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渡作战,大举强攻

●韩先楚说:“渡海时间只能提前,不能拖延,一切准备工作必须在3月份前完成。”

●韩先楚:“要把我们善打硬仗的陆军变成海军陆战队,把我们东北的旱老虎变成海里蛟龙!大家有没有信心?”

●雷州半岛南端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上泊满了大大小小的木帆船,樯橹如云,连绵数十里。

韩先楚决定谷雨时节大举强攻

渡海兵团的偷渡部队成功登陆海南岛,加上琼崖纵队,接应全军登陆的力量已大大加强,而且主力部队的登陆准备工作也已经基本完成。

韩先楚和袁升平从广州回到军部后,立即召开了军党委会。在会上,韩先楚提出要求说:“关于去香港购买登陆艇和6月份登陆时间问题,不向下传达。对部队要强调,渡海时间只能提前,不能拖延,一切准备工作必须在3月份前完成。”

军党委成员同意韩先楚的意见,并作出了决议。目标已经确定,实现目标的秘诀有两条:一是不屈不挠,坚持到底;二是靠正确的方法。

谷雨时节前后的北风有利于我军的渡海,加上战士们也是情绪高涨,斗志旺盛,因此,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认为这个时候最适合一举渡海登陆,彻底解放海南岛。

在此之前,他曾与兵团司令员邓华发生激烈“争执”,素有“旋风将军”美称的韩先楚认为,目前岛上敌人已经停止了“清剿”琼崖纵队,开始重点加强海边布防,敌人有了几次教训,以后不可能再轻易让我军小规模偷渡成功。

韩先楚说,我们现在偷渡过去的船去多回少,如果继续这样“逐步添油”,就会使主力部队的最后登陆因船只不足而难以形成重拳。

几次成功的偷渡,已经探明了敌情。眼看要进入4月,谷雨来临,对渡海有利的季节风将要结束。时不我待,摆在领导者面前的是两着“棋”:一是一声令下,万船齐发,大举登陆作战;一是小打小闹,继续组织小规模潜渡。

韩先楚经过深思熟虑,权衡利弊,认为前一着“棋”是可走的,是最有利的。其理由是:

首先,我军先后4次偷渡,使敌我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岛上已潜伏着相当大的内应力量;而目前敌人的兵力部署主要是针对我小规模的偷渡,非常有利于我军出其不意,突然大举进攻。

其次,形势不等人,季节不等人,必须乘谷雨前的季节风行动;如错过时机,不仅解放海南岛的任务将长期拖延,就连日后小规模偷渡也将失去可能。

第三,偷渡的船只有去无回,长此下去,船只问题亦无法解决。

第四,几次偷渡的行动说明,不管是岛上的两侧、正面,不管是一个营、一个团或一条单船,都能突破敌人的防线,冲到岛上。实施大规模登陆,兵力多,火力强,登陆突破更有把握,前面的部队先开辟登陆通道,后续部队就可以登上去。

第五,我们已经取得了渡海登陆作战的一些经验,部队有针对性的海练也取得了成效,全军指战员都斗志高涨。抓住这些有利因素,一举解放海南岛是完全有把握的。

韩先楚认为,后一着“棋”不可走。因为岛上尚有敌人的10万守军,且有海空优势,一旦我坐失良机,敌人不但加固防御工事,而且可以动用机动兵力对我琼崖纵队及已登陆部队进行“围剿”,给岛上部队造成严重困难,那时我军将由主动变为被动。战场上竞争的实质,就是竞争时间,竞争机遇。

韩先楚在军党委会上谈自己看法和意见,得到与会者的理解和支持。为此,韩先楚向中央表示:“如果兄弟部队四十三军没有准备好,我愿亲率四十军主力单独渡海作战。”

韩先楚攻取海南的心情十分迫切,在战士们初到前线面对惊涛骇浪而产生畏战情绪时,他就率先将指挥所移到了海边,搭起了草棚,与战士们一起上船,一起下海,千方百计地搜集有关海洋知识和海战史料。

韩先楚的意见报到十五兵团后,邓华还专门前来审查他的作战计划。基于对战争天才韩先楚的信任,他的计划被批准了。经过反复推敲,兵团作出了两军主力实施大规模渡海作战的决定。

1949年12月,韩先楚和第四十军政治委员袁升平、副军长解方等人,在雷州半岛接受解放海南岛的任务回来后,便立即将部队开往海康、徐闻、北海等地训练。军部驻海康。

多少天来,韩先楚寝食难安。白天,他带领参谋和有关师的领导到海边找训练场地;晚上,召集有关人员开会,研究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夜深了,他仍在思考问题,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过去,从南打到北,再从北打到南,都是在陆地作战。攻山头,打城市,战平原,虽然积累了不少经验,可渡海作战这还是头一回。几天来,韩先楚找来许多有关海南岛的资料,手不释卷,边看边将重点画上红杠,特别重要的则记在一个本子上。看得出,他是在争分夺秒地工作,考虑解放海南岛的最佳作战方案、最有利的行动时机,以及如何完成党中央和毛主席交给的任务。

要圆满完成任务,必须对海南岛的情况进行认真研究。他看资料、讲话、想问题,都离不开海南岛,心里想的是如何打入海南岛,满脑子装的是海南岛的地形、海南岛的敌情。

很快,四野和中央军委便批准了兵团的意见,也就是说韩先楚的意见被采纳了,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为了统一领导干部的思想,第四十军党委于1950年1月6日在海康召开了党委扩大会议,全军团以上干部出席。

会上组织大家学习了上级关于解决海南岛问题的一系列指示及作战方针,并听取各师汇报战前准备情况及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研究了亟待抓的工作。

韩先楚根据一些人的思想认识和反映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作了发言。他除再一次强调执行好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关于解放海南岛指示的意义外,还针对一些人提出的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他说:“有人提出要去香港购买登陆艇,我觉得这办法行不通。蒋介石打内战靠的是美帝国主义,美国和英帝国主义是串通一气的,他们怎么会卖登陆艇给我们呢?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是我们的传统。还是充分发扬我们的传统吧!发扬传统靠得住。我们要用木船去解放海南。”

韩先楚还给大家讲了个战例:“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海南岛时,第一次用军舰没有攻上去,因为那里沿海水浅滩多;第二次改用木船才打上去。”韩先楚坚定地提出:“要把我们善打硬仗的陆军变成海军陆战队,把我们东北的旱老虎变成海里蛟龙!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齐声回答。

解方草拟作战准备工作指示

十二兵团参谋长兼四十军副军长解方是韩先楚作战计划的坚定支持者。他对韩先楚说,两广战役已经结束,中国大陆已无大仗可打,只剩下个海南岛还未解放,应趁敌立足未稳时攻取,这个想法是正确的。但渡海作战是个新课题,我们没有经验,应尽早补上这一课。

对于韩先楚和他的英雄部队来说,主要问题是第一次渡海,没有船只,没有渡海的经验。

部队指战员绝大部分没有渡海作战经验,有的甚至连大海都没有见过。在陆地上,部队经常翻山越岭,山再高也高不过战士的两只脚。他们可以用两条腿成为“旋风部队”,却不能用急行军渡海。再说,敌人有军舰、飞机,我军连帆船都没有。

韩先楚和解方以及参谋人员,几次来到海边。他们不仅没有看到一条渔船的影子,连一个渔民都没有看到。显然,国民党军逃走时,把渔船烧了或拖走了,也把渔民赶走了。

韩先楚和解方沿着海滩往前走。海浪有规律地冲击着悬崖,发出阵阵涛声。韩先楚突然停住脚步,他看了一眼大家,说:“低潮的时候,海面平静,简直像小溪一样;可是,潮水一涨,海面就激荡起来。半潮时,海浪拼命咆哮,好象一头被激怒了的野牛狂吼;但到了满潮时,海面又恢复了平静。潮涨潮落是有规律的。我们要渡海作战,必须了解和掌握大海的规律。”

解方便派侦察科在南宁街头书摊上,买些介绍海南岛风土人情的书籍,还有当地的《潮汐表》,连清朝海军提督的《航海手册》也买了回来研究参考。

全军认识字的战士争着看,不认识字的战士听别人讲,掀起了一股学习海洋知识的热潮。

有一天,韩先楚登上部队在海上训练的木船检查工作。有关干部在汇报工作时,大谈战士如何研究救生,还拿出战士们用竹子等做的各种救生器材。有人夸耀说:“这是战士们的发明创造!”

韩先楚看后紧锁眉头,没有表态。下船后,他对该部队的师领导说:“要保护和表扬战士练兵热情,但也要积极引导,不要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救生上,要多鼓励战士敢于用木船打敌人兵舰,树立敢打、敢拼、敢胜的思想。”

韩先楚了解到,有的部队把缴获敌人汽车上的发动机拆下来装在木帆船上,改装成机械动力的帆船;有的部队把战防炮和其他一些小炮安在机帆船上,装成“土炮艇”,以加强对敌的杀伤力。他认为这是积极进攻的表现,于是对这种做法大加赞扬,并向其他部队介绍、推广。在韩先楚的肯定和支持下,不久部队中出现了一支由战士自己改装成土炮艇编成的“土舰队”。这些装备,后来竟成了攻打海南岛的有力武器。

正当部队争分夺秒进行战前准备时,琼崖纵队参谋长符振中潜渡到雷州岛,以协助渡海作战部队制订作战计划。符振中带来了一份海南岛敌我分布态势图以及一些资料,还有琼崖纵队的电台密码。这样,渡海作战指挥部可以和琼崖纵队用电台直接联系了。

1949年12月30日,第四十军党委召开会议,会上传达了毛泽东关于渡海作战的指示:渡海作战与我军过去所有的战役、战斗不同,必须注意潮汐和风向,必须充分准备船只,求得一次能运载足够的兵力。前头登陆的部队,要建立巩固的滩头阵地,要能独立进攻,不依后援,要研究作战经验。

兵团副司令员韩先楚和军政治委员袁升平,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分别讲话,强调贯彻落实毛泽东的指示是渡海登陆作战成功的根本。

会议还传达了上级有关指示,分析了渡海登陆作战的特点,研究了加强渡海作战必须采取的措施。

韩先楚在会上再次强调抓紧做好准备工作,立足于早打的重要意义。他说:“毛主席提出及早解决海南岛问题是非常英明的。早日发起海南战役,乘敌立足未稳,打乱敌人‘反攻大陆’的海上部署,可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如给敌人以喘息之机,我们将失去战机,招致无穷后患。”

他没有拿讲稿,没有高谈阔论,但非常严肃,比以往任何一次讲话都严肃。他的讲话言简意赅,显得沉稳有力。

也许由于问题太重要,也许由于韩副司令员态度太严肃,也许由于会议气氛太紧张,会场上大家正襟危坐,鸦雀无声。

韩先认真研究了毛泽东主席的电报。电报强调“在春夏之交解决海南岛的问题”。毛泽东已通过气象专家了解到,琼州海峡每年从农历正月到清明前多刮东风、北风、东北风,此时南渡海峡最为有利。

过了清明,风向变化无常。一过谷雨则转为南风期,是南渡的顶头风,对渡海作战十分不利。如果遇上台风期,更是十分危险。

袁升平政委就做好渡海作战政治工作作了布置。

12月31日,四十军在雷州半岛集结完毕,解方迅速拟订了《渡海作战准备工作指示》,指出收集和管好船只、船工和领航人员,是当前最主要的工作。

从演习中达到多数人不晕船,部分人能撑船,并以此选定指挥作战的干部,作战力量力求精干。从演习中确定渡海船只的战斗队形,大体区分为突击船、警戒搜索船、指挥联络船和救护船。

兵团统一制订了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三军作战计划。具体部署是:第四十军出动一一八师三五三团、三五四团、一一九师三五五团、三五六团、三五七团、一二〇师三五八团等6个团;第四十三军出动一二八师三八二团和三八三团两个营及三八四团一个营,两军共2.5万人,作为渡海作战第一梯队,由韩先楚率军指挥,于4月13日前集结完毕,待机行动。

徐闻西南的鲤鱼港为两军起渡的分界线。第四十军预定在临高县马袅岛以西登陆,第四十三军在马袅岛以东登陆。

第二梯队约2万人,由邓华率兵团指挥部随四十三军主力继后。

兵团要求,第一梯队登陆后,必须迅速夺占并巩固滩头阵地,坚决顶住敌人的反击,保证后续部队的登陆安全;第二梯队的任务是待第一梯队登陆后,迅速起渡登陆,协同第一梯队围歼守岛敌人。岛上琼崖纵队接应部队,由两军直接指挥。两军登陆后,乘敌混乱或增援时,迅速歼灭敌主力,力求开辟一条通道,以保证后续部队通过。第四十军主力向加来市疾进,包围敌第六十四军,另一个团向那大前进;第四十三军向澄迈疾进,包围敌第六十二军,吸引援敌,求得在运动中歼敌。上述目的达到后,再视情况,拟由第四十军一个团与琼纵主力断敌退路,第四十三军主力向海口攻击前进。

韩先楚在作战地图上从灯楼角至海南岛的博铺港划了一条红线。这条线东北——西南走向,是第四十军的起渡点和预定登陆点之间的连线。战役发起后,无论东风、东北风、北风,船队都可以航渡。

大军登陆前夕,海南岛上的琼纵和已偷渡到岛上的部队及海南地方党和临时政府等都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以迎接我军登陆。韩先楚建议野战军机要处编了专用密码,由军部派人偷渡过海送给冯白驹。这样,第四十军和琼纵随时可以联系,互通情报,对登陆作战极为有利。韩先楚又派侦察科长郑需凡带领侦察人员,化装成渔民,偷渡到登陆点海边侦察敌情,测量水深、流速、风向等,为渡海作战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经过几天认真考虑,兵团指挥部于1950年4月10日下定决心,确定4月16日19时启航,大举强攻海南岛。这一日期,是经过多次核对气象资料,并访问沿海渔民,经反复调查研究后确定的。

1950年4月11日,在四十军团以上干部会上,解方作了关于渡海作战的最后一次报告,题目是《几个战术思想问题》,主要内容为:

一、起渡必须“等风等流,就风就流”;二、船队队形一定要“摽在一起,不要走散了”。三、坚决打击敌舰,“叫敌舰怕我们,我们不能怕敌舰”。四、“宽正面,多箭头,重点突破”。五、“连续作战,勇猛发展”。

“陆上猛虎”成了“海上蛟龙”

1950年4月16日,夕阳西下,余晖耀眼,辽阔的大海中碧波轻荡。雷州半岛南端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上泊满了大大小小的木帆船,樯橹如云,连绵数十里。

岸上挤满了送行的军民,一首新编的《渡海作战歌》唱得响彻云霄:

千万只帆船千万把尖刀

千万个英雄怒火在燃烧

千万挺机枪千万门大炮

千万条火龙直奔海南岛

千万个英雄奖章在海南岛上光辉照耀

千万面红旗迎着海风飘……

第一强渡梯队的战士的宣誓声、口号声也是此起彼落,慷慨激昂,扣人心弦,令人振奋。

在军长韩先楚、副军长解方等军首长指挥下,四十军第一一八师师长邓岳、政委张玉华和第一一九师师长徐国夫等,分别率领自己的部队登上战船。

正待起航,指挥船上不知谁喊了一声:“不好,要变天!”

韩先楚和大家不约而同地望去,只见从西南天空涌来大片黑云,西南风骤起,海上掀起一排排巨浪,猛击船身。

许多人心里纳闷,气象资料和老渔民都认为今天是东风,怎么会变了呢?这海上的气候,确实难以预测,不一会儿就由顺风变成了顶头风。

俗话说,船行八面风,逆风船难行。西南风的出现,使大伙心里特别焦急。指挥部和海南接应部队联系,得知接应部队已开始向预定地区运动了。

韩先楚问老船工:“天黑以后,西南风能不能停止?”

这是涉及军事行动的大事,没有绝对把握,谁也不敢轻易回答,大家只好焦急地等呀等。

船上一位白发银须的老艄工全神贯注地观察天象。他知道指战员的心情十分焦急,便很有把握地说:“天黑以后不起东风,拿我问罪!”这不完全是出于对子弟兵的感情安慰,也是凭他几十年海上生活的丰富经验,没有绝对可靠的把握,他是不敢这样说的。他知道军中无戏言。大家深信这位艄工老伯的话,对他十分尊重。

老艄工的确称得上是一个活气象台,18时30分后,海上果然刮起了东风。东风一起,大伙又都兴奋极了。

12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350多艘木帆船同时扯起风帆,启锚摇橹的声音伴随着越发嘹亮的歌声,使勇士出征的场面显得格外雄壮。

在第一梯队中,四十军共261艘木帆船,其中有22艘机帆船和16艘“土炮艇”。所谓机帆船,就是把拉炮的十轮大卡车的发动机卸下来,安装在渔船上,有风使帆,无风则开动机器。而“土炮艇”则是将步兵用的战防炮安装在木帆船上,这种炮能射穿坦克的装甲,当然也能打铁甲舰,战防炮不够就用高射机枪、重机枪和迫击炮。其他船上也都有打军舰的火力,如迫击炮、火箭筒、炸药包等。除重型火炮渔船载不起之外,能上船的步兵火器他们都想法子弄上去了。

渡海作战虽然风险较大,但我人民解放军是无所畏惧的军队,而在“旋风将军”韩先楚和副军长解方的亲自率领下,战士们更是士气如虹。

四十三军则由副军长龙书金带队,7000余人乘坐帆船96艘,其中机帆船10艘,“土炮艇”8艘。

当渡海大军前进八九海里时,忽见空中闪亮一串照明弹。渡海行动被敌人发现了。

我军船队在耀眼的白光照耀下冷静沉着地继续前进。敌人的飞机在空中盘旋,不断轰炸和扫射。敌人的炮舰也不停地进行炮击和扫射。海面上一时间弹如雨下。

我军战士一面向敌机、敌舰还击,一面迅速灭掉船上的灯火。炮弹炸起的水柱在船的周围翻腾,颠簸的船使一些战士站立不稳。一些人负了伤,也顾不得包扎。

船队仍然保持着严整的战斗队形破浪前进。韩先楚下令航行在两翼的护航大队开足马力,展开战斗队形,猛烈地攻击敌舰。护航大队由改装的20艘土炮艇组成,由军炮兵主任黄宇指挥。

黄宇接到军长下达的“坚决向敌舰还击”的命令后,立即率领护航大队向敌舰冲去。几艘土炮艇同时向敌舰开火,形成交叉火力,打得敌舰狼狈后退。

敌军舰此前曾几次与我偷渡部队发生小规模较量,均因靠近我军木船吃过亏。敌人曾向“海南岛舰队”司令王恩华报告:“共军船上有钩子、梯子、手雷、炸药包。船一靠近军舰,就不管死活地钩住军舰,人跳上来就不得了。他们扔手雷,点燃炸药包,人与舰同归于尽。可怕!太可怕了!”王恩华听了部下反映后,也觉得太可怕,下令军舰不准靠近解放军木船。难怪眼下敌舰只在远距离开炮。

黄宇率土炮艇采取陆上勇猛穿插的战术,尽量逼近敌舰,插到敌舰背后,利用敌舰火力死角,打击其要害部位。

敌舰不甘心眼看着我军千百条战船安稳地向南开进,又掉转舰首,其中一艘大型军舰依仗其速度快、火力强,气势汹汹地闯进第四十军左翼船队里猛烈开炮,企图把我军船队的队形打乱。

韩先楚站在指挥船的甲板上,沉着地指挥船队与敌激战。炮弹不断地落在指挥船周围。警卫营营长丛福滋看到军长站在外面太危险,就大声叫着要他到船舱里去。

韩先楚生气地说:“在船舱里,看不见情况,怎么指挥?”

丛营长说:“我们向你报告外面的情况。”没等韩先楚说话,他上前一把将军长搂在怀里,往船舱里推。

“放开我,你放开我!”韩先楚连声叫喊。

丛营长身负保护首长的责任,不管军长怎么喊,怎么发脾气,仍一个劲儿地将军长往船舱里推,并命令下属:“看住韩军长,不准他离开!”这样,韩先楚也没有办法,他了解干部、战士的心情。

黄宇率领土炮艇冲到离敌舰只有五、六十米远时,突然向敌舰猛烈炮击。敌舰指挥塔被击中,顿时燃起大火,升起滚滚浓烟。敌大型军舰再也不敢使用照明弹,以免暴露目标。其余军舰怕成为第二个被攻击的目标,窜到远方海面,盲目射击。敌飞机大概因辨不清海上目标,怕炸到了自己的军舰,也飞走了。

第四十军的船队冲破敌舰的阻拦,相互呼应着前进。船队通过主流后没多久,航速慢了下来。一看风标旗,原来东风停了。

作战参谋跑进船舱报告:“首长,东风停了,怎么办?”

韩先楚下令:“通知各师,命令各船摇橹前进,不得耽搁!”军令如山。各船指战员轮番摇橹、划桨,船队前进速度没有减慢。

一弯新月高高挂在天空,在海面上投下淡淡的银光。这是战士们从来没有经过的夜晚,大家都没有说话,却都下定了决心明天要第一个登上陆岸、冲入敌阵、奋勇作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明确,行动果敢坚定并百折不挠。团结一致地奋勇前进的我军战士们早已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忘记了危险。

突然,大家看见了远处的海岸线,顿时都不约而同地高声呼叫:

“海南岛!”

“海南岛终于到了!”

“大家一鼓作气攻上岸,解放海南岛的同胞们!”

这就是战士们见到海南岛时的心情,这就是战士们对岛上人民的感情!

独木船重挫敌海军旗舰

在这场激烈的海上战斗中,黄宇所在的护航大队指挥船在航行中因发动机发生故障而脱离了编队,在黑夜中单船飘流,天亮时又遭遇了敌人军舰,于是黄宇又下令驱逐敌舰。

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能见度极好。在蓝天碧海之间出现了令人拍案叫绝的一幕。

弹痕累累的木帆船将庞大的军舰追得不亦乐乎。黄宇的指挥船咬住敌舰,边追边打,敌舰速度快,很快就逃出战防炮射程之外。黄宇下令停止射击,继续追击。此时突然从后面窜上来一艘更大的军舰,黄宇为了迷惑敌人,下令用篷布将战防炮遮住,伪装成运载物资的货船,篷布上用刺刀划开一条缝用来瞄准。

敌人这艘军舰名“太平”号,是刚从台湾调来增援的,第三舰队司令王恩华将其作为旗舰。彻夜的海战使王恩华通宵未眠,他害怕夜战,一直等到天亮才亲自披挂上阵。他站在舰桥上举着望远镜搜索海面,很快就发现有一条蒙着篷布的木船正在波峰浪谷之间出没。

双方距离越来越近,敌舰长命令水兵“抓活的”。那些水兵立即从炮位和舱室窜到船舷,拿着绳子和带钩的竿子准备“逮”住木船。

木船的白帆千疮百孔,破布片随风飘舞,船身弹痕累累。在距离“太平”号有200米远的时候,木船上的篷布突然掀开了,王恩华吃惊地发现布下面盖着的不是什么物资,而是一门火炮!

“轰隆”一声巨响,那门只有57毫米口径的小炮突然抖动了一下。王恩华被一炮击中,身负重伤,昏迷不醒。战士们一连打出30多发炮弹。敌舰起火,指挥塔被摧毁。

此时,大炮卡了壳,战士们就用机枪扫射敌舰。敌舰用机关炮还击。

黄宇右臂被击伤,炮长赵钻珠不幸中弹牺牲,一些战士也负了伤。

最后,“太平”号被我军战士击退,急忙返回海口基地,但是舰队司令王恩华再也没有睁开眼睛,成为国民党军在海战中阵亡的级别最高的将领。

这又是一桩“木船打军舰”的英雄奇迹。该船战后被四十军授予“战斗英雄船”称号。

“伯陵防线”被我军突破

我军船队越来越逼近海南岛的玉抱港海岸,此时已经是17日凌晨2时,韩先楚令战士们加速向滩头阵地冲击。

岛上敌军全面出动,从岸上、海上、空中组织各种火力猛烈阻击,企图阻止我军登陆。

当整个船队驶入敌人密集的火力网时,韩先楚意识到成功与否在此一举,于是命令所有的船队一面猛烈向敌人射击,一面疾速前进。

韩先楚熟悉他的部队,相信他的部队。这支能攻善守的英雄部队,在这关键时刻一定能顶住敌人,战胜敌人。

果然,在敌人猛烈火力下,战士们个个无所畏惧,勇往直前,锐不可当。当船离岸还有五六十米时,战士们纷纷跳下齐胸深的水里,向海滩冲去。当他们两脚踏上海滩后,英雄更有用武之地了。

这时,作战科长向韩先楚报告:“一一九师先锋连已经登上岸,正在夺取滩头阵地。”

接着又有人报告:“一一八师也已登陆。”

韩先楚要到船甲板上观察部队登陆,以便准确指挥部队行动。警卫营长和警卫员怕首长在枪林弹雨中出意外,不让韩先楚移动一步。韩先楚生气了,但也没有办法。

侦察科长郑需凡报告:“发现临高山上空升起三颗红色信号弹。”

“三颗红色信号弹。”韩先楚重复了一句,高兴地说,“好!接应部队已经攻下了临高山。”

当指挥船离岸四五十米时,韩先楚再也忍不住了,要和副军长解方下船。可警卫营长仍然阻止:“为了首长安全,现在还不能下船!”

“安全!安全!哪里安全?登上陆最安全!”韩先楚生气了,发火了。这时,谁也阻拦不住他了。

第三五五团政委夏其昌见韩军长、解副军长已登上岸,担心地问:“首长,现在太危险了,你们怎么在这里?”

“我们怎么不能来?”韩先楚顺口答到,只顾向前走。

“首长,滩头阵地还没有完全打下来,太危险,快隐蔽一下!”夏其昌边说,边把韩军长按倒在一块岩石后面。

韩先楚挣扎着要站起来说:“没有拿下滩头阵地,我们一起来拿下!”

夏其昌转身对第三营副营长杨立明命令道:“杨立明!给你一个任务,你们派人把韩司令看起来,不让他再往前去。滩头阵地还没有完全打下来,一定要保护军首长安全!”说完,就去指挥部队冲击敌人了。

杨副营长立即叫来一伙人,把韩先楚严严实实地围在一块大岩石后面。

韩先楚想走却动不了一步。他又感动,又生气,但无可奈何。趴在韩先楚身边的一名战士,看到韩先楚不情愿的样子,幽默地安慰说:“首长莫着急,等拿下滩头阵地,我们就‘解放’你。”

“好吧!我就等你们快一点‘解放’。”韩先楚口气缓和下来了,把战士也逗乐了。

登上岸的部队,攻势犹如猛虎。左侧先锋部队在连长戴成宝带领下,不到20分钟就杀进纵深5多里远,插到敌滩头阵地背后,夺取了敌重炮阵地,并立刻掉转炮口向纵深敌人轰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

在右翼的第一一九师先锋连登陆后,向纵深插入时,突然被敌人设置的壕沟、铁丝网、地堡挡住了。连长下达命令:“快点扫除地雷,斩断铁丝网!”

已3次负伤仍冲在前面的独胆英雄万守叶,立即指挥一个班用手榴弹扫除了地雷,接着又将铁丝网炸开道道口子,突破了敌人第一道防线。部队在前进时,突然从敌人的大型母堡中射出猛烈的火力,部队前进受阻。

“排长,你用火力掩护,我带人去解决!”万守叶说着,迅速带领几个战士向敌碉堡冲去,很快把敌碉堡炸毁了。

部队向敌纵深突进时,又遭到敌人暗堡的火力阻击。部队伤亡不断增多,情况十分危急。

“连长,我去干掉它!”万守叶再一次请战。

万守叶的要求容不得连长考虑。只见他带着几枚手榴弹向暗堡扑去,刚接近枪眼,敌人的机枪又喷出了火舌,他用自己的躯体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一惊天动地的壮举,使敌人吓破了胆。万守叶身上的手榴弹在暗堡旁爆炸了。

第三班副班长陈明栋趁机登上暗堡顶。敌人被吓得停止了射击,纷纷举手投降。

登陆的冲锋号吹响了,大部队顿时像海潮风暴似地向敌纵深扑去。一阵阵喊杀声,宣告了薛岳苦心经营几个月的“伯陵防线”已经被英勇的人民解放军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