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烹饪必修课

Jiating pengren bixiuke

长久以来,凉菜在口味上一直十分丰富多样,且讲究变化,诸如甜、酸、香、酥、脆嫩辣、咸等味,一应俱全,而且还可随材料做不同的调整,例如蔬果重视原味,海鲜要尝出鲜嫩,都不宜下太重的调味;而若要去除肉类腥膻或独重开胃功能时,不妨添加重口味的香料或调味料,效果皆不错。

美味的凉菜

去除异味

原料中的异味很广,其中包括腥、臭、酸、腐等一切不适宜烹调和食用的味道。这些味觉,有些是先天的,有的却是人为的,通过把原料加热和调味,是除去这些异味的有效方法。葱、姜、蒜、酒、醋、糖以及各种香料等都能较好地减除异味,增加鲜美的滋味。

提取鲜味

有些原料本身不具有鲜味的特性,有的淡而无味,如白菜、豆腐、木耳、粉丝、海参等,如果不加入调料调味,只能是有品味而无美味。在正式烹调时,只好借助调料中的滋味来给菜肴提鲜和增香,从而使凉菜的滋味鲜美。

减少烈味

有些原料含有特别的气味,如脏腑类原料的强烈恶味,辣椒的强烈辣味,芹菜、韭菜、萝卜等蔬菜的强烈涩味。适当加入调味品,就能冲淡、综合其强烈的气味。

确定口味

对于绝大多数菜肴,口味是通过调味确定的。就是说,当某种原料固定以后,在烹调时放什么调料就是什么口味。调味在烹调过程中,起着决定菜肴口味特点和风味质量的关键作用。

增加色彩

一切烹调原料都有其天然色泽,调料也不例外。如酱油能使菜肴呈酱红色;番茄酱能使菜肴呈橘红色;咖喱粉能使菜肴呈淡黄色;如用牛奶、精盐、味精等调味品可使鱼片、鸡片等菜肴成熟后更加洁白如玉产生不同色泽;用冰糖作调味料,可使菜品晶莹透亮。

地方风味

凉菜的调味都具有地方风味特色,如鲁菜味重清鲜、粤菜清淡香鲜、川菜麻辣味醇、苏菜味浓带甜等。调味在地方菜的不同运用中,虽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只要认真加以掌握,就会使菜肴的地方风味更加突出。

凉菜分类全接触

拌菜分类

拌是冷菜的一种烹调方法,是将生料或熟料,经加工成为较小的丁、丝、片、块、条或特殊形状,用调味品拌制而成。

生拌:利用可生食的原料,经过洗涤、刀工后用各种调料拌制加工而成。如生拌白菜、生拌西瓜、生拌黄瓜丝、生拌哈蜜瓜、糖醋萝卜丝、生拌水果沙拉等。

熟拌:先把生原料经过水焯、汆烫或其他技法加工成熟,晾凉后改刀成形,加上其他配料和调味料拌制而成。如熟拌肚丝、熟拌粉皮、熟拌百叶、熟拌莴笋片、熟拌鸭丝、熟拌海蛰丝等。

温拌:又称热拌,是原料经洗涤和刀工后,先用沸水或温水烫一下,取出控净水分,趁热加上辅料和调味料拌制而成。如拌西兰花、拌荷兰豆、拌黄瓜条、拌苔干菜、拌佛手瓜、拌杏仁、拌芦笋等。

混拌:利用可食性生鲜原料和经过熟制的各种荤料,经过刀工处理后放在一起,加上多种调味料拌制而成。如拌鸡丝粉皮、拌肉丝粉皮、拌酱肉黄瓜、拌蟹肉黄瓜、拌蛰头、拌鸡丝洋粉、拌鸭胗等。

炝拌:把经过加工制熟的原料放在盘内,再取炒锅放些油,在热油里放入花椒、蒜片、葱花等炝锅,调料香味充分散发之后捞出调料,把油趁热淋在菜上,再拌制成菜。如炝拌菜花、炝拌腐竹、拌茭白、炝拌虾仁、炝拌鱼丝、拌百叶等。

008-05

腌菜种类

腌菜是将原料经过脱水、盐腌、拌制、入坛、存放等工序制作而成。腌菜的制作时间较长,所用原料一般为不易入味或大块状的蔬菜品种,含盐量一般达到10%以上,成品有风味独特、鲜嫩清脆、食之利口、口味浓郁等特点。

盐腌:将原料用盐擦抹或放入盐水中浸渍,使原料水分溢出,再根据原料的性质和口味的要求,加入其他调味料调匀即可,我们常说的咸菜,基本上都是采用盐腌的方法加工而成。

糟腌:以盐和香糟作为主要调料的腌制方法。一般先将原料用盐腌后,再用香糟浸渍入味而成。糟腌为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腌制方法,其品种除了蔬菜外,也可用于肉类的腌制。

醉腌:是以盐和酒作为主要调料的腌制方法。一般是把原料(生熟均可)用酒和盐进行浸泡,待到一定时间后,即可食用,用此方法可加工制作一些独特特色的腌菜,如腌虾、醉黄鱼、腌鲜蛋、腌海螺等。

糖醋腌:先把蔬菜等经过盐腌后,浸入配制好的糖醋液内,使制品甜酸可口,并利用糖醋的防腐作用保存蔬菜。

炝菜窍门

•所用动物性原料时,必须使用纯肌肉组织,少量结缔组织和部分脏品。水产原料最常用的是鱼、虾类,尤其是虾仁在炝菜当中被广为充当辅料使用。

•选择植物性原料时,必须是质地脆嫩,出水后应能保持理想形状,且味型清馨,炝制入味者为佳。比如,芹菜、菠菜、青椒、甘蓝、蕨菜、胡萝卜等。

•炝菜调咸味以盐为主,绝不可用色深的调料代替,否则破坏成品色泽。同时必须放味精和花椒(或材料)油,借以提高成品味觉,其他调料可酌量使用。

•注意刀工,根据需要切各种美观的形状,还要注意方便调料的入味。切丝要切细、切匀;切片要注意厚薄一致,形状美观,最好采用花刀,更美观,更易入味。

•醋系炝菜的主要调味,由于酸的作用,过早放入会使鲜绿菜变成黄色,所以最好在上桌时调入;姜为主要的提味品,一定要切成茸或细末,才能入味;味精是鲜味调料,要趁菜热时加入,菜冷后加入提不起鲜味。如调凉菜时使用,要先用热水化开再调入。

•炝菜使用最多的是花椒油,在炸制花椒油时,花椒粒入锅时锅内油温不能过高。

•炝菜中芥末的调制也很有讲究。要将芥末加温开水搅拌均匀成糊状,封严盖子,在常温下闷制2小时左右,使其充分酶解,才能散发出强烈的辛辣气味。

009-05

卤菜窍门

•卤制菜肴时,卤液要淹没原料为好,使原料全部浸泡在卤液内煮制,并要勤翻动,以使原料受热均匀。

•卤制的原料要洗净、切除,该焯水的要焯水,一定把动物性原料中的血污、杂物彻底清除,确保卤味菜肴的特点。

•卤菜的口味是根据原料在卤液中时间长短来加盐(或其他咸味调味品)调口味,比如牛肉、猪肚在卤液中浸泡时间较长,口味,即盐放的要少一点,卤液的口味需要淡些。再如卤鸡、鸭的内脏,浸泡时间比较短,盐就要多放一些,即卤液需要咸一点,这样才能把口味找准,不能千篇一律,否则就会出现咸的咸、淡的淡的现象。

•卤液口味的咸淡,是以盐的投放多少而定。从季节讲,夏季口偏重一些,有利于存放和进食,冬季口味偏轻一些,春秋应该口味适中。

•煮卤液需要的香料投放要力争恰当,放多了影响成品原有的清香风味,掩盖原料本来的味道,还会给卤液带来色泽的污染;放少了没有药料的香味,只有原料本身的味道。所以药料的投放一定要恰倒好处。

009-06

熏菜窍门

一般熏制的方法是把熏味料(如糖、茶叶、松柏等)撒放在锅内,放上铁箅子,摆上熏的原料(不要压),把盖盖严,用火烧锅几分钟后,锅内的熏料由于没有空气,会溶解后发生炭化,浓烟四起,几分钟后把锅离火,再焖几分钟,拿下锅盖,让烟冒尽,把熏过的原料取出,摆在瓷盘内,把香油刷抹在原料表面(以防风干),即成熏菜成品,可以出售和存放。

•熏菜必须先入味而后熏,其主要特点是改变原料的色泽和特有的香味,一般没有口味和鲜味的变化,所以熏的原料应该在熏制前作到原料熟、有口味、无色或浅色。

•熏菜原料必须是无色或本色的,如果原料带有比较重的颜色,再进行熏制,成品就会发黑;此外熏制时色泽也不要过重,如果过重,存放后会发黑,熏时颜色稍浅一些,冷却后会变得正好。

•熏制前一定要根据炉火来用锅,如果是明火,摆完被熏原料后端到火上;如果是煤气灶,锅可直接放在灶上,摆完被熏原料后开火。

•熏的原料,在放锅内熏时,不能有水分,如有水分,色泽不好上,也上不均匀,锅更不好刷。应把原料上的水分擦掉,再摆放在铁箅子上熏。

•熏料中糖是关键,糖的投放量一定要恰倒好处,糖放多了,色重,存放后发黑、口感有些发苦;糖少了,色泽、颜色不好看,口味也没有烟熏的香味。

•每次熏完,除了把锅和锅盖刷洗干净,特别是铁箅子一定要清洗干净,不然下次再用,会给成品造成污染,影响质量。

010-05

酱菜分类

除了普遍的把各种香料、酱油、盐、料酒等放锅内煮制成酱汁后,放入原料进行酱制外,酱菜还有些比较特殊的酱制方法,其主要有以下几种。

蜜汁酱:是将原料先切成块,加上盐、酱油和料酒等腌制2小时,然后过油炸成浅黄色,放入汤锅内,再加上糖、五香粉、红曲米、糖色等调味品酱制成熟。成品色泽褐色,有光泽,酱汁浓稠。

糖醋酱:是将原料经过硝腌、过油后,再放入由水、糖、醋、辣椒粉等调味品熬成的酱汁内煮熟,成品色泽金黄,回味深长,别有风味。

酱汁酱:又名焖汁酱,是在常用酱制方法上,用红曲米上色,糖的使用量增加几倍。制作上是先用糖与其他调味料以及原料酱制成熟出锅,剩余酱汁再放入少许糖,继续熬煮至汤汁浓稠,出锅倒在容器内,食用前均匀地涂抹在原料表面即可,成品富有光泽、色呈深樱桃色。

常用调味汁

拌菜常用的调味品有很多,主要有大葱、辣椒、大蒜、酱油、米醋、芝麻油、辣椒油、蒜蓉、芥末、盐和糖等,名目种类繁多,可以调拌出来的味型也多达数十种,只要读者掌握了以下几种拌菜常见的基本味型,料理时必能更加得心应手。

咖喱汁

•调味原料:咖喱粉(或咖喱酱)、盐、料酒、葱、姜、味精等。

•调制方法:先把葱姜和咖喱粉(或咖喱酱)炒出香味,倒入码味并炸好的原料,再加入其他调味料炒匀即成。

•调味说明:咖喱汁在调味中重用咖喱酱或咖喱粉,以突出咖喱的特色,用量较多;料酒、葱姜等有增香、提味、减腻和去异味的作用;味精有提鲜作用,成菜要求香味浓郁、鲜咸带辣。

•注意事项:在制作咖喱味菜肴时,可加入洋葱、大蒜等去腥提味的原料,使之香辣味更加浓厚。

姜味汁

•调味原料:老姜、盐、醋、味精、芝麻油。

•调制方法:老姜洗净、去皮,切成极细的末,放入碗中,加入盐、醋、味精和芝麻油调拌均匀即可。

•调味说明:姜味汁是以咸味为基础,重用姜和醋,以突出姜的味道;味精能缓和姜和醋的浓烈味,体现出鲜味,用量不宜过多;芝麻油可增加香气,使姜味突出。

•注意事项:姜味汁要突出姜和醋的混合味,虽属清淡,但绝非淡而无味,否则风味全失。姜味汁的颜色不要过深,以不掩盖菜肴原料的本色为宜。

麻酱汁

•调味原料:芝麻酱、盐(或酱油)、白糖、味精、芝麻油。

•调制方法:先把芝麻酱放入碗中,加少许水(或汤)调开,再放入盐(或酱油)、白糖、味精和芝麻油即可。

•调味说明:麻酱汁是用盐(或酱油)定咸味,在此基础上重用芝麻酱,以突出酱香味。此外,放入白糖是为了提鲜,用量以菜肴进口微有甜味为准;味精、芝麻油可增加菜肴的鲜香味道。

•注意事项:调制麻酱汁时,如在味汁内加少许浓鸡汤,其鲜香效果更为突出。

红油汁

•调味原料:酱油、白糖、味精、清汤、红油、芝麻油。

•调制方法:酱油、白糖、味精和清汤放碗里调匀,再加入红油和芝麻油即可。

•调味说明:红油汁是用酱油定咸味,白糖和味精提鲜,用量以菜肴鲜味突出为准;红油突出辣香味,重在用油,但不宜辣味太重;芝麻油主要用于增香并压异味,用量要恰当。

•注意事项:调制红油汁时适量加入一些香辛料,如葱姜、花椒等,可以使口味更加浓厚。

芥末汁

•调味原料:盐、芥末粉、熟油、白糖、醋、味精、芝麻油。

•调制方法:芥末粉放入碗中,加入少许沸水调匀,再放入熟油和白糖,拌匀后静置约半小时,加入盐、醋、味精、芝麻油等调匀即可。

•调味说明:芥末汁是用盐定咸味,重用芥末粉以突出辣味,加入醋可除异味、解腻提鲜,且能去除芥末苦味,用量宜少;味精、芝麻油有提鲜、增香作用。

•注意事项:芥末汁要现调现用,不宜久放,以免使芥末冲味减弱。

茄味汁

•调味原料:盐、番茄酱、葱、姜、料酒、白糖、味精、芝麻油。

•调制方法:先把盐、番茄酱、葱姜末、料酒、白糖、味精等放碗里兑成汁,再放锅内翻炒至熟,淋上芝麻油,出锅盛放在碗里即成。

•调味说明:茄味汁以盐、番茄酱定咸鲜味,重用番茄酱,以突出番茄味;白糖以入口甜酸适度为佳;葱、姜、料酒、味精、芝麻油等起到增香、去异味作用。

•注意事项:茄味汁中的白糖不要过多,要酸甜适宜,略带回甜。

糖醋汁

•调味:盐、白糖、陈醋、芝麻油。

•调制方法:取小碗,放入盐、白糖和陈醋,待其充分溶解后,再加入芝麻油调匀即可。

•调味说明:糖醋汁中盐一般用于原料的腌渍码味,使制成的菜肴有一定的咸味基础,白糖和陈醋是糖醋味的主味,用量要满足菜肴的需要,芝麻油用于菜肴增香。

•注意事项:糖醋汁不要过量,既要使味醇厚而清爽,又要防止发生腻味。

葱油汁

•调味:葱、盐、味精、植物油。

•调制方法:先把葱切成丝(或条、末),放在碗里,放入加热的植物油烫出清香味,再加入盐和味精调匀即成。

•调味说明:葱油味以盐定咸味,在咸味的基础上,突出葱的香味,加入味精以提鲜,用量可稍多一些。

•注意事项:调制葱油汁的油可用植物油或芝麻油,但必须烧热后淋在葱上,并烫出葱香味。

蒜蓉汁

•调味原料:蒜瓣、油、盐、酱油、白糖、味精、芝麻油(或辣椒油)。

•调制方法:把蒜瓣去皮,放在碗里,加入少许油和水捣成泥状,再加入盐、酱油、白糖、味精、芝麻油和辣椒油拌匀即可。

•调味说明:蒜蓉汁是用盐确定基本咸味,酱油用以提鲜,白糖(可不使用)用量以菜肴微带甜味为准,在此基础上重用蒜蓉,从而突出蒜蓉汁的香辣味,并用芝麻油辅助增鲜。

•注意事项:蒜蓉汁应现拌现食,菜肴味道才最鲜美,不可久存。蒜蓉汁对咸味凉菜有压味作用,因此在使用时以不盖住菜肴的本味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