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质变化
在经历亿万年的沧海桑田后,地球才呈现出今天的模样。褶皱、断层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质构造,而给人类造成灾难的火山、地震、海啸是地球演化过程中出现的正常自然现象,它们都会给地球带来深刻的变化。
褶皱
岩石之间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变形就是褶皱。褶皱的不同形态和规模大小,常常反映当时地壳运动的强度和方式。褶皱构造是地壳中最广泛的构造形式之一,世界上许多高大山脉都是褶皱山脉。
褶皱的作用
褶皱只跟受到的压缩力有关,由于岩石受到的压缩力年代不同,于是地质学家就可以据此区分不同的地质阶段和地质年代。
小知识
褶皱几乎控制了地球上大中型地貌的基本形态。

褶皱的形式
褶皱可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形式。背斜指地层向上弯曲的拱起部分,向斜是地层向下弯曲的槽形部分,背斜在褶皱的顶部,呈“A”形,向斜在褶皱的底部,呈“V”形。

侏罗山式褶皱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如何区分背斜向斜呢?一般规律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当岩层弯曲方向相反时,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水平面上中间是新岩层,而两边是老岩层;反之亦然。
褶皱山脉
强烈的碰撞和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发生弯曲而形成褶皱,常形成高大的褶皱山脉。在新的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高大的褶皱构造山系,则是褶皱地貌中最大的类型。

阿尔卑斯式褶皱
断层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常见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共同点都是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地壳断块沿断层的突然运动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
断层的形成
地壳运动中的岩层受到了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层本身的强度,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而产生了断层。岩层断裂错开的面称为断层面。

断层
地堑
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侧岩块相对上升时,则会形成地堑,即狭长的凹陷地带。如我国的汾河平原和渭河谷地都是地堑。
圣安德烈斯断层
贯穿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安德烈斯断层是最大的平移断层。它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在上面擦过北美板块造成的。在这里,北美板块正在向北移动,而太平洋板块则正在向南移动。

圣安德烈斯断层正是两大构造板块之间的断裂线。
地垒
两条断层中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做地垒,这里常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我国的庐山、泰山等;

五岳之一的泰山
小知识
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沿断层有时会出现泉或湖泊。
火山
火山是地球内部炽热的岩浆冲出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山状堆积体。火山喷发时滚烫的岩浆从火山口向四面八方奔流,遍及之处无所不催,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遮天蔽日,呈现出一幅既壮丽又可怕的自然景象。
火山的种类
按照火山活动情况可将火山分为3类: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活火山是指今天还在不断喷发的火山;死火山指以前发生过喷发,但有人类历史记录以来一直没有发生喷发的火山;休眠火山就是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

圣海伦火山
火山带
地球上的火山都很有规律的分布在大陆板块的边界,我们把这种火山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带叫做火山带,全世界有4个火山带:环太平洋火山带、大洋中脊火山带、东非裂谷火山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
小知识
现在火山喷发的类型可分为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

环太平洋火山带上的富士山
带来灾难
全世界至少有20座城市被爆发的火山瞬间彻底毁灭。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意大利古罗马时期的庞贝古城。火山爆发除了直接毁灭一切,还会引发火灾、海啸、泥石流、洪水等一系列灾害。

维苏威火山爆发时的情景
地震
地球表面的地壳,受到来自地球内部的压力,当压力不断增加,达到足够大时,地壳会突然发生错动,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起大地的强烈震动,这就是地震。火山喷发、炸弹爆炸和雪崩都会引起地震的发生。
地震带
地震带通常都集中在大陆板块外围的狭长带状区。全球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震级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震级越高,释放的能量也越多。我国使用的震级标准是国际通用震级标准,叫“里氏震级”。

冰岛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横波和纵波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首先能感受到上下晃动,其实这是因为纵波先到达的缘故,紧接着横波就过来了,然后大地开始左右前后的摇动。在一次地震中,横波一般要比纵波晚一些到达,但是它的破坏性却比纵波强得多。

构造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是地震震动的发源处。
地震的危害
地震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大地震能在几分钟内改变地貌,城市变成废墟,人员伤亡惨重。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地裂、水灾和火灾等灾害。
小知识
老鼠、猫、狗、蚂蚁等动物常常在地震来临前,出现许多异常行为。

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壳便急剧地升降,迫使数千米深的海水水柱发生运动,在海水上层形成巨大而迅猛的波浪,这便是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
海啸的起因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一般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的。水下山崩、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

海啸的形成示意图
海啸的种类
一般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
海啸的危害
海啸袭来时,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会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的设施、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也会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残骸。

海啸示意图
损失最为惨重的海啸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地震,地震引发的大规模海啸导致约30万人死亡,这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为惨重的海啸灾难。

海啸发生时的情景
小知识
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时速一般为两三百千米到1000多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