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令公大破辽军

太宗听说杨业父子已来归顺,非常高兴,连忙派八王率众大臣前去迎接。杨业不知道八王是谁,只略一回礼便又向前走去。这时,呼延赞在旁边提醒说:“这位是陛下的嫡亲侄子,金锏八王。”杨业一听赶紧拜伏在路旁。八王心胸宽广,并未计较,这让杨令公在感激的同时庆幸自己选对了明主。

北汉王刘钧听说杨业投奔宋朝的消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太宗趁热打铁,积极部署进攻北汉的事宜。晋阳城上,守将丁贵尽忠职守,不敢有丝毫怠慢,带领诸将严防死守。宋军虽然勇猛,但好多天过去了,还是没有攻下晋阳。

太宗见情况并不乐观,开始忧心忡忡 1,但又毫无办法。一天夜里,太宗在营中休息,梦见有高人指点,这位高人说:“要想攻下晋阳就要先攻北门。”太宗醒来之后琢磨这北门有何不同。他派探子去查,发现原来北门的守将是赵遂。太宗很高兴,命诸将全力进攻北门。

此时,刘钧召集群臣来到殿上,缓缓地说:“唉,我父子在晋阳在位二十余年,恐怕今朝不保了。我不忍心看城中百姓受战争之苦,不如投降算了。”朝中大臣都默默不语,暗自流泪。这时,探子来报,说是北城守将赵遂还没有开战就投降了,他已经将城门打开,归顺宋军了。刘钧一听,也不再与群臣商量,哭着跑回了寝宫,又让太监将北汉的印信、文书等拿来,向宋军投降。

太宗从北门进入太原城后,见到刘钧身穿白衣,面容憔悴 2。太宗说:“你不必害怕,我出兵太原是为了解救苍生,不会加害于你的!”说完,他就封刘钧为检校太师、右卫将军。

接着,太宗又返回营中与群臣商议接下来是否要讨伐辽国。大家的意见各不相同:潘仁美主张乘胜追击;杨光美则认为将士已经又累又乏,不适宜再征战了。太宗又问八王有何意见。但此时的太宗对八王已有所猜忌,因为太宗长时间没有在宫里,有人想拥立八王做皇帝,虽然八王没有同意,但是太宗仍对此十分不满。八王回答说:“我也认为不宜再战。辽兵凶猛,我军如果没有调整好状态,是不适合与他们交锋的。”太宗听后大怒道:“那什么时候适合?待你掌握了天下的时候?”说完便决定采用潘仁美的意见,出兵征辽。

位于辽国边境的易州、涿州守将看到宋军来势凶猛都不战而降,宋军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长驱直入到辽国都城幽州。

辽国萧太后得知这一消息后大惊失色,急忙部署抗宋事宜。她命耶律奚底、耶律沙为正副先锋,耶律休哥为监军,率五万精兵出城迎战。

幽州城外,两军对垒。宋军派出呼延赞、高怀德出战耶律奚底、耶律沙。辽国二将的武功也很高强,两军从早上一直战到中午也未分出胜负,最后马匹困乏,只能明日再战。

杨令公大破辽军 - 图1

高怀德和呼延赞回到宋军的军营之中,向太宗诉说了辽将耶律沙和耶律奚底十分骁勇的事。潘仁美听后,忧心忡忡地说:“现在辽兵的军威很盛,兵精将猛,恐怕我军很难在短时间内战胜他们了。”太宗听了他的话,不以为然地说:“你们不要害怕,待朕明天亲自到战场上会会这群辽人,壮我军威,准备和敌人决一死战。”

杨令公大破辽军 - 图2

八王听了太宗的话,急忙走上前去劝说道:“陛下,战场上自会有众位将领拼死效力,陛下应当保重身体,不要亲自到沙场上去冒这样的风险。”但是八王越是劝说,太宗的火气就越大,一点儿也没把八王的话放在心上,随即挥了挥手说:“你不要再多说了,朕明天必定会亲临沙场,你们还是赶快做好准备吧。”

第二天一早,两军再次对垒。呼延赞、高怀德、耶律奚底、耶律沙又摆开阵势,开始大战。一时间金鼓齐鸣,喊声如雷。不知何时,从宋军身后又闪出许多辽兵。宋军腹背受敌,十分慌乱。

宋太宗见此情形,大叫护驾,可此时大将都在战场,情况变得越来越危急。六郎杨延昭见太宗身陷险境,连忙杀出一条血路前去营救,来到太宗身边让太宗骑马快走。太宗看辽兵凶猛,担心杨延昭把马给了自己而无法参战,便要杨延昭给自己找头驴子。这时,七郎杨延嗣也赶到了,六郎让七郎将马让给太宗,自己护着七郎杀出重围。周围辽兵都杀红了眼,一时难以抵抗。幸好这时杨业、呼延赞、高怀德及时赶到才化险为夷,将太宗救出。辽军又乘势夺回了易州、涿州。战争结束后,宋军损失士兵八九万,丢失的粮草、武器更是数不胜数 3,太宗知道后十分忧虑。

宋军回到汴京后,太宗见识了辽兵的凶猛之后便不急着再战,决定休养生息,待养精蓄锐之时再战。太宗因杨家父子护驾有功,赏赐了豪宅一处、珠宝无数,其他大臣见杨家并未立大功就得到皇上如此偏爱,有些不满。杨业听说这一情况,赶紧上表,希望太宗可以撤去对七个儿子的封赏。太宗见杨业如此体谅自己,心中十分宽慰。

而萧太后见辽军大胜十分高兴,召集众臣商议,决定趁宋军没有休整好的机会直捣汴京。萧太后任命耶律沙为先锋,韩匡嗣为监军,耶律休哥为救应,率十万精兵征宋。辽军誓师后便浩浩荡荡地奔向宋朝边境遂州。

此时遂州守将刘廷翰听到消息后便与副将崔彦进、李汉琼商议对策。刘廷翰问道:“辽军来势汹汹,我们该如何应对?”崔彦进答道:“倘若与他们硬拼,我们肯定不是对手,不过我们可以假装投降,引诱他们进城,再对付他们。”刘廷翰听后大赞妙计,还吩咐手下备些粮草送给辽军表示诚意,以免他们怀疑。

韩匡嗣见宋军主动投降,很是高兴,又看见送来的粮草,便深信不疑。刘廷翰听说辽军上当,便令崔彦进率一万兵马在东门埋伏,等辽军进入后就拉起吊桥,自己则率主力在南门埋伏,以防发生意外情况。

杨令公大破辽军 - 图3

当辽将韩匡嗣领兵来到遂州城外,前哨来报说遂城西门已经打开,吊桥已经放下。韩匡嗣亲自上西门观察,这时,他的部将刘雄武赶来说:“元帅万不可轻易进城。我刚才仰望城中,发现好像有伏兵,元帅若进城很可能是羊入虎口4啊!”韩匡嗣觉得此话有理,便下令全军延缓行进,可命令还没传到后军,就听到城内号角鸣起,宋军朝辽军发起了进攻,辽军顿时阵脚大乱。韩匡嗣大惊,勒马转头要走,李汉琼提刀赶来,辽将刘雄武上前奋战,被李汉琼一刀斩于马下。辽军不再神武,自相践踏,死伤无数。耶律沙见宋军声势浩大,只好和韩匡嗣向易州逃去。宋军由崔彦进带领追击辽军,辽军纷纷弃营而逃,只有耶律休哥保住了自己的阵营,并在战场上收拾丢弃的兵器,奔向易州与韩匡嗣会合。

此时的辽军士气大减,已无法重整旗鼓5攻入宋国边境。萧太后知道是韩匡嗣轻敌中计才酿此大错,非常生气,要将他斩首,好在有耶律休哥和耶律沙求情才免于一死,但韩匡嗣难逃沦为庶民的命运。

萧太后争强好胜,这次吃了败仗很不甘心,她处置了韩匡嗣后,马上命耶律休哥为主帅,耶律斜轸为监军,再领十万精兵出师讨伐北宋。

此时,宋太宗听说辽军又来进犯遂州,立刻召集群臣商议。太宗说:“遂州是我国边境要塞,如果遂州守不住,泽州、潞州也就很难守住了。你们看,这次派谁去击退辽兵呢?”杨光美说:“杨业父子一直在等待时机报效国家,况且他们智勇双全,是这次主帅的最佳人选!”宋太宗听后便命杨家父子领兵退敌。

于是,杨家将到了遂州,稍作调息便与辽军开战。耶律沙前来迎敌,见到杨业,勒马问道:“前来迎战的宋将是谁?报上名来!”杨业喊道:“你这无名毛贼敢来挑衅,快来吃我一刀!”耶律沙大怒,命手下刘黑达与杨业对战。刘黑达哪里是杨业的对手,很快便被杨业劈死了。辽将耶律胜又冲了过来,被杨延昭截住刺死。

杨令公大破辽军 - 图4

耶律沙看到宋将如此凶猛,不禁害怕起来,连忙往军中逃去。杨业哪肯罢休,单枪匹马地杀入辽军阵营,将辽军杀得大乱。宋军乘势杀入,将辽军杀得血流成河。

耶律休哥见杨家将如此勇猛,决定在瓦桥关按兵不动6 ,只守不攻,耗尽宋军的粮草再说。见宋军攻打瓦桥关很多天也未攻下之后,杨业便开始想别的办法。他四处探查,询问附近的乡民有没有小路可通向瓦桥关的后方。乡民说只有一条小路,还被辽兵用木石隔断了。

杨业听了,又有了一个计策,他派五千名士兵打扮成村民的模样,带着引火之物从小路上去烧毁辽军的粮库,自己则带兵从前方进攻,里应外合,定能攻克瓦桥关。

果然不出杨业所料。两军战到一半,辽军发现粮库忽然起了大火,立刻乱了阵脚。夜里刮着大风,火势向辽军蔓延,烧得辽兵四下逃窜,无心应战。而宋军气势大增,杀声震天。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见大势已去,急忙向蓟州逃去。

杨令公大破辽军 - 图5

杨令公大破辽军 - 图6

注解:
1【忧心忡忡】形容十分忧愁。
2【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3【数不胜数】形容数量极多,数也数不完。
4【羊入虎口】比喻落入险境。
5【重整旗鼓】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后重新聚积力量,准备再干。
6【按兵不动】控制军队,使暂不行动,以等待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