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郎被困双龙谷
宋辽两军在晋阳比武,因宋朝军阵中突然杀出两员女将,帮着寇准挽回了败局。这下可气坏了辽将土金秀。于是,土金秀骑马走出辽兵军阵,说:“谁敢和我比试射箭?”宋军中骑将杨文虎说:“我来和你比射箭。”
土金秀一边催马,一边搭弓射箭,只见三支箭都射中了红心,引得两军齐声喝彩。杨文虎也走马射了三箭,但只有一箭射中了红心。土金秀喊道:“你输了,快快将刚才被你们抓去的辽将放了!”杨文虎说:“虽然比箭法我输给了你,但是你敢和我比试武艺吗?”土金秀听了大怒,拿起方天画戟朝着杨文虎刺来。杨文虎挥舞战斧迎战,没过几个回合,便被土金秀一戟刺伤左臂,只好忍着痛朝着宋军阵营逃去。土金秀一见杨文虎要跑,挥舞着方天画戟便追了上来。
这时,在宋军阵营中的杨六郎早已按捺不住,看见土金秀追进阵中,提枪上马,和土金秀厮杀在一起。土金秀不是六郎的对手,便喊道:“等一等,你敢和我先比试箭法吗?”六郎勒马收枪说道:“你的箭法很了不起吗,竟敢在我的面前大言不惭?”说完,便让手下将他的硬弓拿来。
六郎接过手下递过来的硬弓,一边催马,一边连射三箭,箭箭穿透红心。
土金秀又羞又怒,退回营中。辽军士兵个个垂头丧气,宋军则士气高昂。寇准喊道:“今天比武点到为止,麻哩招吉我会放回!回去告诉你们太后,别打我们中原的主意!”土金秀一听这话羞愧难当,便带兵撤回了。
真宗听说杨延昭比武得胜,非常高兴,要封他为高州节度使。杨延昭再三推辞就是不肯接受,可真宗非要封他个官做,杨延昭看无法推辞,便请求真宗任命他为佳山寨巡检1。
真宗觉得这个官职太小,便说:“这巡检的职位太卑微,你为什么偏偏要做这个呢?”六郎回答说:“我并不想做多大的官,只想保家卫国。佳山为三关的要塞,与辽国的幽州交界,我在那里把守可以防止辽军南犯,而且我也想为大宋再物色几员猛将,为将来大宋平定辽国打下基础啊!”真宗听了六郎的话十分感动,说:“你可真是忠义之臣!朕准奏。”
可是六郎得到的三千兵马都是老弱残兵,心里很不高兴,也不知道其实这是王钦的阴谋。六郎仔细观察自己的队伍,发现有一个人很惹人注意,此人名叫岳胜,人称“花刀岳胜”。
在佳山寨,六郎智收可乐洞洞主孟良,招降了芭蕉山寨主焦赞。
六郎上奏想封这三人为将。寇准对真宗说:“这是陛下的福气,陛下应该准奏。”于是,真宗封杨延昭为镇抚三关都指挥正使,岳胜、孟良、焦赞以下十一员战将为指挥副使。使臣到佳山关宣旨完毕,大家都很受鼓舞。
六郎摆酒宴请大家。席间,六郎说:“唉!可怜我父亲的尸骸还在胡原李陵碑下,我一直想派人取回埋葬,可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啊!”
孟良听后,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六郎曾三次不杀他,这份恩情他一直记在心里,想找机会报答。这次六郎心有记挂,孟良便想替六郎还愿,以报答他的恩情。
于是,孟良扮成樵夫,一个人来到胡原谷寻找令公尸骨。他来到李陵碑前,发现尸骨已经被人挖走了。正在他不解的时候,恰好有个辽兵经过,孟良曾经当草寇在幽州待过一段时间,熟悉辽国的语言,便上前问:“这碑边原来有宋朝名将杨令公的骸骨,现在怎么没有了?”
辽兵回答说:“你好久没来了吧?一个月前,萧娘娘已经派人把杨令公的骸骨迁到幽州城外红羊洞去了。”孟良听了,说:“嗯,好久没来这儿砍柴了。”晚些时候,孟良便决定去幽州寻访骸骨2。
孟良每天一早就起来赶路,到夜里才住宿下来,走了几天终于到了幽州。孟良开始思索如何进城。说来也巧,此时恰好来了一个要给萧太后送鱼的渔民,孟良一看,立即有了一个主意。孟良趁渔民没有防备,将他杀死,并把鱼和牙牌夺了过来。进城时守门的军人看他牙牌无误,就放他进去了。
第二天,萧太后刚上朝,宫门官便来报:“今有一黄河渔民前来献鱼。”萧太后便下令宣入。孟良走上金阶献鱼,萧太后看了一眼说:“今年的鱼怎么比往年的小?鱼鳞看上去也不新鲜,你怎么敢献上来?”孟良心里一惊,但马上想出对策,说:“此鱼品种同往年不同,是前些日子偶然捕到的,为了献给娘娘,臣便一直养着,可是前些天路上太过炎热,鱼都死掉了。娘娘品尝一下便知道味道鲜美了。”萧太后一听,逐渐露出了笑容,说:“你先退下等待赏赐吧!”
孟良正要退去,忽然听到大臣上奏:“今有西凉国进贡宋朝的骕骦马一匹,路过幽州边界被守官夺来献上。”
孟良回头一看,只见此马高六尺,碧眼青鬃,毛卷红纹,四蹄有力,果然是一匹好马,便在心里盘算:“等我取回令公的遗骸,再来夺这匹宝马!”
孟良寻到红羊洞,发现这是幽州城郊的一处荒野之地,四处杂草丛生,乱草丛中有一个小土堆,上面写着“令公墓”。孟良心想:“令公生前有那么多丰功伟绩3,死后的墓竟然如此简陋。”他不禁难过起来,等夜色降临后悄悄把墓挖开,将令公骸骨抱出装在包袱里。出城时,士兵要检查,发现孟良神色有些慌张,还背着遗骨,便怀疑他是宋朝奸细。孟良赶紧说:“我和父亲来给太后送鱼,没想到父亲在城里与朋友喝酒喝得太多,醉死了。我想把父亲带回家安葬,所以才将他的尸骸放在包袱里。”说着还装出十分伤心的样子。门兵看了一会儿就相信了,随即放孟良出城。
孟良来到驿站,买了包麻药,偷偷倒在骕骦马的食槽里。那匹马吃了药就不再吃东西了。喂马官知道了这个情况十分着急,四处向人打听医治马的方子,并将此事禀报给萧太后。孟良听到消息,便毛遂自荐4说自己可以医治好宝马。喂马官听了,特别高兴,就把马交给了孟良。
马身上的麻药渐渐退去,没过三天就能正常进食了。喂马官知道了,便奏明太后,希望能给孟良些封赏。
萧太后听后,要封孟良为燕州总管。可孟良不想当什么总管,他的心思都在这匹马身上。于是,他对太后说:“多谢太后赏识,我只是医好了马表面上的病,如果要想根治它的病,还需要一些时日。如果太后信任臣,就让这马随我到燕州待些日子,待我将它的病彻底医治好再给太后送来!”太后答应了。
于是,孟良便大模大样地骑上骕骦马,带着杨令公的遗骸往佳山去了。
孟良走后,辽兵发现孟良并非前往燕州,便知道上当了,辽将萧天佑赶紧率五千轻骑追赶。
孟良日夜不停地赶路,但还是在接近佳山寨的时候,被辽兵追上了。岳胜、焦赞听到有喊声便出来察看,看见被追的人是兄弟孟良,便赶紧将他迎入山寨,出兵抗击追兵。
萧天佑大喊道:“快把我大辽的宝马还回来,否则我就踏平山寨!”岳胜生气地说:“你竟然这般无礼,我一定要杀了你!”说完就挥刀冲向萧天佑。两人激战数十回合,焦赞在一旁看得眼红也杀了过来。萧天佑受到岳胜和焦赞的前后进攻,渐渐支撑不住了,宋军乘势杀了过来。辽兵大败。
六郎听到这个消息高兴极了,连忙上报给真宗。真宗听后,下令派使臣带上美酒、绸缎前去封赏。
此时,真宗又得知辽兵侵犯澶州,便下旨让杨延昭带兵去澶州攻打敌人。
六郎接旨后,派孟良为先锋,岳胜为接应,自己率两千兵马随后支援。不久之后,六郎一行人来到澶州,与辽军展开激战。辽将萧天佑出阵大叫着说:“宋将哪一个来受死?”孟良听后,心中的怒火立即燃烧起来,便去迎战。
两人大战三十回合,萧天佑有些打不过孟良,便向辽军跑去。孟良追上刚要劈杀,只见萧天佑头上闪过一道金光。孟良十分惊讶,退了回去,而萧天佑又乘机杀来。孟良见周围如此寂静,知道一定有埋伏,不敢贸然上前,也退回了兵营。
孟良回到营部将萧天佑头上冒金光的事情告诉了六郎。六郎也很奇怪,说要在下次交战时查明事情的缘由。
第二天,六郎率众兵前去挑战,萧天佑出来迎战,六郎与他大战十余回合。六郎看准时机一枪刺去,只见萧天佑头上果然冒出金光,这让六郎十分惊讶。正在此时,埋伏在两边的辽兵冲了出来,将六郎的人马围困在山中。
很多天过去了,六郎都无法突围。他想起了在五台山的哥哥,便派孟良前去请求哥哥支援。孟良费尽周折5终于将五郎说服,赶来营救六郎。
而在辽军这边,萧天佑得知五郎要来营救的消息不禁慌乱起来。他想来想去,决定假称六郎一队人马已经被歼灭,还在附近村中找了一个相貌酷似六郎的人,将他杀死来冒充六郎,并把尸体吊在高杆上,将消息放了出去。
五郎得到消息,放声痛哭,责怪自己没有提早行动营救六郎,害六郎死在了敌人手里。九妹听到消息赶紧出关前去辨认,一看那尸体果然是六郎,回来便要为哥哥报仇。
孟良夜晚观天象,回来说:“我看天象,六郎并没有死啊!难道这其中有诈?”九妹听了,心中燃起一丝希望,请命前去调查。
九妹乔装成男人,潜入辽兵大营,可毕竟是年轻气盛,见了辽兵便愤怒至极,随手杀了几人。九妹被丞相张华派人捉来询问,说来也巧,正好萧天佑也在,将九妹认了出来,打入大牢。
五郎听说后,心里急得好像被火烧了一样,赶紧部署营救计划。
九妹在狱中幸运地遇见了当狱官的老乡章奴。章奴帮九妹打探到六郎并没有死,并将这一消息传给宋军,还准备帮九妹越狱。
三天后,五郎和精兵偷偷进入辽营,来到大牢,恰巧此时章奴也已准备就绪,正带着九妹要逃跑。于是,五郎便带着大家从营后方杀了出来。
萧天佑听到外面有动静,便带一队人马前来看情况,五郎先发制人,大吼一声冲了上去,萧天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被五郎一刀劈死了。
五郎连忙带着兵马冲向双龙谷中营救六郎。五郎救出六郎后,和六郎一起将辽军打得落花流水。
注解:
1【巡检】官名,巡检使的简称。
2【骸骨】人的骨头(多指尸骨)。
3【丰功伟绩】伟大的功劳和业绩。
4【毛遂自荐】比喻自告奋勇或自我推荐去做某事。
5【周折】指事情进程中的反复和曲折。