季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病的好发季节,应加强预防,可选用板蓝根、大青叶、鱼腥草、兰花草等药物煎水饮。年老体弱者可选食补、药补,也可坚持足底按摩、足三里穴位按摩等方法,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