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六郎魏州救驾

杨家将这回又是大胜而归。真宗知道了很高兴,给了他们很多封赏。可王钦非常不高兴,生气地对谢金吾说:“我还不如跟真宗请病还乡,在这待下去也没什么意思!有杨家将在,就没有我的出头之日!”

谢金吾说:“您又何必丧气呢?现在支持杨家将的都是些老兵残将,管不了朝中大事,让我想个办法将他们的天波楼拆下给你看看!”

第二天,谢金吾果真率兵大摇大摆1地从天波楼走了过去,看到杨令婆也没打招呼。杨令婆并不知道这是谢金吾的阴谋,便向真宗告状。真宗一听,便传谢金吾来进谏。真宗怪罪谢金吾怎么如此没有礼貌,金吾说:“唉,陛下,我也是为大宋着想。您想想看,天波楼正处在京城的南北要道处,百官每逢节日向陛下朝贺时都要在那里下马,有辱我大宋国威啊!我建议拆了天波楼!”

真宗便找来大臣商议,这大臣就是王钦。王钦当然鼓动真宗下令拆除天波楼。杨家听到消息后连忙找来八王商议。

八王提议说:“既然圣上的指令已经下达,想更改肯定是需要一些时日的。倒不如先贿赂一下谢金吾那个小人,让他先将工期延后些时日再说。”

谢金吾果然是个贪财之人,看到这么多钱财便同意将工期延后了。但王钦绝不同意这样做,命令谢金吾赶紧开工。谢金吾没有办法,只能先将天波楼的顶层拆掉了。

令婆也没有别的办法阻止拆楼,便要九妹找六郎回来一起想办法。六郎一看事情如此紧急,只能简单对部下交代一番,便和九妹带着焦赞一同上路了。

可焦赞实在是太鲁莽,来到汴京便惹了大祸。原来焦赞刚到汴京,对什么都感觉新鲜。一次,他与几个小将喝酒,喝得酩酊大醉,正往回走时路过谢金吾的住处,焦赞一看这是六郎的仇家,一股火上来就冲了进去,将谢家的人都杀光了,还在墙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真宗知道了,以为是杨六郎认为自己功劳很大,不把皇帝放在眼里,非常生气,便将他传来,问道:“你明明应该在佳山寨驻扎,怎么会出现在京城?谢金吾是奉旨拆除天波楼,你却将他一家杀害,到底是什么意思?简直是不把朕放在眼里了!”

六郎一听,赶紧解释说:“我听说家里天波楼要被拆了,母亲病倒,实在是心急才跑回来的。至于我的手下焦赞杀死谢金吾一家的事,臣真的毫不知情啊!”王钦一听,连忙说:“那天杀人的确实是焦赞!他自己留下的笔迹还能有假吗?你的手下跟谢金吾无冤无仇2,要不是你的指示,他为什么会杀了谢金吾?希望陛下治杨延昭和焦赞的罪!”真宗本来就在气头上,听王钦这么一说,便说:“你们不用再说了,杨六郎和焦赞都发配边疆!”

王钦一听,立刻私下让自己的心腹法司官黄玉将杨六郎和焦赞发配到最险恶的地方去。于是,黄玉就拟文将六郎发配到汝州三年,每年为朝廷打造官酒两百坛,将焦赞发配到邓州充军。真宗同意了。

六郎一路奔波,来到汝州。汝州太守张济十分敬仰杨六郎。他对杨六郎被降罪的事十分不解,便问:“我听说将军驻守佳山寨,抗击辽兵立了大功,怎么又突然获罪了呢?”杨六郎将自己遭小人陷害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张济很同情他,便说:“将军只好在这里忍耐一下,不过我想不久之后陛下还是会重用你的!”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六郎便去监造官酒了。

虽然六郎已经被发配边疆,但王钦不置六郎于死地就不善罢甘休3,于是又找黄玉来商量:“杨六郎一天不死,我就一天不会心安。”黄玉说:“这不难办。皇上特别注重酒税,你就向皇上密奏说杨六郎偷着卖酒逃税,皇上必定将他处死!”

王钦上奏了真宗后,真宗果然大怒,说:“朕念在他是朝廷功臣,对他的罪过一律从轻发落,但是现在他竟然私自卖酒,借此逃税,实在是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八王一听这是要将六郎斩首,赶紧上前求情,没想到真宗丝毫没有理会,依旧要将杨延昭斩首。

八王看无法劝服真宗了,便又想出一个办法。他派亲信来到汝州,将六郎遭人陷害被叛处斩首的事告诉了张济,张济当然明白六郎是冤枉的,说:“我一向敬仰六郎,这件事就由八王来谋划,我将全力配合!”于是,八王的亲信便说:“八王想找一个与六郎长得像的死囚来替代他,您看怎么样?”张济点点头,马上派人寻找合适的死刑囚犯。他们找了很久,还真找到了这样一个囚犯,大家的心才稍稍平稳了一些。

杨六郎魏州救驾 - 图1

隔天,八王的亲信便带着和六郎长相酷似的死囚首级回京见皇上去了。

真宗和文武百官见了,都以为六郎真的死了。有很多人都为杨六郎惋惜,朝野中传来了阵阵哀叹之声,只有八王心里明白。

六郎被处死的消息传到佳山寨后,岳胜、孟良号啕大哭。孟良说:“皇帝昏庸,杀我兄弟,这个边关不守也罢!”大家纷纷响应,于是将财物平分,把山寨一把火烧了,各自寻找出路去了。

焦赞听说六郎被杀,也越狱逃走了。

只有王钦高兴得不得了,他写了密信送给萧太后,说:“现在中原再无猛将,是进攻的好时候了。”

萧太后一听,便找来大将师盖商议。师盖说:“太后,杨家将虽然不在了,但宋朝还是一个统一的大国,要想发兵收服宋国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不如来个引蛇出洞,这样就好办多了。”

萧太后赶紧问道:“如何引蛇出洞?”

师盖说:“辽宋边境的魏州有个铜台,是晋帝的陵墓所在,我们可以找人将陵墓好好修整,种些奇花异草,再让王钦引诱宋朝皇帝来看,说是有祥瑞降临,那个宋真宗最喜欢热闹,一定会来的!”

萧太后对这个计策赞不绝口4,于是一边派人修整花园,一边让人通知王钦准备里应外合。

一个月后,花园的修整工作完成。真宗对王钦的话充满了好奇,决定要带文武百官前去观赏陵墓。

此时正是冬季,真宗一行人马到了花园附近住下,见花园池中的水果然红润似酒,便让人取来品尝。真宗尝了之后,发现果真有酒味,不过显然是被人后放进去的。于是大臣们开始起疑心,心想是不是被人算计来到此地。真宗也觉得不对劲,赶紧要带人马撤离。可是此时,萧太后的十一万兵马早已埋伏在附近。真宗派人观望,发现有埋伏,心中懊恼不已,赶紧找八王商议。

八王说:“辽军早有准备,如果我们突围出去必定损失很多兵力,而且还不会成功,现在只能派人严密把守各个要道,等待救援。”真宗答应了。

辽兵来攻城,守城的将士难以抵抗。真宗无奈,又请八王出谋划策。八王说:“辽兵十分惧怕杨家将,我们可以派人打着杨家将的旗号前来救援。”真宗便下令按八王的谋划行事,辽军见了杨家将的旗子果然很害怕,慌慌张张地撤回去了。

王钦见状气得直跺脚,骂道:“这帮没用的东西!”又赶紧派人给辽国捎信说那些杨家将是假扮的。

萧天佑听说杨家将是假扮的,有些哭笑不得,于是又发兵将魏州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真宗见计谋被识破,自己在城中又和汴京联系不上,十分焦虑,说:“不如明天我领兵突围,大不了一死!”

八王连忙劝说:“陛下,这可不行啊!您这样贸然出兵不仅不会有突围的可能,还有可能受到侮辱,现在,只有杨家将可以解围了。”

真宗无奈地说:“朕一时糊涂将杨六郎处死,现在到哪儿再去找杨家将啊?”

八王回答说:“陛下若是在全国仔细巡查,还是会有一丝希望的。”

真宗一心只想救国,也没有想太多,就将赦书亲自写好,让王全节突围出去向全国昭告。

王全节冒着生命危险突出了重围,披星戴月5地赶到汝州,来见太守张济。可是,张济说:“六郎的首级已献给朝廷,你还是快快呈报给皇上,另外想办法吧,免得耽误大事。”

王全节一听,为难地说:“君主有难,微臣心里不安呀!太守您看,我可怎么办才好呀?”

张济一听,实在不忍心,便说:“汝州这里肯定是没有杨六郎了,要不然你去问问令婆吧,或许会有些消息。”

王全节又赶紧回汴京找杨令婆,但任凭王全节怎么求令婆,令婆只是说自己的儿子已经埋葬了。王全节没有办法,只能又回来找八王商议。

八王认为只有自己亲自出马,回汴京找六郎了。杨令婆见八王来了,便说:“前几天王全节来,我没敢告诉他,今天八王亲自前来,看来是事态严重啊!我让六郎来见你!”

八王见到六郎,说:“时间紧迫,我就长话短说。陛下有难,还请六郎不要计较陛下以前所犯下的过错,去救救他吧!”六郎是个顾全大局的人,说:“圣上有难,我一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但佳山寨兵马都已经解散了,我还要重新召集才行。”

于是八王和六郎用了两天时间召集兵马,凑足二十二名猛将、八万人马,浩浩荡荡地营救真宗去了。

此时,魏州城内的粮草就要用尽,战士们都在杀马充饥。真宗很绝望,几天来只喝了些米汤。

杨六郎魏州救驾 - 图2

忽然,城下传来厮杀的声音,真宗以为辽军又来攻城了,赶紧出来观看。当他看到是杨六郎带着兵马赶来救援的时候,他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辽兵见到真的杨家将来了,心里都紧张起来。杨家兵勇猛极了,让辽军逐渐处于劣势。萧天佑见到自己的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6,便亲自冲上阵去,没想到被杨继宗一箭射落马下。土金秀见了,急忙杀过来救他。耶律庆见形势不妙,想要逃跑,被岳胜追上去一刀斩成两段。师盖也冲了过来,被郎千、郎万活捉。

宋军越杀越猛,城内外全是辽军的尸体,最终辽军溃败,宋军大胜,缴获了大量武器车马。

八王首先独自骑着马进入城中报喜,说:“陛下洪福!我已请到杨延昭救驾,杀得辽军大败而归!”

真宗非常高兴,连忙宣杨延昭进来,说:“朕今天可以从危险中逃脱,全都是你的功劳,朕绝不会忘记你!”

六郎被夸得不好意思,说:“我只是尽到臣子的责任。至于辽国,臣建议乘胜追击,一次将敌人消灭掉!”可是真宗这些日子以来被辽军围困,一直担惊受怕,身心疲惫,想过些日子再来攻打辽国。

于是,真宗带着军队返回汴京,让杨光美在魏州驻守。

真宗回到汴京后,便急着报魏州的仇。他命王全节为南北招讨使,李明为副使,带兵五万,并下圣旨调令三路兵马共同出征辽国,大军先来到九龙谷驻扎。

消息传入幽州,萧太后便召见群臣,问:“我大辽谁可领兵抗敌?”团营都总使应声说:“在下有一个非常好的人选,就是我的师傅,姓吕名客,现在正在宫门外守候。”

太后便宣吕客上殿,见吕客相貌英俊、风度翩翩7,便问:“先生来是想做官吗?”

吕客回答说:“我不想做官,只是听说辽国有难,想来助一臂之力!”

太后高兴地说:“你要多少人马出征呢?”

吕客回答:“我要排阵与宋军作战,光是大辽的兵马恐怕不够,还要从附近的辽西鲜卑国、森罗国、黑水国、西夏国、长沙国等五国借来五万兵马相助。我用平生所学,布下七十二阵,定能让宋军心惊胆战,拱手将宋朝土地献给您!”

太后听后很高兴,派人前去这五国调兵马。十几天后,所有兵马陆续到齐,浩浩荡荡共五十余万人马向九龙谷进发。

等大军来到九龙谷,在宋军对面扎下营寨,吕客军师拿出一张阵图,开始部署。

注解:
1【大摇大摆】形容走路时很神气、满不在乎、大模大样。
2【无冤无仇】指没有冤仇,毫不相干。
3【善罢甘休】甘心情愿地罢休。指了结纠纷,停止争斗。
4【赞不绝口】不停地称赞。
5【披星戴月】指在夜间赶路或早出晚归。多形容辛苦劳碌。
6【七零八落】形容零散、凌乱的样子。
7【风度翩翩】指行为举止优雅自然,不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